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作文常見的三種病症及治療技巧
高考語文作文常見的三種病症及治療技巧
高考就在不遠了,我們要做好準備,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考語文常見的三種病症及治療技巧,歡迎閱讀。
病症一:走題
一、病因分析
考生作文走題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五種:
1.課外閱讀量太少,閱讀面太窄。
2.審題粗心,不能認真閱讀考題。
3.辨析能力不強,或者缺少辨析程式。
4.對材料的把握缺少方法。一則材料提供給考生,可寫的東西很多,但是命題者的意圖是什麼?這段材料主要想告訴我們什麼?考生如果沒有掌握把握材料的方法,往往會出現走題現象。
5.寫作時缺少對寫作過程的監控策略。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作家在完成對某一人物的塑造時,出錯率較低的人往往在寫作過程中有監控策略,而出錯率較高的人則缺少這一點。因為缺少過程監控,所以常常會出現半路偏題的現象。
二、病文診斷
[題目]
梟逢鳩。鳩曰:“子將安之?”梟曰:“我將東徙。”鳩曰:“何故?”梟曰:“鄉人皆惡我鳴,以故東徙。”鳩曰:“子能更鳴可矣,不能更鳴,東徙猶惡子之聲。”請根據上面這則寓言,寫一篇議論文,題目自擬,立意自定,不少於800字。
[文章片段]
我不明白,為什麼人們對一個身體有先天殘疾的人不能採取寬容的態度,梟也想有悅耳動聽的歌聲,一如殘疾的朋友也想和正常人一樣過著正常人的生活,但是人們為什麼這麼苛刻,非要去歧視別人,打擊別人呢?梟已經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並且想透過遷徙躲避這種歧視,而別人為什麼不能看到這一點,非得將歧視進行到底呢?學會寬容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要進修的功課,只有寬容,社會才能和諧,時代才能進步與發展。
[病文分析]
這則故事的主旨是什麼?毫無疑問,命題者不是要我們談寬容問題,而是告訴我們“與其改變環境,不如改變自身缺點”的道理。因為材料重點在鳩的一句話:“子能更鳴可矣,不能更鳴,東徙猶惡子之聲。”寫文章要在話題材料的關鍵語句上動腦筋。
三、療治技巧
那麼如何避免走題、偏題現象呢?筆者的建議有兩點:
(一)監控。即看到題目後一定不要省掉以下幾個程式:
1.養成用筆畫出話題材料中的關鍵詞的習慣;
2.畫出關鍵詞後,要輕聲讀一下,並確認無誤;
3.養成將關鍵詞的近義詞與關鍵詞辨析的習慣,找準寫作主旨;
4.如果是或者材料作文,務必為話題或材料出三個(至少兩個)題目,然後想一想:命題者的目的是什麼?比較哪一個題目更切合話題或材料,然後選出最佳的題目。
(二)緊扣。即確定了關鍵詞或準確定位主旨後一定要記住:
1.引論部分必須扣住關鍵詞,組織好中心句,即論點必須清晰;
2.每段都必須突出關鍵詞;
3.每一次舉例後,都必須析例,在析例時,別忘了突出關鍵詞;
4.結尾一節要學會以關鍵詞為中心,構造壓縮性排比句。
病症二:結構欠缺
一、病因分析
考場作文時,由於時間緊,往往寫得比較匆忙,就有可能會出現諸如結構無序、區域性結構不完整或結構不規範等情況。其原因在於:
1.在寫作前缺少精心設計;
2.在構思佈局階段,缺少辯證思維;
3.平時寫議論性文章較少,或者在寫作時缺少必要的理論指導;
4.對高考作文特別是議論文的要求理解不清,即使作文有文體不限的要求,也要讓閱卷老師看到你的結構功夫,結構太過簡單,怎麼能得到高分呢?
二、病文診斷
[題目](2006年高考浙江卷)
在漢語裡,“三”是個有意味的'數詞,構成了很多詞語。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舉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師”,“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等等。這些詞語既是社會生活現象或人生的概括,又隱含著一定的文化意蘊和人生哲理。
請根據你對上述詞語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帶“三”詞語(注意“三”在詞語中的含義)的聯想與感悟,寫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個詞語聯想思考,也可以把幾個詞語聯絡起來思考。
要求:自定立意,自擬標題,自選文體,不少於800字。
[文章片段]
“說話”就是一件需要三思的事情。說出去的話如潑出去的水,不能收回,一旦口不擇言說錯了話或說了不合適的話,後悔都來不及。哪怕你本無意只是聽者有心也不好。
有個笑話:一個人請幾個朋友吃飯,其中一個按時到席。等了一會,東家急了:“怎麼該來的還不來?”朋友一聽,心想這不是說我不該來嗎,就走了。這時恰巧又來了一個朋友,東家就對他說:“真是不該走的又走了。”第二個朋友一聽也不高興了,心想那該走的就是我嘍,於是也走了。最後,那個東家把所有的客人都氣跑了。
[病文分析]
作者舉例來說明說話需要三思,這個例子非常好,但是,作者舉完例子後就結束了,這樣的區域性結構顯得不完整,缺少什麼呢?缺少例析。我們可在事例後加上這樣一段:“你看,東家好心請客,最終卻一個客人也留不住,究其原因,還在於他說話前沒有三思,隨口說出的話又不能更改,最終導致事與願違。如果他能做到三思而後言的話,我想結果一定如其所願,主客皆大歡喜。由此可見,說話做事不能不‘三思’而後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