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廣東高考滿分作文大全

2013年廣東高考滿分作文大全

  2013年廣東高考滿分:善行如雨,潤物無聲

  富翁善行,可以說是完全發自內心的,君不見,他“為人慷慨”?殊不知,他“熱心於慈善事業”?而且看到他人家境貧寒,就“同情”起來,要捐助那些人,但是,我們也透過材料可以看出,善行若如雨,潤物方無聲。

  善行,會帶給人心靈的滋潤,但如果方式不當,不僅達不到想要的目的,甚至會傷害別人,我們行善,不應該只是要獲得心靈的滿足,而是要讓援助者真正得到幫助。行善,不僅是一種愛心,更是一種智慧。

  如果善行像春雨,那麼它會潤物新無聲。講究方法的行善,會更能打動受捐者。從這點來說,我不由得想起浙江大學的“資助”形式,在浙江大學裡一直都保留著資助貧困生的傳統,學校“行善”時,把貧困生聚集在一個房間,統一派發助學金。這樣做雖然資助了貧困生。但也一定程度上傷害了他們的自尊。而後來,學校發現這種做法雖好,卻不能讓受捐者接受,於是從2012年開始,他們改變了資助方式,直接把錢打到學生的卡里。浙江大學這樣做,不僅幫助了貧困生,還維護了他們的自尊,讓他們能更自信地完成學業。這種幫助,顯示出了學校的人文情懷,不失為一種智慧的善行。

  具有人文情懷的捐助,能使受捐者愉快地接受。浙江大學改變捐助方式,令人欣喜。我們不禁會想:為什麼人們至今仍然對雷鋒稱讚不已?很簡單,就是因為雷鋒能默默地為社會付出,不求回報。這樣的善,更容易打動人心,更會持久。

  如果善行像暴雨,它將沖毀一切。中學生譚睿跳江救人後發微博自誇,引來一片指責,陳游標高調行善,被疑作秀;重陽節志願者扎堆去敬老院,造成老人不堪負重,一天被洗了7次腳。如此等等,這些善行,已經超出了行善的初衷,已經被許多無法言語的因素摻雜進去,所以被援助者是不會真正得到幫助的。試想,平時老人在養老院孤苦伶仃,無人問津,而重陽節卻被一大群人圍著,心中難免會產生落差。養老院負責人也表示,如果真的想獻愛心,不必等到節日才來。為什麼富翁捐助貧困家庭,第三家卻不願意接受呢?是因為他採用了直接捐助的方式,被認為是一種同情,倘若富翁能有智慧地行善,相信就不會造成這樣的結果了。

  講究行善的方式,我們都能夠在行善的同時,成為聰明的施善者。善行者成為春雨;就肯定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2013年廣東高考滿分作文:神聖的尊嚴

  海卡爾說:人的尊嚴比金錢、地位、權勢,甚至比生命都更有價值。在美國紐約中央車站,人們向流浪漢或流浪藝人施捨時,一定得平等待之。他們在表演時,身旁放著收錢的金色盤子或帽子,如果你沒有欣賞他們的表演便投錢,會被拒絕,如果你欣賞完後沒有鼓掌或者發表評論,他們照樣不會接受你的錢。因為他們認為:“您的施捨,我的尊嚴,我們是平等的。”所以人活著,要頂天立地,要昂首挺胸,要有尊嚴。

  尊嚴,是一個人的顏面,是一個人得到他人認可的某種東西。這種顏面不是虛榮的面子,不是用來炫耀的某些東西。

  尊嚴,是一種操守,一種價值觀,一種自立自強的精神;是一種透過自尊自愛,從而得到他尊他愛的美好感受。

  尊嚴是神聖的,不可侵犯,不可褻瀆,我們應該捍衛尊嚴。一個人如果連尊嚴都沒有,那他的生命必定是黯淡的,甚至是毫無價值的,人都應帶著尊嚴活著。有了尊嚴,你才會看得起自己,從而高標準嚴要求自己,不逾矩;有了尊嚴,別人才會敬重你,你的所作所為才有意義。一個人,一個民族,如何獲得尊嚴,不能靠別人,只能靠自己。靠自身的修養,靠骨子裡那種“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自敬者人恆敬之,自賤者人必蔑之,這是最基本的道理。有尊嚴地活著才有意義,決不可放棄做人的尊嚴;卑微的生命因尊嚴而高貴。

