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學》讀書筆記

《新聞傳播學》讀書筆記

  《新聞傳播學》是這本書是新聞學專業的同學需要好好讀的,以下是關於《新聞傳播學》,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新聞傳播學》讀書筆記1

  新聞傳播學概論,從各個方面介紹了傳播學要研究的內容及其傳播的意義。課本的理論知識有很大的難度,但只要抓住個章節課本知識的重點話語,加一自己的理解及一些資料的輔助,就能大略的掌握課本理論知識所要表達的意思。

  比如第5章的傳播學的社會功能,它主要介紹的內容就是大眾傳播以及人際傳播資訊的社會作用、功能,以及傳播理論所涉及的一些特殊功能性。如傳播的三種社會功能:環境檢測功能、社會協調功能及文化傳遞功能。這個章節對我們的新聞宣傳工作具有啟發性的內容之一. 新聞宣傳的報道、採訪,首先的前提就是要弄清楚傳播的社會功能及它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讓我們在這樣的前提下,才能意識到資訊對社會中的重要性,以及它所造成的影響和作用.才能要求我們抱嚴肅、嚴謹的態度來開展新聞宣傳工作,嚴格要求自己今後在傳播資訊時,考慮到的更多是社會責任與社會作用,以此來嚴格要自己的工作。

  第12章的傳播學的批判學派以及個章中理論知識的部分,多是一些理論性知識它們大多涉及傳播學研究的一些傳統和現代的各種派別的理論成果,語言比較專業拗口,讀起來比較生澀難懂,但對我們系統瞭解傳播學發展路徑,構建新聞傳播學的體系有很好的支撐作用。

  本書第7章的內容分析和資訊交流、第9章受傳者研究及第10章傳播效果的研究,與我們的新聞宣傳有很大聯絡,對我們新聞專業知識的學習,學習寫作新聞,策劃新聞等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弄清資訊傳播的功能、作用和地位,弄清資訊傳播的效果、影響因素,以及弄清受眾需要的資訊,才能更好為地我們的資訊傳播,新聞宣傳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打好堅實的專業知識基礎,讓我們在今後的專業學習及實踐中得心應手,為我們的學習及工作提供充分的“知識武裝”。

  《新聞傳播學》讀書筆記2

  1.老文獻往往能看出新東西。

  如甘惜分前輩在《對新聞理論幾點分歧意見的看法》一文中,有史有論有觀點,其中在第四節“關於組織輿論”一塊,就和我們熟知的“議程設定”理論有所交集。小傳淺見,甘老的“組織輿論”面上比“議程設定”更寬廣,但討論的深度還比不上“議程設定”。當然了,後者經歷了這麼多學者的挖掘開拓,深度拓展也是自然而然的。

  另外不得不佩服老前輩們的精神,這篇文章1981年3月發表,其中就涉及到《報刊的四種理論》中“社會責任論”,雖然《報刊》成書於1956年,但好像是1980年11月才被人大新聞系翻譯過來,新華出版社出版的吧,可見老前輩們一直在關注新聞傳播的最新動態。

  小傳也想起,當年全國掀起一場由國防大學公方彬教授提起的“新政治觀”的討論,不久後,劉建明教授就來到廣院進行了一次新政治觀與新聞輿論的講座。那次恰好是小傳和小播兩人接待劉教授的,午餐時還聊到劉老師和張博士關於“中國共產黨宣傳家是不是傳播學主要原理的首創者”的商榷討論。這個後面再說。

  2.新聞傳播的關係不僅曖昧不清,甚至頗有衝突。

  我們都知道新聞學和傳播學兩者“牽手”,升格為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但新聞和傳播的關係一直以來也是新聞傳播繞不開也說不清的問題。

  首先是研究範圍,有大牛說新聞的.詞義本身就是模糊的,故而有必要區分“廣義新聞”和“本義新聞”;童兵教授也發文,呼籲“從界定每一個新聞學術語做起”。

  於是,文獻中不少從新聞的定義開始做基礎梳理,鄭保衛老師也一直對“新聞無學”進行持續的批評,人有“保衛新聞學”的雅號。但是根據小傳對文獻中一篇《淺談傳播學的學術定位與學科發展》一文的研讀,鄭保衛前輩在“傳播學的學術定位”上,個人覺得把傳播學“窄化”了。劉建明教授也在《傳播學的玄化與細化》一文中,甚至質疑稱:“傳播學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專業”。但仔細研讀文獻後不禁發現,其實按照劉教授的觀點,玄化+細化,就能成就傳播學這一學科。

  李希光先生和潘忠黨先生就因為李希光老師的“七個問題”意見分析嚴重,北卡羅來納大學的趙心樹教授出面調停,精準抓住了兩者分歧的一些“誤會”,首先就是概念引用時的“符號誤會”。即兩人雖然同用新聞、同用傳播,但新聞傳播的“兩名三意”導致兩人所言並非同一件事。這就是“界定好每一個術語”的重要性。當然,兩人爭議的主要是新聞傳播究竟是業界傾向的還是學術傾向的,這在後面我們再專門討論。

  3.傳播學代替新聞學?

