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作文熱點話題
2016高考作文熱點話題
在當前社會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大家對同一個問題會有很多不通的看法,這些不通的看法加上這個問題就是一個話題。今年高考最可以出現的是什麼話題呢?下面就趕緊來看看吧。
01.一個老師的勇氣
讀韓國金鎮洪的《喚醒黎明》時頗受震動。書中,金鎮洪講自己年輕時在某著名大學當教師,給大學一年級的學生講“哲學概論”。一位學生問可否提問,他允許了,學生站起來問:“老師,真理是什麼?”他猶豫了一會兒,用康德的理論回答。但學生不滿意這個答案,反問道:“教授,這種真理和我有什麼關係呢?請您講一講我能為之而生、為之而死的真理吧。”金鎮洪一下子就蒙了,說自己也不知道,學生說:“老師給我們講一些連自己也不明白的東西,這不是浪費彼此的時間嗎?不如到此休課吧!”
金鎮洪很受刺激,覺得自己確實是在以己昏昏,使人昭昭,何等荒唐!於是辭去了大學教師之職。
【素材解讀】對某些教師來說,大家熟知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幾個方面,現已幾近蕩然無存。“傳道”者變成“傳聲筒”,“授業”變成授“技”或“術”,“解惑”更無從談起,因為學生在課上只是一臺劣質影印機,忙著把教師的內容影印到筆記本上,根本無“惑”可“解”,老師呢,更是來去匆匆,課下也根本沒時間給學生“解惑”。
【適用話題】震撼 勇氣 背離正道 良師
02.不愛一人,何以百萬
德蘭修女建立臨終關懷院的初期,曾有位官員質疑她的行為。官員問:“你這麼做,難道是為了讓貧民窟更適應人居住嗎?”德蘭修女回答道:“不,是讓死者死得更有尊嚴。”官員又問:“你打算幫助加爾各答數以百萬的貧病傷殘人士嗎?”德蘭修女沒有回答官員,而是驚奇地問道:“數以百萬?你怎麼數出是一百萬的?”官員不耐煩地回答道:“這不是我的重點,我的意思是無論你怎麼努力,你都是數不完的,窮人太多了,你明白嗎?”德蘭修女笑了笑,還是盯著他問道:“一百萬,你從哪裡數起的?”官員顯然拿這個修女沒辦法,無言應對。德蘭修女卻掰著手指跟官員說:“我是從一開始數起的,一然後是二,然後是三,然後是更多,現在我們已經救了一百多個人了。”
【素材解讀】當我們與世界相遇時,我們遇到的都是一個人——那個人或這個人,總之是具體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類。只有愛具體的人,才能真愛人類。
【適用話題】小與大 掃一屋與掃天下 盡我所能 看問題的角度
03.孫臨道的字典
上海徐家彙三角街30號,30多年前的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小錄音棚內,正在準備為修改後的大型藝術紀錄片《大慶戰歌》做後期配製解說詞。忽然有人稱解說詞中有個字恐怕還有些問題,於是配音工作只得中斷。有人說,大慶石油會戰標兵“鐵人”王進喜從鑽井深處提起的鑽桿以及手握把杆的“杆”字該是第三聲“gǎn”,該片總導演張駿祥特邀前來配音的表演藝術家孫道臨先生卻讀成了第一聲“gān”,大家一時看法不一,甚至有些尷尬和沉悶。為確保準確無誤,錄音工作只得暫停。
孫道臨當時是絕對少數,為說服大家,他立即從自己帶的人造革拎包裡取出一本翻舊的《新華字典》,且很快便翻到了“鑽桿”的“杆”字,並對圍攏來的人們說,較長的木棍如旗杆、電線杆、欄杆等“杆”字應讀第一聲“gān”;可是較小、較短的木條或像木條的東西,如筆桿兒、菸袋桿兒等才應讀第三聲“gǎn”。
【素材解讀】“一本翻舊的《新華字典》”,以及耐心平實、毫不張揚的講解,不能不令人對孫道臨先生肅然起敬。
【適用話題】嚴謹 精益求精 敬業 追求
04.誠實得來的訂單
譽滿全球的道格拉斯飛機公司的創業老闆唐·道格拉斯,非常希望東方航空公司能購買他公司製造的首架噴氣式飛機,因此去拜訪東方航空的總裁雷肯巴克。雷肯巴克告訴他:他的飛機可以同波音707抗衡,可這兩種飛機的噪音都太大,假如道格拉斯能保證降低噪音,就可以取得訂購合同。這筆生意對道格拉斯來說相當重要,假如能夠簽約,他的公司就能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反之,他的公司或許就從此在行業內消失了。道格拉斯同工程師經過一番認真討論後,再次去見雷肯巴克,頭一句話就是:“老實說,我不能確保把噪音降低。”
“我也不能,”雷肯巴克說,“但我希望知道的是,你是不是對我誠實無欺。”
最終,道格拉斯得到了1.65億美元的訂單。
由於“誠實無欺”,道格拉斯的公司聲名遠播,他不斷改進飛機質量,信守對客戶的諾言,事業也就越做越大。
【素材解讀】誠信是事業發展的先決條件,你可以做得不好,但你決不能惡意欺詐。
【適用話題】信守諾言與成就事業 誠實 機遇 聲譽
05.我們為什麼需要信仰
作家梁曉聲在中央電視臺講過一段經歷——他在美國時,有一次要橫穿馬路,紅燈亮了,但左右兩邊並沒有汽車,他身邊有位老太太也照章停下等候綠燈。他問了老太太一句:“現在沒有汽車,為什麼不走過去?”老人回答說:“也許我們身後那棟房子裡,會有一個小孩正在看街景。如果他看見我們走過去,以後照我們的樣子違章橫穿馬路,這樣就會出事。”
我們國人的心,太長的時間片面地偏向理智,即狹義的而不是廣義的理性。這種被國人視為“正常”的理智有三大特點:一、只從感官或直接的出發——所以不考慮看不見的東西;二、只從眼前或短期的計劃出發——所以不考慮長遠的'事情;三、只從自己或小我的利益出發——所以不考慮他人或整體的利益,更不考慮自己與社會、自然、世界整體的關係。
這正是無數的人隨時在抱怨、又隨時在捲入的道德腐敗駐紮在人心深處的根源——偏向狹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正義和愛心。而當今社會迫切需要的良知、正義和愛心,恰恰都超出了直接經驗、短期算計和小我利益。它們涉及與他人、社會、自然和世界整體的關係,涉及大我、超驗和永恆。因此它們最強大的保障,是超越了狹隘理智的信仰!
【素材解讀】正如在一個遍地垃圾的地方,要堅持不扔垃圾是很難的,在好行為被視為“不正常”的環境下,要堅持好行為也很難。要把全國變成一個使人不忍心“扔垃圾”的地方,就要淨化全民的道德“環境”。道德“環境”的淨化,需要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則,而這類法治原則的確立,又需要政治體制的改革;道德“環境”的提升,不僅需要法律制度的支援,而且需要精神信仰的指引。
【適用話題】超越狹隘理智 信仰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