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電視劇觀後感
雍正王朝電視劇觀後感
文章導語:你有看過《雍正王朝》嗎?有了解過雍正王朝的歷史嗎?如果你看過《雍正王朝》,可以跟著小編一起再去回顧一下劇情內容;如果你還沒看過這部電視劇,也可以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
我這輩子啃過的部頭最大的系列小說,不是普魯斯特躺在河底的《追憶似水年華》,我自己一天到晚的胡思亂想就夠多的了,完全不必進入別人的意識流;也不是梁羽生寫的那些動不動就“參見拙作XXX”的十幾本天山群俠傳,雖然我曾經是個不折不扣的武俠小說迷,但我對多數時候有正無奇的天山武林世界沒有窺得全貌的興致。正確的答案是二月河所寫的“康雍乾”帝王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洋洋五百萬字。
那是十年前,我有大把的時間看小說。四部“康熙”、兩部“雍正”、六部“乾隆”,在冗長中明白了什麼叫津津有味。小說看了沒多久,央視就以1999年開年大戲的規格推出根據《雍正皇帝》改編的電視劇《雍正王朝》。在《雍正王朝》之前,剛剛火勢沖天地流行過首席瘋癲派清宮劇《還珠格格》。在《雍正王朝》之後,還要有經典戲說派歷史劇《康熙微服私訪記》《鐵齒銅牙紀曉嵐》風風火火闖江湖。冷麵雍正不可能像小燕子一樣擠眉弄眼,也不像紀大煙袋一樣貌似正經、實則胡鬧,他是張嘴朝廷閉嘴民生的正劇的主人公。從收視率來說,《雍正王朝》難敵《還珠格格》動輒40%的成績,可是20%已經是央視一套黃金檔電視劇的最高紀錄了。
檢驗一部作品是否經典就看它能否經得起一看再看。時至今日,《雍正王朝》除了經常在各電視臺重播之外,其影碟也透過各種渠道保持著不俗的銷售量。我有個經商的朋友,把《雍正王朝》的一套DVD看爛了又買了一套,品味不休。在官員群體中,它和《走向共和》是不成文的必修課。為什麼會有這般魔力?有人說這是世紀末的中國進入了改革的深水區,人們渴望出現一個強悍的威權人物做燈塔,《雍正王朝》踏上了點兒。有人說這是奴性思想大發作,以正史的面目行歪史之實,美化過後的封建帝王迷惑人心,流毒無窮。我以為,這種高屋建瓴的總結,深文周納的憂慮,不能說全無道理,但多數是文人墨客強做解人以及高來高走的杞人憂天,觀眾愛看《雍正王朝》,主要是它有緊張激烈、懸念重重的劇情,它把人琢磨透了,集了中國式權謀之術的大成,在感官刺激和人性思索方面都能滿足觀眾,觀眾既沒有明確的意識呼喚威權人物,也沒有那麼下愚因一部電視劇而惑亂歷史。
問題挖得越深,往往離真相越遠。這裡只從實打實的地方說起。
(一)權謀教科書
《雍正王朝》裡有四大弄權高手,康熙,鄔思道,張廷玉和八王,他們驅使或者牽扯著其他棋子進退絞殺,全劇中的驚風密雨,幾乎全是他們搞出來的。從來沒有一部影視作品如此深入而全面地展示過宮廷爭鬥和朝局角力,從來沒有一部文藝作品能如此酣暢淋漓地運用中國式的兵法奇謀。當我看到《投名狀》力不從心地佈下權謀疑陣的時候,我覺得那是小孩兒過家家。
1、做孤臣。
康熙按照順治“永不加賦”的囑託,一直對臣下和民間實施寬仁政策,加之晚年倦勤,百官變得恣肆不法起來。一個重要的弊政就是各級官員紛紛向國庫借錢,揮霍浪費不思歸還,以致國庫空虛,無力辦大事。逢有災年或者邊患,財政就會捉襟見肘。康熙有意派人追討欠銀,無奈無人領命去辦這個得罪人的差事。這時候,其四子胤禎勇敢地站了出來,表決心說:“兒臣大不了做個孤臣!”康熙“聖心甚慰”。所謂“做孤臣”是與“結朋黨”相對的,也就是處處以朝廷大局為重,勇於任事,披堅執銳,不考慮個人進退,不怕得罪同僚,哪怕落得個獨來獨往,沒人理睬,也再所不惜。古來臣下取悅君王,有兩條正路,一則是做忠臣,一則是做能臣,而這個“孤臣”的最高境界是既忠且能。問題是,這樣的人縱討得皇上一時的歡心,往往沒有好下場。中國是人情社會,撕破臉皮做官,時移事異就可能獲罪,無人同氣連枝,只能付出代價,就算是皇上也未必能保你一輩子。這方面,漢景帝時的晁錯就是前車之鑑。胤禎和康熙當然明白其中道理,因此上這個保證一下,父子之間心意相通,帝座的天平也向老四發生了重要的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