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作文素材愛因斯坦的資料大全

人物作文素材愛因斯坦的資料大全

  導語:愛因斯坦熱愛科學,也熱愛人類。他沒有因為埋頭於科學研究而把自己置於社會之外,一直關心著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併為之頑強、勇敢地戰鬥。下面是yuwenmi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素材,歡迎閱讀與借鑑,謝謝!

  一、愛因斯坦簡介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1955),美籍德國猶太人。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他創立了代表現代科學的相對論,併為核能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在現代科學技術和它的深刻影響及廣泛應用方面開創了現代科學新紀元,被公認為自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思想家。

  愛因斯坦熱愛科學,也熱愛人類。他沒有因為埋頭於科學研究而把自己置於社會之外,一直關心著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併為之頑強、勇敢地戰鬥。他說過:“人只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又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他自己正是這樣去做的。

  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國西南的烏耳姆城,父母都是猶太人。

  1880年後隨全家遷居慕尼黑。

  愛因斯坦小時候並不活潑,三歲多還不會講話,父母很擔心他是啞巴,曾帶他去給醫生檢查。還好小愛因斯坦不是啞巴,可是直到九歲時講話還不很通暢,所講的每一句話都必須經過吃力但認真地思考。

  四、五歲時,愛因斯坦有一次臥病在床,父親送給他一個羅盤。當他發現指南針總是指著固定的方向時,感到非常驚奇,覺得一定有什麼東西深深地隱藏在這現象後面。他一連幾天很高興的玩這羅盤,還糾纏著父親和雅各布叔叔問了一連串問題。儘管他連“磁”這個詞都說不好,但他卻頑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針為什麼能指南

  愛因斯坦在唸小學和中學時,功課屬平常。由於他舉止緩慢,不愛同人交往,老師和同學都不喜歡他。教他希臘文和拉丁文的老師對他更是厭惡,曾經公開罵他:“愛因斯坦,你長大後肯定不會成器。”

  1895年春天,愛因斯坦16歲時,離開德國。

  愛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在電器工廠裡專門負責技術方面的事務,愛因斯坦的父親則負責商業的往來。雅各布是一個工程師,自己就非常喜愛數學,當小愛因斯坦來找他問問題時,他總是用很淺顯通俗的語言把數學知識介紹給他。在叔父的影響下,愛因斯坦較早的受到了科學和哲學的啟蒙

  1902年2月21日,愛因斯坦取得了瑞士國籍,並遷居伯爾尼,等待專利局的招聘。

  1903年,他與大學同學米列娃。瑪麗克結婚。

  1900~1904年,愛因斯坦每年都寫出一篇論文,發表於德國《物理學雜誌》。

  1905年,愛因斯坦在科學史上創造了一個史無前例奇蹟。這一年他寫了六篇論文,在三月到九月這半年中,利用在專利局每天八小時工作以外的業餘時間,在三個領域做出了四個有劃時代意義的貢獻,他發表了關於光量子說、分子大小測定法、布朗運動理論和狹義相對論這四篇重要論文。

  1907年提出了等效原理

  1911年,他分析了剛性轉動圓盤,意識到引力場中歐氏幾何並不嚴格有效。同時還發現洛倫茨變化不是普適的,等效原理只對無限小區域有效……。

  1912年,愛因斯坦回到蘇黎世母校工作。

  1913年發表了重要論文《廣義相對論綱要和引力理論》,提出了引力的度規場理論。

  1914年4月,愛因斯坦接受德國科學界的邀請,遷居到柏林,8月即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年9月,愛因斯坦參與發起反戰團體“新祖國同盟”

  1914年10月,愛因斯坦拒絕德國的科學界和文化界在軍國主義分子的操縱和煽動下,發表了所謂“文明世界的宣言”,卻毅然在反戰的《告歐洲人書》上籤上自己的名字。這一舉動震驚了全世界。

  1915年到1917年的3年中,是愛因斯坦科學成就的第二個高峰

  1917年,列寧領導的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後,愛因斯坦熱情地支援這個偉大的革命,讚揚這是一次對全世界將有決定性意義的、偉大的社會實驗。

