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浙江卷高考優秀作文範文(精選20篇)

2021浙江卷高考優秀作文範文(精選20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浙江卷高考優秀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浙江卷高考優秀作文 篇1

  得與失,我們每個人每時每處都可能遇到。面對得與失,或以“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為起點,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或以“上車睡覺,下車尿尿”為終點,直奔目的地,各種拍照與炫耀或嘆息;或以“不在乎終點,在乎沿途風景”為過程,詩情畫意,享受生活,創造美好。

  得也罷,失也罷,把得失看作過去時並當成起點的,往往是花開花落雲淡風輕者。

  1903年居里夫人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創下了舉世女性諾獎第一人。面對如此殊榮,她並沒為之而困擾,而是不計自身的得與失,把一般人視為終極目標的諾獎獎牌給小女兒當玩具耍。她將至高無上的諾獎當作“得”的起點,未曾改變物質貧寒之“失”,於物理諾獎的基礎上,繼續在夏天燥熱,冬天寒冷,下雨漏水,下霜凍人的陋室裡,辛苦耕耘,孜孜不倦埋頭科研,再創輝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海明威說得好:“只要你不計較得失的話,人生還有什麼不能想法子克服的?”把得失當作起點的,往往能超越自我,再攀高峰。

  得也罷,失也罷,把得失看作完成時並當成終點的,往往是患得患失寵辱若驚者。

  清朝科舉時代,有一個老童生,屢考屢敗。有一年,他正好與兒子同科應考。放榜那天,失去信心的父親正好在房裡洗澡。看榜歸來的兒子邊敲門邊大喊:“爸,我榜上有名了!”澡房裡的父親大聲呵斥:“考取一個秀才,值得這樣大呼小叫?”兒了一聽,嚇得不輕,輕輕地說:“爸,榜上也有你的大名。”“你為什麼不先說。”父親一衝而出,竟然忘了自己光著身子,尷尬之至,傳為遠遠近近的笑談。

  如果這個父親不要把得失當作終點,抱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態,就能避免出醜;同樣,如果范進不把中舉的得失當作終點,他就不會瘋瘋癲癲,滿城皆嘆。

  “其未得也,則憂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用荀子名言形容寵辱若驚者再恰當不過了。

  得也罷,失也罷,把得失看作將來時並當成過程的,往往是享受體驗幸福生活者。

  蘇東坡一生失去很多很多。“烏臺詩案”險些失命,晚年更是因為朋黨之爭一再受牽累,而被一貶再貶,命失他鄉。然而,東坡面對一失再失,卻沒有逐宕失返,沒有敗績失據,更沒有丟魂失魄,而是在“失”中依然熱愛生活,製作東坡肉、羊脊骨等美食洋洋自得,撰寫《赤壁賦》等美文妙手偶得,彈琴唱歌抒發情感超然自得,錦帽貂裘騎馬打獵逍遙自得,揮毫“氣勢欹傾而神氣橫溢”的書法自鳴得意,潑墨墨竹、怪石、枯木等畫得手應心,填寫“大江東去”等詞怡然自得……享受生活,意氣相得、因失得福。

  歌德說:“能把自己生命的終點和起點聯接起來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人生在世,人在江湖,人在社會,得失成敗,一千個人的心中有一千個判斷的標準。是故,得失寸心知。

  浙江卷高考優秀作文 篇2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如何看待得失,就是如何看待生命的價值。觀得失,可以觀人,觀史,觀天下。古人云,以人為鏡明得失,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功利者重結果,斤斤計較得失,不夠大氣;執著者求索永無止境,一山更有一山高,稍欠從容;曠達者看破人生起點終點都相同,珍惜當下,感悟過程,也可能沉溺於自我的小天地,忘了責任。

  得失是終點,也是起點,生命就是不斷得到又失去,失去又得到的過程。趨利避害佔好處是生存本能,但人生在世,不能只講個人意義上的得失。我之所得,未必不是他人所賜。一往無前不慕名利,如袁隆平,稻養天下。絞架上,李大釗失去了生命,為赤旗插遍的世界奠基。作為人類個體,我們當然有權利求得美好生活,但絕不能以佔便宜的態度度過這一生。

  得失之間,有努力的結果,有嶄新的開始,也有歲月的美好沉澱。你我歲月有盡,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歷百年千年,人類精神境界的昇華也無休無止。能融入偉大事業忘我奮鬥,也不失人生趣味。看淡得失,功成不必在我;看重得失,功成必定有我;甘於奉獻,而不是專注於內卷內鬥;無懼評說,總不忘出發時一顆初心。面對個人榮耀寵辱不驚,也不忘努力前行,總歸會把生命活成美麗中國的一道風景。

  莊子雲,樸素而天下莫能以之爭美。得失並不絕對,失去約束,可能換來自由,也不再有安全。失去許多奢華的享受,也許你能找到內心的寧靜幸福。轉換之間,是許多生命的故事。生是得,死是失,週而復始,死亦可以得,生亦有所失。少問一點個人得失,少求一些物慾滿足,多尋一分生命價值,牢記一種家國情懷。正是百年前不計得失的奮鬥,方有百年後文明和諧的中國。

  吾輩紅船少年,當為中國立志,得失成敗,是非功過,自有寸心知,自有知音賞。我將無我,然後成就大我。用習近平主席悼念焦裕祿書記的《念奴嬌》詞: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面對為國掄才的高考大典,我也敢立此一言:欲求壯美人生,必以奉獻得之!

  浙江卷高考優秀作文 篇3

  仲尼曾言“君子不器”,器是工具,而人非工具,亦非手段。對待得與失的態度,其背後正是生命態度、社會理想。視得失為終點,是功利的工具化思維;視得失為起點,是宿命論思維;視得失為過程,重在體驗生命,方是逍遙之道,人文體認。

  把得與失看成終點,得與失便成人生終極目的,生命反而成了成本與效益產出的工具。德國思想家馬克斯·韋伯早已在《經濟與社會》提出“工具理性”,現代社會主體總是試圖實現理性追求、特定目標,指向功利色彩,“器物之用”的思維蔓延向人類價值和心靈之域,破壞生命完整性,故而得到即終結,遑論真善美。故而有世界大戰、恐怖主義、生態危機之惡果。斯蒂格勒提出“技術哲學”思想,技術邏輯和工具化思維日益擴張,感性體驗日益喪失;文化工業侵蝕心靈審美、人文精神,人們只思考得與失,不深思生命過程、生命意義。

  把得與失看成起點,把起點視為得失,得失便成人生的宿命,人生的起點不是價值、亦非道德,更非審美。命運賦予史鐵生殘廢的雙腿,最初史鐵生只將雙腿的得失視為起點,後來史鐵生視地壇的荒蕪不衰敗,母親的寸草春暉,深刻的哲思為人生的新起點,最終夕陽失去蒼涼殘照,亦會得到朝陽散步烈烈朝暉。正如存在主義發現了人“自為的存在”,相對於本質先於存在的物,人具有自由選擇的屬性,人可視得失為起點,何不選擇視得失為過程,而視價值、道德、美為起點呢?