  在大是大非面前,歷史上許多仁人志士視尊嚴為生命,他們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許多美談。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蘇武寧牧羊塞外也不投降,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救濟糧。他們有浩然正氣,他們活得有尊嚴,寧可站著死,也不跪著生。就算失去了生命,也要捍衛尊嚴。

  然而也有許多人為了生存,為了追名逐利,為了向上攀爬……出賣尊嚴。現實生活中有為息事寧人屈辱下跪的,有為金錢觸及道德底線的,更有為一時利益出賣人格的……尊嚴,似乎與我們漸行漸遠。奴顏婢膝,阿諛奉承,丟失尊嚴,喪失人格,就算榮華富貴享之不盡,也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只會為世人所不恥。文強、許邁永、曾錦春之流為了一己私利,出賣人格,出賣尊嚴,全然忘卻了做人的基本準則。李浩之流,為洩私慾,不惜任意限制、剝奪他人自由和生命,完全喪失為人的底線,醜惡至極。

  尊嚴,不是誰特有的,世間萬物都有尊嚴。沒有貧富差距,沒有高低貴賤,尊嚴是平等的。上至偉人,下至普通百姓,都有尊嚴。

  尊嚴,神聖不可侵犯。

  2013年廣東高考滿分作文:當慈善遭遇傲骨

  隨著首富比爾.蓋茨,股神巴菲等全球富豪以“裸捐”發起富豪慈善活動,慈善之風便如無數個超級颶風,迅速席捲全球。這似乎是一種皆大歡喜的事情,捐者開心,得者開心。然而,並不是所有貧困者都會滿懷感激地接過免費的贈予。在他們心中,這或許是一種施捨,一種尊嚴的丟失,骨氣的丟失。

  那麼,當慈善也遭遇“滑鐵盧”,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作為一個施善者,有這份良心固然是好的,但也要注意方式。中國富豪陳游標高調行善,在獲得無數榮譽的同時,也一直飽受詬病。原因在於他的急與高調。在他的每一張宣傳照中,背景都是曾接受過他援助的貧苦百姓。但是那些解決了生活困難的農民,即使是笑著的,也難掩一臉的卑微與怯弱。陳游標這種高高在上的施善方式,無疑是傷害了他們的尊嚴,活活地擠走了他們的骨氣。相反,大連市的微塵就做得比陳游標好多了。微塵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組織,由無數匿名之人捐款而成,給需要的人送去錢財,卻不留名,不求回報。這種慈善方式不僅給受助者留下足夠的尊嚴,還很有可能感動他們,從此也加入微塵行列。由此可見,不同的慈善方式,效果其實大不相同。窮人也有尊嚴,當慈善遇上傲骨之人,最忌的便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嘴。慈善的本意是幫助他人,不僅是物質上的,也有心靈上的。因此,用一種更溫和,更合適的方式去做慈善,才能最大限度地幫助他人。

  其次,作為一個受善者,要視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做事,千萬不能意氣用事。古有“不食嗟來之食”的傲骨之人,最終活活餓死在街上。且不論施飯者態度如何,如果在生命危險時仍爭一時意氣,往往得不償失。接受他人資助的人,固然是要留一點骨氣,但這並不代表盲目拒絕他人好意。臺大校長黃中天功成名就後回到耶魯去感謝曾助他良多的宿管阿姨,那位美國大媽卻一臉嚴肅地拒絕了,並要求他去幫助更多的人來感謝她。黃中天謹記在心,一生中資助了無數學子。黃中天的做法,才是受善者該有的“傲骨”,不白白地接受捐助,而是把曾接受過的善意經自己的手向四周擴散,這才能使慈善走得更遠。

  當慈善遭遇“傲骨”,施善者不能一走了之,受善者也不能固執己見。只有雙方平心靜氣,改變一下方式,端正一下心態,才能使這場慈善皆大歡喜,施者開心,受者也開心。大家互相理解,你澆水,我施肥,才能使慈善之樹更加拙壯成長。

