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電影觀後感
愛國主義電影觀後感
隨著社會經濟生活條件的發展和變化,在不同歷史時期和不同的階級有著不同的具體內容。剝削階級的愛國主義,是狹隘的愛國主義,有階級的侷限性。下面是小編收集的愛國主義電影,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愛國主義電影《辛亥革命》觀後感(1)
這是一場空前絕後的革命,在中國歷史舞臺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我們去回顧它、銘記它,並必將把它給我們傳遞的一種精神和歷史使命延續到以後的無止盡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去。時光流逝,歷史遠去。歲月可以改變滄海桑田,但是永遠無法抹去歷史在此間留下的烙印,那震耳發聵的槍聲將永遠定格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可以這樣說,隨著硝煙散去的那一刻起,人們就一直在探究這段歷史以期從中吸取有益的借鑑。
當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失敗之後,當轉瞬即逝的戊戌變法落幕之時。資產階級一場救國圖強的立憲運動在當時外寇橫行的歷史背景下有條不紊的開展起來。廢帝制促共和為民族民權民生擔起天者大任;興同盟倡博愛號聯俄聯共聯心創生國之新元。一大批知識分子和有識之士滿懷著一腔熱血,用生命譜寫著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輝篇章。那一腔不畏艱難、不怕犧牲的熱忱,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敬畏。 歷史總將這場革命一分為二的看待,說它既成功了又失敗了。我不否認它最終的勝利果實被賣國賊所竊取的失敗,但我覺得它的成功遠比它的失敗教訓更值得銘刻在歷史的車輪上。它推翻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統治,給水深火熱的中國燃起了新的希望;它推動了中國資產階級先進力量的進步,為新思想與新文化的傳播奠定了基礎;它讓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不論之後何人再復辟帝制,人們都會拿起武器去戰鬥,去維護自己的利益,去捍衛自己的尊嚴。
一個世紀的光陰猶如彈指一揮間,歷史不容假設,所以我很難想像,如果100年前,沒有這樣一部分人為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拋頭顱灑熱血的方式執著的追尋新的希望,那麼如今的中國該是怎樣的一種場面?不過,既然歷史沒有留給我們血雨腥風的生活,沒有留給我們戎馬疆場的機會,那麼我們就該以新的方式開拓進取,去尋找利國利民的新道路。
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古人云: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我們,這些生活在安樂世界裡的人們,怎該忘記這段歷史?如今的我們要做的已不是追尋夢境中童話般的天真,而是在現實世界裡腳踏實地的去踐行黨和國家賦予的光榮使命!要將孫中山先生“博愛”的思想發揚光大,即使道路崎嶇、佈滿荊棘,也該微笑著握緊拳頭,因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愛國主義電影《辛亥革命》觀後感
今天去電影院看了辛亥革命這部片子,為什麼要去看呢?原因我自己也不是特別清楚,可能是因為對於一百年前的那場偉大革命的崇敬,或者是對於孫中山先生的崇敬,或許也是衝著成龍的面子,反正就是去看了,看完覺得還真的不錯。
或許這真的是一部主旋律電影,但我個人認為,只要電影還原的是歷史事實,是不是主旋律電影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歷史的真相。我們的話題必須還要回到100年前的這場革命,之所以是革命,的確是因為革命黨人在孫中山先生的領導下革了清政府的命。
事實上,我相信很多人對於歷史上的辛亥革命的瞭解只來源於當年上學時候所學的那一點,對於這場革命的細節、前因後果知之甚少,這個包括我在內!