  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初期,愛因斯坦基本上是一個絕對的和平主義者,反對任何暴力和戰爭。

  1925年以後,愛因斯坦全力以赴去探索統一場論。

  1928年以後轉入純數學的探索

  1925年~1955年這30年中,除了關於量子力學的完備性問題、引力波以及廣義相對論的運動問題以外,愛因斯坦幾乎把他全部的科學創造精力都用於統一場論的探索。

  1937年,在兩個助手合作下,他從廣義相對論的引力場方程推匯出運動方程,進一步揭示了空間——時間、物質、運動之間的統一性,這是廣義相對論的重大發展,也是愛因斯坦在科學創造活動中所取得的最後一個重大成果。

  1955年,愛因斯坦與羅素聯名發表了反對核戰爭和呼籲世界和平的《羅素—愛因斯坦宣言》。

  1955年4月18日,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因主動脈瘤破裂逝世於美國普林斯頓。

  詳細瞭解愛因斯坦一生事蹟及趣聞軼事

  二、愛因斯坦的故事

  逃學記

  1895年春天,愛因斯坦已16歲了。根據德國當時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歲以前離開德國才可以不必回來服兵役。由於對軍國主義深惡痛絕,加之獨自一人呆在軍營般的路易波爾德中學已忍無可忍,愛因斯坦沒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決定離開德國,去義大利與父母團聚。但是,半途退學,將來拿不到文憑怎麼辦呢?一向忠厚、單純的愛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個自以為不錯的點子。他請數學老師給他開了張證明,說他數學成績優異,早達到大學水平。又從一個熟悉的醫生那裡弄來一張病假證明,說他神經衰弱,需要回家靜養。愛因斯坦以為有這兩個證明,就可逃出這厭惡的地方。誰知,他還沒提出申請,訓導主任卻把他叫了去,以他敗壞班風,不守校紀的理由勒令退學。愛因斯坦臉紅了,不管什麼原因,只要能離開這所中學,他都心甘情願,也顧不得什麼了。他只是為自己想出一個並未實施的狡猾的點子突然感到內疚,後來每提及此事,愛因斯坦都內疚不已。大概這種事情與他坦率、真誠的個性相去太遠。

  成功的秘訣

  有一次,一個美國記者問愛因斯坦關於他成功的秘決。他回答:“早在1901年,我還是二十二歲的青年時,我已經發現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這公式的秘密告訴你,那就是A=X+Y+Z!A就是成功,X就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Z是少說廢話!這公式對我有用,我想對許多人也是一樣有用。”

  拒絕出任以色列第二任總統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誕生,但不久以色列與周圍阿拉伯國家的戰爭便爆發了。已經定居在美國十多年的愛因斯坦立即向媒體宣稱:“現在,以色列人再不能後退了,我們應該戰鬥。猶太人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在一個對他們存有敵對情緒的世界上生存下去。”1952年11月9日,愛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首任總統魏茨曼逝世。在此前一天,就有以色列駐美國大使向愛因斯坦轉達了以色列總理本·古裡安的信,正式提請愛因斯坦為以色列共和國總統候選人。當日晚,一位記者給愛因斯坦的住所打來電話,詢問愛因斯坦:“聽說要請您出任以色列共和國總統,教授先生。您會接受嗎?”“不會。我當不了總統。”“總統沒有多少具體事務,他的位置是象徵性的。教授先生,您是最偉大的猶太人。不,不,您是全世界最偉大的人。由您來擔任以色列總統,象徵猶太民族的偉大,再好不過了。”“不,我幹不了。”愛因斯坦剛放下電話,電話鈴又響了。這次是駐華盛頓的以色列大使打來的。大使說:“教授先生,我是奉以色列共和國總理本·古裡安的指示,想請問一下,如果提名您當總統候選人,您願意接受嗎?”“大使先生,關於自然,我瞭解一點,關於人,我幾乎一點也不瞭解。我這樣的人,怎麼能擔任總統呢?請您向報界解釋一下,給我解解圍。”大使進一步勸說:“教授先生,已故總統魏茨曼也是教授呢。您能勝任的。”“魏茨曼和我不是一樣的。他能勝任,我不能。”“教授先生,每一個以色列公民,全世界每一個猶太人,都在期待您呢!”愛因斯坦的確被同胞們的好意感動了,但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委婉地拒絕大使和以色列政府,又不使他們失望,不讓他們窘迫。不久,愛因斯坦在報上發表宣告,正式謝絕出任以色列總統。在愛因斯坦看來,“當總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時,他還再次引用他自己的話:“方程對我更重要些,因為政治是為當前,而方程卻是一種永恆的東西。”

