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子變成豆腐的一個材料作文
豆子變成豆腐的一個材料作文
1、泡豆 將精選好的豆子浸泡於水中。夏天用涼水,冬季用溫水,水沒豆約6~10釐米深。泡豆程度以用手捏豆粒表皮隨即脫出為好。?
2、打漿 將泡好的豆子用打漿機打成漿。(水與豆的重量比為7:1)。?
3、煮沸 往鍋內加1/2漿量的水。煮沸後,把打磨好的豆漿倒進鍋內,燒開後用30克植物油或油底子放入鍋內殺去泡沫。?
4、濾渣 用白紗布把煮好的豆漿過濾除去豆渣。紗布要細些,否則豆渣去不淨,會使豆腐粗糙,降低品質。?
5、點漿 把濾出的漿倒回鍋裡,用小火加熱,約10分鐘後,向鍋內加入葡萄糖酸內酯(用量為豆漿量的千分之一至二),少量的、一勺一勺的加,不可一次就加很大量。同時,從鍋的周圍均勻加熱,切忌火力集中在鍋中心造成中心開花,影響豆腐產量。點漿時,開始可略多些,以後逐漸減少,看到豆腐花從周圍向中央集中或有芝麻粒狀形成時,停止點漿。過5~10分鐘,豆腐即熟了。?
6、成型 把煮熟的豆腐舀在豆腐模子內壓制成型即可。
豆腐是怎樣做成的呢?把黃豆浸在水裡,泡脹變軟後,在石磨盤裡磨成豆漿,再濾去豆渣,煮開。這時候,黃豆裡的蛋白質團粒被水簇擁著不停地運動,彷彿在豆漿桶裡跳起了集體舞,聚不到一塊兒,形成了"膠體"溶液。 要使膠體溶液變成豆腐,必須點滷。點滷用鹽滷或石膏,鹽滷主要含氯化鎂,石膏是硫酸鈣,它們能使分散的蛋白質團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塊兒,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腦。再擠出水分,豆腐腦就變成了豆腐。豆腐、豆腐腦就是凝聚的豆類蛋白質。我們喝豆漿,有時就在重複這個豆腐製作過程哩。有人愛喝甜漿。往豆漿里加一匙白糖,豆漿沒有什麼變化。有人愛喝鹹漿。在豆漿裡倒些醬油或者加點鹽,不多會兒,碗裡就出現了白花花的'豆腐腦。醬油裡有鹽,鹽和鹽滷性質相近,也能破壞豆漿的膠體狀態,使蛋白質凝聚。這不和做豆腐的情形一樣嗎? 豆漿點滷,出現豆腐腦。豆腐腦濾去水,變成豆腐。將豆腐壓緊,再榨乾去些水,就成了豆腐乾。原來,豆漿、豆腐腦、豆腐、豆腐乾,都是豆類蛋白質,只不過含的水有多有少罷了。牛奶和豆漿差不多,也是膠體溶液。在新鮮的牛奶裡,酪素,也就是蛋白質包裹著奶油,在水裡分散開來,不停地運動,所以,牛奶總是均勻的乳白色液體。讓牛奶發酵,做成酸牛奶,酪素就聚集攏來,凝結成塊,象豆腐腦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