博物館觀後感1000字(通用5篇)
博物館觀後感1000字(通用5篇)
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博物館觀後感1000字(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博物館觀後感1000字1
海南省博物館展出了以“國家寶藏”命名的國寶精華。帶著幾乎可以說是“企盼”和“虔誠”的心情,我們走進了設立在一樓兩個展廳的“國家寶藏”展廳(見圖1)。
這個展覽所陳列的文物,從被稱作“世界八大奇蹟”的秦始皇兵馬俑,到堪稱中華文化極至的甲骨文、“青銅時代”最為顯赫的四羊方尊,還有金縷玉衣、編鐘、編磬、人面魚紋彩陶盆……這個展覽被稱作“國家寶藏”,確然名副其實!
我幾乎是忘我地投入了對這些文物的速寫記錄當中,渾然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大約出現在新石器時期的彩陶傑作《人面魚紋彩陶盆》,是一件無論是在考古發現還是在藝術表現上都堪稱“人類文化奇蹟”的史前藝術作品。作品的紋飾是用黑色描繪的,作為用來盛殮兒童屍身的容器,上面的人面應當是殮葬的主人;豐富的魚飾紋,應當是祈福和富足的象徵。
從作品的器物上看,這種透過就地取材、低溫燒製的粗陶製品,時至今日還可以在我省的很多地方可以看到;陵水、瓊中、三亞的黎村仍有製陶傳人。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這些產生於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7000年、母系氏族社會時期的製陶藝術,相比較於海南的民間傳承藝人,居然也是以女性為主。
《四羊方尊》(是公元前1600年到前1046年之間的大型青銅盛酒禮器,總重接近70斤。
我國素有“水之精為玉、士之精為羊”的說法,羊是德政和善良的象徵;民間常把“三羊開泰”比作為福祉和政通人和。這件用四個羊頭組合而成的重要禮器,不但是中國青銅鑄造史上、堪和《司馬戊大方鼎》相比肩的偉大作品,在藝術的表現手法上,《四羊方尊》無疑更勝一籌。這個展覽的青銅器較多,其中對書法愛好者特別有意義的幾件國寶文物,也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虢季子白盤》高:39.5cm、口長:137.2cm、重達4百多斤,是與散氏盤、毛公鼎並稱為“西周三大青銅器”的巨構。“盤”是盥器,有8行111個字,記錄了虢季子的戰功。
《讓瞂其來》是一件全甲刻有“卜辭”文字的龜甲作品,這對有愛好古文字的讀者來說,實在是難得的學習機會。
河南出土的《“作冊般”銅黿》,“黿”就是大龜。就記載在龜背的“金文”來看,這是件古代勇士連發四箭射殺巨黿的紀念性作品;難得的是在我國國寶檔案中,這也是僅見的一件以黿為造型的青銅藝術品,堪稱奇蹟。
一路匆匆走過、畫過……眼見還有大量的國寶藝術品還來不及記錄,深感遺憾……
我多麼希望這樣的國寶展覽也會如我在國外的巴黎、羅馬,國內的北京、上海看到的類似展覽那樣——一票難求、莊嚴靜穆!
這絕對是貨真價實的國寶展覽、是真正的‘國家寶藏’展覽。如果一件金縷玉衣還不足以說明展覽的價值,這些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的精華。
博物館觀後感1000字2
20xx年6月29日下午,我們小學組織我們年級參觀了深圳的勞務工博物館。
那裡一共有兩個館。我們第一個參觀的是主展廳。在那裡,我們看到了勞務工人們留下來的書本,日常用品,收音機,樂器,照片,工作證等。在講解員熱情的講解下,我們知道了這個博物館中以前發生的事情。一臺擁有16年“高齡”的海鷗牌相機,靜靜地躺在一個乾淨的玻璃櫃裡,他的主人當初是一位來深圳打拼的員工。相機的鏡頭無數次的對著那些幸苦工作的勞務工們。在博物館裡,我們也看到了許多勞務工們的照片。雖然他們可能吃不飽,穿不暖,可能工作很幸苦,但是,他們的臉上依然掛著微笑。我們要感謝這臺攝影機,因為它讓我們看到了勞務工人對祖國的熱愛,我們要向他們學習。
我們第二個去的館是“三來一補”。裡面擺放的是勞務工人們工作的地方和吃飯的地方。他們工作的地方是很多人擠在一起,夏天炎熱時,沒有我們現在的空調;冬天寒冷時,沒有暖氣吹。他們每天就在這個窄小的地方沒日沒夜地工作著,我想:那兒一定也很吵。可是,勞務工人們為了打造更好的明天,他們熬了過來,他們為我們打造了一個全新的生活。
這些勞務工,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是,他們把自己的青春,生命奉獻給了深圳。他們沒日沒夜地工作,不僅僅是為了換取那一點點的工資,而是為了創造更好的生活給我們,讓我們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他們為了建設深圳,背井離鄉,好多年都見不到自己的親人。為的是什麼?就是為了建設深圳。看看我們現在的高樓大廈,看看現在四通八達的地鐵,看看現在寬敞的公路,在看看一個個美麗的公園,這些都是勞務工人們修建的。他們的辛苦工作,換來了我們一個美麗的深圳,一個全新的深圳。
以前的深圳,公路凹凸不平,甚至連公路都沒有。人們居住的就是一間很矮小的平房,房子裡暗無天日,陰冷潮溼。一家人就擠在一個這樣的房子裡。學校也就是幾間小平房,富有一點的天花板上就有幾個燈管,而平窮一點的,就只能靠屋外的陽光和蠟燭上課。課室裡,只有一個大黑板,老師就在大黑板上寫字,教學。
現在,公路四通八達,人們居住的都是高樓大廈,有的還有電梯,屋子裡亮堂堂。天氣炎熱時有空調,天氣寒冷是有暖氣。學校裡,高大的房屋,亮堂堂的教室,整潔的桌椅,上課時不僅僅有黑板,還有電腦。操場寬大,還有很多體育器材。我們有今天這個美好的生活,都是拜那些勞務工人所賜。
深圳,正在向著美好而前進,我們要像勞務工人們一樣,為了造福子孫後代,而努力學習!
