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積累:五個經典人生哲理故事

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積累:五個經典人生哲理故事

  你曾多少次誤解了他人?

  一天,顏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煮飯,飯快煮熟時,孔子看到顏回掀起鍋蓋,抓些白飯往嘴裡塞,孔子當時裝作沒看見,也不去責問。

  飯煮好後,顏回請孔子進食,孔子假裝若有所思地說:“我剛才夢到祖先來找我,我想把乾淨還沒人吃過的米飯,先拿來祭祖先吧!”

  顏回頓時慌張起來說:“不可以的,這鍋飯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

  孔子問:為什麼?

  顏回漲紅臉,地說:“剛才在煮飯時,不小心掉了些染灰在鍋裡,染灰的白飯丟了太可惜,只好抓起來先吃了,我不是故意把飯吃了。”

  孔子聽了,恍然大悟,對自己的觀察錯誤,反而愧疚,抱歉地說:“我平常對顏回已最信任,但仍然還會懷疑他,可見我們內心是最難確定穩定的。弟子們大家記下這件事,要了解一個人,還真是不容易啊!”

  所謂知人難,相知相惜更難。逢事必從上下、左右、前後各個角度來認識辨知,我們主觀的瞭解觀察,只是真相的千分之一,單一角度判斷,是不能達到全方位的觀照的!

  當你要對一個人下結論的時候,想想:真的你所看到的才是事實嗎?還是你只從一個面,一個點,去觀察一個人呢?

  大多數的人根本不瞭解對方的立場與困難的時候,就已經給了對方下評語了,更何況是在有利益衝突下的場合。

  現今的人們擁有高學歷高知識,卻往往過度仰賴高知識,而忘了讓自己在智慧上成長。

  很多事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要客觀地跳出成見,才有機會接近真相。

  連孔聖人也會對自己最信任的弟子起疑心,更何況我們呢?

  我們是不是也常常因為“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對他人產生了某種印象,從而為他人打上某種“標籤”呢?

  孔聖人可以當下就用智慧,輕易瞭解真相,消除誤會,可是我們呢?

  有多少人,因為自己的“親眼所見”,從此耿耿於懷,甚至懷恨在心……可悲的是,到死都不知道,其實是自己“看錯了”?!

  兩個人交流時,其實是6個人在交流:你以為的你,你以為的他,真正的你;他以為的他,他以為的你,真正的他。

  你想,這裡邊會有多少誤會,會有多少誤解?

  你總在和“你以為的他”交流,你知道“真正的他”的想法嗎?

  你曾經多少次誤解了你的家人、朋友和同事?

  節制是心靈的閘

  生活中,我們常常打敗別人,卻很難戰勝自己,也就是說,自己的那顆心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去了不該去、不能去的草原。心丟了,“我”也就不復存在了,成了形同虛設的行屍走肉。

  那麼,該怎樣讓自己擁有一顆積極、進取、樂觀的心呢?最明智的做法就是為心靈設定一個節制的閘。有了它,慾望和非分之想的洪水就能夠被擋在心門之外,人才會變得寧靜。只有心靜了,我們才能有正確的想法和願望,才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沒有節制,心往往盛了不該盛的東西,比如忌妒、貪婪、仇恨等,而這些正是噩運的種子。秦國的太醫李自知醫術不如扁鵲,於是派人殺了他。可是到現在,天下談論診脈的人還是遵從扁鵲的理論和實踐。其實忌妒之心人人都有,如果李能化忌妒為動力,發憤提高自己,那麼他就有可能迎頭趕上甚至超過別人,從而真正地改變命運。

