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崛起1500字觀後感

大國崛起1500字觀後感

  大國崛起這是中國中央電視臺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國的強國曆史為題材並跨國攝製的大型電視紀錄片,看看下面的,一起看看那大國吧!

  大國崛起1500字觀後感【1】

  這個暑假,我又看了一遍十二集的電視紀錄片,名字叫做《大國崛起》。這部片子不光讓我知道了很多很多的歷史知識,也告訴我怎樣從歷史故事中去思考和分析一些有意義的問題。

  歷史,原來是這麼充滿趣味!這麼深奧奇妙!

  《大國崛起》這部記錄片分別講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格蘭、法蘭西、德意志、日本、俄羅斯(前蘇聯)、美國九個曾經在世界歷史舞臺上擁有輝煌經歷的風雲大國的興衰故事。它們的強盛都離不開那些改變國家命運的重要人物和領導人。從哥倫布、威廉姆·伯克爾斯宗、瓦特、莎士比亞、亞當·斯密、盧梭到伊沙貝爾女王、拿破崙、戴高樂、郫斯麥、彼得大帝、華盛頓。在每個國家崛起的故事中都有一個深刻的道理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真正的治國之道從是這裡產生的。

  每一個經歷過風風雨雨的大國,都可以當作我們的老師。西班牙與葡萄牙告訴我們:要有勇於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氣和好奇心才能使我們擁有別人不會擁有的東西;荷蘭告訴我們,無窮無盡的資本力量可以創造奇蹟;英格蘭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的崛起還得需要科學與文化思想的支援;法蘭西告訴我們:以武力征服世界不能使征服者長時間地站在王者的位置上;德意志則用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失敗更加深刻地證實了法蘭西的教訓;德意志還告訴我們只有統一完整的國家才能走上強國之路;日本告訴了我們:要使國家崛起就需要不停地學習,不停地完善自己;前蘇聯的興衰告訴我們:偉大的社會變革不僅需要勇氣還需要智慧;美利堅合眾國告訴我們:要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前進道路。

  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一千年以前的中國》,這裡面談到了中國唐宋的強盛時期,它是這樣描述的:

  “一千多年前全世界只有中國有超過百萬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一千年前的中國城市就已經有很多的福利設施;一千多年前歐洲很亂很窮很落後,美洲未開發、非洲很原始。一千年前中國遙遙領先於世界。

  一千多年前的中國正朝著成為海上強國的方向發展。

  一千多年前中國華北的鋼鐵業年產就達一百二十五萬噸,而公元1788年歐洲工業革命開始時英國鋼鐵業年年產才有七萬六千噸。

  一千年前的中國農業、商業、製造業、手工業、娛樂業都是世界最發達的……

  一千年前世界與中國差距不是一點半點,不是幾倍而是十幾倍。一千年前中國遙遙領先於世界。”

  一千年以前的中國令中國人無比自豪,但晚清時,清朝政府的卻讓中國飽受外國列強的欺辱。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就得捱打,人民就會陷入痛苦與憤怒之中。

  現在的中國終於像巨人一樣從世界舞臺的底端再次站了起來,但我們卻沒有一千年以前的中國人的那份驕傲與自信,因為,我們還沒有站在最頂端。

  怎樣才能使中國在歷史的大舞臺上再現雄風?

  看完《大國崛起》以後,我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第一點,全國的人民要萬眾一心地為國家努力,不管是當官的還是老百姓,都要力所能及地為國家出力,要記住:“國家興亡,我的責任。”大家團結協作,才能讓我們的祖國走向勝利。第二點,國家領導人應該注重對少年兒童的教育,應該多多建設免費的小學與中學,要讓所有的人都接受良好的教育,這樣國家才能培養大量的人才,才能實現成為強國的夢想。第三點,英明的領導人與有智慧的百姓一樣重要。國家領導人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影響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優秀的領導人才能制定正確的制度和戰略。第五點,即使擁有了以上四點,沒有歷史機遇,那麼崛起的道路還是非常漫長的,重要的歷史機遇可以使一個國家迅速崛起,這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另外,在大國崛起的過程中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影響力,那就是悠久的文化歷史,它的優點是可以讓人們從前人做過的事情中獲得與教訓,它的缺點是容易在向別的`國家學習並改善自己的時候與自己本身的傳統發生一些矛盾與衝突。

  “國家興亡,我的責任”。讓我們大家都努力成為優秀的人才,將來為祖國創造光明的未來,讓我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二十一世紀騰飛,再次遙遙領先於世界!

