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高考作文題目解析及範文:讓虛擬豐富現實

2016年浙江高考作文題目解析及範文:讓虛擬豐富現實

  2016年的高考並沒有出現大的改變,還是沿襲近年來“思辨型別題目”的思路。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讓虛擬豐富現實作文,歡迎大家參考!
 

  【作文題目】

  網上購物,影片聊天,線上娛樂,已成為當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業內人士指出,不遠的將來,我們只需要在家裡安裝VR(虛擬現實)裝置,便可以足不出戶地穿梭於各個虛擬場景:時而在商店的衣帽間裡試穿新衣,時而在診室裡與醫生面對面交流,時而在足球場上觀看比賽,時而化身為新聞事件的“現場目擊者”......

  當虛擬世界中的“虛擬”越來越成為現實世界中的“現實”時,是選擇擁抱這個新世界,還是刻意遠離,或者與它保持適當距離?對材料提出的問題,你有怎樣的思考?寫一篇論述類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②標題自擬。③不少於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果然不出所料,2016年的高考作文並沒有出現大的改變,還是沿襲近年來“思辨型別題目”的思路,二元乃至多元思辨已經成為近幾年高考作文的常見形式之一。從命題形式上看,如今的高考作文題目越來越規避單一角度的話題,越來越重視從多元關係的角度進行考查,而且越來越注重閱讀積累和文化積澱。這是一道貼近社會現實,十分接地氣的思辨型新材料作文題。並如大家所猜測的那樣,文體上限定寫一篇論述類文章。

  這則材料不同於以往以名人或哲理性語句作導引的材料,明顯帶有“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的某些特徵。其最大特點是“就事論事、就事選例、就事說理”;而不像一般議論文那樣“緣事發揮、談古論今、類比對照”。所以,跟往年材料作文相比,今年所給的材料針對現實,更接地氣,並給出了審題立意的多個指向,使學生有話可說,可從不同角度來靈活表達。這種“任務驅動”的特徵增強了論述文物件的限定性、思維的論辯性和內容的規定性。

  考生應該注意考題中的提示語:“對材料提出的問題,你有怎樣的思考?”這就是要求考生充分利用“照應材料回扣法”,分析所給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擬好標題,完成論述類文章的寫作任務,來解決現實的問題。今年的高考作文,可以使考生既能避免宿構成文,也能避免離題跑題,這都是值得肯定的變化。

  我以為,網上有人把此題僅僅歸結為“虛擬和現實”是欠全面的,這其實只是文章顯而易見的論述物件,而真正的關鍵詞應該是“選擇”。“選擇”也是我們當下正在進行的深化課程改革的要旨,對明年即將開啟的“新高考”也具有普適的指導意義。

  請注意,作文的'材料列舉了“擁抱這個新世界,還是刻意遠離,或者與它保持適當距離”這樣三種態度。這就是要求考生首先對資訊時代的“虛擬和現實”採取什麼態度,做出自己的“選擇”;接著對此進行分析,發表個人看法和感想;然後引出問題的由來背景、發生原因以及對社會的影響,最好是以新聞報道或現實事例作為論據;最後由此得出結論,提出解決的辦法或進行呼籲,從而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從結構上看,這種論述類文章一般可以透過“引——議——聯——結”等幾個環節而快速構思成文:首先引述材料,提出觀點;然後充分論證,分析利弊;接著聯絡現實,由點到面;最後點題作結,勸勉呼籲。

  在高考作文的發展等級中,特別要求考生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只有開掘深刻,立意深邃,發人所未發,才能讓人看到隱藏在深層的本質;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這才能給人啟迪,催人深思,發人深省。因此,考生必須進行“從特殊到一般”的演繹推理,並聯系現實生活,探究並解釋某種現象存在的背景、它們的共同特徵及其特殊含義。

  虛擬世界中的“虛擬”越來越成為現實世界中的“現實”,這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高考前,我讀到《東南商報》的一篇報道:隨著AR(增強現實)技術的興起,AR圖書已經成為兒童圖書市場的新寵,一種讓孩子“眼見為實”的虛擬現實,受到很多家長和孩子的追捧。據業內人士介紹,AR的全稱是增強現實,與現實結合也可以做很多文章。有專家預測到2020年,AR市場的份額可以趕超VR(虛擬現實)。

  無獨有偶,前幾天我還剛好看到某報推出了一個辯題:“對機器人,你怎麼看?”據報道,谷歌最近給人工智慧(AI)看了2865本小說後,AI寫出了超帶感的懸疑風格微小說;“被機器取代風險最高的職業”話題更在最近登上微博熱搜榜。近年來,關於機器人融入社會的新聞常見諸於報端。在人工智慧越來越發達的今天,機器人似乎越來越全能,在帶給我們生活便利的同時,我們不禁也思考:未來機器人真的會成為人類最大的競爭對手嗎?而人類又該如何和機器人共存併發揮其作用,讓生活更美好?

  我讀後也寫了一段時評,表達了“以敬畏之心面對”虛擬現實的觀點——

  在“人機大戰”中,“阿爾法狗”最終以4:1獲勝!它告訴人們:人工智慧真的來了。然而,這種變革讓不少人感到惶恐,許多人認為人工智慧技術的興起會對人類生存構成威脅。人工智慧會不會被惡意利用?專家認為,這個擔心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因為無論是自動控制機器人還是“阿爾法狗”的技術進展都是來自於10年前“深度學習”方面的突破,它只能進行簡單重複的模式識別,相當於腦力裡面的機械運動,而在真正的所謂人類思維方面,到目前為止連基礎理論都還沒有發現和突破,更何談工程應用?科技的進步將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但我們必須以敬畏之心去面對!人類最應該擔心的不是“人工智慧”機器會奴役人類,而是它會讓人類喪失鬥志,無所事事。也許這才是“人工智慧”可能帶來的真正危機!

  高考前一天,高三的一些考生讓我輔導一下“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的寫法,我就把上面的這些文字跟他們做了一番交流。其實不經意間,這個話題已經走進了我們的現實生活。我想,即使在緊張的高三備考複習中,大多數同學們也會接觸到此類話題,並生髮出一些想法的。此刻,坐在考場裡的他們,應該不會遭遇搜尋枯腸的尷尬。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