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作文指導:考場作文的構思方法
2016年高考作文指導:考場作文的構思方法
考場特別強調主旨的顯豁集中和思路的一目瞭然,因為高考閱卷老師不清楚考生的作文功底,短時間內又難以細細揣摩文章。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考場作文的構思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考場作文的構思方法】
平時作文,有些學生喜歡寫些含蓄的文字,但是高考場上這樣做是不夠明智的、甚至是比較危險的。假如文章含蓄得來短時間內難以讓人讀懂,需要反覆推敲,甚至幾個老師討論一番才能確定,其後果可想而知。
在平時作文訓練中給學生一些簡單的、容易操作的模式,基本上可以讓學生的作文“入格成型”,在基本“入格”之後再求變化,從而形成多種多樣的寫法。
一、蒙太奇式
即由各個有內在聯絡的畫面或場景直接組合而成,操作簡單,運用也比較廣泛。如2005年廣東高考滿分作文《不能忘記的過去—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該文將60年前後對比鮮明的三組畫面組合在一起,具體如下:
A、六十年前,法國,諾曼底,猶他海灘←→六十年後的今天,法國,諾曼底,猶他海灘
B、六十年前,蘇聯,斯大林格勒,前線←→六十年後的今天,俄羅斯,莫斯科紅場
C、六十年前,中國,東北,某個村莊←→六十年後的今天,中國,東北,某個小鎮
畫面之間,用簡短的議論點睛扣題,巧妙過渡,跨越時空限制,將歐亞兩大戰場匯於一處,前後六十年曆史凝聚瞬間,給讀者帶來一股強烈的視覺衝擊和情感震撼。
二、反覆式
能夠體現作者重要觀點的語句在文中關鍵位置反覆出現,以顯示行文的脈絡,能產生迴環往復、一唱三嘆之妙。2003年吉林高考滿分作文《怎一個“情”字了得》就是如此。作者巧妙化用名句,改一“愁”字為“情”字,賦標題以新意。並以此作為全文的議論中心和行文的線素。主體部分用“怎一個“‘情’字了得”領起。以祁賀羊“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的典型例子,證明“認知之‘理’是‘情’外之物,它因人而異,並非總受‘情’的束縛”;以戰國時齊國的鄒忌他在“純然淡漠”的心態下所表現的自知之明的事例,有力的證明了“‘認知’”高於‘感情’“的觀點;以漢代歷史學家陳壽拋開個人的愛惡,歌頌“仇人”孔明,大講實事求是的例子,再次證明觀點。
全文結構清晰嚴謹,一句“怎一個‘情’字了得”出現六次,或擬做標題,樹旗明旨,亮出觀點;或置於段首,概括要義,領起下文;或用於結尾,總括全文,點睛扣題。它如同散文中那根思想的紅線,有機地組合了各部分材料,從而使文章一貫而成。
三、判斷式
這一式使用得較為普遍,操作也比較簡便。就是將話題分解成為幾個判斷句,然後以這些判斷句為提綱,充填具體內容敷衍成文的方法。如2003年高考全國卷滿分作文《用旁觀的眼神》。文章在首段尾句點明文章中心:請用旁觀的眼神!文章接著然後將此主旨句分解成為若干個判斷句:
A、用旁觀的眼神看別人,是意識的清醒。
B、用旁觀的眼神看事物,是理念的超越。
C、用旁觀的眼神,才能……;用旁觀的眼神,才能……;用旁觀的眼神,才能……
然後用唐對魏徵、鮑叔牙與管仲等六個歷史上典型事例,從正面闡釋,再接著講唐玄宗、晉武帝的所作所為,從反面論證。本文所用材料雖多,沙及到的時間雖長,但均能以“用旁觀的眼神”統率,故縱橫捭闔,收放自如,難能可貴。
四、否定式
有時從正面難以突破,不妨繞道而行,從反面展開,也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寫出新意。如2003年高考優秀作文《轉折》就是如此。這篇文章將話題“轉折”展開成為三個句子:
A、轉折,並不意味著要放棄信念。
B、轉折,並不意味著要放棄尊嚴。
C、轉折,並不意味著要放棄前進。
這三個句子提綱挈領,構成整篇文章的“骨架”,主體部分以“魯迅為了救國而棄醫從文”、“韓信為了鞭策自己而受胯下之辱”、“張文舉為實現人生的目標而棄文從書法”三個典型事例分別加以論證,思路非常清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假設式
圍繞話題,用若干假設句作為骨架來支撐整篇文章。這種提綱挈領的句子既可放在段首,也可放在段尾,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這裡舉一個放在段尾的例子——《我若為官》。具體如下:
A、我若為官,不為則已,為則當為王公之官!