但是《辛亥革命》這部電影很好地描述了當年革命時的前因後果已經革命的精神,主要是孫中山先生的那種精神,而且影片將辛亥革命中的重大歷史事件都給了很詳細的描述,像黃花崗起義、武昌起義、孫中山回國、孫中山就任總統、袁世凱逼清王朝退位到最終袁世凱竊取革命成果,至少很好地解釋了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以及他為什麼要辭去總統的職位,其實,在那個時代,孫中山先生也有很多的無
有很多人看到這種革命電影都會首先以意識形態去評判電影,但我必須要說的是,《辛亥革命》整體上來看基本上與意識形態無關,而且整部電影和我們現在的黨和政府基本沒有任何關係(除了最後出的字幕部分),只是還原歷史的真相,基本上十分靠譜,沒有吹噓,沒有功過是非,沒有對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的批判,有的只是孫中山先生在革命過程中的無奈,所以我們不應該用意識形態的眼光去看待這部電影,而且其中所展示的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也同樣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仰。
愛國電影《國歌》觀後感(2)
《國歌》這部片子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誕辰五十週年的時候推出的,雖然是一部可以說是老片,但是這卻是我第一次看。看《國歌》時,看到東北的學生講述自己在東北如何遭到日本人的欺辱,日本人如何欺負中國人,就覺得眼眶熱熱的。
日本人不但在東北在上海也是橫行霸道的,竟可以在大街上隨便放槍之後就躲到租界裡去當縮頭烏龜。實在是可氣!!!
在看到那批來到上海的東北學生為了搶回東北組成了東北志願軍後,覺得很震撼。
即使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還是義無反顧的大會東北去,就是他們這股子不搶回東北不結婚的勇氣使我感動了。
看了《國歌》,最讓人振奮的是大氣磅礴,充滿激情,富於崇高美、悲壯美。影片的這個整體效果是和氛圍的營造分不開的。當那列來自東北的載著傷兵和難民、流亡大學生的火車徐徐開進上海站時,國難當頭的危急、悲愴的氣氛迎面撲來。這種撲面而來的起勢一下子把你卷人戰亂的情景中去,同時又給你留下揪心的懸念:為影片中的人物的命運乃至國家、民族的命運而擔憂。
從那一刻起,影片的'主人公田漢和聶耳等文化人就被卷人一場抗日救國的鬥爭中去,經歷了一場血與大的洗禮;也就是從那一刻起,影片就在一系列突變事件中展現一幅幅或慘烈或悲壯的畫面。在淞滬抗戰的時候,聶耳和田漢,不畏艱險,為了真實地記錄下戰爭的血淋淋的震撼人心的場面。冒著槍林彈雨,揹著攝像機衝進戰鬥第一線的勇氣是令人敬佩的。
他和夏衍創作的電影《風雲兒女》開拍了。在長城外景地,從南洋趕回國參加抗戰的女青年梅香不幸被日軍飛機炸死;不久又傳來了參加東北義勇軍的齊白山、林雪麗戰死疆場的訊息。這一個又一個的噩耗激起了田漢的憤怒,他揮筆寫下了《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寫完歌詞,田漢即被國*黨反動派秘密逮捕人獄,聶耳揮淚譜曲,實現了他們的共同願望。當獄中的田漢聽到這支激越的歌曲時,他無比激動,但他還不知道他的親密戰友、年僅23歲的聶耳已不幸在日本溺水身亡……
身於抗日救亡運動。這一切,由主人公田漢輻射出去的眾多人物關係,構成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直接激發田漢創作《風雲兒女》主題歌的激情,使影片更真實生動地體現出作為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是民族的最強音:永遠的進行曲!
