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子呤改寫2篇
遊子呤改寫2篇
遊子呤改寫1
《遊子呤》孟郊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改寫:
唐朝有一個叫孟郊的詩人,小時候就沒了爹,母子倆相依為命。有一次村裡推薦他去上京趕考,但時間很急,第二天就要走。孟郊擔心母親,在這天夜晚便把訊息告知母親:“母親,兒子不孝,明日就要上京趕考了,明天就不能陪著您了。”“明日你就要上京趕考去,我現在趕緊給你縫衣服。”這天晚上,昏黃的油燈下,孟郊刻苦讀書,母親在為他縫補衣裳。這位母親由於人老眼花,手指被針紮了一下,滲出了鮮血。孟郊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並對母親說:“娘,這次去長安趕考,我一定要好好考試,早日考上狀元,也好孝敬您老人家。”母親高興地說:“好孩子,娘就等著這一天哪!”
孟郊繼續埋頭讀書。娘一邊縫補一邊關照兒子,要注意這注意那。很快一晚過去了,孟郊要走了,他們母子含著淚水,都不捨得對方。在途中,他的眼前,浮現出母親白天下地勞作,夜晚紡線織布的身影;看到了母親的白髮越來越多,身體越來越消瘦;出現了燈下母親那穿針引線的瘦弱身影,不禁淚水流了下來。他又想,就算是我回去之後對母親有多好,都還是微不足道的,怎能報答母親對自己的博大和無私奉獻呢?於是提筆寫下了那發自內心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遊子呤改寫2
我那慈祥的母親手中的那根尖尖的針,還有那條細細的線,一點一點的穿織著,織好的就是遊子我身上溫暖的衣物,這些衣物上每一處地方都是母親用血汗做成的.,裡面有著一千個、一萬個不容易。
每當我要臨走出行,慈祥的母親總是把那些衣物縫的很細,而且非常密,看起來特別精緻,那些精緻的衣物是怎樣做的如此之好?是慈祥的母親費盡了辦法,費盡了心思,費盡了汗水才做出來的。夜晚我在床上時還可以模糊的看見燭光下母親還在為我縫織衣物,我看了看窗外,外面已經很靜了,竹子不搖了,鳥兒也睡了,淡淡的月光從視窗射進來,照在母親疲憊的手上,還可以看見母親在拉線。在房間裡,什麼都停止了工作,只有那根針,只有那條線,還有就是默默無聞的那一支蠟燭,靜靜的為母親照著亮。
我要臨走出行了,母親幫助我把包袱背好,親自把我送到了門口,眼裡熱淚盈眶,雙手撫摸著我的手,好像我再也不回來了似的。其實,是母親擔心孩兒我遲遲不能回這個溫馨的家呀。
誰能說我們這些兒女的心,我們對母親的這麼一點愛,就可以,就能夠報答得了好似三春的明媚陽光的那母親的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