B、我若為官,不為則已,為則當為王公之官!
C、我若為官,不為則已,為則必為周公之官!
作者先指出作為封建官吏王忠肅公堅拒家人的請求要挾,拒不調婿的難能可貴,然後獨句成段,鮮明表態:我若為官,不為則已,為則當為王公之官!緊接著進一步分析王公在公與私、理與情的矛盾面前毫不為親情所動,秉公執法,剛正廉潔而千古留名情況,再次表態:我若為官,不為則已,為則當為王公之官!最後在列舉周總理生活簡樸,嚴格要求子侄而贏得廣泛敬仰的例子後,鄭重承諾:我若為官,不為則已,為則必為周公之官!全文的這幾個假設句均獨句成段,旗幟鮮明,擲地有聲,給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六、橫向式
這一式適合於“關係型”話題“縱向式”展開有困難的情況,也可稱為“分總式”,即將話題涉及的兩個概念分別展開之後,再論述兩者之間的關係。例如2005年四川高考優秀作文《歷史的笑容》就是如此,全文由三個小標題領起的若干個語段構成主幹:
A、關於忘記
B、關於銘記
C、雲在青山月在天
作者思路一目瞭然,以簡潔而富於詩意的文筆,再現了屈原、王勃、蘇軾三為歷史人物坎坷的命運,屈原不會忘記,只銘記了惡濁傷痛而陷入倦怠;王勃選擇忘記,輕狂放縱而成為預知死亡的才子;蘇軾善於忘記也銘記,善於選擇,自得其所,樂觀曠達而善終一生。最後水到渠成的得出結論:會忘記,會銘記又如何?只有會選擇,才能歆享人生帶給我最大的樂趣。
這種方式最為直觀,也最容易操作,但侷限性也比較大,適用面不太寬。
七、傾訴式
這一式比較適合於抒情敘事的文章。根據話題限制和表達的需要,選定特定的物件進行傾訴,特別容易感人。如2005年廣東高考滿分作文《芬香永存》就特別具有代表性。本文擷取四個小材料勾勒成文,而這四個材料分別由四個深情的呼告語句領起:
A、媽,你走後我變乖了。
B、媽,您走後我更關心妹妹了。
C、媽,您走後我就把頭髮留長了。
D、媽媽,您走了,……我開始獨立,學會做各樣的活兒。
而所有的這些改變都是為了“紀念”已在天堂的母親。全文所寫不過是些家常瑣事,但如泣如訴,感人至深;同時也刻畫了一個在經歷失恃之痛後突然長大了的堅強的主人公形象。母親走了,作者生活中賴以依靠的那棵樹倒了,於是自己便長成了一棵樹。
八、聆聽式
根據需要,在文章中虛擬若干“發言”物件,而將作者自己放在聆聽者的位置來展開思路。如2001年四川高考滿分作文《感悟生命》,作者在開頭以簡潔的語句明確點題之後即以虛擬的“發言”物件展開:
A、友人告訴我:生命是崎嶇坎坷的,路上有著荊棘、沼澤,也有鮮豔的花果。
B、老師告訴我:生命是一場充滿著遺憾,又滿是拼搏的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