  愛因斯坦怎樣走近中國?

  早在1919年,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開始介紹到中國,特別是透過1920年英國哲學家羅素來華講學,給中國學術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愛因斯坦本人的目光也曾一次次地投射到古老而陌生的中國,1922年冬天,他應邀到日本講學,往返途中,兩次經過上海,一共停留了三天,親眼看到了處於苦難中的中國,並寄予深切的同情。他在旅行中記下“悲慘的圖象”和他的感慨:“在外表上,中國人受人注意的是他們的勤勞,是他們對生活方式和兒童福利的要求的低微。他們要比印度人更樂觀,也更天真。但他們大多數是負擔沉重的:男男女女為每日五分錢的工資天天在敲石子。他們似乎魯鈍得不理解他們命運的可怕。”“愛因斯坦看到這個在勞動著,在呻吟著,並且是頑強的民族,他的社會同情心再度被喚醒了。他認為,這是地球上最貧困的民族,他們被殘酷地虐待著,他們所受的待遇比牛馬還不如。”(許良英等編譯《愛因斯坦文集》,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20、21頁)十幾年後(1936年),愛因斯坦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與前來年進修的周培源第一次個別交談時就說:“中國人民是苦難的人民。”他的同情是真摯的、發自內心的,不是掛在嘴上,而是付諸行動的。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日本從東北作為突破口侵略中國的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當時的國際社會卻表現出無奈和無能,當年11年17日,愛因斯坦公開譴責日本侵略東三省的行徑,呼籲各國聯合起來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可惜迴音空蕩。

  1932年10月,“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毛澤東語)、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陳獨秀(時已被開除出黨)在上海被捕,他和羅素、杜威等具有國際聲望的知識分子聯名致電蔣介石,要求釋放。1937年3月,主張抗日的沈鈞儒、章乃器、王造時、史良等“七君子”鋃鐺入獄後,他又聯合杜威、孟祿等著名知識分子通電援救,向國民黨當局施加道義的壓力。1938年6月,為了幫助中國的抗日戰爭,他還和羅斯福總統的長子一同發起“援助中國委員會”,在美國2000個城鎮開展援華募捐活動。愛因斯坦是真正的世界公民,他的愛是沒有國界的,他對中國的感情沒有任何功利色彩,完全建立在人類的同情心和強烈的人道主義情懷之上。他的思想也對中國日益產生深刻而久遠的影響,“九一八”事變後不久,還在讀初二的少年許良英就是他的熱情崇拜者,希望長大了做一個像他那樣的科學家。

  1934年,愛因斯坦的文集《我的世界觀》在歐洲出版,幾年後(1937年抗戰前夕)就有了中譯本,是留學法國的物理學教授葉蘊理根據法文譯本轉譯的,由於國難當頭,這本書並沒有引起多少反響,但青年許良英在1938年上大學前有幸買到了一本,並認真精讀了一遍,深受啟發,開始嚴肅地思考人生的意義、人與國家的關係等問題,愛因斯坦的許多至理令他終生難忘,愛因斯坦的形象在他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始終佔有重要的地位。1955年,愛因斯坦去世後,許良英和周培源都曾發表長篇悼念文章。不幸的是1968年到1976年的8年間,愛因斯坦在中國竟成了“本世紀以來最自然科學領域中最大的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四人幫”掀起了一場荒誕的批評愛因斯坦運動,好在多數科學家不予理睬,實際上進行了抵制。1979年,北京還隆重舉行了愛因斯坦誕辰100週年的紀念大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