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建剛作文教學藝術閱讀心得感悟

管建剛作文教學藝術閱讀心得感悟

  一本管建剛的《教學藝術專輯》放於我面前,如是以前,我會將它放置數日,待興起之時再翻閱一番,管建剛作文教學藝術閱讀心得。但這次,這本書對於我來說真可謂是“應景之書”。一是源於本學期我們中段的教研主題是《中年級兒童習作言之有物、言之有味的策略研究》,二是前不久我首次上了一堂作文指導課《天鵝在馬路上》,由衷感到無論是日常習作教學實踐,還是公開課上的研討活動,我們要想有效激發、保持學生的寫作興趣,切實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需要學習的有很多,需要做的也有很多。

  於是,面對如此“應景”之書,我馬上細細拜讀。管建剛老師一年生病,二年養病,三年經商,1998年開始用心教書,自此“十年磨一劍”,把作文教學這鮮有人問津的“小徑”走成一條越來越有風景的“大道”。認真閱讀此書,細細品味,發現管建剛老師的作文教學革命簡單地說就是辦一份《班級作文週報》,學生每週寫一篇稿件,向《班級作文週報》投稿,變“作業”為“投稿”,變“上交”為“發表”。同樣是寫作文,但由於變換了形式,就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加上管老師根據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順勢出臺的一系列的作業系統、動力系統、助力系統等將問題一一化為無形之中。因此,又再一次說明,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師實踐中時刻保持一個“善於思考”的頭腦是多麼重要,當工作出現問題之時,我們要思考:出現的原因是什麼?可以嘗試用什麼方法解決?想到之後就要付諸於實踐,然後就在思考—學習—實踐—總結—再思考的過程中跟進問題,解決問題,

《管建剛作文教學藝術閱讀心得》。當然,管老師並不僅限於此,正如書中所說的:他將辦作文週報這樣繁複的工作持久地做著,一做就不可收,十餘年眨眼過去。也是的,沒有這一份持之以恆,又如何在一張報紙上建造起一座作文教學的大廈呢?

  除此之外,還有管建剛老師一系列的作文主張,他不明說,需要我們從字裡行間去尋找答案。帶著疑問和期待,我走進他的作文主張,發現了比“寫作興趣”更重要的是“寫作意志,這樣可以使寫作成為一種習慣;比“文字”更重要的`是“思想”,思想的深淺,決定了文字的深淺,思想的獨特,決定了文字的獨特;比“讀者意識”更重要的是“發表意識”,發表,使作者的聲音穿的更遠、更久,刺激著作者以更好的姿態寫作;比“真的”更重要的是“真切”,使學生作文遠離“假、大、空”,更真實、真切、人文與人性;比“多讀”更重要的“個性”,要放開心思,用自己的話寫自己的故事,呈現自己的個性。

  ……

  正如佛家所說:“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一篇兒童的習作其實就是兒童一朵心靈之花,就是兒童的一棵精神之樹。花朵的鮮豔、樹木的茁壯,需要我們師生共同呵護,促其成長。於是嘆之:雖明知閱讀與習作均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但一直以來,我都有些厚閱讀薄習作。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我們會花很多心思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卻較少靜下心來好好思考、實踐如何促進學生習作水平的提升。在習作這一塊天地裡,自身傾注的關注不夠、欣賞不夠,為學生付出的遠遠不夠,真的很慚愧。所以,這一篇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自我批評,批評過往,改進將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