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有關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徵文

2017有關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徵文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近年來,我們有幸接受越來越多的感恩教育,這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份。要進行道德教育就無法離開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小編收集了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徵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

  上下五千年,中國一路風塵僕僕走來,腳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國傳統禮儀,大多數人並沒有什麼清晰概念,甚至則一位這種傳統禮儀人化是過時的東西。因此,中國禮儀文化正在遭受著史無前例的以往與不屑。

  然而,中華民族傳統禮儀文化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處理人際關係的實踐結晶,是人與人之間行為規範的準則。

  楊時與他的學友遊酢為求的正確答案一起去老師家請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來到程家時,適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老師,就恭恭敬敬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過來良久,程一覺醒來,從視窗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她遍身披雪。腳下雪已有一尺多後了。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禮儀是律己,進人是一種規範,是表現了對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東漢黃香僅僅九歲,就懂得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在冬天嚴寒之時,就用自己的身體將父母的被子溫暖後,再請父母安寢;在夏日炎熱之際,則用扇子給父母扇涼驅蚊,以侍奉父母安寢。黃香溫席是在中國傳統孝之禮儀,孝順父母,從小事做起。

  近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優秀的倫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今的人們已經有了較之過去更為雄厚的經濟基礎來孝敬老人,心已經沒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無力,而是有力無心。

  唐朝貞觀年間,西城回綸國是大唐的藩國,一次,回綸國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帶一批珍寶見唐王,其中最珍貴的是白天鵝。途中,白天鵝不謹飛走,使者只拔下幾根鵝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使者在擔心害怕之餘吧鵝毛獻給了唐太宗,唐代宗並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他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從此,“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幹為流傳開來。

  中國傳統禮儀,應是體現精神價值的生活方式,傳錄它可以使我們的禮儀化發揚光大。

  傳統禮儀畢竟是中國傳續了幾千年的血脈,若血脈堵塞,中國只能被稱為是一個現代國,而不能稱其為中國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國人和海外人引來容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沒有它,國人將迷失自我;沒有它,中國便只剩下一個空殼。

  縱觀古今中外各國發展,世上沒有一個民族失否定自身傳統禮儀的,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會認為自己的優秀的傳統禮儀是過時的,有害的。而傳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是每個華夏兒女的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地大聲說:“我是中國人!”

  第二篇: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這樣的一個文明古國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中國的文字也歷時久遠。從最初的倉頡造字,後來有了孔子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又經過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經過多年的流傳,有了如今的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淵源流長,自然是學養深厚。

  相傳,伯牙善彈琴,鍾子期善聽琴。伯牙彈到志在高山的曲調時,鍾子期就說“峨峨兮若泰山”;彈到志在流水的曲調時,鍾子期又說“洋洋兮若江河”。鍾子期死後,伯牙不再彈琴,因為沒有人能像鍾子期那樣懂得自己的音志。後遂以“知音”比喻對自己非常瞭解的人。一個“知音”裡,就有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可以想象,成千上萬的詞語中,包含了多少中國的歷史文化。

  “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希望能有一個一心一意的人,就這樣,和他一起走到白頭也不分離。這樣一句家喻戶曉的詩句,沒有堆砌的華麗辭藻,卻扣人心絃,因為它飽含著真情實感。

  古語云“百善孝為先。”那麼說起美德,孝順就是中華民族薪火相繼的傳統美德。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教育我們長大,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我們應當感謝,應當報答。一篇廣告,至今讓我記憶猶新“一個小男孩吃力地端著一大盆水,笑著對媽媽說說‘媽媽,洗腳!’”讓我記憶猶新的,不僅僅是那個小男孩的乖巧,還有他那份發自內心的感謝和至深的愛。他給了我們一個典範,一個讓年幼的孩子尚有這樣的感恩之心,我們又該怎樣做呢?

  大家應該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大學畢業,到一個公司應聘。他走進大廳,看見地上有一張紙屑,來應聘的人很多,卻都只顧著自己的事,沒有一個人撿起那張紙屑。於是,他走過去撿起紙屑,扔進垃圾桶裡。就是這樣一個舉動,改變了他的命運。他並沒有很高的學歷,卻在這次應聘中脫穎而出,正是因為那一個小小的舉動。”這樣微不足道的事,但它足已顯示出一個人的品行。這也是中華民族的美德。

  身為中華民族的一員,讓我們肩負起這個責任“傳承文明,弘揚文化。”

  第三篇: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積澱著豐富的精神文化。敬老愛幼便是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的精華,自古以來,這種美德一直為人們所弘揚。《三字經》上有“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這便是“黃香溫席”的故事。黃香自小失去母親,和父親相依為命。寒冷的冬天,父親在外幹活,黃香便脫了衣服鑽進父親的被窩,用自己的體溫為父親暖被;炎熱的夏天,父親在庭院裡乘涼,黃香便拿著蒲扇扇跑蚊蠅,扇涼父親的席子和枕頭……

  後來,這件事傳到了京城,人們都說:“天下無雙,江夏黃香。”黃香九歲便知道孝敬父親,足以證明敬老愛幼的思想從古代便已開始。戰功赫赫的開國元勳、叱吒風雲的外交家、才情勃發的詩人陳毅元帥,不僅在國家大事上處理的井井有條,在平常的生活中,更是一個敬老愛幼的好兒子、好父親。

  1962年,陳毅元帥的母親重病,陳毅元帥回到家時,看見母親把失禁弄髒的內褲藏起來了,便拿起尿褲,說:“小時候,您給我洗了無數次的褲子,今天,也該我給您洗洗了。”1959年,一代偉人毛**回韶山,請親人吃飯,席間,主席向老人敬酒,老人連忙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說:“尊老敬賢,應當應當。”連兩位最高領導層的大人物都遵守著敬老愛幼的思想,可見:尊老愛幼是中華傳統的一枝獨秀。

  不僅是是在古代、民國,一直到現在,都有人在弘揚中華美德。還記得那個夏天的“最美媽媽”嗎?2011年,“最美媽媽”吳菊萍用她的左臂接住了一個從十樓高空墜落的兩歲女孩,有人計算過她相當於用左臂承受了335。4公斤的重量!這是一個何等大的數字,但是在一個母親的眼中,沒有什麼是比一個孩子還重要的,也許這就是一個作為母親的本能和偉大……

  從古至今,這些人都用自己對“愛”的理解詮釋了“敬老愛幼”的思想和意義。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弘揚中華美德,敬老愛幼,為美好的世界增上一筆絢麗中華的印記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