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秋天裡的一處景作文指導

觀察秋天裡的一處景作文指導

  【文題】

  觀察秋天裡的一處景物,寫一篇。要突出秋天景色的特點,可以把人們的活動也寫進去。寫的時候要先想一想表達的順序,然後具體寫下來。可適當展開想象。語句要通順、連貫。寫好後認真修改。

  【指導】

  秋天,是色彩豐富的季節,是成熟收穫的季節,是如詩如畫的季節。這時候,許多景物都充分展示出它們在這個季節裡獨有的魅力。同學們也都喜歡在這個時候去遊玩兒,去擁抱大自然。如果能夠把我們看到的美麗的景物畫成畫、寫成文,該有多好啊!其實,寫成文並不難,而一篇好文就恰似一幅畫。那麼這樣的文章應該怎樣寫呢?

  首先,要有順序地觀察景物,可以按照由遠到近、由上到下、由表及裡、從左到右等一定的順序去觀察。那麼觀察些什麼呢?要注意觀察景物的動態與靜態,包括它的形、色、味、觸覺等等。

  例如:“秋天,葉的顏色更加斑斕,火紅的楓葉,金黃的銀杏葉,還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半紫半黃、半綠半黃的葉。”這一段就是抓住了葉的顏色來進行描寫。

  第二,要抓住秋天有特點的景物和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那麼什麼是有特點的景物呢?如:菊花、松柏、楓樹、成熟的果實、莊稼等。什麼是景物的特點呢?如:菊花的形,楓葉的色,果實的味……總之,是這種景物與眾不同的地方。

  第三,可以適當地加以想象。想象要合情合理。可採用比喻或擬人的手法。

  例如:楓葉發出嘩啦啦的響聲,好似在鼓掌歡慶這豐收的'景象。

  燦爛的秋陽從雲縫裡灑下一束束耀眼的光芒,那紅葉林就更嬌豔,像燃燒的火焰,又像飄落的彩霞。

  最後,要注意段與段的銜接,恰當地使用過渡句。

  例如,小作者寫秋遊香山,就注意了段與段的銜接。

  1.一踏進古色古香的公園園門。

  2.我們順著林陰路,來到了眼鏡湖。

  3.隨後,我們踏著崎嶇的山路,迫不及待地向紅葉區走去。

  4.我們終於登上了鬼見愁。

  這樣寫,就使得文章緊湊,完整。

  同學們可以按照上面所說的四點試著寫一下,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習作評改】

  原文:

  秋天的香山

  爸爸、媽媽說,等秋天到了,帶我去香山。現在秋天到了,可爸爸、媽媽還是不帶我去。我求了他們大半天,他們終於答應了。於是我們準備汽水、麵包、照相機和一大堆東西。

  第二天一早,我們就出發了。我們坐的是大轎子車,我在車上看見了上班的人群和許多立交橋。

  一到香山,我看到的是一座座的高山。我開始了登山。山太高了,天氣太熱了,我們爬到半山腰,只覺得腿發軟,嗓子幹,渾身都是汗。我喘著粗氣對爸爸說:“太累了,休息一會兒吧!”我們坐在石階上休息,一會兒我們又往上爬,終於爬到了山頂。

  我們在山頂上照了張相,就下山回家了。

  評改意見:

  這篇作文語句比較通順,講述得也很明白,但仔細閱讀就會發現,問題不少。

  一、重點不突出。這篇作文題為《秋天的香山》,重點應寫秋天香山的景色,而小作者卻寫了自己及家人是怎樣爬山的,忽略了應描寫的重點。

  二、沒能抓住秋天香山的景物及特點寫。香山紅葉是世界聞名的一處景觀,這一點應做具體描寫。此外,香山還有眼鏡湖,玉華山莊等景點,它們具有的特色都值得一寫。而小作者卻忽略了這些,使得《秋天的香山》成為一紙空談。

  三、開頭不能夠直接切入正題,而是毫無必要地寫了這樣一段話:“爸爸、媽媽說,等秋天到了,帶我去香山。現在秋天到了,可爸爸、媽媽還是不帶我去。我求了他們大半天,他們終於答應了。於是我們準備汽水、麵包、照相機和一大堆東西。”這段話可以說是羅哩羅唆,沒有意義,不如直接點明某年某月某日,我和爸爸、媽媽去遊香山。

  四、秋季遊香山、看紅葉的人最多,可以說是人如潮湧、摩肩接踵,構成了一道特殊的風景。而作者卻只寫自己一家人登山,未免太顯“孤伶”,也不符合實際。

  五、秋天的香山如詩如畫,而作者卻對此無動於衷,是不是應該在字裡行間表達一下自己的感情呢?我想,應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