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而為之高三作文(通用8篇)

知其不可而為之高三作文(通用8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知其不可而為之高三作文(通用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知其不可而為之高三作文 篇1

  知其不可而為之者,孔子也。

  也許,他也可以選擇“有道則現,無道則隱”,同那些隱士智者一般,不再為一個從政者,不再為國為民憂心勞累,但他卻沒有退隱,在繁雜的濁世中求仕,他內心的責任感告訴他要知其不可而為之。

  周遊列國,宣傳政治主張,幾度死裡逃生,多少次遭到世人的譏諷,他內心的苦楚有誰堪知?只有他自己明白,為了一個虛幻般的信念,他可以終日奔波勞累,不知疲倦。面對世人隱士的不理解,孔子感到悲涼,卻未曾動搖。也正是孔子的堅韌不拔,才使得後人對他的敬畏倍深。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是陶淵明隱居後如痴如醉的生活,雅然閒適,拋去塵世的憂慮與瑣碎,過著神仙般的田園生活。

  孔子也能這樣,但他卻不曾動搖信念選擇退隱。孔子也能如此觀山水,品日落,享受沒有煩惱的生活,但他的內心卻使他不得離棄天下,離棄百姓,離棄禮樂昇平的理想。

  隱士智者,固然灑脫,但那只是在逃避現實罷了。在那動亂的時刻,奔波呼籲著禮樂主張,除了孔子,誰還能如此“固執”?

  知其不可而為之,是一種執著,一份信念。

  在中國的歷史上,這樣的事例未嘗沒有。

  當紅軍面對著重重險阻爬雪山,過草地時,他們鑄就了一種如鋼鐵般堅貞不懈的意志。

  當面對兇惡的敵人,邱少雲不惜犧牲自己讓烈火一寸一寸侵噬著軀體;董存瑞不惜用手頂著炸藥包炸燬敵人的暗堡;黃繼光不惜用自己的身體堵住敵人的炮口……他們留給了世人頑強的信念和勇毅。

  當面對經濟落後的國情,鄧小平毅然決定帶領全國人民共同致富,實行改革開放。

  他們都是知其不可而為之,他們用信念贏得了成功。

  世人,該藉著前人留下的精神不屈不撓地向前。知其不可而為之,用執著打通通向成功的道路。

  知其不可而為之高三作文 篇2

  在生命旋律中總會有一番曲折,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有一番磨難。落落餘暉總有它西沉的時候,灼灼紅葉總有它凋零的一刻。為什麼如此多的必然要發生,還是會有如此多的人和事為一剎那的光輝而拼搏?用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執著換取生命的終結?

  燈光是黑暗中前行的零星希望,就是這麼模糊的發光,引來無數的飛蛾為之瘋狂。“噝噝”聲不絕於耳。有些人會說:“這就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代價——付出生命!”佛印說過,心中想什麼,說出來的就是什麼。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可笑的觀點,盲目的人心中總是隻有一個光點。可曾想,那‘噝噝“的燒灼聲是生命豐富多彩的樂章,人生酸甜苦樂的歌唱。飛蛾用渺小的身體,換來希望的燃燒與昇華,燒灼的不是它們的肉體,而不滅的信念在那一時刻點點閃光。

  知其不可而為之,是為了自己的理想,為了自己價值的證明。

  春蠶雖然死去了,但留下了美麗的衣裳;黃鶯雖然飛走了,但留下了動聽的歌唱;燭火雖然燃盡了,但留下了一室的明亮。一個物體的消逝總會產生新的事物來彌補,世間是不斷變化但又無消無長的,如迴環的流水,盈缺的明月。布魯諾用它信仰的思想之焰來警醒民眾的覺知,是的,生活是無知的,但總要有一份劈波斬浪的勇氣去挑戰未來。所以,歷史上總有一批又一批的有識之士投身於這場苦痛的戰爭,然後昇華。

