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從眾作文選登

盲目從眾作文選登

  篇一:

  有人說過:一千個人心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正是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個性不同、思維不同,才使得我們的世界異彩紛呈。如果哪裡都是千人一面,你我的存在又有何意義呢?所以我們應該避免“盲目從眾”

  這種心理在學生中一般體現在不自信上。例如:在學校課堂上每當老師提問時幾乎沒有學生會主動回答。但是隻要有一個人回答,那麼其他人也就會隨從符合。然而他回答的不一定對,你的答案也不一定錯。但是做“出頭鳥”的那個人卻敢於發言,這正是體現了他的自信,因為其擁有自信,所以他從不會成為那“盲目從眾”的一員。

  在昆蟲記中法布林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將一群毛毛蟲放置於花盆邊緣上,於是這群毛毛蟲竟然一隻跟一隻的在花盆邊緣上轉了好幾天。最後還是一隻毛毛蟲不小心掉了下來,其他毛毛蟲也效仿掉了下來,終於這群毛毛蟲得救了。試想,如果沒有這個意外,等待這群毛毛蟲的結局是什麼呢?我想恐怕只有死亡吧,然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有是“盲目從眾”所造成的。

  然而想要避免“盲目從眾”,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持自我。北宋時,在眾人皆是苟且偷生之際,偏偏有一個叫岳飛的漢子擁有壯志凌雲般的想要“壯志飲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為了自己國家的領土完整而浴血奮戰;在眾人渾渾噩噩之際,幸虧有一個神志清醒的魯迅以筆為劍,直指舊社會的愚昧與腐朽,將中華民族這條沉睡的巨龍喚醒。他們都生於混亂的年代,生活在愚昧與腐朽之中,但他們都沒有受到世俗中那消極盲目的從眾心理的影響,更沒有坐以待斃而是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所以他們受到了後世對他們的無盡讚譽。

  由此可見,堅定自我的人是不會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只有不盲目從眾,做一個堅定自我的人,擁有自己的思想的人才會得到他人乃至社會的承認,成為一個真真正正的有用之人。

  篇二:

  “從眾心理”其實也同時是“急於求成”的心理,正如上面素材裡的小夥子,如果不是急功近利,何以做出那樣不明智的判斷呢?我們都知道國民黨胡宗南部在圍剿延安時的挫敗,對於判斷能力來說,延安這座空城對於一位將軍首先想到的不應該是報捷,而是危險!但是他和諸多的國民黨將領一樣,不僅為了名利而報喜不報憂,更因為“便宜”而損兵折將、走向覆滅,這裡不僅是正義能詮釋的,更是謀略上的“技不如人”。

  說到了“便宜”,這“便宜”可謂和這“從眾心理”是一對孿生姊妹,因為人們“從眾”的緣由就在一個“便宜”上,但是這所謂的“便宜”是加了引號的,因為並不是大家都來爭“搶”的,就是好東西,所以,這“從眾心理”也因此被很多人廣為利用,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托兒”也應運而生。

  什麼“鞋托兒”、“飯托兒”、“布托兒”等等,不一而足,這些見怪不怪,並屢用屢靈,如果把這算作營銷的策略我不敢恭維,畢竟“弱勢人群”需要人們的關注和同情,但是有句話說的好:“可悲之人必有可氣之處”,儘管媒體經常提醒公眾,但是上當之人仍然層出不窮,這都是便宜心理造成的、從眾心理蠱惑的,除此,還有人們的認知問題、常識問題。

  對於一般人的“從眾心理”所帶來的受騙上當,有時並不是因為什麼“托兒”的計謀和算計,而是因為人們內心一些固有的東西在制約著大眾的`判斷力,比如我們一般人買東西,會覺得覺得農民的東西好、並且人更樸實,所以,農民的車進城了,人們就會蜂擁而至,但是目前從信譽的角度,信譽可以支撐的並不僅僅是個人的品行、它更是人群的監督,所以人們大呼今天的農民開始短斤少兩、以次充好地來騙人了,這如果從“信譽”這兩個字的角度,農民進城並不需要信譽的招牌,反倒是農民的身份,這事如果從道理上說,農業科技發展的今天,從營養和口味的角度,小園兒裡的東西已經沒有科技的含量了,而有些農民的東西也未必就是自家小園的,總之,人們的認知要與時俱進。說起這些,在去年到內蒙古巴林遊玩的時候,就因為買木耳而上了山裡人的當,不僅價格要比當地高很多,質量上更是不如家裡攤床上的,這些其實也在詮釋著“信譽”兩個字,我們說,固定商販的東西,你讓他騙人他都不會,這個常識對我們屬於保障的機率,我可沒說山裡人都是騙子。

  說到這個主題還想到了曾經熱門的傳銷和氣功,他們之所以可以聚集那樣多的人數,這裡的招牌就是所謂的“專家”、“學者”牽頭,或者當地的一些德高望重之人的參與,所以,很多事情不法之人也在利用人們這一心理。如果這件事加以分析的話,人們其實忽視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一個人離開專業和優長,其它事情甚至是零點起飛,為此糊塗惹上官司的、帶給大眾損失而噹啷入獄的“身份”之人,我們都不鮮見,這同樣是人們的認知能力,一個教授、或者權威,都有具體的針對,但是人群卻常常用他們最高的身份或者光環來定位他們,併為此是盲目跟從。

  大獎等你拿、吃虧等你搶,有些人上當吃虧都是人家攔不住的,對於這個主題來說,誰的智商能輕易上當呢?這除了佔便宜的心理,也同時是“搶”的心理。身邊曾有一個這樣的故事,兩位女同學同時喜歡上一個男同學,可是男生並沒為此有個什麼表態,這朦朦朧朧不久,其中一個負氣的女生為了讓另一個女生受些刺激,就說他們已經“有約”了,她以為自己這樣說,另一位女生會知難而退,但是令她沒想到的是,這位女生索性破釜沉舟,主動出擊,婚姻也在這義氣中糊里糊塗的定了終身,但是結婚後才很快發現,兩個人性格上有諸多方面的不相投,打打鬧鬧了多年,這婚還是離了,對於這個主題來說,可能這段故事更加意味深長,我們說,世間不是所有搶的東西都好,至少對於一個“大活人”是這樣的,還是那句話,婚姻是性格的契合,誰和誰能“契合”,那要透過相處和理性判斷的,這可不是搶先一步能解決的,畢竟這不是一道快餐,是一個人一輩子的大事,但是很多人就是這個緣由下組成婚姻的,這還包括那些因父母的反對而造成的逆反心理下結合的,要不怎麼說這“吃虧等你搶呢”,這也同時也給“婚託”帶來了鑽空子的空間和可能。

  總結這篇,想拿出一個建設性的意見,要我說,對於吃虧,怨天怨地不如怨自己,一個人不僅需要在成敗中不斷來總結教訓,更要從社會現象中來總結、學習,以充實自己認識事物的能力,以便更好的面對生活的道路,切忌人云亦云,盲目從眾,凡事都要有自己的主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