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七七事變80週年徵文優秀範文

紀念七七事變80週年徵文優秀範文

  七七事變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恥辱。我知道有一部分人是沒有忘記的,但我還看到大部分的年輕人都忘了。小編收集了紀念七七事變80週年徵文優秀範文,歡迎閱讀。

  紀念七七事變80週年徵文優秀範文【一】

  XX年前的今天,日軍鐵蹄踏上盧溝橋。

  今天,為和平、為祖國的富強、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讓我們以理性和深情來銘記那段屈辱的歷史。

  北京西南郊永定河上的盧溝橋。1937年7月7日,侵華日軍悍然發動“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爆發。7月7日夜,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徑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並詭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今盧溝橋鎮)搜查,中國守軍拒絕了這一無理的要求。日軍竟開始攻擊中國駐軍,中國駐軍第29軍37師219團奮起還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當華北戰事一天天擴大的時候,1937年8月13日日軍又在上海發動了進攻。宛平城的槍聲掀開了全民抗日的序幕。

  “七七”我們拿什麼來紀念

  1937年的7月7日,日軍進犯宛平城,盧溝橋事變發生,日本全面侵華開始,中國抗戰拉開序幕。我們該拿什麼來紀念69年前的“七七事變”?有人寫評論建議,將7月7日定為“國恥日”;此前,也曾見到有人建議將“九·一八事變”之日確立為我國法定的“國恥日”,以“警醒國人”。可我總是在期待以更多更實在的紀念方式,來紀念值得紀念的“紀念日”。

  日本作為典型的新舊文化並存、菊花與刀同在的“雙層文化結構”的國家,有許多讓人瞠目的厲害之處,一位深入研究日本的前蘇聯學者就曾說過這麼一句話:“日本人善於捕捉生命運動的最隱蔽的形式。”這句話大有深意存焉!面對人家經濟文化實力的強大,在紀念“紀念日”的時候,我們應該反思的恰恰是:我們該拿出什麼樣的沉甸甸的“實”來!

  無論是在歷史文化層面,還是在經濟現實層面,我們都更需要務實求真,不必過多地空喊那些憤憤然的口號。早在1987年,上海市高考語文的題目是《有感於50年前的今天》,這是迄今為止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對“七七事變”的一個紀念,雖然無聲,卻有教益。那時高考還沒有像現在這樣提前到6月,而開考語文的那一天恰恰是7月7日,1987年距離1937年恰好是50週年,在考場裡喚醒學子對我們民族深重苦難的回憶,讓中國人民艱苦卓絕八年抗戰“戰場”上的槍炮聲,無聲地瀰漫於今日的“考場”,這比多少空洞的說教和虛擬的紀念要好上無數倍。

  作為紀念日,有的是喜慶的,有的是恥辱的,有的是傳統的,有的是新立的,有的則無關痛癢。現今國人見得最多的,大約是“疾病日”,幾乎每一種常見疾病都設立了一個“日”。人的身體健康是重要的,但更要緊的是精神的健康。此時此刻,我的耳際迴盪著《松花江上》,那是作曲家張寒暉於1937年7月12日在西安創作的歌曲,是對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我國東三省的血淚控訴,也是一位作曲家對“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的最好紀念———我曾讀過一篇文章,忘了作者是誰了,他回憶了自己的孩提時代,懵懂中將“九一八,九一八”聽成、唱成“救一把,救一把”,從而讓那歌聲更加悲切感人,矢志不忘!

  聽到了嗎,在今天,我們如果真的沒有更好的紀念招數,那還不如干脆唱一唱“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唱一唱“救一把,救一把”吧,在心中,在心靈深處!

  紀念七七事變80週年徵文優秀範文【二】

  盧溝橋上的石獅子呵,你是否還記得1937年7月7日那一場轟轟烈烈的戰鬥。血和淚,恥辱和奮鬥在那裡交織。那不懈戰鬥著的是一個民族決不屈服的靈魂!