  故而,應把得與失視為過程,人生便不再捆綁在得失的繩索上,而是直面生命,體驗生命過程,不汲汲於得失,不慼慼於榮辱,人生便能入乎其內,出乎其外,擁有廣闊天地,可如莊子的“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無所依憑而遊於無窮;可如佛家所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對得失不起停留心和分別心,沒有痛苦桎梏;甚至可如當年報考北大考古專業的狀元鍾芳蓉,活出理想主義態度、赤子之心情懷,仰望星空,看星輝斑斕。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柏格森提出生命綿延堆疊,反覆纏繞,心靈世界瀰漫著非規則性和非條理性。把得與失視為過程,而不是起點、終點,生命便不再陷入功利、宿命的大海中。

  得失是過程,君子方“不器”。視得失為過程,重在體驗生命,方是逍遙之道,人文體認。

  浙江卷高考優秀作文 篇4

  時代發展,科技進步,世界更忙碌。我們比往常跑得更快、看得更遠、走得更急,效率和力量的增擴也攪擾了生命的靜氣,拓寬了慾念的邊界。“人人皆可網紅”“出名要趁早”的資訊瘋狂時代,我們能得到的在成倍增加,想得到的更是呈幾何式暴漲;另一方面,我們也越來越怕失去,怕得不到。殊不知,人生之得失不在一時,得失也不該是我們縱論人生成敗的起點和終點。

  得失,終究只是過程,生命之價值絕不由此而立。

  儘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並非人人能至,但“塞翁失馬”的警訓、“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經驗也總該讓我們放開眼光,穿越“得失”交疊的迷霧,明白其相伴人生全程而不可以一時一處論之。人生的不確定性讓得失成敗互相轉化而莫名其妙,若吾輩青年全憑此看待人生,勢必陷入虛空無聊而不自知。

  人生路上,路過得失,靜氣須自在。不把得失看成起點,也不把得失看成終點,我們才能擁有“靜氣”。如此,面對人生之風雨,自然便會有“吟嘯且徐行”的東坡氣度;踏上坎坷昏晦之路途,才有洞見希望之光的深邃。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人生被時間磨洗得越久,便越該懂得:捨得便是得。

  人生天地,取捨間,必有得失。得和失從來都是一種權衡和考量。

  個人得失不計,家國情懷方立。回望風雲激盪的百年黨史,那無數槍口屠刀下凜然無懼的革命烈士、鐵馬冰河硝煙戰火裡輾轉的英雄、於雪山草地跋涉而捨生忘死的戰士,哪個計較過個人得失?他們崇高偉岸的精神群像有著洞穿黑暗的眼眸,他們不計得失,不顧利害,以人生踐行家國擔當,成就了國之偉業,也鑄就了民族之魂!

  當然,我們談淡然得失、不計得失,也絕不是在矮化個人價值,而是在探尋人生幸福的密碼。說到底,得失是過程,是不停輪轉的風景。我們若只把個人所得當成是唯一價值追求,便難免落入叔本華的“鐘擺”效應,永遠在痛苦和滿足之間來來回回。人生須獲得超越一般功利得失之上的動力,方能目及浩瀚、心懷廣宇,超脫俗世價值的束縛,於困境中獲自在。

  孔夫子“知其不可而為之”,鄧稼先甘守大漠廿八載,袁隆平生活簡樸於稻田間躬耕一生;他們都將生命植入大地河山,得失不困,乃成其大!

  心向家國,得失自在!

  浙江卷高考優秀作文 篇5

為什麼有人那麼看重“得與失”呢?孔子說:“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患得患失者難於成事,也難於成友,更何況成人。

  忽然想到史鐵生,21歲就被輪椅禁錮終生,47歲患上尿毒症。如果上天能給他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他會拿健康換一個作家的名頭嗎?這種選擇和交換未免殘忍而無聊。年輕插隊時,有《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癱瘓苦悶時,有《我與地壇》;中年患病時,有《病隙碎筆》。史鐵生告訴我們,既然人是被拋到世界的存在,那麼患得患失無益。他的得與失都在那兒——迎難而上,隨遇而安——這樣的人才能成事。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得與失的存在,以免陷入虛無主義的泥潭;也沒清高到視而不見翹起尾巴上了天。得與失彷彿是個迴環,週而復始。瘋子梵高的《向日葵》,失聰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精神分裂者約翰·納什的“博弈論”……得與失又是一對陰陽魚——一來俱來,一亡俱亡。既然沒得選,不如即日啟程。

  忽然想到孔子,17歲母亡,73歲夢斷周公。晚年的孔子說:“沒有人瞭解我啊!”大概是感慨。子貢就問為什麼,孔子說:“不埋怨天,不責備人,下學人事而上達天命。瞭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孔子的通達常常與落寞為伴:無所得,也無所失。相傳莊子在山中行走,見樹大無用而久活,鵝兒善鳴而被殺,於是感嘆:“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此間,孔莊合流,得失俱忘。人生順逆無常,能泰然處之——這樣的人才能成友。

  無可無不可,奈何奈若何?人就活在得失之間。徐志摩說“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人生如逆旅,世事紛擾紫陌紅塵,一路走來對待得失的心態或有不同。青年積極進取,將以有為;中年則浮沉若夢,顧後瞻前;老者沖淡平和,報本守一。

  忽然想到孫行者,因石而生,因石而敗,得失也只是個過程。“法因緣起,相由心生”。一念起,得與失可以做攀登的平臺,供喘息和蓄力;一念滅,得與失可以是修煉的門徑。美猴王以得花果山起,以壓五指山終;中間求師學藝為的是自由與長生,可是他竟失去了自由。孫行者因金箍棒橫掃妖魔,也因緊箍咒收束野性,中間歷經磨難為的是自救與解脫,可是他也救了眾生。這樣的行者能立地成佛,這樣的志士也能殺身成仁。

  我們不是佛徒,人生也不是線段。得與失只是生命的一部分,人有無限可能,在哪裡都可以開始。因緣際會,我們會碰到許多人,做著許多事。積極有為,坦然面對,如孔子,如莊周,如史鐵生。

  不患得,不患失,能成事,能相處,能成仁。

  無起點,無終點,在路上,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浙江卷高考優秀作文 篇6

  海明威說過,“只要你不計較得失,人生還有什麼不能想法子克服。”自古人生多磨難,不如意事常八九,得失總在剎那間。放下得失,關注內心,“此心安處是吾鄉”,相信世界為你關上了一扇門的時候,定會為你開啟另一扇窗。

  1000年前的蘇軾,一生跌宕起伏,經常身陷漩渦,不停被放逐貶走四方,但他不管身居何處,均能安之若泰,視作自己的第二故鄉,紮紮實實為老百姓做好事辦實事。在杭州,他疏浚西湖、築蘇堤;放逐海南,他辦學堂,介學風……這種不計較得失、豪放豁達的心態,也成就了他清雄絕世的文風,他留下的詩詞歌賦和實事工程一樣,千百年來一直為百姓所稱頌,膾炙人口,流芳百世!

