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觀後感

家校共育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校共育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校共育觀後感1

  就如何言傳身教,身體力行,努力做好一名合格家長,我的認識有三。

  一是必須不斷的提高自身,對事物和各種社會現象要有正確的認識和評價標準,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遵守社會公德良俗和行為規則。這樣才能避免因自己的不慎行為給孩子和家庭帶來傷害。

  二是不能沒有原則的寬容,自然法則和一個社會的整體規則不會因為某個人的年齡大小來改變,所以我們千萬不能因為孩子年齡小觸犯了這些規則就選擇無限的原諒和寬容,孩子犯了錯誤,我們往往是想盡一切辦法幫他來彌補,不想讓孩子受到該有的懲罰,認為這才是對孩子應有的愛。其實這是極端錯誤的,這樣實際上是在鼓勵孩子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下一次犯下更大的錯誤,可能是我們家長根本無法彌補,到時候孩子只能受到更重的懲罰,受到更大的傷害。

  三是一定要教會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加強孩子的規則意識和責任意識,孩子總要離開我們,走向社會,如何更好地融入社會,適應社會,這是我們要面對的難題。所以我們一定要教會孩子如何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如何遵守社會規則、職場規則、政治規則等等,要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的判斷是否標準。家長要做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既能陪他們一起騎馬,將他們扶上馬背,更重要的是要能放開韁繩,讓孩子能自由馳騁,實現自我。

家校共育觀後感2

  透過觀看王殿軍專家的講座,我深深地感受到對孩子的教育是一門大學問。而我們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行為舉止更是深深地影響著孩子,我們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更要時刻學習如何與孩子溝通,如何引導好孩子,如何教育好孩子。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一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我認為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環境是最為重要的因素—親子環境。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作為家長,應該怎麼做呢?我們有一個通病就是責罵,比如經常會有家長說:“你怎麼每次都這樣粗心?”這樣的話語是亂貼標籤的。孩子如果常常捱罵的話,就會失去自信心,總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我們面對孩子做錯事的時候,首先要記住我們是期望他更好,教育專家提出這樣的建議:“孩子,剛才發生了什麼?你很難過,對嗎?為什麼會這樣子呢? 讓孩子思考後想辦法去解決它,並讓他認識到這樣的行為是不好的,而並不是讓他感受到自己任何事情都做得很糟糕”。

  父母有一顆平常心,父母心態如何,直接影響孩子的,凡是心態好的父母,無論孩子考出多麼糟糕成績,我們應該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是愛自己的。讓孩子在良好的親子環境下長大,總有一天孩子會學會感恩。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應該有他獨立的空間,尊重孩子、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自由並不代表放手。我們陪孩子但不操縱孩子,教給孩子良好的自我管理習慣和培養良好的發展意識,這樣才能讓他們受益一生 。

家校共育觀後感3

  “雙減”政策剛剛落地時,對家長來說是很焦慮的,面對越來越高的中考分數線,看著周圍的孩子都在努力學習,擔心自己孩子跟不上大部隊。但一年以來,發現“雙減”切實減輕了孩子過重的課業負擔和課外的教育培訓壓力,學習成績也沒下降。

  聽了《雙減下的家庭教育》講座後,讓我對自己的教育方式有了新的思考。沒有了參加輔導班的焦慮內卷,應該更加側重於孩子的“心智”的培養,用讚賞和鼓勵的方式去發現孩子的特點,培養他的興趣。就拿小包來說,基本上每天的作業都能在學校完成,放學回家他會練書法,看書,複習預習學習內容,更加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學校開設了“小水珠”拓展課程,小包選到了心儀的足球課,一到週三就興沖沖地帶好球包參加訓練。雙休日他也有了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參加了足球訓練和乒乓課,增加了戶外運動,提升了身體素質。

  “雙減”下孩子的學習更多的是靠內驅力,學校是學習的主戰場,家庭是成長的重要陣地。雖然“雙減”下作業量是減少了,但學校的教學質量一點也沒有降低。尤其是上學期網課期間,三林北的老師們特別認真負責,一直關注孩子們的聽課情況,完成作業的情況,關注孩子們的心理狀況,令家長們特別感動。作為家長要做的是配合好學校教育,家校形成合力,共同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