  知其不可而為之,是為了挑戰,又蹣跚又固執地走向未來。

  試想,明知沒有結果,卻依然執著,這是一種怎樣的心態?不是睹氣,不是作秀,更不是小兒女情感糾結下的惺惺作態。當所愛所敬生生消失於眼前,當民眾民生死死掙扎於當下,一代聖人早已穿越了自身,放眼於世界。在隱者自隱的亂世,迴避不失為明哲保身之道,誰又能苛求呢?唯獨孔夫子,拖身疲憊的身軀,不顧病痛地周遊列國。也沒有苛求,只有自身對自身道德的追問,那是仁者愛人哪。“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一份帶淚的宣言與責任。

  知其不可而為之,不計得失與結果,不為自己,只為蒼生,仁者之大愛也。

  落落餘暉,也給了世間一縷溫暖,一份溫馨;灼灼紅葉,也給了人們一些安慰,一點留戀。知其不可而為之,不是走向終點,而是開創新的起點。在這個過程中,有許多必然正演繹著不為人知的苦與樂——那精神——迴腸蕩氣!

  知其不可而為之高三作文 篇3

  還記得《論語》中“晨門”對孔子的評價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古往今來,許多人都在人生中奉行。有人認為這是迂腐、頑固。其實,我倒認為是對人生的信念的不懈追求。

  在《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收錄了諸葛亮的《後出師表》。真偽姑且不論。雖說“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但全文傳遞的思想卻是曹魏強大,北伐固然難以成功,但不能偏安一隅。所以,諸葛亮也是一位“知其不可而為之”者。這就是對道義的畢生追求。學者易中天先生認為,劉備、諸葛亮都知道“漢室不可興”,但出於義也好、利也罷,他們都為理想畢生奮鬥,知道失敗的結果卻仍不放棄,可以說是“勇”了。

  諸葛亮和孔子一樣,都是為了自己的信念而不懈追求。

  學者酈波曾經著書《萬曆首輔張居正》。書中提到的張居正,也是一位“知其不可而為之”者。年輕時,他沒有趨炎附勢,而是與首輔嚴嵩針鋒相對,因而被外放。老師徐階也受牽連而調離次輔的職務。在他成為首輔後,他明知“祖宗之法不可變”而變法,實現富國強民,卻觸犯了地主階級的核心利益。漸漸地,張居正的同僚、學生、同鄉都反對他,連萬曆皇帝也不支援他,只有秉筆太監和皇太后兩個人支援,他依然堅持。無疑,張居正也與孔子一樣,為了信念而追求一生,哪怕“碰壁碰得頭破血流”!

  回過頭來看,孔丘、諸葛亮、張居正都是少有大志,理想遠大。他們都敢於為了追求目標而奉獻畢生。在中國歷史上,正史往往掩蓋不住他們的光輝,他們才是民族的脊樑。

  敢於從事情的開始就直面失敗的人,真可謂勇者。如所謂的“亮劍精神”:明知是死,也要敢於亮劍。幾千年來,是他們塑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是“河匯百流,九曲不回”的精神。可以說這“知其不可而為之”者,才是堅定追求信念的勇者,一個大寫的人。

  知其不可而為之高三作文 篇4

  子曰:“知其不可而為之。”孔子說的這句話,千百年來,鼓舞著一個又一個的人,令他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不可完成”的奇蹟。也許,“知其不可”能在我們每個人心中留下一個暗示,但我們總不能什麼都不幹,安之若命吧!因此,在“不可”面前,我們要懷有一顆勇敢的心——知其不可而為之!

  想當年,在中國國內,導彈系統一片空白時,沒有人會想到中國會在二十一世紀躍進世界國防實力強大的國家之列。一切都被看作不可能。但有一個人,知其不可而為之。錢學森他放棄美國安逸生活,毅然回國承擔起這不可能的任務。於是,一個奇蹟便由此誕生:憑藉特的努力,中國在不到三十年便實現了“兩彈一星”。

  記得邁克爾·喬丹曾說過:“我可以接受失敗,但我不可以接受放棄。”這是一個多強的信念,“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做人處事原則令他贏得了“球王”的稱號。