  沒有節制,常常丟了自己。晉獻公想向虞國借路去討伐虢國,荀息建議晉獻公用最好的寶玉和良馬賄賂虞國君主,向他要求借路。晉獻公說:“假如他接受我的禮物又不借路,怎麼辦?”荀息說:“他不借路,必不敢接受我們的禮物。”晉獻公說:“好吧。”就讓荀息帶著兩樣寶貝去賄賂虞公,向他借路。虞公見良馬和寶玉如此大禮,大喜之餘,就打算答應借路。宮之奇勸諫說:“不能答應。虞有虢,好比車兩邊有護木,護木依靠車子,車子也依靠護木,虞虢兩國的地理形勢正是這樣。假如借路給他們,那麼虢國早上滅亡,虞國晚上就要跟著滅亡了……”虞公不聽,堅持借路給晉國。荀息討伐虢國取得了勝利,三年後又發兵打敗了虞國……可見,虞公心裡沒有設定節制這個閘,因此丟了自己和江山。

  淺水大魚不遊,淺土大木不長。要想恰如其分地做到節制,就離不開很高的修養、淵博的知識、良好的習慣,只有具備這些條件,我們才能很好地為心靈設定這個閘,讓它擋住慾望、貪念、醜陋、邪惡……讓心靈裝滿人間真情,裝滿人間美好。

  聽出來的億萬財富

  清同治十年,在南洋經商的張弼士參加了法國領事館舉辦的一個酒會。當時,來了不少貴賓,工作人員端來了法蘭西上等葡萄酒。張弼士拿起酒杯,輕輕啜了一小口,細細品味,香甜爽口,一股綿綿的習習酒香在口中久久不能散去。貴賓們端著酒杯,都久久不願放下。

  法國領事見狀,說出了一段有趣的往事。

  那是咸豐年間,他隨英法聯軍進駐煙臺,因無葡萄酒相伴,感覺分外枯燥無味。這時,有人來報告說,在附近的山中,發現了大片大片的野生葡萄林。士兵們歡呼雀躍,他們採回野生葡萄,並用自制的小型制酒機來榨汁釀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種用野生葡萄釀造的葡萄酒別有風味,令人陶醉。

  法國領事講這則逸事時,現場不少人聽後只是笑笑而已。然而,張弼士卻將法國領事的話牢牢記在心中,並且,一個宏大的構想逐漸清晰起來。張弼士來到煙臺經過周密的考察和籌備後,張裕葡萄酒釀造公司便在煙臺橫空出世了。

  如今,張裕葡萄酒的營業額已經高達數十億元,名列中國葡萄酒業的榜首。煙臺也被國際葡萄酒局列為中國唯一一座國際葡萄酒城。

  有時,別人一句不經意的玩笑話就會蘊含著巨大商機。如果,當時張弼士聽後只是把它當成一句玩笑話並哈哈一笑,那麼,我們今天就很難在煙臺看到張裕葡萄酒的輝煌了。

  磚兒何厚,瓦兒何薄

  林沖被高太尉陷害刺配滄州。在野豬林,董超和薛霸受陸虞侯的指使,要趁機結果了林沖的性命。就在薛霸舉起水火棍,往林沖的腦袋劈下來的剎那,松樹背後突然雷鳴似地喊了一聲,一條禪杖飛了過來。隨後,花和尚魯智深便跳將出來,嚇得董薛二人大氣不敢出。魯智深扯出戒刀,割斷捆綁林沖的繩子之後,開口便是一句:“兄弟,灑家憂得你好苦。”

  從世俗的層面講,魯智深根本犯不上冒死去救林沖。因為,他們不過是幾面之緣。第一次見面,是魯智深在大相國寺為一夥潑皮無賴們耍禪杖,被牆外的林沖看見,他不由得讚了一句:“端的使得好!”再後來,就是魯智深陪著林沖喝過幾回悶酒。也就是說,他們之間除了英雄間的惺惺相惜,根本談不上交情。

  倒是陸虞侯這廝,怎麼也讓人想不到他會害了林沖。他倆是什麼交情呢?富安第一次向高內介紹時說:“陸虞侯陸謙,他和林沖最好。”那麼,林沖怎麼評價他們的關係呢?火燒草料場後,林沖一腳踏住陸虞侯的胸脯,一手拔出刀來,擱在他的臉上,罵道: “奸賊,我自幼與你相交,今日倒來害我!”你瞧瞧,原來,這陸虞侯打小就跟林沖好得一塌糊塗。