  2013年廣東高考滿分作文:慈善,也要維護他人的尊嚴

  材料中,富翁打算向三個貧困家庭提供捐助。一家高興地接受了捐助。一家猶豫地接受了,但宣告一定會償還。一家謝謝了富翁的好意,但認為這是一種施捨,拒絕了。

  我很讚賞第三個家庭的做法,處事大方,不卑不亢,絲毫沒有感到低人一等,在拒絕中告訴富翁我們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這也啟示了我們:在做慈善的過程中要維護受贈者的尊嚴。

  孟子在辨析義與利時曾說:“一簞食,一壺漿,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雖然孟子談的是義與利的辯證關係,但這些話也道出了每個人都是有尊嚴的,侮辱性的施捨就連乞丐也不會接受。孔子曾說:“君子不飲盜泉之水。”因此,我們在幫助他人的時候,如何維護他人的尊嚴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戰中,英國國王霍華德巡視被轟炸後的倫敦貧民區,在一棟破爛的大樓門前,他脫下帽子,向主人詢問:我可以進來嗎?詢問中體現的人文關懷和尊重讓人心生敬佩。

  又如,美國公立學校在大雪時一般都會停課,但有間學校卻沒有這樣做,在大雪時依然上課。當家長向學校投訴時,校方的回答是:學校來自貧寒家庭的孩子很多,但學校停課時,他們就不能有免費午餐,就得忍飢挨餓。家長又問是否能只讓窮孩子來上課呢?對此校方解釋道:我們不想讓他們覺得是在被施捨。

  不要讓受幫助的人覺得是被施捨,這或許就是慈善的最高目標了吧!這樣的幫助就像一縷溫暖的陽光,既溫暖了受贈者,又不至於灼傷他們的心;就像是一陣涼爽的春風,既撫慰了受贈者,又不至於吹亂他們的心緒。

  然而,在生活中我們也不少見一些“暴力”慈善,他們行慈善之實,卻又在捐贈漠視受贈者的尊嚴。如高調做慈善的陳游標,我們不否定他確實幫了不少人,但他的方式卻讓人不得不思考這樣做對嗎?有一張照片,陳游標與受贈者們舉起手中的錢,陳游標笑容滿面,但我卻看不到幾個受贈者開懷的笑臉。他們是被幫助了嗎?還是他們又成了“暴力”慈善的受害者?

  在當今時代,“微公益”、“志願活動”層出不窮,似乎是一個全民慈善的時代。但是,當我們準備做慈善時,千萬提醒自己:不要傷害了受贈者脆弱的尊嚴。

  我們在幫他人,同時也是在幫自己。永遠不要以為自己了不起,放低姿態,請小心呵護受贈者的尊嚴吧!

  2013年廣東高考滿分作文:善行,我該如何安放你?

  慈善,本該是一個充滿人性關懷的字眼,是一個能讓行善者體知自身對於社會超出個體有限價值的義舉,亦當成為受助者生命的'冬天裡的一把溫暖的手爐,但如今,它遭遇的敏感和尷尬人盡皆知,就如那個感激卻婉拒的家庭。

  使慈善處於如此進退維谷的境遇的,在我看來,可能是行善者披著慈善外衣的功利和作秀之心,但更多的情況下,我無奈地認識到,行善者的一顆赤誠之心無可置疑,而他們行善舉的方式往往成了讓愛傳遞的最大阻礙。正因為他們總是慣於以“救世主”的目光來表達對弱勢群體的善意,受助者在這目光的省視下被點燃的一顆過於澎湃的自尊心讓善意之舉充滿了火藥味,從而,受助者拒絕犧牲在弱勢地位下愈顯珍貴的尊嚴和平等來滿足慈善家的自身價值認同。就如那最後以施捨之名拒絕捐助的家庭,我相信,生活尚且難以為繼的他們需要這份幫助,也許是以往受助的不堪經歷或這位富翁的施助方式讓他們艱難的選擇拒絕。

  然而,慈善之路不應因行善方式不當而閉塞阻滯。既已找到癥結,何不求良醫以自治?