  無獨有偶,姚明年輕時雖然長得很高,但有著被外界稱為不可彌補的身體缺陷。但,憑藉著他堅強的信念,他勇敢地嘗試了。於是,一個令全國人民引以為豪的籃球明星就這樣誕生了。如果當時姚明放棄的話,我想他一定會懊悔一生,不僅如此,還會令我國的籃球運動遜色不少。

  歷史的長河上,許多這樣的例子都證明了一個道理: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就要知其不可而為之。在“不可”面前,我們決不可輕易放棄。如果在“不可”面前安之若命,任由命運的玩弄,那麼可想而知,我們的生活一定會毫無色彩。

  在“不可”面前,我們“為之”。這不僅體現了我們的勇敢,也是我們實現自身價值的必經之路。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更需要這種做人處世的原則。小至個人,大到一個企業、一個國家,哪有會在“不可”面前繳械投降的!要想發展,要想進步,要想創造輝煌,必須知其不可而為之。

  無論道路充滿多大困難,有多少“不可”,我們絕不能安之若命。因為,命運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我們要知其不可而為之,創造出一個輝煌的世界。

  知其不可而為之高三作文 篇5

  即使知道飛翔時會受風的阻力,鷹仍會衝向那片廣袤的藍天;縱使明白前行的道路上有亂石阻擋,溪流仍義無反顧地奔向海洋。人亦如此,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唯有知其不可而為之,永不言敗,才能闖出自己的天空。

  《像猶太人一樣思考》一書中曾提到“不要看別人都做了什麼,而要看別人還有什麼沒有做”,這是猶太人經商致富的一個秘籍。唯有開拓自己的視野,擁有創新思維,不斷進取,才能擁有意料之外的收穫,正如上世紀美國掀起的淘金熱,當大多數淘金者空手而歸時,卻有一個男孩另闢蹊徑靠賣水致富。人生一世幾十年,為何跟從別人的步子而不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羊腸小道?別人騎馬我騎牛,獨闢蹊徑自己走,堅定地向自己的目標進發,即使困難重重又何妨?

  若沒有這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敢進取,怎會有如今機器轟鳴、車水馬龍的繁華景象?在哥白尼發現“日心說”並向全世界宣告時,他知道自己必定會受到教會的打壓,可他堅持著,從未放棄對這一學說正確性的證明,最終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知其不可而為之,他永不言棄,取得最終的勝利。

  知其不可而為之,是一種無畏,是一種精神。豬不可殺,曾子卻為誠信依然將其宰殺;自己被禁止回國,錢學森卻毅然踏上曲折的回國路……這是因為曾子有義,錢學森有情,因為即使各方否定,其決定也不動搖分毫,即使困難重重,也決不後退一步。

  當初有誰會想到落魄的中國在幾十年內雄起?沒有!但中國幾代領導人抱著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信念帶領全中國人民將其實現。當初有誰會想到在跑道上會有中國人的一席之地?沒有!但劉翔抱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信念摘得金牌。當初有誰會想到諾獎還有中國一份?沒有!但莫言抱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信念擊碎了世人對中國的評價。

  沒有人能否定你的夢想,即使是你自己。知其不可而為之,逆風追夢,就是成功!

  知其不可而為之高三作文 篇6

  曾為長征的大氣豪邁而嘖嘖稱讚,曾被紅軍的堅強不屈滋潤心田,那種奮勇,那種期盼,讓我的內心屢起波瀾:人生不正如一場心靈的長征嗎?作為屢經挫折卻仍不退縮的我們,你是否聽到成功的召喚呢?