  ——最好的哥兒們,下了最狠的毒手。

  再說說盧俊義。他被吳用誆騙到梁山,小住了一陣子。回來後,就被梁中書抓進了大牢。

  管牢的節級(牢頭)是一個叫蔡福的人,在打過盧俊義三十殺威棒之後,準備回家一趟。他剛出門,牆下轉過一個人來,手裡提著個飯罐,面帶憂容,蔡福認得是浪子燕青。蔡福問:“燕小乙哥,你做什麼?”燕青跪下,眼裡著淚花,說:“節級哥哥,我家主人盧員外吃屈官司,這是小人在城外討得半罐子飯,煩請節級哥哥做個方便,送飯與他吃。”

  其時,盧俊義已眾叛親離。管家李固在官府那裡告了他,說他投奔了梁山,不但趁機吞了他的萬貫家產,而且還跟他的娘子賈氏做成了一路——也就是說,媳婦也背叛了他。唯有燕青不肯與他們“同流合汙”,結果被趕了出來,流落街頭,成了乞丐。

  然而,在盧俊義人生最惶的時候,只有這個乞丐還想著他。

  若論李固和燕青,盧俊義都有恩於他們。李固原本是東京人氏,來大名府投奔人不著,差點凍死,正是盧員外救了他。燕青呢,自幼父母雙亡,是盧員外把他養大。當然了,盧俊義對李固最厚,讓他當了整個大家族的總管。

  所以,盧俊義從梁山回來的路上,當燕青把李固和他媳婦促成苟且一事講出來後,盧俊義是一百個不相信。他“一腳踢倒燕青”,說“李固有幾顆頭,也不敢做恁般勾當”。

  然而,人生常常開人生觀的.玩笑。你相信誰,有時候,最後就要害在誰手裡。這還不算完,李固生怕盧俊義不死,先是買通了蔡福,希望在牢裡就把盧俊義給結果了。事情沒有成功,見盧俊義要刺配到沙門島,李固又買通董超薛霸,希望在押解的路上殺了盧俊義。

  如出一轍的是,還是在一處樹林裡,薛霸舉起水火棍,往盧員外的腦門上就劈下來。就在這時,一支快箭射來,正中薛霸心窩,接著,又一支箭,射中了董超的脖項,要了兩個賊差人的性命。你道救了盧俊義的是誰?又是燕青。盧俊義睜開眼,看到燕青之後說: “小乙(燕青),莫不是魂魄與你相見麼?”一聲“小乙”,淚如雨下。曾經前呼後擁聲名顯赫於河北大名府的大財主盧員外,到最後,身邊冷清得,只剩下燕青燕小乙一個人了。

  這個世界,最照得見冷暖的是人心。你得勢的時候,嘩啦啦身邊聚著一幫人,你失勢了之後,那些平素阿諛奉承噓寒問暖的人,一下子便作鳥獸散。甚至,有的還要在你的身上踹上一腳。那個最親近的人,你本以為最可靠,結果就是這個人靠不住。相反,那個離你遠遠的,平時有一搭無一搭的人,卻在最關鍵的時候幫了你。

  磚兒何厚,瓦兒何薄?問世間,誰是好人,誰是壞人?撲朔迷離的人心,不到落魄處,真是看不清。問題是,等你看透了看清了,當好人壞人水落石出,當人性美醜塵埃落定,你的人生已經為此付出了太多太多。

  為別人的過錯道歉

  晏嬰是春秋時著名政治家,可他在齊景公即位之初,並沒有得到重用,只是派他去治理東阿。雖然來到的只是一個小地方,但晏嬰很想證明自己的能力,所以工作起來十分賣力,起早貪黑,一干就是三年。沒想到,有一天,齊景公突然召他入朝,拿出一大堆舉報信,責備他說:“你看,我幾乎天天接到反映你胡作非為的信,你說說看,這是怎麼回事?”