  大國崛起1500字觀後感【2】

  在學習科學發展觀實踐活動中,本局組織觀看了《大國崛起》,一部關於近現代世界發展歷史中幾個大國相繼崛起的記錄片。這是一部挺有深度的記錄片,詳細記錄了500年來,9個超級大國的崛起歷史!大國興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和經驗教訓,震撼人心,發人深思。《大國崛起》系列教育片深深的給與我震撼和教育。從中給與我們國人非常深刻的啟迪。

  中國擁有偉大的文化傳統和智慧,中國人具有發展所需的聰明才智和堅忍不拔的優秀品質。很高興地看到,僅僅透過三十年的發展(真正全速發展的只是近十五年),依靠技術引進和創新,中國在很多領域已經大大縮短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大量的回國留學生,也帶來了西方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知識。而最近幾年,中國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的表現,則更體現了高超的智慧。不僅僅是美國,中國也已經可以輕鬆駕馭大國之間的微妙關係,懂得了巧妙周旋和借力打力,技術之高超,甚至更勝美國一籌。比如最近中國在伊朗問題上,由局外人到作為重要利益方而參與斡旋,就體現了高明的國際政治策略。

  而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儒家文化,也隨著眾多孔子學院在海內外的建立,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這不僅讓更多的人聽到了中國的智慧之音,而且反映了中國正統文化的強盛。這是世界公認的,僅有古希臘先哲的思想可與之比擬的超人智慧,它定可在中國崛起的道路上給我們指點迷津。

  “以史為鏡,可知興替矣”,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李世民和魏徵一段對話中的摘錄。先人早已告知我們,要學會從歷史中去吸取教訓,避免走錯路、彎路。帶著五千年積澱下來的智慧,經歷了改革開放的中國人已經學會了突破各種困擾,只求發展“發展”之本身,拋棄了不必要的意識形態束縛,中國的大國之路必將穩步向前“忽視過去的人,在未來行程裡只是一個缺乏思想準備的匆匆過客。

  忽視過去的國家,面對世界變局將不會有成熟的選擇,甚至有迷失方向的風險。

  走過六十年,回首五百年,一路巡看交相興替的大國演變,我們要做的,其實就是一件事——讓歷史照亮未來。”

  的確,我們不能忽視過去,不能忘記歷史,這是完全正確的。但是,我們應該以什麼態度和方法回顧過去、總結歷史呢?答案是:我們必須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從客觀史實出發,尊重歷史全貌,而不是從歷史中任意裁剪出零零碎碎的片斷,讓它們服從“創作意圖”,拼湊出所謂的“歷史理性”。

  人類社會的發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認識的。但是,我們必須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從客觀史實出發,透過嚴謹細緻深入的科學研究,總結經驗,探討規律,啟迪未來,從而更好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讓“歷史照亮未來的行程”。如果是裁剪史料、扭曲歷史,再動人的畫面,再美麗的臺詞,也只能是誤導觀眾,引起思想混亂。

  《大國崛起》的播出符合時代的要求,哪個國家都想發展壯大,哪個國家都想奮發圖強。特別對於中國來說,意義更大。13億人口的中國,要想崛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旦崛起,世界的格局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雖然以上的國家,都有起輝煌的曾經,但在最後也開始一定程度的衰落下來了,被其它的國家迎頭趕上,有的人說由於國土面積,有的說是人口、原料的等不足等等,但我想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主要的原因還在於一個民族當他們開始從世界上獲得了巨大的財富後並享受著這些財富的時候,這個民族往往就開始懶散起來了,這是人的天性,也是一個國家的天性,要戰勝這個惰性,需要的就是制度性的新的體制,在人是改變舊習慣,不斷地創新,創造新的東西,在國家來說就是改變舊的制度,創造新的能促進新的生產力的體制,悲劇很大的原因就在這個上面,這也是他們被其它的國家迎頭趕上的最主要的原因!我們的“天朝上國”大清王朝當時就在重複著這個歷史的悲劇,所以它開始在世界上落伍了!

  在回顧與深思其他世界大國崛起的過程,希望可以從中看到我們自己!()曾經的我們,亦是世界的中心!所以對於我們來說,崛起這個詞語並不恰當,更適合的應該是復興!而這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亦是我們成天在說,也是需要我們不斷去努力的!

  那麼我們要為祖國的崛起做出什麼呢?

  高談闊論已無所謂,主要是實實在在的做出什麼來?我想在我們個人的角度來看就是腳踏實地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好整個中國建設洪流中的一個分子。發揮每個人應有的社會感和職責。為公司做出貢獻,也就為我們的祖國做出了貢獻。

  我們中國總會越過艱難險阻實現自己偉大的理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