愛國電影《國歌》觀後感(3)
“起來,不願作奴隸的人們……”每當聽到這激動人心的國歌時,我將會聯想到戰死沙場的烈士。他們為了新中國而活,同樣也為了新中國而死。同時,一種愛國的想法油然而生。那是因為我們生在這個富饒的中國;那是因為我們活在這個富饒的中國;那時因為新中國是由無數名烈士用鮮血換來的。在觀賞完《國歌》這部愛國電影后,不但使我們加強了對祖國的熱愛,也加強了我對烈士們的敬佩之情。
這部電影的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每天在中國肆無忌憚的屠殺我們國家的子民,引起全國人民的憎恨和反抗。而國*黨卻從來不打算抵抗,任由他們胡亂的殺人。這使中華人民遭到了無辜的傷害,大好河山陷入敵人的手裡,怎能完好無缺呢?因此,中國人民更加受到了恥辱。就在這生死關頭,田汗、聶耳認為必須創造出一首能夠激發人們鬥志,增加我國氣勢的歌曲來喚醒人們的愛國精神,也鼓舞人們不畏流血犧牲的精神。於是《義勇軍進行曲》從此誕生了。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當升旗時,我們都會聽到這熟悉的歌。這時我深深地到田漢先生在寫歌詞時的那份渴望國家繁榮的焦急心情。而且根據現在來說,這句歌詞也沒有過時。只要落後就要捱打的教訓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是一個存在的問題。雖然我們已經“站起來了”,也不再是“東亞病夫了。但也要加快步伐去追趕其他發達國家。例如:美國、英國、法國等等。我們不能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了。
我們作為祖國的花朵,要有遠大的夢想,要有真實的本事。學習固然很重要,但不能僅僅侷限於“主科”,而忽略了課外知識的精華,更不能放棄自己的業餘愛好。否則,就會成為一名“正宗”的書呆子。我們要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花朵”。特別要敢於探索,也更深地去遊覽知識的海洋。
“……起來,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讓雄偉的國歌,鼓舞我們為祖國飛翔,讓我們為了中華民族以後的偉大振興而努力奮鬥吧!
愛國電影《國歌》觀後感(4)
“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這一句歌詞再熟悉不過了。在我們每週一早上的升旗儀式上都會莊嚴地唱響這首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眾所周知,我們的國歌是由田漢作詞,聶耳作詞的。但你知道他是怎麼誕生的嗎?《國歌》這部電影為我們講述了《義勇軍進行曲》也就是我們的國歌的由來。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戲劇家田漢用和他的好朋友聶耳一起,以寫戲與義演的方式抗日,卻遭到了襲擊。這引起了眾多愛國人士的憤怒之情。
而在此時,他們和兩位東北大學生相遇了。東北大學生由於日本鬼子的侵略而被迫背井離鄉。他們的悲慘遭遇更激起了田漢等人的滿腔熱血,即使會再遭襲擊也在所不辭。田漢的好朋友梅寧、梅香兄妹倆也加入到抗戰的隊伍中。
他們為了拍攝戰地場面,竟帶著攝像機深入戰鬥前線。前線是十分危險的。槍林彈雨中,田漢與聶耳毫不退縮,堅持將每一個戰鬥場面拍攝下來。
從此以後,田漢、聶耳、梅香和諸多演員們拍攝了許多抗戰影片。可是,在一部電影的拍攝中,作為替身的梅香卻被突如其來的戰鬥機子彈殺死了。
所有人都痛心不已。此時,田漢正在為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歌詞而煩惱,經歷了梅香的死後,痛失好友的田漢又得到參加義勇軍的東北大學生失敗的訊息。悲痛的田漢終於洋洋灑灑地寫下了《風女兒女》的主題曲歌詞——也就是《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