  蘇軾用他的經歷告訴我們,人生哪有成與敗,得與失?“此心安處是吾鄉”,時刻堅守內心對真理的執著與對民生的關懷,放下個人的榮華富貴和眼前得失,才是最大的“得”。

  19世紀橫掃歐洲的拿破崙,一生叱詫風雲,但他卻坦言,“我這一生從未有過一天快樂的日子,我從未尋得真正的歸宿。”在世人眼裡無比風光的歐洲“皇帝”,內心卻是不盡的寂寞和荒涼。究其原因, 單純地追求霸權和個人英雄主義,讓他脫離了人民,給歐洲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這種狹隘的世界觀,使得拿破崙的精神家園是不完整的,也是支離破碎的,因此他從未從真正意義上找到過可以安放心靈的家園。離開了土壤的拿破崙,雖然看似風光輝煌、不可一世,得到了許多,實則他丟失了人生最珍貴的東西。

  臧克家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不同的人對待得失的不同態度,決定了他存在的人生價值。尤其在在物質豐富、奮鬥當道的今天,有一種不和諧的存在,那就是“佛系”青年和啃老族的出現。他們安然躺在父輩的奮鬥成果中享樂揮霍,看似令人羨慕,實則無比可憐。失卻了精神世界,丟失了理想信念,失去了追求的方向,也就沒有了奮鬥的快樂,他們找不到魂牽夢縈心靈的故鄉,到哪都是流浪。這樣的“得”又有何意義?

  所有的“得”與“失”都是相對而言的。考量“得失”最重要的尺度就是是否具有崇高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如果是為了人類的進步,人民的幸福而付出,那麼這種“失”,其實就是最大的“得”。

  袁隆平遠離家鄉,紮根稻田,一生奉獻給土地,用千百次失敗的實驗,讓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撐起了禾下乘涼和讓天下人吃飽飯的夢想。錢學森放棄美國優厚待遇,千辛萬苦回到祖國,組織研製“兩彈一星”,為的是祖國的強盛,讓中華民族不再受制於人。他們何嘗沒有想到安穩的生活,含飴弄孫,安享幸福?可他們把個人的幸福與民族、國家的命運緊緊相連,為了大“家”,可以不計小“家”。誰又能說這樣的“失”,不就是最大的“得”嗎?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人生何必計得失,此心安處是吾鄉!

  浙江卷高考優秀作文 篇7

  有人說,得失可化作經驗成為下一次的起點;有人說,得失是人生末尾必將面臨的終點。我翻開書,一字一頓地讀:“一條破老的白帆,漏去了清風一半,卻引來海鷗兩三。”

  於是提筆寫下:得與失就是存在與成長的過程,漫看得失,腳踏實地,而前路有光。

  “眼看他高樓起,想見他高樓塌……”水銀燈洩,戲腔淒涼。何為得?何為失?得失幸厄,本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尼采論述日神和酒神的文字極其精妙:“如果人生是場喜劇,那便要恣意瀟灑地演這部喜劇,不要埋沒了喜劇的璀璨與輝煌;而若人生是場悲劇,也要有聲有色地參演這部悲劇,不可失去了悲劇的壯麗和快慰,如酒神的浪漫恣意。”其實,人生本就是喜劇與悲劇相結合的一場大戲。穿過紀德口中“人生的窄門”,便“自有公平與正義的冠冕為我留存”;走出對於得失的瑣碎哀怨,方可“擁抱荒漠之外的恆星。”

  丹青之妙,在於花斂容、日藏光、月遮羞;霞光之美,在於朝霞之輝煌和晚霞之絢麗無法共存。川端康成夜半失眠,卻看到凌晨四點海棠花未眠;梭羅垂釣於瓦爾登湖,方可砍下一段青青的山核桃木做楔子。離開耶魯殿堂的秦玥飛,得到的是黑土麥田的廣闊藍天;躬耕於金黃稻田中的袁老,又何嘗不滿足於豐衣足食的盛世景象?

  既懷殞身之志,則必要面對前方路阻且長;可若不是天命赫赫,怎可生出堅強與希望?人生弔詭之處正在於此,一路得到,一路失去,得失互為所倚不斷變化,不變的是我們一直走在路上。奮鬥的路,發展的路,實現夢想的路……腳下步履不歇,回首仍有腳印,前路縱有坎坷,未嘗不是光明。

  “人生碌碌,競短論長,卻不道枯榮有數,得失難量。” 許多人面對《浮生六記》中的這句話想必要慚愧了,因為他們眼中的得失,無非名利二字了了。利己主義的沼澤中,一隻只蝜蝂小蟲掙扎不已,見利而不見害恰如魚見食而不見鉤。然而高處總有一些偉大的身影提醒我們:亂世紛紜,應立清明之心;亂花迷眼,撣衣故有清輝。且將得失視為過程,穩步前行。得,不恐懼其失去;失,便也藏有希望。

  哈姆雷特問霍拉沃:“我是幸還是不幸?”霍拉沃機警:“一切均在心牢籠中自我抗爭,平靜乃容,那前路便有光。”

  幸與不幸,不恐不懼,漫看得失,切莫在意,永葆清醒,永葆希冀,那便如霍拉沃所言:“前路,便有光。”

  漫看得失,而前路有光。

  浙江卷高考優秀作文 篇8

  人生百年,白駒過隙,豈能困惑於得與失的方寸之地。陶醉於一城一池之得,或惆悵於一時一事之失,都屬於一葉障目,不見遠方的星辰大海。只有看淡得失,把它當成人生的過程,才能閱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錯把得失當終點。

  年逾不惑,事業小成,工作穩定,業務熟練,於是乎滿足於現狀,失去奮鬥目標,喪失鬥志與激情,不再期望更高的山峰。這不妨稱為“得之殤”。單位高階職稱指標稀少,個人積分排名又靠後,即便努力三年五載也未能如願。既然晉升無望,又何必累死累活?於是對自己放鬆要求,得過且過。這不妨稱為“失之痛”。

