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有一種本能叫圍觀

議論文有一種本能叫圍觀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寫過論文吧,透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議論文有一種本能叫圍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築巢是鳥的本能,織網是蜘蛛的本能,而圍觀卻不知何時變成了中國人的"本能"。無論發生什麼事,無論是在哪個角落,總不乏圍觀者熱情的身影。當看熱鬧成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別人的悲劇成了我們茶餘飯後的談資,面對這種近乎病態的本能,我不禁為人性的喪失感到悲哀。

  這是一群盲目的從眾者,總是不由自主地跟隨著"大多數者"的腳步。我們是一個喜歡湊熱鬧的民族,也是一個喜歡隨大流的民族,無論什麼事只要人多總能吸引來一大群跟風者,雖然這些人根本不知道你到底在幹什麼,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模仿你的腳步。圍觀在本質上就是一種模仿追隨的行為,國人的內心似乎總有一種不隨大流就會被遺棄的不安感,盲目地往人多的地方鑽,抱著要死一起死法不責眾的心態跟著一大群人湊熱鬧,於是就有了圍觀。即使有些人根本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也不妨礙他們聚在人群裡評頭論足,這種現象與其說是圍觀事情倒不如說是為自己找安全感。

  這是一群冷漠的好奇者,像看戲一般好奇地圍觀別人的不幸卻沒有絲毫的同情。魯迅曾言:"在中國,尤其是在都市裡,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車摔傷的人,路人圍觀或甚至高興的人盡有,有肯伸手來扶助一下的人卻是極少的。"而這種中國人的劣根性並沒有隨著時間而消逝反而愈演愈烈,圍觀跳樓的起鬨者已經將無數輕生者重重"推"下,砸在地上迸發出的鮮血換來的不是嘆息悲傷而是刺激滿足的掌聲。我們正在用冷漠的圍觀進行著罪惡的謀殺,心靈的悲鳴被淹沒在歡呼起鬨中,卻不知今天你的冷漠嘲弄的物件可能就是他日的你。

  這是一群喜歡看熱鬧的幸災樂禍者,總是以別人的不幸來滿足自己扭曲的'心靈。他們大多是底層苦苦掙扎的求生者,面對命運的不幸與生活的重擔,他們選擇了圍觀別人的痛苦作為安慰自己的良藥,透過觀望別人的不幸來使自己的心靈得到補償和滿足,獲得一種詭異的平衡感。魯迅《祝福》裡的那些在祥林嫂悲痛的一遍遍訴說中"嘆息一番,滿足地去了"的老女人正是他們最為真實的寫照。

  在這個物質豐富,精神匱乏的時代,人們都學會察言觀色,學會效仿別人,循規蹈矩。我們總是以旁觀者的心態冷漠圍觀著他人的故事,圍觀似乎早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我們的一種習慣,一種本能。面對這個愈發冷漠的社會,我不禁擔憂:何時我們才能丟棄圍觀的本能,何時我們才能丟棄看客的身份,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真正的不盲目"圍觀"的中國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