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論》讀書筆記
《矛盾論》讀書筆記
《矛盾論》一直是我反覆閱讀的經典。在此基礎上我還讀了恩格斯的《反杜林論》、《自然辯證法》,感到自己認識客觀規律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矛盾論》,歡迎閱讀參考!
《矛盾論》讀書筆記一
一口氣讀完了毛主席的《矛盾論》。領略到了偉人的風範,感受了偉人的思想的深刻和縝密,也使我受益匪淺,收穫頗豐。
文章深刻的介紹了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第一部分介紹兩種宇宙觀——即形而上學的見解和辯證法的見解,這是論述矛盾的世界觀基礎。“這個辯證法的宇宙觀,主要地就是教導人們要善於去觀察和分析各種事物的矛盾的運動,並根據這種分析,指出解決矛盾的方法。”之後論述矛盾的普遍性,先從黨內絕大多數同志的認識水平做出分析,認為“矛盾的普遍性已經被很多人所承認。沒有浪費太多的筆墨。而是深刻的論述了矛盾的特殊性,講這一部分作者分了幾種情形。“首先是各種物質運動形式中的矛盾。”“任何運動形式,其內部都包含著本身特殊的矛盾。
這種特殊的矛盾,就構成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特殊本質。”進而,“不但要研究每一個大系統的物質運動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規定的本質,而且要研究每一個物質運動形式在其發展長途中的每一個過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質。”然後“不但事物發展的全過程中的矛盾運動,而且在過程發展的各個階段中,也有其特點,也務必注意。”進而,“研究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務必在其聯結上、在其總體上去看,而且務必從各個階段中矛盾的各個方面去看。
這就是在部分的邏輯結構:各個物質運動形式的矛盾→各個運動形式在各個發展過程中的矛盾→各個發展過程的矛盾的各方面→各個發展過程在其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矛盾→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各方面,層層明晰,渾然一體。之後作者細化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跟研究矛盾特殊性的關係,並提出瞭解決矛盾的方法明確了“我們回答道:對抗是矛盾鬥爭的一種形式,而不是矛盾鬥爭的一切形式。”
文章次關係清楚,邏輯結構明晰,例證豐富,語言準確而生動。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清除了黨內的一些錯誤觀念,統一了全黨的思想。確定了毛主席在全黨的領導地位,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不朽的貢獻。也是我認識到了矛盾的本質和特性。對我的人生觀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總之,這篇論文值得我學的東西太多了,就應好好品味和領悟。
《矛盾論》讀書筆記二
《矛盾論》毛主席哲學代表著作。它是作者繼《實踐論》之後,為了克服存在於中國共產黨內的嚴重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原是1937年7~8月在延安抗日軍事政治大學所講的《辯證法唯物論》的第三章第一節。於1952年暫收入《毛主席選集》第二卷,再版時移入第一卷。該書運用唯物辯證法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鬥爭的實踐,從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闡述了對立統一規律,發揮了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的思想。
《矛盾論》這篇哲學論文,是毛主席為了克服存在於中國共產黨內的嚴重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作為那個時代的思想指導,它不僅幫助中國的無產階級革命走向勝利,在現今社會仍是不可多得的精神嚮導,具有無可替代的現實意義。這裡,我著重以我個人生活經驗觀之。
“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列寧說‘就本來的意義講,辯證法是研究物件的本質自身中的矛盾。’”開篇之句,便是告訴我們,在研究這個法則時,會涉及廣泛的方面以及諸多哲學問題。這正說明了毛主席的嚴謹:哲學論不可能隨隨便便幾句話便能闡述清楚的,必須綜合事物的各個方面來全面看待。隨後毛主席從對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鬥爭性以及鬥爭在矛盾中的地位這些問題的討論最終很好的闡釋了矛盾論。這其中有很多話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當著我們研究一定事物的時候,應當去發現這兩方面及其互相聯結,發現一事物內部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兩方面及其互相聯結,發現一事物和它以外的許多事物的互相聯結。”不認識矛盾的普遍性,就無從發現事物運動發展的普遍地原因或普遍地根據,但是,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無從確定一事物不同於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也就無從辨別事物,區分科學研究的領域。各種物質運動形式中的矛盾,都帶特殊性,其內部也都包含著本身特殊的矛盾。這種特殊的矛盾,就構成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而我們研究事物總是由認識個別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擴大到認識一般的事物,同時相互聯結,即統一辯證的看待這些矛盾,然後才有可能更進一步地進行概括工作,認識諸種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矛盾促成事物的發展,矛盾也同時為我們研究事物提供了方向。
其次,認識事物需要研究工作。不但要研究每一個大系統的物質運動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規定的本質,而且要研究每一個物質運動形式在其發展長途中的每一個過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質。而研究問題時,“忌帶主觀性、片面性和表面性”,人們需要如實地反映這些情況,而不只是片面地或表面地去看它們,認識事物的互相聯絡,研究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須在其聯絡上、在其總體上去看,而且必須從各個階段中矛盾的各個方面去看。
再次,矛盾通常是分主次的,而且主次並非是絕對的。“過程發展的各個階段中,只有一種主要的矛盾起著領導的.作用。研究任何過程,如果是存在著兩個以上矛盾的複雜過程的話,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並且“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轉化著,事物的性質也就隨著起變化。”因此,研究任何過程中首先要捉住其主矛盾,這樣一切問題才能迎刃而解。萬千的人們,不懂得這種方法,結果如墮煙海,也就找不到解決矛盾的方法。
總的來說,事物矛盾的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自然和社會的根本法則,因而也是思維的根本法則。差異就是矛盾,無可避免。原定的計劃與未知的偶然相矛盾,遠大的理想和無情的現實相矛盾,繁忙的都市生活節奏和碧溪垂釣、靜賞夕照的閒情也相矛盾。由《矛盾論》而引發聯想,則知生活之中無處不存在著矛盾,絕對的平和與純淨只是理解上的片面與偏差,存在於理想國度之中。
譬如進入大學之前總是心存僥倖,以為熬過高考之後世界或便該是一片陽光燦爛,前程無憂,然而行至今日也不過如此,仍然需要在各種矛盾之中排解調和以求平穩生存。學業愈重與之對立的對閒適生活的渴望也愈重,一方消失後另一方也對應消減。是以甫入大學,時有空虛之感,而又不得不繼續鞭策自己,在壓力之中尋求動力。
人也是如此。人性之中的善與惡是一對手拉著手旋轉的對立統一體,互相吸引又互相排斥。不同的只是在各人的成長過程中,一部分人將心底裡的惡念轉化為善,由行為思想上加以引導,而成為善人。然而成為善人的人心中也不會沒有一念之惡,他們一生將之壓制並幽閉在內心的某個角落,縮至無限小,但依然存在。另一部分人則放縱心靈中的各種慾望,違背道德與公理,成為與良善之人相反相成的陰暗面。上下、左右、乾坤、陰陽,社會與人生都是由這種兩極對立所組成,人總在試圖轉化矛盾當中吸取經驗與教訓,獲得成長,並將矛盾長久地持續下去,直止死亡。因為有對生的憧憬與嚮往,才有對死的虛枉的恐懼。
矛與盾,其實不可分割。矛盾的一方推動另一方前進,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正因為有了諸般念想,人性因而漸趨複雜成熟。換而言之,瞭解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也有助於更清楚地認識世界與生活,對各種矛盾作出正確的判斷,採取效的方法,將矛盾之差異的級別化減到最小程度,化解對抗,使生活與思想在矛盾之中螺旋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