  緣何如此?細思極恐。不管“得之殤”,抑或“失之痛”,實質都是錯把得失當成終點。在這種錯誤的思想認識下,或是小進則滿,小富則安,躺在功勞簿上自我陶醉;或是聞失則憂,聞敗則餒,不再奢望新的挑戰與作為。久而久之,心靈受到羈絆,人生陷入困境,蹉跎了歲月,浪費了人生。

  把得與失當成過程來看,你就會發現得與失既是終點,更是起點。

  得失只不過是一個過程。就如同父輩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不管旱澇,無論悲喜,週而復始,勞作不息。耕種與收穫就是農民的生命,豐年也好,災荒也罷,都是生命的一個過程。既然如此,就應當認清前路,看淡得失,鍥而不捨,馳而不息。諸葛亮七擒孟獲,平定南中,消除後顧之憂,這是終點;然後上《出師表》於劉禪,六出祁山,攘除奸兇,這又是起點。2020年,中國實現全面脫貧,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這是終點;但鄉村振興還任重道遠,必須再接再厲持續發力,這又是一個新的起點。

  人生就像一輛列車,得失都是過程,不痴迷於某一個站點的得失,才能到達終點,贏在全程。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這是蘇軾面對得與失的態度,得與失不過是河流中的朵朵漣漪,河水不會因為漣漪而停留腳步,人生又哪能因為一時得失裹足不前。持有寬廣的胸懷,良好的心態,智慧的心境,得不驕傲,失不沮喪,你才能看淡得失,享受過程,收穫厚重的人生。

  願你把得失當成過程,閱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浙江卷高考優秀作文 篇9

  王開嶺曾感慨:“現代人的日常身份,不再是行人而是乘客。”行旅於人生大道的我們,常常視一時得失為始發處或終點站;殊不知路漫修遠,得失應成為行路風景。

  將得失看作起點的人,不免期望一勞永逸的“得”;把得失當成終點的人,總是無法面對功虧一簣的“失”。人人皆渴求得到而害怕失去,然而得失實為生活的兩面,往往相伴而生,自孩提至古稀無時不有。方仲永年少名揚萬里,卻在鄉人的喝彩中泯然眾人;王陽明中年失其榮華,反於貴州龍場收穫“心外無物”的頓悟。成長的萬花筒中,得失之光交相輝映;現實的荊棘叢裡,芳馨與尖刺處處聯結。得失無法預料,充實生命的每一個角落,我們始終如紀伯倫的詩行一般,是“搖擺於憂愁與歡樂間的一架天平”。

  而正是得失之間的這種辯證轉化,在推動我們不斷前行。

  毛姆筆下“墮落”的愛德華,甘願放棄芝加哥車水馬龍里精英式的生活,前往人們心中沒有未來的塔希提島,卻在慷慨的陽光和粉紅色的晚霞裡找到了自己“真正的靈魂”。因文采春風得意又因詩言數次獲罪的劉夢得,亦是在幾十年的大起大落中練就了“前度劉郎今又來”的樂觀情懷。得中有失、失而復得,恰如海浪拍擊礁石,得失的轉變會帶來珍貴的起伏與磨鍊,充實並推動我們的人生過程。只以得失為目的的人,難免陷入心靈的狹隘停滯。

  《菜根譚》有言:“身如不繫之舟,一任流行坎止。”或許唯有將每次得失視作人生過程的簡單一環,方能拋卻急功近利的處世心態,從而真正觸碰到生活價值的美麗裙邊。若不是心無雜念,漁樵於江渚之上,蘇子瞻何以發出“物與我皆無盡也”的感嘆?若計較於一時富貴,則“一簞食,一瓢飲”萬不能不改顏回之樂了。正因一切都只是過程,我們可以剝去功過的繭,抽離得失的絲,於寂靜中探尋世界萬物和你我靈魂的核心。當我們能夠不數數然於世,不再將得失變化作為人生的定功章,而去珍惜當下體驗的分秒,一切便會為我們展開最純粹的畫幅。

  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不要做一個只顧始終,匆匆離去的乘客,而要學會將得失作為風景,享受每一步前行。如此,心靈將更豐沛,縱身處生活的波濤之中,也能同奧登一樣,為自己“呈上一柱肯定的火焰”。

  浙江卷高考優秀作文 篇10

  若要簡化人生,分門別類,論法“科學”,權衡利弊,那麼大概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將其經歷通通抽象為“得”與“失”,然後好好清算“值”與“不值”。所以我認為,當我們在討論得失問題的時候,“得”與“失”只是表面現象,實際上我們是在清算我們的人生。

  有人把得與失看成終點,對於這種人來說他的人生已經結束了,最後只剩下一個“值”與“不值”的結果。又有人把得與失看成起點,這種人的眼界高於前一種,能夠棄擲上一階段的情緒而帶上其教訓再次出發。但仍不夠全面,僅僅是“始可與言”人生矣。只有第三種把得與失看成過程的人才是真正意識到了宇宙人生流動不居、瞬息萬變的特徵。在這種人眼中,得與失既非起點又非終點。塞翁失馬之時,又焉知得失與起終?他所知道的,只是這一刻僅僅是其漫漫人生路上的一個過程、一點碎片而已。

  易卦六十四,始“乾”而以“未濟”終,正是看到了宇宙變化流轉而永不圓滿的本質。而在中國古典哲學中,宇宙與人生是二而一、一而二的。宇宙絕不是另外一件東西,而是人生的活動,所以宇宙的進化便基於人的所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但不同於西方的虛無主義,我們的哲學不僅看到了變化,也看到了自主,知道變化流轉之權,操之在我,是故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梁啟超先生在東南大學國學研究會作此演講之時,正為我們釐清了執著得失的困惑,“人生在此不盡的宇宙當中,不過是蜉蝣朝露一般,向前做得一點是一點,既不望其成功,苦樂遂不繫於目的物,完全在我,真所謂‘無入而不自得’。”

  既然宇宙變動、人生流轉,那麼我們又該如何自立?《孟子·梁惠王上》有言:“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宋朝王應麟在《困學紀聞》中補充道:“周衰,不復取士,孔孟不以其不取而不教也,孔孟之徒不以其不取而不學也,道在焉故也。”得與失正是孟子所言之“產”,而“產”是永恆變動的,所以叫“無恆產”,此時便只能以“恆心”來應對。那麼何為恆心呢?王應麟說“道在焉故也”,即所謂理想之火、信念之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道在,即理想在,信念在,故縱使宇宙人生無常,仍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周遭昏暗,命途飄渺,然理想似火,信念如光——“我藉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

  得失無常,唯心有恆。孔孟提出“道”與“士”之理想的年代雖已遠逝,但江山代有才人橫空出世與之應和。處此無常之宇宙人生,若憑得失而處事,便墮為“猶有所待者”;唯有秉持一顆“無待”之恆心,方可逍遙於無窮之際,從容乎容膝之間。

