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市的飛躍發展_1200字

東營市的飛躍發展_1200字

  我的家鄉東營,在地圖的“雞脖子”附近,我國的第二大油田就在這裡,家鄉有豐富的石油資源。東營擁有25年的歷史。

  小時候,聽老一輩講,以前的東營到處都是一片鹽鹼地,荒蕪人煙。當時,到處散落著低矮的小平房和窩棚。房子都是泥土壘成的,一到雨季,就打下來一堆碎土片。家鄉的人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能頑強的生活下去,正是一個奇蹟!那時,彎曲又窄小的路上都是馬車,牛車。人們就是靠著這些簡單的交通工具生活。不過在海灘上可以看到吐著白沫的大螃蟹和大如手掌的海蠣子,好一派熱鬧的'景象!我真羨慕以前的家鄉人有那麼好口福。這隻能迴旋在我的夢中,由於過度捕撈現在已沒那麼多。一切都在變化,家鄉也在變化。在東營廣闊的大地上,人們建起了一座座高樓大廈,一棟棟住宅樓,甚至還有豪華的別墅。它們是那麼壯觀,氣派。這和以前的房子比起來,真是天壤之別。如今,無數條柏油路和高速公路縱橫交錯,各式各樣汽車在上面馳騁。嚮往已久的東營汽車總站剛落成,它標誌家鄉成了重要交通樞紐。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一切都變了模樣。奧運期間,大部分的車輛上都插著奧運彩旗,東營人和北京人一樣享受著時尚氣息。東營的文化淵源可追溯到人類的史前時代。

  大量出土文物表明,這裡至少有5700多年的歷史。豐厚的文化積澱,使這裡地靈人傑,曾出現過許多歷史名人。這裡是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子的故里。他的《孫子兵法》,是世界公認的"兵學聖典",至今還在海內外被廣泛應用於軍事、經濟等領域。如今用黃河代表中華民族古老的文化,用海洋代表現代文明,那麼東營文化則是黃河文化與海洋文化的匯聚與交融。五千年文化的積澱,外來古老民俗的浸潤,現代工業文明的衝擊,多種文化的集聚、碰撞、融合,漸漸演化成一種全新的黃河口文化,她既有黃河文化的雄渾淳厚,又有海洋文化的博大精深。東營市文化事業發展較快,圖書館、博物館、書畫院、藝術館、文化館等文化設施不斷完善,各種文藝團體遍佈城鄉,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東營是山東地方戲曲劇種呂劇的故鄉。呂劇以純樸生動的語言、優美悅耳的唱腔、豐富多彩的音樂詞彙而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喜愛,成為山東省的代表劇種之一。人傑地靈,名人倍出。

  古老的黃河,孕育了悠久的華廈文明,也使濱州擁有了豐厚的人文資源。濱州人傑地靈,歷史上名人輩出,悠久的歷史哺育了一大批古聖先賢。古代著名軍事家,被譽為兵學鼻祖的兵聖孫武、名垂史冊的宋代著名政治家文正公范仲淹、創造了天仙配美麗故事的漢孝子董永、東方智人東方朔,因“一門七進士、父子五翰林”而有“書香官宦門第、進士多人之家”之稱的濱城杜家,明朝女英雄唐賽兒、現代新儒家梁漱溟、當代周易大師劉大鈞等名人志士都出生或生長在這裡。武聖"孫武生卒年不詳)字長卿,又稱孫武子、孫子,春秋末期樂安今東營市廣饒縣)人,中國古代偉大的軍事家、軍事理論家、思想家,被後世尊為"武聖"。曾以《兵法》後多稱其為《孫子兵法》)見於吳王闔閭,被任為將,率吳軍攻破楚國。他的著作《孫子兵法》被譽為古代兵學聖典;全書共13篇,6000餘言;揭示了戰爭的重要規律,提出"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強調戰略戰術上的"奇正相生"和靈活運用;具有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為古今中外軍事家、政治家所重視。

  《孫子兵法》被譯成日、法、英、德、俄、捷、朝等數十種文字,在世界範圍內廣泛流傳黃河三角洲這片熱土,自古以來就人才輩出,這些傑出的人物如燦爛的群星,在歷史的夜空中閃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