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徵文

2017年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徵文

  中國傳統文化,最具魅力的莫過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小編收集了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徵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

  這兒有"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纏綿悱惻,也有鍾靈毓秀的"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的瑰麗景色,還有"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的悲壯心願,更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情壯志……歷史是一本永不泛黃的連載書籍,沒有停筆的那一天,身負偉大使命的有志之士藉助它來吸收吞吐整個中華文化,來自靈魂的感嘆在繁華的字裡行間熠熠生輝,而其中的國學經典、詩詞歌賦,往往如瑰寶一般讓人神往。

  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自先秦諸子的百家爭鳴,到唐詩宋詞的繁榮盛行,中華民族流傳下一部部令人讚歎的國學經典,詩人作家各有千秋。

  有人為了自尊"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有人為了愛情"腸斷白頻洲";有人懷念親人"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不同的時間、空間、不同的感情,從鄉間小吏到文學大家,他們在一次次晨光暮雨中,提筆研墨,濃濃墨香勾勒出心中想念的人的名字,優美的詩詞訴說著心之所向。

  國學經典的悠悠存香,有一種令人不可抗拒的力量。孩提時,媽媽口中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就給我構建了一個純美的精神境界,這種境界讓我神往。長大後,每遇到書店,我都會駐足凝望,書香讓我沉醉,我彷彿早在幾個世紀之前就與它們相識。後來,即使口袋裡非常拮据,我也要盡力買回幾本,廢寢忘食的去讀,我沉浸在讀書的樂趣中,感覺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國學經典就像一桌饕餮盛宴,不論多麼獨特,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所鍾愛的。

  我從小就愛誦讀唐詩宋詞,不為別的,只是感覺讀詩詞很有趣,越琢磨越有味。後來,我讀《史記》和《資治通鑑》,很好的塑造了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讀書使人明智",國學經典給我們呈現了一個博大精深的世界。

  讀國學經典,可以更好的瞭解自己的國家和歷史。觀看"國學小衛士"競賽讓我的心靈深受震撼。我被節目裡的小選手們深深折服,無疑他們也是喜歡國學經典的,臺上的他們滔滔不絕,自信而大方,博聞而謙遜。即使遇到挫折,他們也會不慌不忙,彬彬有禮的對待考驗。這種強大的心理素質來自哪裡呢?"腹有詩書氣自華",我相信,是國學經典給他們帶來了強大的能量。其間,我最喜歡第一環節--初露鋒芒,這一環節不僅考驗了選手們對知識的掌握,更檢驗了他們處變不驚的心理素質,節目一開始就這麼緊張,懸念迭起,我不禁為他們捏了一把汗。

  比賽固然有趣,卻引起了我更深的思考。難道不比賽就不用學國學了嗎?如今的大學生外語掌握的可謂一流,卻對自己國家的文化所知甚少,大量的教輔佔領了書店,國學經典躲到了角落,大人領著孩子盲目的參加各種興趣班,卻找不到一點時間靜心讀國學經典,這的確是捨本逐末之舉。

  人不可忘本,國學經典是我們精神世界的精髓,青少年的心靈需要經典的'滋養,誦讀國學經典,傳統美德才會得以弘揚。一個生命力強大的國家需要精神文化的支撐才會興旺發達,一個民族少了文化就似少了血液一般,蒼白無力。

  從今天起,從此刻起,我們都要拿起書本,讓文字貼近我們的心臟,讓偉大的中國夢在我們的心中生根發芽,我們會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實現夢想,振興中華!

  第二篇: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

  “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傳承民族精神!”這響亮的口號聲是我們新世紀中學生秉持的信念。我們生活在這片熱土上,這片有著千年歷史的熱土上,我們自豪,我們驕傲。隨著國家日益興旺發達,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能在國際舞臺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尊與自信,所以做一名自信的中國人更是我們應當具備的。

  我國著名生物學家童第周,年輕時在比利時留學。同屋的另一個國家的留學生輕蔑地對童第周說:“你們中國人太笨了,不會管理經濟,所以,中國的經濟太落後!”童第周聽了很生氣,對他說:“你說中國人笨,有什麼證據,我不許你誣衊我的同胞,我的祖國。”接著,他一字一頓地說:“我們來比一比,你代表你的國家,我代表我的國家,看誰先取得博士學位。怎麼樣,你敢嗎?“此後,童第周更加發奮讀書。他發表的論文,水平越來越高,在歐洲生物界引起了轟動。授學位時,在場的教授、專家紛紛向他表示祝賀。童第周激動地說:“我是中國人!我獲得了貴國的博士學位,至少可以說明中國人決不比別人笨!”一個有強烈民族自信心的人,必定會在國際交往中自覺地展示我們中國人的氣度和風采,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絕不會做有損國格的事情,這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啊!作為中學生的我們,雖然做不出壯烈偉大的事,但是從小事亦能體現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雷鋒”這個響亮的名字,代表著我們的民族精神。他的精神,指引著我們前進;他的精神,伴隨著我們步伐,他的精神,是我們每個中國人應該有的精神!祖國創造了生活,改造著生活,歲月承載著歷史的腳步,大地積澱了文明的精華,走在世紀之初的我們,懷著一顆堅定不移的心,為中華文化,民族精神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篇: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