  面對困難與挫折,我不會皺起眉頭,而會以坦然的`笑容來面對它,因為我相信,凡事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或警示你,或考驗你,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當然也就沒有毫無理由的荊棘。並且我知道,困難不過是胡楊初生時烈日下的曝曬,挺過去了,就又會是一個“三千年不死”的神話。可記得風雨中昂首闊步的蘇軾,腳下泥濘,臉上卻灑滿陽光,那光芒照徹時空,照亮我們的心;可記得,孤燈夜影下的司馬遷,身遭不幸,依舊孜孜不倦,終成大家;可記得,蔡振國,這個在烈火中重生的男孩,不畏挫折,化失意為動力,終圓大學夢。他知道,世上只有讓人看不起的人,沒有讓人看不起的臉;可記得洪戰輝,這個鋼鐵般的男孩,面對家庭的不幸,並沒有沉淪墮落,最終使自己像早晨的太陽一樣光芒四射,攝人心魄,他深諳,人生在世,只要脊樑永不彎,就沒有扛不起的山;可記得……

  風很涼,但心可以很熱。面對小小的成就與輝煌,我不會停下腳步,抬頭望天,發出忘乎所以的笑聲。我知道,生活中沒有永遠的佼佼者,考試中沒有永遠的第一名。是人,總有消失的那一天,但我卻願意做永遠的奔跑者,去穿越時空,去主宰歷史的車輪。試想,紅軍如果僅僅滿足於一場戰鬥的勝利,就停下跋涉的腳步,他們恐怕也只能做東奔西突的山野流寇,歷史恐怕也要重寫。試想,我們的國家如果僅僅滿足於九十年代取得的輝煌成就,哪裡還會有神五神六,哪裡會有重新崛起的中國。

  不滿足於小美,方能成就大美。人生之路並不是一下子就能望得到終點的,路上有鮮花,也不乏荊棘,而只有不懼困難不滿小成,方能應對自如,把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聽,命運在召喚!讓我們用長征途中堅定有力的腳步去回應它吧。

  知其不可而為之高三作文 篇7

  歷史遺留下來的是省思,先哲傳承下來的是人生。人生在世,便在滾滾紅塵中沉浮數十年,世事的變換,讓我們難以抓住人生的腳步,也許真正的人生應該是坦蕩人生。

  春秋的硝煙瀰漫九州,亂世的戰火渲染華夏。在那段動亂的歷史,沒有正義,沒有光明,沒有仁德,有的只是合縱連橫,有的只是爾虞我詐。世界需要聖人的庇佑,於是老子現世。不用說“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無雙氣勢,也不用說“有生於無”的超然智慧,更不用說函谷關昇仙的那份深邃的神秘,單是那僅僅五千字的《道德經》已足矣流傳千年。看清了民生疾苦,參透了世間本源,老子明白了天下失去了什麼,他要用自己的一生去尋找。堯舜已成往事,禹湯亦是難以再覓,那時的純樸究竟遺留在了那裡?能夠想到這個問題的人就已經是大賢了,但老子竟然用自己的大智慧解開了這個問題。他找到了問題的答案,那就是“道”。上古時期的真“道”早已在歲月的風沙中變得只剩下模糊的印跡,老子用自己的方法表達出來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領會了道的真諦,世俗的羈絆早已遠離了他,他成就了聖人之德。他的道給了飽受戰亂的人民以後總心靈的慰藉。所謂的七情六慾,所謂的人心難測,在他面前卻是“無”。“無為,則無不為”,正是這種坦蕩,才有了老子的無上成就。

  制止一個國家的紛亂只有兩個方法。一個是偃旗息鼓,一個是一統六合。老子看見了“春秋無義戰”,他選擇了出世。而另外一個人想用自己的手段結束征戰,他選擇了入世,他就是孔子。

  亂世的歲月悲苦了芸芸眾生,他們需要聖人的教誨和撫慰。孔子彷彿黑暗中忽然出現的那抹光芒,成為了無助人民堅持下去的支柱。周遊列國,浪跡四海,他要用自己的仁德來換得世間的一份太平。在魯國的短短三個月裡,孔子得以一展抱負,富國強兵,竟連五霸之一的齊國都心生懼意。也許是亂世的終了之日未到,也許是天地害怕孔子建造一個足以與他相提並論的國度,孔子被逼無奈離開了魯國,中途終止了他的理想。聖人的智慧豈是那些草莽之人所能理解的,可他依舊“知其不可而為之。”世人的誤會,眾生的不解,不過只是撫琴一笑而已,歲月的艱辛,生命的苦澀,不過只是登高而嘯罷了。孔子的坦蕩就像那九天玄日一般,驅散生活中的一切陰霾。