  這一提法頗有爆炸性:無論用誰代替誰,哪怕說以誰為主統領誰,聽起來肯定有人不舒服。其實這也是誤會大於分歧。

  小傳曾在本科傳播學新生見面會上簡單和新生聊過,傳播學的研習可以關注三大明顯的領域,即歷史、方法和理論。當時鄧老師也提到,傳播學的學生要多多關注一些新聞的東西。我的觀點加上鄧老師的觀點,就是上面趙心樹老師提出的學科冠名的全面闡釋。

  趙心樹老師認為要用傳播學來冠名整個新聞傳播,但是這種“冠名”沒有孰優孰劣的區分。傳播學下設基礎傳播學和應用傳播學。其中基礎傳播學包括傳播學歷史、傳播研究方法和傳播學理論,亦即小傳見面會時分享的三塊內容。應用傳播學包括新聞學、廣告學、公關學、傳媒倫理和法規等等……小傳不揣冒昧,鄧老師的“多關注新聞”大概提示多提升應用傳播學的能力

  不過更多的研究者覺得新聞傳播可以更好“聯姻”,美美與共,這就不用多說了吧。

  4.新聞傳播,觀點碰撞不少,商榷文獻很多。

  比如之前說的傳播學是否是一個學科,小傳之前寫過一篇學科與學派的文章,這裡再補充一下“研究領域”與“成熟學科”,其實兩者並不衝突,也沒有誰更高階誰更低端的區分。比如某一個領域可以從不同的學科進行研究;同樣,同一個學科可以去研究不同的領域。

  更為重要的問題在於,經歷了海納百川的滌盪後,傳播學這片土地能夠沉澱下什麼?小傳現在唸傳播學,方向為理論傳播學與傳播學史,我當然是支援傳播學是一門學科的說法的,但問題不在於一個學術共同體內的某種強烈的情感,在今天傳播學需要“拉出來溜溜”的時候,如何讓其他的學科至少不排斥?

  前面說一些老前輩對傳播學有一些明確的質疑甚至是批評,想來也有必要回應一下。比如說傳播學真的那麼窄嗎?很多時候一些研究者只看到了傳統的“傳遞觀”的傳播學,甚至很多研習傳播學的人不知道在這之外還有作為“儀式觀”存在的傳播學。

  具體的商榷很多,小到新聞商品化、大到學科之爭,在此不一一列舉了,後面有時間我們可以單獨拿出來一些重點問題剖析。這裡講講文人商榷的一般進路以及誤會消除吧。

  愚以為,很多的商榷存在誤讀,是誤會大於分歧的典範。比如劉建明教授和張勇鋒老師的“首創”爭議,兩人一個關注“原理”一個強調“理論”,原理和理論當然是不一樣的東西,張在批評劉時簡單等同了。這就是誤會之一:概念和物件的模糊。再比如,“太講邏輯”。有人說,講邏輯不是很好嘛?比如李彬教授講新聞研究要講“無用之用”,其本意在於呼籲大家不要以功利之心考察新聞研究,有時候看似沒用確是最有用的。不過王瑞棠博士就回應商榷,其中第一部分就糾纏形式邏輯,認為李彬教授的反駁新聞功利,用的標準還是“有用無用”,本質是用實用來反駁實用,不能接受。當然,你如果一定咬文嚼字,這樣的反駁對不對?有點道理的,但顯然是曲解原文意義了。另外還有一個就是研究正規化的區分,這個不用多解釋,拉扎斯菲爾德當年與阿多諾的合作失敗,早就成了傳播學的一個公案,這是本體論、方法論、價值論等層面的區隔,有碰撞很容易理解。

  5.一些其他亮點的盤點。

  限於篇幅,這裡簡單說一下文獻中的小亮點。首先是上面講的學派研究正規化對撞,於是有文獻《現象學:一種可資傳播學借鑑的哲學方法》,文章從現象學的角度來統和兩種正規化。這篇文章闡明瞭現象學“本質直觀”的基礎,很好地解決了傳統方法和思辨方法無法妥善處置的個別與一般、現象與本質的關係問題。

  我們廣院的陳作平教授有一篇以結構主義方法來構建新聞理論體系的文章,當年上陳老師的《新聞報道新思路》的課程還是頗有啟發的。這篇文獻也很有點意思,不過我更關注其中提到的日本新聞學者山村廣太郎的人的資訊交流三種慾望,欲知道、欲使人知道、欲被人知道。這三種慾望能夠組織成一篇很不錯的分析微信朋友圈使用的小文章了吧?

  黃旦教授的有功能主義向建構主義轉化也是很好的文章,不過小傳覺得可能篇幅限制,黃教授的討論沒能展開,不過這個視角確實能夠給我們帶來很多新的思考。小傳其實更多關注國際關係政治學的東西,建構主義的思維確實能夠在現有基礎上更好地解釋一些新聞傳播現象。有興趣的朋友不妨關注下。

  另外,詹姆斯·凱瑞《新聞教育錯在哪裡》引發的討論已經超越了文字本身了,正如上文說的,這不僅是傳遞觀與儀式觀的區分,也不僅有實踐導向和理論導向的爭議。再聯想到前段時間某網紅對新聞學界的批評,很多時候還是站在一邊指責另一邊,缺乏一種溝通理解。

  再者,特別想提出童兵教授的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這些概念很好理解,但是真正認識到很難。現在新聞傳播開始呼籲更加“科學的研究方法”,但什麼是科學呢?有科學精神當然是必要的,但科學精神與科學主義不是一回事。做質性研究,就不是科學了?否也。質性研究恰恰與定量研究一樣,屬於實證研究的大範疇。在說到騰訊的機器人寫作,怕什麼?這不是我們的挑戰,恰恰使我們的機會,讓我們從很多低階的文字整理中逃脫出來,進行更好的文字創作。它淘汰的不是記者,而是“不太合格的記者”,優秀的記者,永遠是稀缺品。機器很難理解人文,踐行人文精神。小傳現在在一個課題組,馬上要分析返回的資料,其中有一項情感分析,我還在發愁,我們用的海量資料的分析,後面肯定要依仗機器,如何提高分析的精度,還在發愁。

  最後是新聞史。很慚愧,我很不擅長新聞史,甚至是門外漢。曾經是理科生,神經又大條,搞不來。不過文獻中有不少新聞史研究的東西,值得一看。這裡提出來一點做結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