  詩云:“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儀棣棣,不可選也。”此亦恆心無待之謂也。

  浙江卷高考優秀作文 篇11

  如果把得與失看成中終點,大器晚成固然遠勝於晚節不保。如果把得與失看成起點,年少有為又似勝過大器晚成。其實人生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只問耕耘,莫計得失。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說到,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謙說“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林則徐說“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他們都以國家天下為己任,而置個人的成敗榮辱於度外,即使事業上暫時受挫,收穫的也是偉大的人格和飽滿的靈魂。

  蘇軾在赤壁賦中說,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知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這是何等的胸襟和氣魄!而陶淵明“不汲汲於富貴,不慼慼於貧賤”的隱居生活也值得我們嚮往。財色名利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太過執著反而會失其本心。楊過只想和姑姑在一起,張無忌的人生理想就是給趙敏畫眉毛,在蕭峰、郭靖等為國為民的社會大俠之外,應該也寄託著金庸的某種人生理想吧。

  有個狐狸吃葡萄的故事:狐狸看見柵欄裡有一顆葡萄樹結滿了葡萄但是鑽不進去,只有餓瘦了才能鑽進去,可吃飽了又鑽不出來了,只能又餓瘦了再鑽出來,出來以後只能望葡萄興嘆。或許有人會說,鑽進去以後把葡萄扔出來不就可以了?其實柵欄是個象徵,象徵著生死之門,而品嚐葡萄是人生的過程。對於身外之物,我們要重在追求和體驗的過程,而不要太過於計較利害的得失。

  人是會變的,或由好變壞,或由壞變好,或反反覆覆變化無常。呂布不死,不知道還會再認幾個乾爹。白居易《放言五首》有云:“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可謂至理名言。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這首《被逮口占》出自汪精衛之口。汪精衛早年投身革命,袁世凱統治時期到法國留學。1910年3月31日,汪精衛和同盟會同志刺殺攝政王載灃事敗被捕,清法庭判汪精衛“大逆不道,立即處斬”。汪精衛在獄中寫下此詩,表明他革命的決心。可誰又想到他後來做了漢奸呢?而周處改過自新除三害的故事也足可勵志。

  凡人畏果,菩薩畏因。因果之間,足見人心。失敗了,從頭再來;勝利了,乘勝追擊。只要生命不息,我們奮鬥不止。只要堅守本心,便不會從俗浮沉。讓我們一路歡歌,得失任由人說。

  浙江卷高考優秀作文 篇12

  當厚厚的一摞《格林童話》印成鉛字,成為兒童們手中的珍寶,當慈愛的父母為嬰兒朗誦那詩篇般的傳說,當童話中善良的公主為孩子五彩斑斕的夢增色……這些傳說的真諦,格林兄弟們苦苦尋覓的與人類發展史的聯絡,於無言處彰顯。那便是亙古以來不變的人之血脈——真、善、美。

  這是多少(麼)簡單的三個字,卻總是被數數然的我們輕易忽視。格林兄弟窮究傳說中的字句,希望找到隱藏其中的真理、律條,卻忽略了那連鄰家孩提都能總結的至真(至)善至美。

  我們總是如此,實用性的價值標準成了現代人的鼻環,殊不知科學、技術、修辭終須美感、善念與真誠為線,前來縫合。沒有真善美為信仰的實用主義,只是清寂的舊代朝服,釦子滴滴答答地掉,散落滿地。是的,我們必須有充滿勞績的實用主義來領航,但人之為人,不能缺少信仰指南。

  荷爾德林曾說,充滿勞績,人還是要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之上。若我們只是一味追求實用的勞績,縱使有豐碩的穗粒、有甜美的飯食,卻依舊只是匍匐於地的生靈。若當真如此,我亦要讚美人類謙卑的神態與豐厚的勞績,卻哀傷於靈魂的羈旅無依。你可曾聽說,靈魂,是大地上的異鄉者?是美,讓人的雙膝直立行走,傲然挑戰烈日!是真誠,讓人之間萌生稱之為愛的強韌紐帶,讓人性溢滿芬芳!是善,讓這群大地上的異鄉者將根基所向土地深處,卻始終向上生長,不生旁枝!海德格爾說,精神乃是湧向天空、追逐上帝的狂飈。是真善美創造了人的無限可能!人對內在生命無數次地重生與再造,無不是以美為明亮的焰火,善為擺渡的舟身,真為手中的柱(拄)杖。

  當我們翻讀《格林童話》,或是《同海經》《伊索寓言》,我們看到的人類歷史前行之指路燈,皆是人性的光芒。矢志不渝的愛情,星漢為之震懾的母子紐帶,抑或是一諾千金的友誼,都建立在無與倫比的人性之上,真善美之上。沒有公式的繁瑣,亦無關定律的`教務,她們真實存在,為人類鋪路助行。

  實用主義的發展迷惑了我們的視線,越來越多的人崇尚於機件般的冷酷言行,我們忽略了美,遺失了真,摒棄了善,似乎惟有孩童依然未忘記那顆心。

  不,我要依然將根基深扎地下,引體向上接近太陽。我要同樹的主幹一般強壯,善是我枝幹中的瓊漿;我將現實的責難裁成片片綠葉貼於項間額前,真是豐沛的雨水,美是頭頂的湛藍晴空。

  點評:作者抓住了格林兄弟和朋友之間最明顯的差異:格林兄弟忽略,而他們的朋友卻注意了《童話》的價值。以此出發,作者指出,思想深刻如研究者格林兄弟,認識上有時也不可避免地出現盲區,從而忽略另一領域的內容。文章中的“格林兄弟窮究傳說中的字句,希望找到隱藏其中的真理、律條,卻忽略了那連鄰家孩提都能總結的至真至善至美”一句,就是很好的詮釋。而他們的朋友在研究上或許不如他們,但卻擁有發現的眼光。考生在這篇文章裡不僅提到要善於發現,還對此做了延伸,指出了一個普遍現象:人類的眼睛往往會被某些實用的、孤立的事物遮蔽,從而無法發現最淺顯的美。這就上升到一個更高的生活哲理,即我們應該擁有更豐富的精神層面,而不能成為單一維度上生存的人。

  浙江卷高考優秀作文 篇13

  幾年前,我們村裡掀起一股“葡萄熱”。大多數人家沿著村裡的一條河,種起了葡萄,多則上百畝,少則數十畝。靠著好水,好地,人人都盼望著能發筆財。於是,不用招呼,一家老小全忙活開了。東頭的王阿婆家也不例外。

  但是,跟別家不同的是:人人都一門心思侍候葡萄,恨不得一人當兩人用,王阿婆卻養起了數十隻雞。放假回家的我,曾聽伯伯背地裡議論:“等葡萄熟了,誰還在乎那幾只雞啊?真是腦袋不開化的訥老人!”據說,王阿婆的家人也十分不解,兒媳婦還為此與她鬧僵:放著大錢不賺,偏偏侍弄那幾只雞!所以,背地裡,家家都護起了自家的園子,生怕雞啄了寶貝疙瘩葡萄秧。沒多久,大夥兒還偷偷送了她一個綽號:訥腦袋的雞婆!