  真正的慈善家往往堅決丟下慈善這件標籤,而以人類共同體的身份去行善,如同約翰多恩那句:“人不是一個孤島,所有人的不幸皆是我的不幸”。唯有如此,行善者才能真正懂得他想幫助的物件,才能以最適當的方式給他們以樂於接受而有意義的幫助與扶持,讓受助人覺得,他們是以平等的地位扶持著前進,而不是如難民領取政府施捨的粥糧。

  晏陽初,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他是在發現了“苦力”的價值的基礎上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在平民教育運動中,與其稱他為教育界的慈善家,不如尊其為所有農民、苦力的老師、朋友。他曾說:“欲化農民,必先農民化。”他不願安居太師矣,空談誤國計,而是紮根到農民中,探索真正對他們有用的善舉——開化與教育。

  人類作為一個共同體,要成為堅固的島嶼,需要慈善的力量來修補脆弱的堤壩,而要讓慈善有力前進,就必須行善者脫下救世主的眼鏡,帶上捐助物件的眼鏡,紮根到他的世界中,問一句:“你需要什麼,我們能共同努力改善些什麼?”這才是有持久力量的真正慈善,需要我們以對的方式共同前進。

  2013年廣東高考滿分作文:讓愛雙向流動

  中國有句說道:“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可見,報答他人的善意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並被沿襲了下來。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人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如果接受了幫助卻當作理所當然,而不懷感激之心,報答以愛的話,誰還願意提供幫助呢?因此,為了社會和諧發展,請莫傷好人心,讓愛雙向流動。

  令人可喜的是,心懷感激的人在我們的社會是佔主流的。當一個白手起家的商人發財致富時,他必定不會忘記自己以往艱苦的日子,這也就使他有了傳遞愛意給那些還有需要的人的願望。我們都是凡夫俗子,相信大多數人是願意品嚐到感激的喜悅之情的。當施捨者看到自己幫助的人懂得回報,哪怕不是對自己,而是對社會、他人,他已經看到自己所為的價值,這無疑讓他產生了延續自己善舉的動力。這是愛的付出,是愛的雙向流動,也是愛的獲得,社會因此受益。

  也許你只付出了一分,但社會可能受益萬分。還記得去年夏天北京那場特大暴雨嗎?災情在播報著,但溫情也在上演著。一夥從河北農村趕來的人們救助災民,置個人安危而不顧的行為受到大家的讚賞。殊不知,他們都是當年唐山大地震的獲救者,是眾人的無私奉獻讓他們擁有了繼續生存的物資和信心。而現在,不忘回報的他們來幫助另一撥人獲得新生。愛與正能量的流動頂託著社會,站立、前進。我們也忘不了那最美麗的鄉村教師——伍玉錫,身患胃癌十多年,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的他這麼多年來從沒落下一節課,從沒少批改一次作業。是社會人士和學生以及學生家長的關懷、幫助他支撐在講臺邊。這種雙向流動的愛比金子更寶貴、更堅硬。

  當然也存在著愛的“返回鏈”缺失的現象。看看陝西一位任內幫眾多企業融資,任後卻慘被企業“拋棄”的局長便可知,單向的愛是多麼痛苦,社會將會變得不那麼和諧。

  莫讓“雙向的愛”缺失,讓愛傳遞下去。

  2013年廣東高考滿分作文:慈善需行之有道

  培根曾說,善性是人性與神性最相近的地方。那麼慈善,自然也就是人性中善性最確鑿的流露。慈善是一種精神的體現,不應流於形式。缺乏關懷的慈善就成了施捨,而施捨,恰恰是毒藥。

  慈善,不僅僅是助人,更重要的是“省人”。當年,倘若今日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得到一碗免費的食物,而非勞動得來,那麼他大概也會像眾多饑民一樣瀕於困頓。在做慈善的同時,在提供幫助的同時,要使被幫助者振作起來,鼓起生活的勇氣。如果不能,勿寧不給,以免受者得之而依之,陷於沉淪。慈善中包含的更多的是人性的關懷,而非單純對弱者的憐憫。憐憫是不值一錢的,而關懷卻是無價的。

  慈善還需以適應受者的心理的方式施行。亞聖孟子有云:嗟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陳游標的高調慈善自然是不提倡的,只因更多讓人覺得像站在道德的高峰進行居高臨下的施捨。不談流於形式之嫌,此舉更像在用受者的自尊心往自己臉上貼金。生前曾被媒體批評“一毛不拔”的史蒂夫﹒喬布斯,去世後被發現賬上曾有一筆對斯坦福大學的高達25億美元的鉅額捐款,而且是匿名的。我想,流浪漢對玉米、燒餅之需要,應當更甚於也更樂於對五毛、一元之需要。