博物館觀後感1000字3
上海博物館總面積達39200平方米,建築高度29.5米,建築以圓頂方體的基座象徵著“天圓地方”,它把我國的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巧妙地融為一體,所得到不同凡響的視覺效果,在世界博物館之林獨樹一幟。館中藏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藏品之豐富、質量之精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晴朗的冬日,我有幸與同學一同前往並參觀了上海博物館這座沉澱了華夏幾千年文化底蘊的每個炎黃子孫都為之自豪的豐碑。懷著一份期待的心情去尋覓歷代能工巧匠與文人墨客的足跡。
展館寬綽,光線暗淡,人影稀疏,寂靜幽幽的。你可以靜心、自由瀏覽,也允許拍照。這裡,沒有喧譁,人們墨守契約,用眼與心觀察,平與靜穆,品位歷史文化藝術珍品,沐浴一種精神享受。
整個博物館設有青銅、陶瓷、書法、繪畫、雕塑、印章、玉器、錢幣、少數民族工藝十個固定陳列廳,另有國際交流書畫展等。
大千世界的神秘不會屈從於任何公式,沒有一個體系能夠萬古長存。幸好真正有生命力的思想不會被體系的廢墟掩埋,一旦除去體系的虛飾,它們反以更加純粹面貌出現在天空下,顯示出他們與陽光,土地,生命的堅實聯絡,在我們心中喚起親切的迴響。在一件件的文物薰陶下,我們沉睡的感覺喚醒了,失落的記憶找回了,朦朧的思緒清晰了。我只能說,有一些文物,他們在不同方面引起了我的強烈共鳴,在我的心靈留下了痕跡......
在陶瓷館裡,各種形態迥異的陶瓷作品中凝聚著勞動人民辛勤的汗水與智慧的結晶,我不禁為古人的心靈手巧而讚歎;在青銅館裡,我見識了中國鑄造藝術的博大精深;步入繪畫與書法館,我頓時被那一幅幅大氣恢宏的作品所感染,俗話說字如其人,透過風格各異的作品對各位書畫大家的性情可見一斑;在歷代錢幣館裡,我們領略了中國及波斯等文明古國的貨幣演化的歷史;四樓的明清傢俱館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一件件散發著檀木香的案几或是搖椅讓我彷彿置身於那個遙遠的時代,去感受其中的獨特韻味。
從一開始看到上博的標誌性古代銅板建築開始,我們就對我們的參觀充滿了期待。從一樓的雕塑館與青銅器館到四樓的少數名族工藝館與中國古代貨幣館,每個館都展示了中國歷史獨特的一面。所有館共同構成了輝煌的中國歷史,體現了中國古代人們的偉大智慧。我想每一箇中國人,在看每一件展品的時候心中一定會有一種自豪感,一種作為中華兒女獨有的自豪感。我只想用一句話來表達心中的感想:中國,我以你為豪。
此一遊讓我收穫頗豐,讓我暫時從喧囂的城市生活中解脫,讓心靈得到一次淨化與洗禮。
博物館觀後感1000字4
星期天,我們參觀了南京博物院,在館內豐富的藏品讓我們大開眼界的同時,我們也深切感受到了文物工作者在文化保護一線的辛勤工作。
此次參觀最令我難忘的是玉器館、陶藝館、瓷器館和雲錦館。 玉器館展出了總共六百餘件精美玉器,有玉飾,也有宮廷傳世的.奢華玉件。“上古玉器,琮璧成套,斧鉞馳騁;中古玉器,變化中求統一,推陳出新;近代玉器,發揚傳統,與世界文化融合”可以說概括了中國豐富多彩的玉文化。
陶器館展出了從新石器時代到明代的近一百件陶器珍品,館中的陶器既有平常百姓的生活用具,又有唐三彩這樣的藝術品。可以說中國古代陶藝既是一部社會生活史,又是一部藝術史。
瓷器館展出了近六百件精選展品,青花瓷、五彩瓷、琺琅彩等展品品種豐富,琳琅滿目,讓人流連忘返。
雲錦因美若雲霞而得名,它和蘇州的宋錦、四川的蜀錦並稱為三大名錦。雲錦館展出了一百多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並且放有一臺大型的雲錦提花織機現場為大家演示雲錦的製作過程。而云錦製作是目前我國唯一不能被機器取代的織造工藝,兩人相互配合操作一天僅能織出5-6釐米,所以有“寸錦寸金”的說法。南京的雲錦不僅僅是美若雲霞,更是千百年民族文化遺產中的活化石。
當然,此次參觀我們瞭解到的不僅是令人驚歎的古代文物,還有那些為文物保護傳承作出貢獻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
在入口的宣傳單上,我看到了南京博物院自行研製的文物保護裝置:絲網一體機——為脆弱、殘破的紙質文物進行加固;減壓滲透加固儀——在真空室處理文物;整本圖書脫酸裝置等。這些精密的儀器都是奮戰在文物保護一線的科研人員智慧與心血的結晶。