  開春了。雖然頭年裡葡萄不結果,但還是抽出了嫩綠的芽兒。亮晶晶的陽光迸濺到有如翡翠的嫩芽上,照亮了常年只與黃土打交道的莊稼人的眼。他們看在眼裡,喜在眉梢。天愈暖,家家愈忙活:修芽兒,綁枝,扎架,全都幹得高高興興,熱火朝天。至於那不時傳來的雞鳴,則讓他們一次又一次地笑話雞婆的愚訥。

  漫長的等待期過去了,葡萄枝開始回報莊稼人對它的照料:長了密密的葉子,開始結起一顆顆如同綠瑪瑙的小圓果。這可喜壞了莊稼人,也忙壞了莊稼人,施肥,打藥,除草,一樣也不能少哇。只是奇怪的是,雞婆那成天嘮叨著的兒媳,又重新對婆婆畢恭畢敬起來。不過,大夥兒都沒心思關注這些事啦。

  葡萄成熟了。但人們怎麼瞧怎麼不對勁,為啥收葡萄的人都往雞婆家跑?蹭過去瞧瞧,還是不對勁,為啥她家的葡萄看上去比自家大,嘗一嘗竟比自家的甜?難道傻人有傻福?

  王家人喜得合不攏嘴,為啥?就因為自家並未花什麼錢用在農藥、肥料上。蟲在哪裡?雞肚子裡!草呢?雞也啄了!肥料呢?你說雞糞中不中?人們這才恍然大悟,同時也改變了對雞婆的看法,併為自己當初的暗嘲而不是滋味。

  雞婆依然訥訥的,偶而自言自語一句:“用心呀,得用心呀……”

  望著王家映滿明亮亮陽光的葡萄,一粒一粒,皆如發黑的紫水晶,爭先恐後地露出厚實肥壯的葉子,鄉親們不禁感慨:原來雞婆腦袋真靈啊!

  浙江卷高考優秀作文 篇14

  "嘭"的一聲巨響,五彩斑斕的火焰帶著夢想與希望直衝雲霄,劃破靜謐的漫漫夜空,留下一道道最完美燦爛的軌跡。

  我行走在江邊,看著彼岸升起的煙花,雖非屬罕見,卻美得不加修飾,彷彿看到了生之繁華,以至於忘了往前挪走一步。

  我愛這煙花,確信無疑,就像對書本的感情,偏執而無法扭轉。它雖然始終停留在預定的軌道上,卻總以自己的方式向盈盈的月光挑戰,向絢爛的星空挑戰,它註定將成為夜空中的主角。

  而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用青澀的期盼與青春的激情寫著三年韶華的輕狂,寫著初涉人世的滄桑。我們盡情地歡笑,為苦戰難題的成功而自豪;我們時而沉默少言,以賣弄奮筆疾書於題海,一面思考未來的人生方向;我們緬懷過往,揮灑受挫時的難抑的悲傷,卻又總能拾起風帆,帶著期望再次啟航。

  十二年的人生路,比起時隱時現的煙火,更顯出它的坎坷和綿長。或許,它承載的不僅僅是閃光的那一刻出色,更有人生的藍圖、人生的歸宿。

  十二年的奮鬥只為那幾小時的揮筆一搏,它滿載了莘莘學子的美好憧憬與嚮往,滿載了不復往昔的汗水與眼淚。它不是生命的終結,卻以終結的絕然方式狠狠地畫上了一個句號。

  回頭看看遠方,彼岸的煙花依舊在燃放,那大片大片的色彩浸染過江水,突現出奼紫嫣紅的波光。我站在江岸俯首凝望,彷彿進入了光影重重的時空隧道,過往的點點滴滴歷歷在目。

  朋友們喜怒哀樂的臉龐在刺眼奪目的夜空中一個個浮現。要麼因為老師的表揚,開心得像個三歲的孩子拍手歡呼雀躍;要麼拿著觸目驚心的成績單,難過地悲愴滿懷;要麼看著同學領著獎狀,拋給他一個羨慕又妒忌的眼神,卻總也不願承認他的好;要麼就著一道數學題,與朋友爭論得面紅耳赤。

  高考前的十二年就有如此酸甜苦辣的生活,讓我們在苦中求進,進中取甜。我們在這些年裡不斷成長,懂得了把握完滿的青春,懂得了體諒他人的無奈。不是隻有哲人才懂得思考人生,我們同樣也在邊走邊想。

  恍眼中,那空中豔麗的煙花彷彿勾勒出一幅幅豐富多彩的生活畫面,那裡蘊藏的是我們十二年來用動人的心絃譜寫的一首青春讚歌。

  浙江卷高考優秀作文 篇15

  彷彿自己一直活在一種淡泊的狀態中,周遭湧現的一切似乎都與自身無關。冬天的陽光有一種催促人睡眠的暖意。彷彿是穿透了無數層雲才能投射到我身上,讓我感覺它既不濃烈也不淺淡的溫柔像一雙柔情的手撫慰內心不知名的空虛和恐懼。

  窗外是被絕斷了的冬的寒冷,而現在陽光卻長驅直入,馱著半壁的斜暉揉入我的眼。於是我想甚至只能此刻沉醉。因為常醒著,免不了要承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但心中湧動的未來的方向和衝動卻又拼命支撐我克勝疲憊。

  我幻想著會有一天牽扯在我身上一切狂躁的因素會遁形。遙想著沙漠中那一絕勝之景,斜陽中,被陽光拖的長長的身影。暖風中漸行漸遠的身影,牽著瘦馬,吹著玉簫,衣矜飄動寂寞又落拓的絕美,揹著美麗,留下晚風如故人,幽咽在我的小樓閣上。我甚至惶恐地注視著天上的明月,看它搖曳的身姿幻生的魑魅張揚,想起日日夜夜吞噬心靈的恐懼,原來,剝去偽真,我仍然脆弱地在黑暗中惶恐。

  我床前的那扇窗戶,也許很久沒開過個吧!