  除了要在施行慈善時注入關懷,又以合適的方式施行之外,施行慈善還必須行之得處。有些人,並不真的需要我們的善意。正因為有人行善不得處,才會有某紅十字會人員的瘋狂炫富,才會有漁夫和蛇的悲劇。將慈善行之得處,不是吝惜我們的善心,而是為了更高效地利用我們有限的慈善資源,去幫助真正需要的人。

  我們都是蒼穹下奔碌於浮世的小人物,我們的小慈善無法像蓋茨夫婦消滅天花病毒那樣一揮而就。我們都有自己的一顆善心,中學生、律師、清潔工、公交車司機,沒有誰的善心更高貴。正如布魯斯﹒韋恩所言,“英雄可以是任何人”,慈善可以流露於舉手投足間。攙扶孕婦上公交車,為福利院打掃衛生,甚至與落單的老人閒聊,都可以是善心的體現。

  古人根據人創作了神,而人依靠善心貼近了神。善良的心性透過慈善的舉動點燃了歷史的火炬手手中的火把,照亮了人類的文明。而這其中的火炬手,既可以是白手起家的富翁,也可以是拒絕施捨的窮人。

  2013年廣東高考滿分作文:點亮萬家燈火

  一個熱心慈善的富翁,向三個貧困家庭提出捐助,卻收到迥然不同的答覆。

  一家拒絕,以為是施捨——這是戒。

  一家猶豫,宣告要償還——這是慮。

  一家欣然,感激地接受——這是善。

  面對他人的善心與善舉,我們理所應當以善回應,在這一來一往中,愛在傳遞,善在弘揚。

  戒者,乃戒心、戒備,實在要不得。就好比在凜冽的寒風中飢寒交迫的時候,突然有人端來一籠熱騰騰的包子,你卻嗤之以鼻,眉眼高揚,啐了一口唾沫,拂袖而去,這該是多麼讓人心寒!比起施捨,我們更應說是幫忙與互助,沒有富人與窮人間的高低不等,將彼此聯絡的應該是共同進步,謀求大眾幸福的溫暖紐帶。若存戒備,則是築起冷酷高牆,密不透風,愛也無從滲入。

  慮者,乃憂慮、焦慮,也非為上策。慮者將他人輕鬆的好意化為了自己肩上無形的千斤重擔,他們明白接受應當回報,卻並未透徹領悟這回報的內涵。他們將目光聚集在所接受的善款上,思量著自己日後是否有能力負擔起這重債,殊不知若是把接受的善心融入生活,發散出去,盡己所能點亮那些更需要光明的人們的心房,那該是最好的回報。所謂慮,也是多慮了。

  善者,受於外物,發於內心。接受善意,明白他人的好;學會感激,點亮自己的心。在危難關頭,適時抓住別人伸出的援手,也不僅僅是接受,更需要內心的空曠與澄明。倘若如戒者一樣的拒絕,那麼日後的生活該還是在溫飽線上掙扎。更重要的是,不懂得接受,便不懂得給予,閉塞的心又還容得下多少愛的填充?倘若如慮者一樣的多慮,那麼日後的生活該是被精神與物質上的雙重壓力壓垮了腰,接受而只念償還,不知更大範圍地傳播開去,愛心也是要枯萎在手心裡。

  惟有善者,不設無味戒備,不思多餘念想,懂得接受,也該是會樂於分享。所謂“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這話並不只在施予者,在受予者身上同樣適用。接受,並感恩,讓光明傳遞,照亮自己,溫暖他人,點亮萬家燈火。

  2013年廣東高考滿分作文:時間在流逝——上還是不上大學

  當我從小學的少先,到中學的共青,再到今天走上考場,變成共產,我很彷徨。我在內心一遍又一遍的問自己,如今的大學,是上?還是不上?時間在流逝,內心很糾結。

  今年的兩會上,有人大代表勸我們:不鼓勵農村孩子上大學,上了大學戶口就回不去,那就杯具了。留在城裡,高房價,高物價,高生活成本,這“三高”豈是一般農村家庭能夠承擔?我不怪這位人大代表的歧視性語言,因為我爸不是**,我也沒有“五道槓”,我必須好好考慮這個問題,時間在流逝,內心很糾結。