之後,正當聶耳在為這段激情高昂的歌詞作曲時,卻傳來了田漢被捕的訊息。為了保護聶耳,組織派他去歐洲學習。之後,聶耳終於完成了田漢寄予全部希望的《義勇軍進行曲》,並讓這首歌隨著那悲愴的曲調久久地迴盪在田漢所在監獄的上空。田漢被營救之後,決定返回上海,他說:“中國不會亡,她將有更新、更強大的生命。”因此,他要“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南京南京觀後感(5)
《南京!南京!》,讀這個片名,像是讀一份加急電報:捧著電報的雙手在不住顫抖,心跳激烈加速,濃濃的不詳兆預感在撞擊心鼓。當然,史實要這個譬喻殘忍無數倍、緊急無數倍、恐怖無數倍,絕望無數倍,傷心無數倍。那種兵臨城下的岌岌可危,那種家破人亡的深悲劇痛,那種辱妻殺子的莫大汙恥,那種朝不保夕的極度憂惴,那種茫無涯際的杳渺切盼……是今人盡最大所能仍無法完全感受的。今人能做的是,靜靜坐在影院裡重溫記憶,勞勞記住曾經的腥風血雨,時時鞭策己身以國難家仇……
果真,這是一部叫人倍感沉重的影片。黑白的膠片、劇烈抖動的鏡頭,增強了影片的真實感。你安靜地坐在放映室的角落裡,陰鬱的氛圍立刻席捲全身,將你拉回七十二年前那慘絕人寰的爭戰裡頭,然後你開始了觀影之旅,因為身臨其境的錯覺,你隨著片中的人物(中國百姓們)一起緊促呼吸、心驚膽戰、悲痛哀悽。日軍面對古城牆驚呼時,尚有一絲民族自豪感,但是眨眼間,隨著震天動地的炮響,美好的感覺飛灰湮滅,轉而為死亡逼近的驚恐不安佔據。這是影片帶給觀眾的,其實更是慘痛的歷史留下的不滅印記。
所以,真正為《南京!南京》贏得驚人票房的,不是導演陸川,不是宏大的演員陣容,不是獨特的視角,也不是高水準的製作,而是南京大屠殺題材本身。
架設在如此嚴肅、如此沉痛、如此宏大、如此刻骨銘心史的基礎上,影片想不成功都難,想不叫座都不可能。
南京南京觀後感(6)
一口氣看完了這部電影,我心潮澎湃。
刺耳的防空警報,鋪天蓋地的槍聲,日軍官兵的獰笑聲,南京人民的口號聲,甚至從廢墟中傳出的無望的呼聲似乎猶在耳邊。灰色的空中掠過的飛機,一隊隊綠衣的日兵,難民身上的血跡,奪目的太陽軍旗似乎也歷歷在目。
歷史的畫卷向我鋪開,1937年12月13日,這是一個令中華民族難忘的日子。“萬人坑”,“慰安婦”,一個個鮮紅的詞跳入眼中,這些都是侵華日軍一手創造的歷史,血腥的歷史!
《南京!南京!》是一部歷史題材的巨著,影片用獨特的歷史視角及極具張力的黑白敘事影像,講述了一段屬於中國人自己的抗爭。1937年12月13日,日軍侵佔中國當時的首都南京,對中國軍民展開長達6周的屠殺,史稱南京大屠殺。本片以此為背景,用真實的記錄將那段黑暗的歷史重現,告訴每一箇中國人:在那段幽暗的黑色歲月裡,我們中國人是有過不屈不撓的抗爭的!在暴行面前,它的抵抗,它的自我救贖,它的力量是很強大的。他們掙扎過,可能軟弱過,但在死亡的這座城市中間,他們最終都用自己的方式活出了尊嚴,也許很多人在半道上就死了,但是有些人是倖存下來的,至少那希望要倖存下來。 《南京!南京!》開啟了一個新的視角,告訴人們——南京是一座抵抗之城。不論是軍官陸劍雄、歸國女教師姜淑雲、還是舞女小江、拉貝秘書唐先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作著抵抗,正如70多年前,我們的先烈,用他們的血肉之軀在這座死亡之城浴血奮戰著。這,是一部中國人拯救中國人的歷史。
日本法西斯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二戰後,他們受到了應有的懲罰:日本甲級戰犯,侵華戰爭的製造者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被判絞刑,有些戰犯也被判處無期徒刑。但是日本法西斯就真正在日本消失了嗎?不,它正準備東山再起,醞釀新一輪的戰爭。日本更篡改歷史教科書,否認慰安婦事件,給亞洲各國人民也帶來了深重的傷害。
相比之下,同為二戰戰敗國的德國,認真反思戰爭的罪行,已經成為一個和平國家,與日本目前的現狀成鮮明對比。1970年12月7日,聯邦德國前總理勃蘭特雙膝跪在波蘭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前。那驚人一跪,站起來的是整個德國。
我衷心希望,日本能夠承認侵略罪行,真心向世界人民道歉,祈求人民的原諒。同時,遵守和平憲法,維護世界和平。南京,南京!
