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的讀書筆記

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的讀書筆記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到底應如何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的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的讀書筆記1

  藤野先生是日本仙台醫專的一位解剖學教授,他對學生的關懷無微不至,有誨人不倦的精神。在學術上非常嚴謹,一絲不苟,有超越國界的博大胸懷,是一個品德高尚的老師。

  這篇文章是魯迅先生早年日本留學生生活的寫照。文章回憶了“我”的老師———藤野先生,藤野先生那嚴謹的教學態度,忘乎國界的高貴品質,令作者念念不忘,又心存感恩……

  這篇文章圍繞表現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這一中心組織材料,選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徵,看重體現人物的精神面貌,具有較強的文學性。這篇回憶錄寫的作者終身難忘的“偉大”的人,記的是震動作者靈魂的典型的事情,因此文章無論是抒情議論的語言還是寫人記事的語言都是飽含熱情。

  文章的中間說藤野先生穿衣服太馬虎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有一回上公交車去,致使管車的懷疑他是扒手,叫車裡的客人小心些。這一系列的描寫,將藤野先生生活上馬馬虎虎,與教學上的嚴謹了人物性格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人物性格。作者把對往事的回憶和對時弊的議論結合得自然恰當,天衣無縫。

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的讀書筆記2

  《藤野先生》的作者是魯迅,關於魯迅的生平我就不再多說。我想說的是,這篇文章改變了我對魯迅先生的偏見。

  之前,我認為魯迅是一個古板、不苟言笑、不懂幽默的人。在《穆斯林的葬禮》中提到過,魯迅是一個剋制的愛國文學家,所以,我有點敬而生畏,不想讀他的文章。總幻想他的.作品是政治化而又無聊的。

  是《藤野先生》改變了我對魯迅的看法。

  從文章來看,魯迅有點小任性也有點小倔強,卻又不失滿滿的正能量。文章刻畫了一個微微有點邋遢,但是會關心照顧到每個學生,有點兒二有點楞,但是不乏生活情趣的人。

  最難能可貴的是藤野先生沒有偏見和歧視,這個觀點,我們倒是可以借鑑。日本的老百姓和軍國主義分子還是不一樣的,我們要學習藤野先生,不要因為區域性而錯怪了整體。每個地方都有好人,也有壞人,就像我們身上都會有優點和缺點一樣。

  此外,我要說說魯迅先生寫作手法上的高明之處。他很會舉例子,他在說明一個事情的時候,通常會舉出通俗易懂的例子。比如,在解釋”物以稀為貴”的時候,他舉了冬季大白菜進了水果店的故事。這樣就可以方便的引出他到了日本後的“稀有”,為下文做了鋪墊。

  魯迅先生寫人並沒有抓住我們通常以為的好具體事例,而是講述了他的日常生活,但是,因為他的精準,讓我們有極強的畫面感。所以,讀過之後,記憶深刻。

  總之來說,光讀這一篇文章,還不足以瞭解魯迅的文風,所以說,接下來,我會繼續閱讀的!

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的讀書筆記3

  《藤野先生》回憶作者在仙台留學時期的生活,記敘了作者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離別的過程和對他的懷念。藤野先生的衣著模糊,他為魯迅添改講義,他就正解剖圖,他關心解剖實習,他了解中國女人裹腳。我看到了那個對學生要求嚴格的藤野先生,那個對魯迅關愛有加,毫無民族偏見的藤野先生,那個對科學嚴謹求實的藤野先生。這樣一位有著高貴人格的老師,魯迅說:“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

  本文重點描寫了藤野先生,先是描寫他的外表,然後不惜筆墨的挖掘他的精神氣質。選擇了5個例子,用白描手法予以描繪。整篇文章步步進展,層層開拓,猶如大潮順勢直下,既有聲勢。而作者的感情貫穿於3個層次之間,成為結構的紐帶,真情就是對藤野先生的思念,對祖國的熱愛,對黑暗現實的憤恨。這樣就使這篇散文十分緊湊而又氣韻萌生,相當感人。

  我感受到的是魯迅對藤野先生的感動、感激與懷念,即便當《藤野先生》的形象深入人心,卻少有人記得他的名字——藤野嚴九郎。我感受到的是魯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報國之情。《藤野先生》,記敘的是一段感人的師生情,一顆動人的愛國心。

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的讀書筆記4

  《藤野先生》是魯迅先生在日本留學時的生活,記敘了他與藤野先生相識,相處,離別的過程,和對他的懷念。

  魯迅先生先是描寫他的外貌,然後挖掘出他的精神氣質。整篇文章看起來很有聲勢,但卻不張揚,字裡行間充滿了魯迅先生對他真情的思念還包含了對祖國的熱愛,對黑暗的現實憤恨。這篇文章節奏很緊湊,讓人時刻感受到有一位老師,正在給予你關愛與幫助。

  文章的寫法也值得讓人學習和深刻去感悟。文章前兩段看似在寫東京見聞,但卻都暗藏著對但是清朝學生的諷刺,表達作者內心的失落感,沒有坦言,卻讓讀者感受到這種情感。

  在藤野先生為作者糾正錯誤時,表現了他的細心。沒有忘記藤野先生,魯迅才得以有毅力繼續不斷地寫下為“正人君子”所深惡痛疾的文章。所以,我認為,我們要時刻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這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人的第二章身份證。

  我看到了魯迅對藤野先生的那種感恩之情,並且時刻努力著,繼續為中國的革命做貢獻,這種偉大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的。

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的讀書筆記5

  提起愛國,腦海中不僅會湧現出很多熟悉的人和詩,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陸游的“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岳飛的“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等。但我最喜愛的還是魯迅先生,特別是讀了《藤野先生》這篇文章之後我更是敬佩他的愛國精神。

  藤野先生影響了魯迅的一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藤野對魯迅傾注了無私的愛。他平等公正、一絲不苟的為一個清國留學生改作業,連一根畫錯位置的血管也要當面替學生改過來;他關心學生的個體差異,聽說中國人敬鬼,擔心魯迅不肯上解剖課;他尊重學生,儘管替魯迅棄醫從文感到惋惜,但理解魯迅這位弱國子民的強國夢,臨別還贈與題寫了"惜別"二字的相片。這些對一個受盡了歧視和汙辱的清國留學生是多麼大的鞭策和鼓舞啊。熱愛學生、理解學生,使藤野具有了強大的人格魅力,以至於影響學生的一生。

  《藤野先生》中這樣兩個鏡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一是作者在日本留學時一次考試中成績中等,卻遭到了日本學生的誣衊。在他們的心目中,中國人是十分愚笨的,就是這樣中等的成績他們都認為是抄襲來的。其二是作者在觀看影片時,當看到中國人被槍殺的場面時,魯迅卻心如刀割。

  可想而知,當時魯迅是多麼的憤怒和傷心,他覺得光救國人的身體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要拯救國人的靈魂,讓他們堅強起來。因此魯迅毅然決定放棄自己喜歡的醫學,用文學之筆去換醒國人的麻木思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