  中國傳統文化,最具魅力的莫過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經過幾千年的延續和發展,形成了我泱泱大國的民族精神,並倍受世界各民族的推崇。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具有不朽的地位,有著光輝的作用。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有利於人們正確對待人與人,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係;善於區別真、善、美與假、醜、惡,並能作出正確評價與判斷;培養愛科學、愛勞動、守紀律、有禮貌、誠實、勇敢、尊師敬長、孝敬父母、團結友愛、助人為樂、勤勞節儉、見義勇為等優良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埃及,雖然歷史比中國早一些,但先後被波斯、羅馬、阿拉伯帝國所征服,其文化也被阿拉伯文化所代替;古代印度,其本民族歷史的文字記載早已喪失殆盡;古巴比倫,作為一個國家的名稱早已在歷史上消失,其文化也被中斷。人類文明的四大發源地,有三個都先後衰落了,或者分裂成許多國家,唯獨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的發展綿延不斷,經久不衰,世代相襲,至今仍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始終保持著旺盛的延續力,這是什麼道理?原因方方面面,但其中有一個重要的根由,就是中國不僅有著共同祖先遺傳下來的血統,而且有著共同的優秀文化和美德傳統。就是這血統與傳統,繁衍、培育、造就了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就是這兩統影響著、凝聚著人口眾多的中國社會的穩定執行,維繫了社會和諧;就是這兩統的凝聚性與延續性,使中華民族祖德與祖魂代代相傳。

  傳統美德教育是前人經過五千多年不斷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結果。

  我國是有幾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刻苦耐勞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勞動創造了世界,勞動創造了人類。古往今來,湧現出多少勤勞向上的名人,成為世人學習的楷模。

  但據調查,現在的中小學生,愛勞動、有較好勞動習慣的約佔1/3,另外的2/3是不愛勞動或不太愛勞動的。有些孩子,懶得鋪床疊被,懶得洗襪子、洗手絹,懶得收拾書包、收拾桌子,甚至於懶得洗臉、洗腳,連喝水也懶得自己倒。過去的公子哥兒、嬌小姐什麼樣,他們也差不多了。

  事實上,家長重視對孩子從小培養熱愛勞動品質的並不多。 現在,我國幾千萬個獨生子女家庭中,有不少家庭把獨生子女視為“小太陽”,凡事都圍著獨生子女轉。現在的青少年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處於幸福家庭,優越的生活環境,祖輩父輩們過多的照顧、寵愛、放任和袒護,致使獨生子女從小就以家庭“小皇帝”自居,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不良習慣,產生了父母寵愛自己是天經地義、本該如此的錯誤思想。而一些學校為了迎接科技挑戰,只顧傳授科技知識和能力,卻嚴重地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民族精神與民族道德素質的培養。結果,智慧上去了,德能下來了。一些青少年思想品質出現問題,見利忘義、騙財害人,不講人格、不顧國格;自私自利、損害公德;虐待父母、不講孝敬的非道德現象時有發生,民族形與民族魂,遭到嚴重的扭曲。要遏止和消除這些社會的非文明、非道德現象,除採取綜合治理的辦法外,還必須進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而傳統美德的教育除了家庭、學校的教導以外,更需要整個社會的配合。

  二十一世紀,人類第三次站在了世紀的起跑線上,未來的中國面臨嚴重的挑戰,迎接跨世紀的挑戰,關鍵在於人的素質。試想一下如果未來的接班人連修身也做不好,更不用說什麼“齊家、治國、平天下”了。

  所以,應當站在培養21世紀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戰略高度來認識和理解開展傳統美德教育的重要意義。 提高學生道德認識,使他們知道懂得什麼是美德,什麼是非美德,從中能正確分辨真與偽、善與惡和美與醜,知榮辱、明愛憎,讓學生實踐良好的道德行為,引導學生勇於實踐,著力實踐,真正按著道德準則,規範自己的行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