家校共育觀後感4

  雙減教育實施一週年之際,目前雙減後的現狀:

  1、作業基本能在校完成

  2、補課狀況根本性的改變

  3、學生參加體育、文娛、興趣愛好的時間增加了

  4、睡眠時間明顯增加

  雙減實施目的就是讓教育迴歸本真。學校是教書育人之地,但需要家校協同育人,雙減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創新人才,培養自我獨立發展的學生,尊重每個孩子的特質,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雙減後家庭教育的角色更加重要,孩子和家長的時間更長了,那陪伴的這個角色就非常之重要。怎樣的陪伴才是有效的陪伴,這是我們每個家長都是要思考的問題。

  陪伴最重要的就是要走進孩子的內心,讓孩子敞開心扉,快樂溝通,相互理解。多方位的陪伴包括學習,勞動,運動,旅遊,參加公益性活動,做有意義的事情等等。怎樣做到高效的陪伴?以下是我的個人想法:

  第一、讓孩子有歸屬感。家長要和孩子建立健康親密的親子關係,不否定打擊孩子,多關注他的情緒,尊重他的感受,同時,還要給予孩子更高的,高質量的陪伴。

  第二、要讓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只有這樣,孩子才有足夠的勇氣敢於去做,也只有敢於做才能喚醒內心的力量。因此,我們家長需要讓孩子擁有自信和內心的滿足。

  第三、提升孩子的自主力,自主力體現在家長需要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孩子做主。獨立完成任務,以此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雙減的目的不是讓孩子家長雙雙躺平,而是讓教育和學習迴歸本質,喚醒孩子的內驅力。所以,家長只有讓孩子從肯學變成愛學才能真正把孩子的優勢發揮出來,才能脫穎而出。

家校共育觀後感5

  感謝學校搭建平臺,給家長們提供了寶貴的學習機會。聽完專家講座,真是受益匪淺。

  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基石。作為家長要努力營造溫馨、舒暢,充滿包容和愛的.家庭環境,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努力做到:

  1、多陪伴,多理解孩子。家長的陪伴是孩子成長的精神食糧和溫暖港灣。陪伴會讓孩子減少焦慮,消除孤獨,喜歡與我們在一起。理解會促進溝通,讓孩子感到溫暖、幸福。

  2、多溝通,少說教。良好的溝通有助於親子關係的和諧,和諧的親子關係是孩子身心健康的保障。學會傾聽孩子說話,多和孩子交流,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尊重與關愛。

  3、制定規則,管理好手機與讀物。孩子從小要有規則意識。特別是手機和不健康的讀物,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制定規則,會促進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不迷戀,不越界,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特徵。

  4、和孩子一起面對壓力。孩子是一個活生生的個體,會遇到許多壓力。作為家長,不能忽視,不能責怪,要和孩子一起面對,並教會孩子在壓力面前不抱怨,不逃避。必要時,學會求助。只有家長的接納與幫助,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護孩子,提高孩子的心理彈性。

  願我們透過學習,成為更好的家長。願我們的學習,成就更好的孩子!

家校共育觀後感6

  我透過學習了家庭教育公開課收穫頗豐,深刻體會“雙減”的實質。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孩子健康的成長,將來能獨立生活的更好。孩子不是我們的私有財產,教育要去“面子”,孩子是有自己獨立思想的個體。

  一、家長們愛孩子,要以尊重孩子為前提。

  尊重孩子,就是在日常的教育中堅持與孩子協商,就是要尊重孩子的興趣與選擇,不把自己的興趣或未竟理想強加給孩子。家庭教育要從傾聽開始,放下手機、放下工作,全身心投入觀察理解孩子所思所想。家庭教育不需要那麼明確的目的性,愛孩子是一種本能,讓孩子感受到愛是一門學問。