在保護文物的實踐中,江蘇省創造性地打造了文物流動醫院,由南京博物院對珍貴的文物實施預防性保護和搶救性保護。文物流動醫院在戶外對大型石刻、建築彩繪、大遺址等進行測繪併為保護規劃設計,在小件文物方面,對陶瓷、青銅、木器紙張、紡織品等進行應急保護處理,還為多家博物館進行了義務“巡診”。這體現了文物工作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敬業與努力。
志願者也是這個集體中一道亮麗的風景。這次參觀最讓我欣喜的不是那些歎為觀止的展品,而是南京理工大學的志願者的合影印在宣傳單上。看著學姐學長們志願服務的微笑,我感到的是發自內心的快樂和肩頭的責任。畢竟,只有年輕一代自覺擔起傳承的重擔,燦爛的文化才能發揚光大。
這次參觀讓我有了很深的感觸,南京博物院雖然館藏的文物有限,但是它們讓我看到了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也讓我看到了身邊的人為傳承文化正默默地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博物館觀後感1000字5
在寒假期間,我抱著緬懷革命文人,繼往開來的心態,參觀了魯迅紀念館。它給我們的內心帶來了無比的震撼。
眾所周知,魯迅先生給我們這些晚輩留下的,不僅是文章、語言,更多地是精神和靈魂得感動。這些都是十分珍貴的財富,無人能及的是他中國第一篇白話文帶來的革命,誰也不能替代他在中國文壇的地位。
其中有一件展館是專門介紹魯迅和許廣平之間的愛情經歷的。魯迅與許廣平的愛情,是二十一世紀中國文壇的一段佳話。從1923年起,魯迅在北京女子師範大學任教,執教期間,魯迅發現許廣平是最敢於淘氣和放肆的一個。她坐在第一排,好提問題,有時竟會打斷魯迅先生的話。是她的聰明、才氣以及肯動腦筋的好習慣打動了魯迅先生,使魯迅對她頗懷好感。後來與許廣平相識、相知,並彼此傾心愛慕。
魯迅是一個極為孝順的兒子,父親過世得早,從小是母親帶大的。從小是母親帶大的。所以當他得知母親騙他回國娶親的真相後,也沒有拒絕,他說過,他說過,與朱安結婚是母親送給他的一個意外的禮物,是母親在娶兒媳婦,“我只能好好地保養她供養她,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於是和朱安的名義婚姻一直持續到了魯迅去世。
魯迅的偉大體現在他的愛國上。他曾經立下“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豪言併為此而奮鬥著,棄醫從文是他意識到從精神方面改變國民的重要性所做的決定,為此邁出人生道路上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以筆作為自己救國救民的戰鬥武器。當封建制度死灰復燃時,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積極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擊千年來的舊文化、舊思想、舊道德,給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以沉重打擊,有力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南京”、“日本”的求學經歷,使青年時期的魯迅抱定“救國救民”的信念,後來又毅然做出“棄醫從文”的決定。“在北京”的教學與革命經歷,使他有機會宣傳進步思想,在反動派的白色恐怖之下寫出慷慨激昂的戰鬥檄文,喚醒沉睡的國民,激勵人們革命救國。在這段時光中,他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忠實伴侶許廣平。可以說,正是有了許廣平的大力支援,才有了先生在“在上海”,也是生命的最後9年時間內,留下了浩卷繁帙的文學作品。
魯迅,這個名字永遠烙印在我心裡,每當聽到這個名字,尊敬之情油然而生。如今有幸能夠參觀魯迅紀念館,興奮之情難以言說。他的生活是如此的簡樸,他把他的一生致力於喚醒國民、振興中華的偉大使命之中。“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寫照,他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