南京南京觀後感(7)
最近我觀看了愛國主義優秀電影作品——《南京!南京!》。我深有感觸。雖然只有整整130分鐘時間,但是我深感壓抑。搖晃的鏡頭晃得我想吐,很長時間都沒有過這種窒息的感受了。
剛開場的時候,被槍聲、炮聲嚇怕了。慘不忍睹的殺戮,血流成河,生靈塗炭。南京城成了一個死城,這個,深深震撼了我。但是,身為一個女性,更令我震撼的是……
我想改編莎士比亞的名句:舉手,還是不舉手?這是個問題。這裡說的舉手,不是指對南京侵略者日本人的投降,而是在這部歷史災難大片《南京!南京!》裡上百名婦女舉手自願犧牲自己做慰安婦,為安全區的民眾換取過冬的物資那個震撼人心的場面。每一隻上揚的手,都像一支灼灼撲動的火炬,放射出民族尊嚴的光輝。每一個舉手的婦女,燃燒自我,救助他人,令70多年後的我們動容、驚心、淚流滿面。她們的犧牲與毅然走入刑場、高喊“中國不會亡”的中國士兵的犧牲一般高貴而沉重,像兩記重錘捶打在歷史的鼓面,動人心魄,迴音蕩蕩。教堂婦女舉手一幕是《南京!南京!》繼中國軍人江邊就義後的第二個高潮。令這部災難電影,迴腸蕩氣,漸入佳境。
在我們的文化裡,更容易被犧牲的壯烈感染,而對“理性的拯救”感到陌生。在教堂小江等婦女選擇“犧牲拯救”時,姜淑雲選擇的是另一種“拯救”,儘管她最後的犧牲同樣令人黯然神傷。我們應該感謝電影《南京!南京!》,她讓我們對歷史的解讀了一種可能。
我不會再去看第二次,不是不想,而是不忍。《南京!南京!》裡透露死亡訊息的場景之多,尤其黑白畫面的處理更讓每一種形式的死亡都讓人身臨其境,這種真實的氛圍已經讓你覺得內心超出了對殘酷的負荷,因為每個中國人都曾看過那些觸目驚心的老照片。但最可怕的還是那些沒有直觀畫面的死亡訊息。女兒被日本鬼子從視窗扔下去,觀眾看到的只有唐先生奔去視窗的崩潰呼喊,還有一車車從軍營運出去的女子裸體。日本士兵殺人時的表情,走向死亡的人群的眼神,在黑白不見血的銀幕上,你只能讀到兩個字,絕望——這是地獄最底層的絕望。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個穿長褂戴瓜帽的男人被推到土坑活埋的那一刻,他緊緊閉著眼睛,沒有反抗,也沒有歇斯底里。如果看過那些老照片,你會相信這就是真實的地獄。
唐先生一句:“我老婆懷孕了!我老婆又懷孕了!”之後,英勇就義了。這句話,透露了生命的氣息,還讓那些侵略者知道“中國人殺不盡!中過國人的生命是頑強的!”我深深感動了! 銘記國恥很重要,比銘記國恥更重要地是認識你自己。最後我還想說,它就是一部電影,因為只有電影才會以那樣的方式結尾,留一點陽光與希望,並且濃妝重彩地將小豆子的照片放那麼大,題注下他還活著。這靜止的畫面遠比那句中國不會亡來得更有力量。
作為中國人,我們要自立更生,勇往直前,不忘國恥,以史為鑑,面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