  二、要適應“雙減”後沒有補習班的現狀、保證孩子足夠的睡眠。

  各種各樣新的職業產生,轉變觀念多元化評價,聚焦核心素養和創新能力等培養。不拿別人家孩子的優點比較打擊自己的孩子,每個孩子就像人的五個手指有長有短,獨一無二。不過分焦慮,充分包容給孩子更多的嘗試和容錯機會,等待他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家庭教育要多些同理心,換位思考,做到獨立性,民主性,協商平等的溝通。關注身體,心理,人格健康,不搶跑,在長週期裡看他的學習是高效的,發展是和諧的。不要把孩子的時間填滿,有足夠興趣和自由的選擇。孩子成長家長也在成長,努力營造健康、和諧的家風和家庭教育環境。

家校共育觀後感7

  這個公式,放在孩子身上同樣是成立的。1.01就代表了每天多努力一點點去年的夏天,雙減政策落地,一時間,校外培訓班紛紛退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業負擔減輕。到現在雙減後的第一個學年結束,孩子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作業數量大幅縮減了,考試次數也減少了。然而,儘管沒有了作業的加持和考試的壓力,有的孩子依舊嚴格要求自己,每天專心聽講,認真做好每堂課的筆記,可也有不少孩子,開始逐漸放縱自己。網上曾經流傳過一個數學公式:

  堅持一整年,孩子將會取得飛躍式的進步。而0.99則代表了每天懈怠一點點,經過了日復一日的更迭,孩子終將被打回到原點。

  作為父母一定要用心引導孩子,以下是我的幾點想法跟大家分享:

  1、多鼓勵、讚美孩子,而不是批評、指責、埋怨孩子。

  2、用行動去影響孩子,而不是用言語去說教孩子。

  3、多聆聽孩子的心聲,而不是急於評斷孩子。

  4、無條件的去愛孩子本來的樣子,而不是去愛我要求的樣子。

  5、學會蹲下來與孩子平等溝通,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指使孩子。

  6、用心去陪伴孩子,而不是心不在焉的敷衍孩子。

  7、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孩子一起安靜和平的處理好每一個當下。

  成為孩子生命中最好的朋友,最親密的夥伴,最慈愛的媽媽(爸爸)。

家校共育觀後感8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復興偉業的肩負者,是華夏文明的繼承者和傳承者。人無德不立,業無德不興。因此,做好未成年人德育教育工作,可以說於己是功德無量,於人是受益終生,於國則是播下和諧發展的希望火種。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好壞,不僅關係到個體的未來成長,更是間接影響到整個民族素質的高低,乃至國家整體文明的優劣和續斷。

  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對學生德育的影響不可忽視。伴隨身體與智慧的成長,學生的思想、品性日趨成熟,道德觀、人生觀也會逐漸完善。俗話說,“身教勝於言教”,這就需要家長率先垂範,以身作則,時刻正確引領,把學生帶入到德智兼備的人生軌道上來。

  學校為了把體美勞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在現有背景下,開展好學校課後服務,讓學生從過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更多地去親近自然、接近生活、靠近勞動,不失為一個求真固本的理想選擇。只有加強認識,主動作為,因人、因時、因地制宜,才能有效落實課後服務要求,才能為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創造更為寬鬆、更為個性化的成長環境。

  很榮幸為孩子選擇了朔城區五中,在教育教學的基礎上,注重課後服務,加強全面發展,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中,按照教學的自身規律,自覺地培養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靈和豐富知識的一代跨世紀新人。

家校共育觀後感9

  雙減下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習慣?正如專家所說的:愛孩子是家長的本性,而如何愛孩子是一門科學。聽完專家的解讀我感悟頗深,我們作為青春期孩子的家長在國家雙減政策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培養孩子的自律習慣,我想這正是“愛孩子”的一種至關重要的表現。

  首先,要讓孩子認識自我價值,少一些批評和嘮叨,多給予孩子正面的鼓勵和肯定,讓孩子認識自己的價值存在,慢慢地他就會用高標準去要求自己,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期望的,一個好的自我感受才會讓孩子懂得約束自己,逐步建立自律的習慣。