  歲月鏽蝕了它的容顏,時光凋蔽了它的色澤,徒留下一排排深淺淺的印記,彷彿想要告訴我,那麼轟轟烈烈的日子已經在恍惚間悄然消逝了,如同流水,一去不復返。我忽然想起以前多麼喜愛陽光,看它一遍一遍穿透我的記憶。回想竹喧,回想長亭,彷彿只是那些輪迴的畫面會在某個無措的下午,一次次湧現,沒有來路,亦沒有退路,一遍遍吞食傷口,直至滲不血採。

  我甚至沒有用手碰觸那扇窗,如果從某天下午起,心窗被狼狽關閉後,我就再不會去開窗,我再也不理會周圍的一切,我已忘了窗外那薄發的長春藤,忘了那爬上我窗門上的陽光,它在心門之外總被排斥。

  所有來自回憶的花香、小徑、古樹和藤椅在同一天隔斷在城堡之外,所有溪流、寵物和植株也消失遁形於苦悶與痛苦中。那窗外被我所遺忘的一切,一切都還在嗎?他們都還好嗎?推開窗戶,陽光一下子鑽了進來,爬滿我蒼涼的額頭,我探出頭去看長春藤沿著屋脊親密地攀緣,瞬間綠滿了心頭。夕陽中的晚風蹲坐在窗前,幽咽著輕聲呢喃著我的名字。

  浙江卷高考優秀作文 篇16

  歷史的點點滴滴如散落在偌大沙灘上的沙石貝殼,大家悄悄地走過,貪婪地看著這些晶瑩珍貴的財富,時而拾起一兩顆打動心靈的貝殼,懷著一份愛的心情、感恩的心情,好好收藏,以作紀念。

  沙灘上有顆飽經滄桑的貝殼,那是猶太人民族的故事。在二戰被逼迫得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的時候,猶太大家仍抱著復興的期望,他們從不放棄,從不妥協,他們堅守信念,傳遞勇氣,由於他們有一個信念―――來自於哭牆。那堵飽經歷史滄桑的哭牆,記錄著民族的苦難與過去,光榮與夢想。每個猶太人都會在某個特定的時刻來到哭牆下,紀念我們的前人,正是這份紀念的心情,讓這個民族儲存著自信、堅韌,讓他們再一次在地平線上高高站立。

  沙灘上有一顆閃亮的貝殼,那是居里夫人對民族的懷念。居里夫人一生清貧,在年少求學之時已離開祖國。在科學範圍裡孜孜不倦追求多年之後,她終於在金屬中提煉出“釙”這種放射性元素。她知道這元素將帶給她數不盡的榮譽,而她,這位感恩的科學家,立即想到以“Po”來命名這元素,以紀念她的祖國波蘭,可能正是這份時刻惦記著祖國的心情,讓居里夫人一直不懈努力著。之後,她又提煉出“鐳”,併成為少數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人。

  沙灘上有一顆感恩的貝殼,那是作家三毛心中的那棵“草”。三毛在異地求學時曾經失落無助,就在這個時候,有一位陌生的同學送給她一棵不起眼的小草,並鼓勵她振作起來。三毛的心靈十分感動,她在《有人送我一棵草》中寫到:“草會枯萎,我不知道用什麼方法紀念這位不知去向的同學。我只有把這份協助人的心,這份感恩的心傳遞開去,去協助更多的人。”三毛用她的真切行動做到了,她用細膩的文字和真摯的感情,感動和滋潤著讀者們的心靈,這便是她的紀念方法。

  有人從黃河的各水段中採集不一樣的樣板,來紀念創造燦爛華夏文化的先人;有人羈旅在外,仍隨身帶著泥土,紀念我們的祖國;而大家,在細雨紛紛的清明時節,總會帶著思念,去紀念為大家幸福獻出生命的烈士們。懷著一份感恩,懷著一份信念,我在沙灘上拾取幾顆貝殼,珍藏在身,紀念歷史,心中已籌備好,創造將來。

  浙江卷高考優秀作文 篇17

  高考如戰場,人生亦如此。經過多少風霜洗禮後,才能贏得真正的勝利,可這其中的種種辛酸,只有自己知道。可如此之艱難的時刻,怎樣撐下去,是一個十分考驗人的地方。你需要一種信念,它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不管怎樣,它會像脊樑骨一樣,撐住你的艱苦日子。

  曾經有一位智者,他有三個兒子。這三個兒子常常因為一點小事而大吵一架,甚至大打出手。智者認為這不是一個好現象,經過日思夜想之後,他做出了一個決定,給三個兒子每人一個袋子,他說道:“這裡面裝著能夠摧毀世界的東西,你們一定要保護好它們,如果你們能完成使命,那麼你們將會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人。”

  三個兒子分道揚鑣,大兒子最為心急,早早打開了口袋,卻發現只是一隻爛蘋果。最終鬱郁不得志,死在了異國他鄉。二兒子學起了做生意,結果生意失敗,悲痛交加下打開了口袋,發現只是一隻破靴子,一氣之下跳海自盡。而小兒子至始至終沒有開啟口袋,只是努力學習,最終成為一代名家。後人在整理他的遺物時才發現,那個袋子裡只裝了一個銅幣。世人都為之驚歎。

  在春秋戰國時期,一位老將軍生了一場重病,臨終前,他把兒子叫到了跟前,然後拿出了一個箭囊,裡面插著一隻箭。父親對兒子說:“這是傳家之寶,只要你帶著它,你就可以得到先輩英靈的守護,戰無不勝,不過千萬不可把它抽出來。”說完這句話,將軍才放心地永遠閉上眼睛。

  兒子深信不疑,他的內心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在戰場上所向披靡。在這個信念守護下,兒子打了一場又一場勝戰。久而久之,兒子忘了父親的叮囑,強烈的慾望驅趕著他呼一聲就拔出寶箭,試圖看個究竟。驟然間,兒子驚呆了——原來這箭囊裡只有一隻斷箭!這太可怕了,他彷彿頃刻間失去支柱的房子,意志坍塌了。失去了繼續戰鬥的勇氣,最終死在了戰場上。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

  高考也正是如此。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的道路上,會遇到各種艱難險阻,我們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念!讓信念撐起我們的精神,帶動我們的軀體,只爭朝夕,勇敢地披荊斬棘,迎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浙江卷高考優秀作文 篇18

  常言道: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雄鷹只有經歷過痛苦的蛻變,方能浴火重生,重塑生命之壯美。人生也是如此,痛苦雖能折磨人,卻也能磨鍊人,催生心靈的芬芳。

  鳳凰涅槃,寶劍浴火。鳳凰以躍火之勢譜寫出一生最壯美的詩篇,寶劍從千錘百煉中鍛造出強勁的形態,鋒銳的刀刃。同樣,飽經痛苦的人生更可以不凡的經歷詮釋生命的柔韌。史鐵生在飽經痛苦的折磨後,不是選擇逃避眼前的苦難,而是在痛苦中不斷逼問自己,使自己在生與死中作出了最動人的抉擇,把生命中的痛苦當成是成功的踏腳石。終於創作了《我與地壇》等佳作。誰說痛苦只能是痛與苦而不能是快與樂呢?史鐵生的一生足以詮釋痛苦也能綻放出美麗的心花。

