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北高考作文解析及範文:又是“別人家”的家長

2016年湖北高考作文解析及範文:又是“別人家”的家長

  2016年高考已經圓滿結束了,考生們也不必再去糾結考的好與不好,盡情享受高考後的生活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16年湖北高考解析及範文,歡迎大家參考!
 

  【作文題目】

  閱讀漫畫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要求: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寓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權威分析】

  考生可以由漫畫聯想到自己、他人,也可聯想到某類群體,可以抽象為人類;分數可以能理解為學業成績,也可以理解為工作業績乃至團體、社會、國家的進步程度;人物臉上的唇印、掌印,看成親吻、掌摑之外,還可視作一般意義的表揚與批評;而成績浮動與獎懲變化之間的多重反差對比,能引發考生對進步與退步、表揚與批評、起點與程度、數量與質量等問題形成自己的思考與判斷。

  一人因得滿分受到表揚,另一人因不及格而受到批評,這是教育及至整個社會中非常普遍的現象,並無特別之處;漫畫的意趣來自比照,第二組漫畫並非高分就表揚,低分就批評,而恰是相反。這樣,寓意就出來了,人們總是以某一尺度去衡量評價,達到最高標準就獲得高度肯定,達不到最低標準就會受到批評;人們往往又將這種標準固定下來,要求高分者恆高,低分者不斷進步;這種僵化而不切實際的思維方式需要反思,正如唯分數論的評價體系必須批判。

  從兩人不同遭遇看,其中一人分數由55分到61分,雖只有6分的進步,但由批評轉為表揚,另一人分數由100降為98,卻由表揚變為批評;低分者獲得進步值得表揚,但滿分者變為98分就進行批評,這就提供了另一思考角度,事物起始階段都有發展空間,但到一定高度後,其提升空間越來越狹小。如何看待事物達到一度高度後的發展態勢,並提供更好的發展可能,這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寫作的重點還可以放在如何辯證看待進步與退步上,而如果敢於突破,這個立意還可以寫成記敘文或小小說。

  100分和61分得到表揚,98分和55分受到批評,前者我們能夠接受,因為達到了最高標準和最低要求,但98分就受批評毫無道理,機械地拿同一個標準去衡量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事物是不應該的。所謂起點低則進步快,高水平則求穩定,所有發展到高水平的事物,都該被容許在合理區間內浮動,而這個角度將帶來更深的立意。

  把握好畫面內涵 透過現象看本質

  ■陳宏明(泉州五中特級教師)

  這次福建考生參加的全國卷所提供的作文材料是一幅漫畫,內容是兩個孩子兩次不同的成績所得到的不同“待遇”,以及孩子的不同情緒反應的對比。

  正確把握漫畫的內涵是作文不偏題的前提。就此而言,我們要在看懂畫面內容的基礎上透過現象看本質:第一個孩子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要求太高,第二個孩子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要求偏低。但這還是不夠,因為考生可能僅停留在對其中一者或兩者進行對錯的簡單議論上,這樣的立意較淺。如果要使作文的立意深刻,我們還要進一步開掘漫畫的寓意,也就是作者隱含在漫畫背後的主觀價值判斷:兩種極端的做法折射了兩種極端的教育觀念,一種嚴苛一種寬鬆,它們都不利於孩子的學業進步和身心健康。

  這個題出得好不好?這問題可能引發一場大討論。在高考考場上,題出得好不好,關鍵在於是不是能夠既讓大部分考生不離題又有讓一小部分考生髮揮深刻見解的餘地。從這個角度看,這個題理論上是個不錯的.題。實踐出真知,我們拭目以待吧。

  【範文】

  又是“別人家”的家長

  最近有一句網路流行語叫“別人家……”,意思是羨慕別人家的XXX,而自己卻沒那麼命好,沒能碰上。同樣一張試卷,小明考了98分,結果得到的“獎賞”是一個耳光,小王考了61分,就得到了一個鼓勵的親吻。哎,又是一個“別人家”的家長,同樣一張試卷,獎勵和懲罰的命運卻千差萬別。

  理解潤親情,鼓勵成遠方。成功沒有標準答案,勝利不一定就是滿分,只不過期望值不同而已。有些時候,我們習慣於成功,習慣於完滿,把標準定得太高,把腳步邁的太大,可能落差也會更大,還不如春風化雨,腳踏實地,讓成就一步一步積累,讓喜悅一點點綻放。

  北風與南風打賭,看誰的力量更強大,他們決定比誰能把行人的大衣脫掉。北風無論怎樣強烈,行人只是將衣服越裹越緊;而南風只是輕輕拂動,人們就熱得敞開大衣。“南風效應”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強扭的瓜不甜,早熟的柿子生澀,早拔的育苗根兒松,漫灌的鮮花會被淹死,關鍵看你如何把控尺度,如何設定期望值。

  20世紀英國著名心理學大師唐納德·溫尼科特曾提出“足夠好的媽媽”的概念,具體含義是媽媽做到60分,滿足孩子的基本生活需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把剩下40分的愛以“特別狠心”的方式隱藏起來,留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讓他自己努力學習成長。相反,六一兒童節之際,湖北武漢一“著急媽媽”火了。從半歲到5歲,她為自己的小孩累計投入近12萬元,報了英語、數學、聲樂、表演等17項培優班,結果沒想到兒子竟然由“學霸”變成了“學渣”。對比觸目驚心,做“60分媽媽”總比做“著急媽媽”更令孩子接受。

  教育是一塊橡皮泥,可以任人隨意捏造出各種形狀。那麼反向推演,一件成功的雕塑與一件破摔的雕塑,他們的最初狀態都是陶泥,無所謂孰輕孰重熟好熟壞。我們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學藝雙全,各方面都很優秀,但在平凡世界裡,我們不甘於平凡但應習慣於平凡。每個人都想成為鶴立雞群的那隻“鶴”,那麼誰來成為那大多數的“雞群”呢?

  上善若水任方圓。98分的“學渣”與61分的“學霸”,獎懲分明、區別對待背後是一種焦慮,中間隔著習慣性與偶然性的轉換差,而這個差值正是中國應試教育下的一種常態。在此呼籲別讓“中國式焦慮”毀了“中國式教育”,因為方圓即乾坤。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