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情感籠罩正確認識事物高中作文

走出情感籠罩正確認識事物高中作文

  曾經因為媽媽的一句話,認為所有的不幸只會落到不聽話的孩子頭上;曾經因為老師對自己的批評,認為自己是個很壞的學生;曾經因為好友的熱情推介,常到一間味道普通收費昂貴的餐廳吃飯……就這樣,人們常會因為感情親疏導致認識和行為的主觀和盲目,使我們不能正確地認識事物。

  從小,我們受到的第一教育就是聽媽媽話。因為小孩子對事物不能形成認識,需要成人的指導。就像小鳥聽母鳥的話留在巢中待哺,幼獅遵從母獅的指導獵食。漸漸地,我們的認識上便產生了“唯親是聽”的傾向。而且這個“親”還會發展為們們的.親族、好友等等。就像宋國那個富人,對兒子和鄰居說的同樣的話,卻產生不同的認識。這是因為兒子是他的親人,他認為兒子是不可能騙他的,這也是出於一種對於親人的偏愛吧。又如那個“樂不思蜀”的阿斗,對遠自在外的諸葛亮的勸告不理不睬,而對身邊的整天與自己尋歡作樂的小人言聽計從。還有那個在開元盛世中的唐玄宗,聽到愛妃楊玉環要“日啖荔枝”便認為嶺南只在官城外,命“一騎紅塵”博紅顏一笑。

  當然,我們生活中也存在“幫理不幫親”或是對“親”有一種判逆心理,“唯親不聽”的。三國時的曹操對身邊的賢臣心腹都抱著諸多猜忌,別人提出意見,他都認為是對他的挑戰,尤其是身邊親近的人。曹操總疑心他們知得太多,要反他的。於是對他們的話不甚聽取,反而“大舉集市井之賢士”聽他們的進言。現在很多孩子在社會各種各樣的影響下,對親人、老師、朋友的話產生了叛逆心理,認為長輩父母的話是過時的,老師的教導是不必要的,從而對事物認識產生了偏差甚至做出過激行為。一定程度上導致社會上離家出走少年漸漸增多。

  人,作為有感情的生物,或多或少地總不能避免想問題辦事情依賴主觀情情感。而對身邊親近的人聽從信任,對疏遠的人不願相信也是普通的現象。但這樣,對事物的認識過分依賴感情,會造成我們對客觀事情認識的偏見。我們只有用科學客觀的眼光,理性對待親人或陌生人的話,我們才可能擁有更真實的世界。

  朋友,用科學作動力走出那個被情感籠罩的世界吧,你會發現那才是我們自己的世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