  我家只有4畝地,小麥和水稻畝產一千斤(不幹旱的話),一斤水稻或麥子0。98元(前幾年五毛左右),一年兩季毛收入8000元,扣除農藥化肥等成本,一畝地能賺400元,一年純收入3200元。我還知道,我們偉大的國家,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GDP每年超8%增長,外匯儲備超萬億,全民沐浴在幸福的春天裡,享受比太陽更光輝的公平和正義……我家是落後分子,我很愧對國家,給國家丟臉了,就因為,即使我今年考上了清華,我也無法承擔高昂的學費和CPI高漲的消費。所以不是農村孩子能不能上大學,而是拿什麼去上大學?不是我愛不愛國,而是國家拿什麼讓我來愛?也不是我上不上大學,而是大學拿什麼讓我來上?時間在流逝,內心很糾結。

  北大的教授對自己的學生說:40歲掙不到400萬,就不要來見我,我也不認你這個學生;雲南的教授對學生說:我開的是寶馬,手機號碼7個8,你們那些破手機扔了吧;同樣是今天,西安音樂學院的鋼琴激情殺人犯藥家鑫,毫無人性的八刀,讓自己很不光彩的離開了這個世界……我謹代表南科大的45名同學,問問教育部,錢學森也問過,現在的大學怎麼了?現在為何沒有學術大師了?我還能在大學學到什麼?朱清時校長不知道,我們也不知道。時間在流逝,內心很糾結。

  我知道,能考上大學,幾乎是所有年輕人的夢想,也是我的夢想。我夢到了清華大學那莊嚴的大門,氣派的“真維斯”樓,以及裡面“光溜溜的屁股”。有錢人摸摸這個看上去還比較光滑緊翹性感的屁股,說:好,開個價吧。我真的很鬱悶,剛剛被故宮“撼”翻,這次又被清華雷倒,既然有了“真維斯”樓,那等我進清華,是不是要在“杜蕾斯”樓、“蒼井空”樓、“花花公子”樓……裡面上完我的大學?!當學術和道德都淪為向錢看的時候,龍的傳人還是龍嗎?那是龍蝦,有錢人的美味,我這窮N代,能消費的起嗎?時間在流逝,內心很糾結。

  我在參加這場高考前,遇到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師兄,我虛心的請教:請問能告訴我你上大學的感受嗎?他茫然的拍拍我的肩膀:小師弟,當4年的歡樂與激情過後,大學提起褲子,冷冷的對我說:你可以走了,把青春和金錢留下。我才發現,不是我上了大學,而是大學上了我,這就是我最大的感受……我內牛滿面,激動的握著他的手:大師兄,你是好人哪,謝謝你提醒我,讓我做好了被奸的心理準備。我終於明白了,不管我上,或不上,大學都躺在那裡,不倫不類。不管我喜歡,或不喜歡,高考必須要參加,不增不減。默然,無奈。時間在流逝,內心很糾結。

  看著寧可坐在寶馬車裡哭的女一代,看著彈鋼琴激情八刀的男一代,我徹底茫然了,我仰望星空,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如今的大學,精神倒了,向金錢磕頭了,拜金了,這樣的奴才嘴臉,我怎能相信教育出來清清白白堂堂正正挺直脊樑頂天立地的學生?“讓奴才教育你的孩子,進去的是人才,出來的只能是奴隸!”時間在流逝,內心很糾結。

  在這操蛋的年代,看著這操蛋的時間在流逝,我還在苦苦的思考:上,還是不上,這個操蛋的大學?……鐺鐺鐺,交卷了!我一臉稚氣的問監考老師:我還沒考慮好呢,能不能再給點時間呀。得到的回答是冷冰冰的一句話:這麼長時間幹嘛去了?沒寫完,0分!……

  其實我想對老師說:上還是不上大學,糾結的不是我一個人,而是十三億中國人,只是我說了而已。我和他們都堅信,隨著時間的流逝,中國的高考以及教育制度,一定不會讓大家再糾結的,時間而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