  中華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朵奇葩,而儒墨思想更是中華文化最閃亮的兩顆明珠。然而他們都選擇了同一種態度:坦蕩人生。我想這不會僅僅只是一個巧合,也許這體現了人生的一種本質。

  人生百年不如意事十之有九,任你有子建太白之才也有江郎才盡的一刻,任你有西子貴妃之貌也有花容不再的一時。如果我們因此而覺得人生就是一個苦海那就大錯特錯了。歲月的歷練給了我們成長的機會,年華的苦痛會讓我們更加堅強。我們一直在乎的生活中的林林總總,在歲月長河中又算得了什麼,在時光的巨輪下一切都是那麼渺小。百年過後,我們為之苦也痛也悲也又留下了什麼,不過只是一個自娛自樂的笑話。我們一直追尋的所謂的理想最後只是一個囚禁自身的牢籠罷了。

  知其不可而為之高三作文 篇8

  隱逸者常曰:“憤世嫉俗,不如避世。”

  入世者常因天下混而行其道,盡匹夫之責。效犬馬之勞。

  天下之理,一言難盡,各執其說。孔夫子乃師之先行者,吾重矣。其聲從容:“知其不可而為之。”

  ——題記

  吾常瀏覽於書間,知若干。以文言之體示眾人,以告知之此言“知其不可而為之”。

  一小兒嬉于山水間,遇一老嫗年五十,斯老嫗坐石塊之上,手執鐵杵,來回鑽磨於石塊。小兒年七。小兒乃驚之,何為老婦鑽磨鐵杵?驚若呆,呆若驚。老嫗見小兒之顏,笑曰:“小兒非耐者與?”

  小兒聞老婦之言,點頭以告之。隨之間曰:“何為磨杵?”

  老嫗笑而應之:“鐵杵磨針,以制新衣。”

  小兒亦奇之。驚曰:“鐵杵何以成針?”

  老嫗笑而不語。

  時逢小兒年十七,風姿颯颯,嬉于山水間。遇一老嫗年六十,斯人面熟矣,小兒憶當時猶見其人。其人當時手執鐵杵,現乃執針,針線來回,新衣製成。小兒驚不語。

  老嫗望小兒,曰:“只要功夫深,鐵杵便能磨成針。”

  小兒心之波瀾湧起不息。

  老嫗貽新衣於小兒。小兒笑而曰:“知其不可而為之。”

  常人明知鐵杵不可磨成針,老嫗亦知。其老老嫗明知不可而為之,奇蹟終現。希望之稀保當初奇蹟之於寒難觸,如今晨光微熹,隱隱告之奇蹟之現。終現。

  道之蜿蜒,道之綿直。田園之光,並非人人嚮往。世俗之流,並非人人願入。世人常因知其不可而棄己之夢,拋其志,丟其向。避世而閒逸之謂,終生無所成。

  孔夫子知其不可而為之,老嫗人知其不可亦為之。吾效之,人生之蓊鬱,無憾而行其道。境之悲,況之涼,而一以貫之。

  吾以此語為聖光,高舉孔夫子之大道之精華,嚮往久矣。尚孔夫子之德行,吾欲學而有成。理數之科難解,恐難上北之高校。如當年夫子之道難以行之,夫子之政治品格不曾懈擔吾應與其同勉,不懈之,雖不可入其高校卻勤之苦勉,曉文知天,終有一日聖光普照。

  人云:“知其不可而為之。”合乎仁道,儘可行之。天下之理,我尚夫子之道,聽其聲從容之語而行之,上進且無憾。行之鏗鏘有力以仁道之心,以不懈之力。

  吾名,沫梓柒。時豆蔻年華,願知其不可而為之。爾願乎?

  日暮時分,夕日傾頹。在歪歪斜斜的殘陽下佇立著一個女子,神秘點綴腦中的印象。這樣朦朧的陽光下,分外的親切。於是便提筆,漫錄此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