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對茶的感悟作文

淺談對茶的感悟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說到,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淺談對茶的感悟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茶,綠葉,新芽。

  古人說得好,“茶似隱,酒似俠”。所謂茶道,於是有了隱者所追求的超脫世外。

  所以喝茶,不僅是用來解渴,更應懂得品賞茶中的蘊涵之道,因為裡面既有品茶人的追求,又有品茶人的道理。

  道家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茶道屬於東方文化,源於中國,盛於日本,雖說現在中國的茶道與日本的茶道講究的差異很大,可以說是茶道的兩個極端,但所最追求的卻殊途同歸,都是追求茶中蘊涵的的最高境界‘無’。

  茶吸收天地之靈氣於一身,最是親近自然,深合天地大道,富含宇宙的無窮奧秘。

  所以,喝茶就是在喝自然,讀天地。

  君不見曹松品茶“靠月坐蒼山”,鄭板橋品茶邀請“一片青山入座”,陸龜蒙品茶“綺席風開照露晴”,李郢品茶“如雲正護幽人塹”,齊己品茶“谷前初晴叫杜鵑”,曹雪芹品茶“金籠鸚鵡喚茶湯”,白居易品茶“野麝林鶴是交遊”。

  在茶人眼裡,茶中藏月,而月中有情;茶中有山,而山中有景,景中孕情;茶中有風,而風起雲卷,故風有情、雲有情,人亦有情。

  不論皇家、凡人還是俗、禪、道家,品茶各行其法,各得其雅,不足而一論之。

  但茶道無外乎兩種表現形式,這兩種形式一種以日本茶道最為著名,另一種則以我們中國自己的茶道最為代表。

  日本的茶道講究和、敬、清、寂,過程中又添加了無數的美學元素,透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來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讓人能真實的接觸到了茶所蘊涵的絲絲美感。

  它是由茶道中看不見的最高境界‘無’來推演出萬物,再以看得見的萬物風情來彰顯最終的境界‘無’。

  日本茶道由開始的至簡到現在的繁瑣,已經不僅僅是品茶如此簡單,而是將茶中看不見的的道德修養與境界,以看的見形式凸現出來,以觸控到的身體之美來說明虛無的靈魂之美,讓飲者達到“內省修行”的目的。

  更是在沏茶、賞茶的過程中讓飲者的的心慢慢靜下來,丟掉雜念、戾氣與疲憊,然後以最平和的心態去體味茶中的自然之美。

  能在茶道中凸顯人對自然的迴歸渴望,借茶來分享天地的韻味。

  而我們中國的茶道則恰恰相反。

  它不同於日本的茶道,走的是另一條路,根本不需要任何的裝飾,它遵循大道至簡的原則,丟棄一切可丟棄的,只留下那一絲絲根本。用最原始的方式接近自然,不加一絲人為氣息。

  它追求天人合一的禪境,讓飲者在聞著茶香中凝神靜氣下來,茶中蘊涵的精、氣、神。

  在幾千年的追求探索中,丟棄了各種繁瑣的儀式與名貴的器具,簡單的都不成樣子了,像那泡茶的工具,只剩下一個泥捏的茶壺和幾個茶杯,甚至連這些都丟棄了,直接用一個大碗泡茶而已。

  但,這恰恰正是中國的茶道之美,美在返璞歸真,能借靈魂之韻來說明形體之美,更容易的徹悟人生。

  將一小捏茶葉裝入中,倒上熱水,看著皺巴巴的茶葉片在水中伸展開軀體,抖擻了精神,就好像突然有了靈魂一般。然後飲者飲著茶水,將自己的所有寄託於茶葉之上,藉此來寄情于山水,忘情與山水,心融于山水,憑藉自己的悟性去貼近它、理解它。

  將萬物撥開,只問本心。

  然後,再借此機會,由萬物的靈魂去追尋自然界存在的最高境界‘無’,將一切可看到的東西都忘記,進而追尋那看不到的境界‘無’。

  無論是中國茶道還是日本茶道,表現形式雖不同,更可以說是背道而馳,但,都是為幫人們徹悟人生和探索人文宇宙的精神而發展起來的。

  它們各有各的優點,也各有各的侷限。

  像中國茶道蘊涵著“情來爽朗滿天地”的激情以及“更覺鶴心杳冥”那種與大自然達到“物我玄會”的絕妙感受,是日本茶道所不及的,而日本茶道將日常生活行為與宗教、哲學、倫理和美學熔為一爐,變成為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這是中國茶道所欠缺的。

  在喧鬧的街市中,你我疲憊不堪的辛勞打拼,是為了家庭,是為了孩子,是為了以後的好日子?

  當在追求這些東西時,除了酒,你還準備了什麼?是刺激興奮的可可?是浪漫濃郁的咖啡?還是自然清新的茶香?

  不管你是想準備什麼,反正我是準備了茶。

  因為可可與咖啡喝久了,就會失去屬於它的激情,而我不想像喝了酒一樣的麻痺自己,醒來後,還是會愁更愁。我認為只有茶,總是富有內涵的,日日新,月月新,年年新,一壺茶一個感受。

  茶就像看透世事的長者,他只會開解人,引導你走出暫時的'迷茫與黑暗,而不是麻痺你的神經,給你一種“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假象。

  茶是自然地精靈,更能讓現在的人在忙忙碌碌的喧鬧世界中體味到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野幽情,在短暫的空明中放鬆精神,讓繃緊的弓弦鬆弛下來,彷彿把整個自然天地都納入了我的胸懷,來撫慰我的身心,消除我的煩惱,還給我“明天會更好”的激情與夢想。

  茶是一個媒介,一個從自然世界中體悟人生的媒介;茶是一個契機,一個從天地變換中感悟道理的契機。

  可以說,茶即人生,人生即品茶。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的這首《醜奴兒》,道盡了喝茶人的感悟。就像老茶樹,它的嫩芽泡出來的茶味會更濃。越是老人,越能品懂茶所含的運道,因為他們已是歷盡世事滄桑,早在人生浮沉中讀懂了一切,而這些恰恰正是茶所要告訴品茶人的。

  一滴眼淚,一句後悔,半生哀嘆,都在這壺茶裡。

  為何年輕時就沒有讀懂這一切呢?為何又要讓自己在歷盡滄桑後,青春不再時,再讓自己領悟到呢?

  品茶,也許它真正的意義,其實就是品的過去的回憶,那曾經悲傷的故事,那曾經懵懂的青春,更有簡單的自我寫照。

  茶,以自然的面貌貼近了人,希望藉此告誡世人,但就是這個簡單的告誡,卻被世人無數次的錯過,然後再用自己一輩子去嘗試失敗。

  天地賦予茶自然地奧秘,而人們用茶去體會天地的奧秘,再用自己的過往去驗證領悟到的道理。

  天道,茶道,人道。

  週而復始,萬物迴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