  晏嬰沒有為自己辯解,上前謝罪說:“臣已經知道自己的過錯了,請再給臣一次機會,讓臣重新治理東阿,三年後臣保證讓您聽到讚譽的話。”

  晏嬰的態度讓齊景公很滿意,於是同意給他一個將功補過的機會。

  三年之後,齊景公再次召見了晏嬰,這回他的臉上佈滿了笑容,高興地說:“我現在耳朵裡聽到的,都是對你的讚揚之聲,知錯能改,不失良臣。”說完,下令重賞晏嬰。

  然而,晏嬰說什麼也不肯接受獎賞。齊景公很奇怪,問他說:“有過則罰,有功則賞,獎賞是你應得的,為什麼不肯接受呢?”

  晏嬰回答說:“臣三年前治理東阿,盡心竭力,秉公辦事,得罪了許多達官貴人。這些反對臣的人一齊散佈臣的謠言,大王聽後自然對臣不滿意。而後三年,臣便反其道而行之,那些原來說臣壞話的人,自然開始誇獎臣了。臣以為,前三年治理東阿,大王本應獎勵臣,反而要懲罰臣;後三年大王應懲罰臣,結果卻要獎勵臣,所以臣實在不敢接受。”

  齊景公一聽,恍然大悟,知道是自己錯怪了晏嬰。晏嬰進諫的方式,更讓齊景公感嘆,於是他把晏嬰留在身邊,用之為相,齊國由此大治。

  北宋熙寧年間,名臣范仲淹的兒子範堯夫任職慶州(今甘肅慶陽)。

  有一天,範堯夫坐轎在街上行走時,突然幾個遭押解的囚犯攔轎喊冤,他很奇怪,就把他們帶到了門。細問之下才知道,這幾個都是羌人,曾在環州(今甘肅慶陽環縣)種古手下做事,種古有違法之事,他們幾個是知情人,為了避罪,種古來了個先下手為強,將他們以強盜罪名逮捕,判決後流放南方。

  照理說範堯夫犯不上蹚這渾水,一來環州並不在他的管轄範圍內,二來種古是名將種世衡的兒子,種世衡是他父親范仲淹的老部下,兩家可謂世交。然而正直的他還是向朝廷檢舉了此事。

  種古聞訊大怒,立刻也舉報範堯夫未經中央批准,私自開倉放糧,收買人心。果然,皇帝親自下詔,派出御史坐鎮寧州(今甘肅慶陽寧縣),調查審理他們各自的問題。案子很快就審清,種古以誣陷罪流放遠方,但範堯夫也遭到貶職,調往偏僻的地方。

  範堯夫拜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登上宰相之位。因為有過去的樑子,人們都以為種古倒黴的日子到了,可令人們想不到的是,範堯夫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推薦種古為永興軍路鈐轄,並任州(今山西縣)知州。

  面對人們質疑的眼光,範純仁解釋說:“種古天性不錯,當初他應當以他父親的軍功授官,他卻推讓給了弟弟,有‘小隱君’之稱。種古也很有軍事才能,在抵禦羌族入侵中立有戰功。他雖然犯過錯誤,但不能一棍子打死,應該給他改過的機會。至於他與我個人的恩怨,我時常反省自己,先輩與種氏上世有很深的情誼,如今引起種氏子孫訟告,是因為我不肖,哪兒用去討論其中的是非曲直啊!”

  後來,種古得知事情的原委,十分慚愧,寫信向範純仁道歉,範、種兩家和好如初。

  面對別人的誤解,與其爭辯,莫如道歉。與人發生衝突或摩擦時,要有一種“怪我咯”的心態,凡事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拿別人當藉口。為別人的過錯道歉,不僅是一種精神境界,更是一種人生智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