  然而,痛苦始終是痛苦,即處於痛苦中必定要飽經痛苦的折磨,有的人忍受不了風吹雨打,一倒不起,有的人在風雨中愈戰愈勇,就如那在痛苦中重生的雄鷹一般,以最挺拔的身姿突破痛苦的重圍,綻放出奇蹟之花。張正祥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不懼地方惡勢力的重重壓迫,用智與勇與破壞滇池的無知之人奮力鬥爭,眼睛瞎了一隻不怕,孩子瘋了一個不懼,妻子跑了不顧,一心只想保護一直哺育著自己的滇池母親。只要他活著他將在痛苦中徘徊一生一世。因著他的執著,滇池也越發秀麗迷人了。他以自己一次次的同苦經歷,換來在滇池上綻放最美麗之花的永恆!由此可見,在同苦中綻放花朵需要不屈的意志與永恆的堅守。

  縱觀今外,無論是簡森的三落三起贏得人生第一金牌,還是劉翔從傷痛中昂首向前,再攬亞運金牌,他們均在痛苦中獲得了前行的巨大動力,終於揚帆遠航,走向不朽,在生命的痛苦中綻放出了美麗的花朵。正如雄鷹的飽經苦痛終於迎來了生命中的又一次偉大的新生。劉翔沒有被傷痛的巨大困苦打倒,而是打倒了痛苦,重拾亞洲飛人的美譽。

  讓我們像雄鷹般揚起矯健的雙翅,盡情在痛苦中浴火重生,尋找生的真諦,共譜生的壯美詩篇,在痛苦中綻放最美、最動人的荊棘之花,輕舞飛揚,心靈芬芳!

  浙江卷高考優秀作文 篇19

  她輕輕地,在白色石灰牆上用指甲劃出了一個字母“W”。不像印刷體那樣端正,有些突兀,又彎彎曲曲的。她微笑地看著它,看著這面有點發灰的白石灰牆,看著已經睡熟的爸爸媽媽,自言自語道:“滿足了。不是嗎?我現在挺滿足的。”

  在縣城裡買一套新房子,離開鄉下這住了二十二年的破屋子,還可以獲得她夢寐以求的城市戶口。這些有什麼樣的代價呢?花光對著黃土地辛苦了半生的父母的全部積蓄,他們的後半生也還得每天在田裡度過,以還清從銀行貸的款。不過自己倒是沒有任何負擔。多幸福啊!

  “多幸福啊!”是的。父母那天就是這樣充滿了喜悅對她說的。她高興極了!因為馬上就要畢業了。一個農村來的大學生可不如一個城裡大學生找工作方便。她這樣告訴父母。父母於是更加堅定了買房的決心。

  其實,她還有一個理由,那就是一點小小的虛榮心。每當那些城裡同學週末邀請她去她們家時,她總是小心翼翼地拒絕她們。有時是說和其他朋友約好了,有時是說家裡有急事。其實,她最擔心的是不得不回請她們的那一天終會來臨。因為她的家在鄉下。走過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那間屋頂上蓋滿了厚厚稻草的屋子就是,並且,只有一間房。

  她卻怎麼也沒想到,平時連衣服也很少添置的父母,竟在她領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第二天,拿出了一萬元的存款。她平靜地接過錢。她明白,明白為什麼全家人在這一間平房裡住了二十二年!她明白了。

  “這回咱家可飛躍了!”爸爸說。“她爸爸,只能給兩個城裡戶口,那咱閨女呢?”“嗨,你們去城裡頭,我一個老頭子,沒事。我和咱這破屋子還有感情呢!”

  她平靜地聽完父母的話,一個字也沒說。一如既往,她回到書桌前去看書。臨睡前,她對父母說:“我也挺喜歡這屋子的,咱就別買房了。”父母驚訝地望著她,她把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換成了家鄉話,“開學我還要帶同學來玩呢!”

  35瓦的燈泡照著整個屋子。她覺得這個“W”就像一片瓦。怎麼想到這個?“反正我現在已經滿足了,因為……”身後突然傳來父親的夢囈聲。早點睡吧。明天同學會來玩呢!

  浙江卷高考優秀作文 篇20

  所為舊書?是它的時間,抑或是它們的歷史,不是因為它所記敘的故事的久遠?其實舊書就是對舊事物的傳承,一本舊書可以傳承一個故事,傳承一種文化,傳承一種精神……酒是陳的香醇:茶是久的濃厚;歌是老的經典;書則是舊的傳世。

  舊書,不像新書那樣平平整整,稜角分明。它的邊角已經有了折皺,紙張上還會有一些油漬,但它有著新書沒有的閱歷,它承載著讀書人的心情和感情,它有著更豐富的內涵。它記載著作者的思考,甚或是作者的快樂和作者的悲傷舊書,舊的是隻是外表,這正是它豐富經歷的驗證,在經歷風雨後,它的內涵,它的魅力只增不減,更有價值,更有意義。

  翻開塵封的舊書,我們可以瞭解古今中外名人志士的豪情壯志和高尚的情操,一本本舊書向我們展示著他們的韻味與價值。讀一本關於魯迅的舊書,我們可以想象到一代人傳遞的那種精神的堅定與神聖;讀一本關於陶淵明的舊書,我們要了解世人傳看陶淵明詩詞時學到的豁達心境;讀一本關於毛澤東的書,我們可以體會到毛澤東給人民帶來的雄心壯志和威武的志氣一本舊書讓我們更加深入地瞭解、體會書的含意,讓我們更加透徹地領悟書所要表述的意願與精神。

  舊書,是一種態度,讀舊書,是完全發自內心的喜愛,而新書,新的只是它的紙張,是它頗具現代感的東西,但它猶如讀陌生的文字,讓你毫無感覺地去啃書本,缺少了一種舊書的韻味,讓我們感覺到歲月在變,事物在變遷,但我們的心境不變,心依然如舊,始終會有一種精神,一股力量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支撐著我們。

  舊書,是一種信仰,一本書,我們能一直流傳或者收藏,是我們對這本書以及這本書中所表述的一種精神和信仰的肯定。是我們對這本書的尊重,同時,也讓我們感到有一種信念在傳承,在發揚,舊書能讓人愛不釋卷的甚少,能讓人回味珍藏的就更是鳳毛麟角了,正是這些經得起考驗的書,才是真正的經典,才是人們在精神上的一種信仰。

  舊書,讓我們更加深入地去了解一個故事,更細微地欣賞一種文化,也能讓我們更深刻地體味一種精神與品質,舊書,我們的良師益友。

  舊書,讓我們體味傳世之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