  第二,要保護好孩子的意志力,我們大人總是隨大流地不斷給孩子報很多的興趣班,忙了一天學校課程後,孩子放學後還要上其他課,這些是都會消耗孩子的意志力,長時間下來孩子會很崩潰,這種的崩潰會不斷摧毀他本應慢慢建立起來的自律。

  第三,給孩子制定一些學習上的小目標,這種帶著可及目標地學習,家長和孩子彼此之間都會感覺到進步,而目標的達成會讓孩子有成就感,成就感是自律培養的催化劑,會讓他朝著下一個目標去努力,這是一個正向的迴圈。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自律並不會自我養成,他需要依靠家長不斷地引導而形成,國家倡導的雙減,減掉的是壓力,增加的是快樂,是為了孩子全面綜合素質的有利形成,我們只有不斷培養孩子的自律行為,才能在雙減的大洪流下,不斷勇於挑戰、挖掘優勢,全面發展。

家校共育觀後感10

  看了這次的影片,收穫頗豐,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除了孩子在學校裡的學習之外,家庭也是重要的一個生長環境的場所,具有無可替代無與倫比的作用。

  孩子的青春期是十一二歲到十七八歲之間,這段期間孩子容易受情緒腦的控制。這個時代的孩子,他們可以宣洩的空間更少了,在我們那個年代的娛樂是和小夥伴們一起出去摘東西吃,而他們卻是回到家中,面對冷冰冰的電子產品。他們孤獨,缺少玩伴。他們失落,因為難得的週末不是在補習班就是在去補習班的路上。他們迷茫,因為他們只知道學習,不懂得自身的價值感在哪。

  所以,家庭教育在這期間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用家庭的凝聚力,讓孩子體會到家庭的快樂與溫暖;用傳教的方式教會孩子們如何在面對壓力時解決困難;用家庭環境的力量幫助孩子們培養堅韌不拔的性格,不會輕易被壓力壓垮。

  關於如何保護家庭環境方面,現在的家庭問題就是家庭的過於冷漠,家庭的劇烈衝突以及家裡遭受了重大變故。第三點一般家庭是不會遇見的。第一點家庭的冷漠,家長對孩子的不聞不問,放養型讓孩子成長,這樣孩子看起來很自由,但卻沒得到關愛,對於成績等方面也是無所謂的態度。第二點劇烈衝突,家長太管孩子了,往往適得其反,意見不合而產生了衝突。在我看來,最好的辦法就是多溝通,少說教。溝通是雙向的,雙方能像知心朋友一樣吐露自己的心聲,毫無保留,而說教則是家長單方面的教訓孩子,孩子在長大了之後該懂的道理早就懂了,說多了也嫌煩。

  家庭教育,家庭環境,由我們每個家長共同守護。

家校共育觀後感11

  20xx年7月《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公開發布。“雙減”這個新名詞第一次進入我們的生活。一開始聽到這個名詞的時候我是焦慮的,無法想象雙減後孩子還怎樣學習。後來確實各種政策相應出臺,我認識到“雙減”將是大勢所趨,我作為家長,首先要從思想上先轉變過來。

  唯分數論不可取,卷面成績只是一個階段學習的結果,並不能代表一個人之後的人生。還要更加關注對孩子自律和自我修養的培養和訓練。在“雙減”下,孩子的課業負擔減輕,家庭作業減少,但是時刻保持求學、樂學的勁頭不可減。作為家長,除了為孩子創設獨立學習的環境和制定固定的學習時間外,可以從孩子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多方面拓展知識獲取的途徑。知識就在身邊,是可摸、可及、可感的。比如週末我喜歡一家騎著腳踏車去大型超市購物,特意選擇腳踏車而不是公交或者私家車作為交通工具,是希望孩子能更好的接近大自然,並且身體也得到鍛鍊。去超市也能更直接的體驗生活,讓孩子真正成為我們家的一員,同時也增進我們的親子關係。

  “雙減”政策是國之大計,家之大業,更是家長素質和孩子能力的雙重比拼。我們家長只有和學校共同努力,才能為孩子成就更美好的明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