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盪三十年》1300字讀書筆記

《激盪三十年》1300字讀書筆記

  首先非常感謝作者,清晰的講述了這30年的歷史故事,正好貫穿了我前半生的生命歷程,其中的變化就發生在我的身邊,而我從來沒有想過會重新的回首這30的變化,而作者給了我們這個機會。我也從來沒有讀過這樣的“小說”,主人公如此之多,只能大多數知道他們企業家的名稱。三十年前,這樣的名字幾乎意味著囚徒和牢獄。但在今天他們毫無疑問的是這個時代的驕子和民族財富,他們靠著中國人與生俱來的勤勞和聰慧在1978——2008年三十年“摸著石頭過河”的複雜商業環境中譜寫了當代中國企業史,他們中很多人如今依舊被鮮花簇擁,很多人卻坐進了牢房,不同的人生軌跡背後折射的卻是相同的時代烙印——見證經歷了激盪三十年裡中國企業所有的興衰榮辱世事變遷。

  《激盪三十年》展示給我們的是中國改革程序中所有個體的成功、失敗以及背後無以言盡的曲折痛苦。當年那些曾轟動一時的爭論或者個案在今天的一代人看來,或許早已成了歷史的笑柄或者滑稽皮影戲,但當我透過時光的長河以另一種方式觸控曾經離我們很遠卻又分明很近的中國改革史。

  對於我來講,我更感謝吳曉波的是,他給了我們大家一個夢,一如當年身無分文的王石在深圳街頭倒賣玉米時的迷茫和毫無方向,吳曉波的文字讓我看到衣著光鮮的熟悉面孔也曾同樣面對時代的困惑而苦於自我救贖,那分明又是一種暗示或者鼓勵——聰明或愚笨並未造就最後的成就,而同時代氣息的親近程度最終決定每個人歸宿,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柳傳志、潘石屹以及後來的馬雲、張朝陽,這是圍繞在這代人身上無法超越的潛在意識圈。無法超過那個時代,或許三十年後的今天也會有人在寫這後來的三十年,但我想可能歷史的機會不會再那麼多了,但是對於人類來講,機會還會是有的,一些年輕人仍會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那是一個不尋常的年代,有著太多的未知、驚喜以及猝不及防的失落。

  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在這激盪的三十年裡從來不缺少諸如牟其中、史玉柱式的人物。如果從精神氣質的角度去解讀這個特殊的群體,勤勞、聰慧、對於擺脫貧窮的渴望以及與生俱來的賭徒意識,成為中國市場經濟最初轉型期標誌性性格,這種獨特的精神氣質伴隨制度層面的缺失一起構建了中國改革初期獨特的精神世界,他更像一個反覆崛起、跌倒的輪迴。無論是功成名就的劉永好、柳傳志,還是紅極一時最終身敗名裂的步鑫生、禹作敏,無一例外。

  我們不去苛責任何改革過程中制度上的缺陷,衡量公共政策的正確與否並不是以個例的成敗為標準。但我們完全應該避免更多的健力寶更多的李經緯出現,在產權重置這種敏感的字眼上,政府和企業更應該有的是遠見和共識,而不是將政府和企業在市場體制下仍舊堅持計劃年代強勢監管,那仰天含淚的一幕實在太過悲情。

  改革開放的'三十年,其中的變化,我覺得是與我們政策的引導有很大的關係,正所為時事造英雄。就象我們的公司成長的歷程一樣,從成建之初,我們為了公司的發展,曾試著走過很多路,有成功,有失敗,現在回首起來,真是成也好,敗也好,我認為都是歷史的必然,雖然公司前前後後走了很多人,但我相信,公司的發展與過去的每個人的工作是分不開,就象中國的歷史,可能有些失敗的人,但他們的當時的輝煌或許從某個方面對歷史還是會起到衝擊作用,從這個角度來說,對於上演這30年大戲的主角們,我還是喜歡聽你們的故事,或許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時光,或許我們還有機會再次創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