  滄海桑田,轉眼已過去80年。那些石獅子還是一如從前,這一切的一切都在那場戰鬥中定格。

  時間倒退80年。日本藉口一名士兵在軍事演習中失蹤,要求進入橋東宛平縣城搜查。中日雙方正在交涉時,卑鄙的日軍突然向宛平城開槍射擊,接著又炮轟盧溝橋。我軍用大刀、手榴彈等劣質武器多次擊退日軍攻勢。第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鱗閣和師長趙登禹先後為國捐軀。但是畢竟我們的軍事裝備那樣落後,7月30日中國駐軍強忍悲憤撤離。

  時間回到2017年7月7日,七·七事變80週年紀念日。我是一個90後的孩子,從小生活在安靜而舒適的環境中。從未遭遇過炮彈的襲擊,從未嗅過硝煙的味道。但在今天,我見到了很多很多。

  我看見那些年過80歲的老戰士來到盧溝橋,他們看著那些死去戰友的照片黯然淚下。80歲,他們依舊是戰士。九個老人整齊的站成一排,喊著口號踏著步子,眼前好象浮現起昨日的硝煙。奮鬥、不甘受辱、豪邁、堅強,這些情愫幾乎要撐破我的心臟,轟的一下爆裂。

  我看見那些飄滿紅色旗幟的紀念館。往事已成歷史,但有些東西絕對不能忘!那些精神那些恥辱都通通承載在一張張黑白照片一篇篇報道上。照片上戰士們的眼睛裡有火在燃燒。不屈不撓,要燒盡一切恥辱一切不甘!

  我還看見,一些大學生在紀念館裡說說笑笑,絲毫沒有感受到難過和恥辱。

  我還看見記者在採訪很多年輕人。記者問:“你們知道什麼是七·七事變麼?”他們擒著一絲微笑回答到:“應該是跟抗日戰爭有關吧,具體的我不太清楚。”我不知道他們的微笑究竟是禮貌還是羞愧的表現。但是,這是最嚴肅的事情,它是我們每個國人都不能忘的事實。

  更可笑的是,居然有人說七七事變是牛郎和織女相會的日子。

  七七這一天,我看到了很多。

  七七事變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恥辱。我知道有一部分人是沒有忘記的,但我還看到大部分的年輕人都忘了。

  國恥不能忘。

  非洲人沒有忘記罪惡的黑奴買賣,日本人沒有忘記美國丟向長崎和廣島的原子彈。但是我們中國人是不是偏偏要忘記我們原本不能忘記的七七事變呢?

  紀念七七事變80週年徵文優秀範文【三】

  對中國人民而言,“七七事變”具有雙重意義。

  一方面,它是一段慘痛的歷史。“七七事變”爆發後,在短短的`幾十天裡,文化古都北平和北方重鎮天津接連告失。其後,日本軍隊兵分三路,長驅直入,敵兵所至,燒殺擄掠,僅僅一年多,祖國的半壁江山淪入敵手。

  另一方面,它又是一段偉大的歷史。“七七事變”的槍聲引燃了中華大地的抗日烈火,在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這熊熊燃燒的烈火化作無與倫比的巨大力量,將中國推入一個民族覺醒的新時期。從此,白山黑水,長城內外,中原大地,珠江兩岸,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父教其子,兄勉其弟,妻子送郎,共赴國難,開始了空前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經過八年浴血奮戰,終於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取得了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第一次全面勝利。

  “七七事變”的教訓警示我們,只有國家富強才能抗擊外敵的侵略,免於強暴的蹂躪;抗戰勝利的告訴我們,只有高揚愛國主義旗幟,團結起來,才能救祖國於危亡,挽狂瀾於既倒。中華民族五千年來歷劫不衰,生生不息,創造了不朽文明,結束了上百年屈辱和苦難的歷史,今天更邁向偉大的復興,究其根本,就在於中華民族有一種打不垮摧不毀無比堅韌的愛國精神,有一股不甘屈辱異常頑強而深厚的生命力量。

  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今天我們已進入現代化建設的新時代。但時勢的變遷、世局的變幻,絲毫沒有降低愛國主義精神的寶貴价值。全球化使各國的聯絡更加緊密了,可能給一些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固有的文化傳統與民族特色帶來衝擊;各國經濟在相互融合中也有競爭;世界安全域性勢不容樂觀,霸權主義有增無減,這些都告訴我們,面對風險和挑戰,我們仍然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歷史賦予當代中國人的使命,就是要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進而成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重要力量。建設祖國,需要付出我們的智慧和力量,需要付出一點一滴的長期不懈的努力,而激勵我們為祖國付出的動力源泉,是我們對祖國的熱愛,是我們對民族文化、民族傳統的深摯情感和強烈認同,是億萬中華兒女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懈追求。有了對祖國母親深沉而誠摯的愛,我們就樂於為她奮鬥,甘於為她奉獻,不惜為她犧牲。

  泰山聳立,黃河滔滔,崑崙巍峨,長江浩蕩。意氣風發、信心百倍的中國人民將聚集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衝破任何艱難險阻,向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奮勇前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