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獵人筆記》讀後感800字
屠格涅夫《獵人筆記》讀後感800字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屠格涅夫《獵人筆記》讀後感8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向俄國社會生活的災難——農奴制度的“一陣猛烈的炮火”。讀《獵人筆記》的時候,我一直帶著一個問題,為什麼它會被稱為“一部點燃火種的書”。讀著這二十五篇自成起訖的故事,我彷彿置身於19世紀中葉的俄羅斯,傾聽著作者的聲音,觸控著作者的靈魂。
十九世紀俄國仍然堅持著已經與時代脫軌的落後的農奴制,隨著克里米亞戰爭的結束,俄國的社會矛盾急劇激化,農奴制也與整個社會發展顯得格格不入,在這一背景下許多俄國知識分子開始了對於農奴制地批判,也正是在此時《獵人筆記》應運而生。讀完這部作品,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9世紀俄國自然景觀與農奴制黑暗的強烈對比,美與醜,在作者筆下交錯相容,為我們展現了俄羅斯史詩般的一段歷史。
星星點點,屠格涅夫對於景色的描寫看似不經意,但卻處處顯得那麼真實而富於動感:夜氣未散的森林清晨,星空穹隆的沉默草原,空氣中飽合苦艾的新鮮苦味和蕎麥甘香,樺樹筆直金黃,白色尖頂教堂,小屋裡閃著燃燒柴火的紅光,門後傳出帶著睡意的人聲……難怪托爾斯泰會說:“只要他描上三筆兩筆,自然景物就會冒出芬芳”。在作家的筆下,俄羅斯的鄉村,“緩坡小丘的長長坡面上,蔥蘢的黑麥正輕輕地泛著漣漪,幾片雲朵投下的淡淡陰影在它上面緩緩地移動著。遠處森林鬱郁蒼蒼,池塘波光瀲灩,村莊橙黃閃亮,成百的雲雀忽地飛起,歌唱著,又急速落下來,伸長脖子,停在土堆上……”這才是真正的俄羅斯,任是由人們怎樣的添改或者美化醜化,歷史可以改變,黑白可以顛倒,唯獨風景實實在在,它不聲不響,就在那裡。原始風貌下的俄羅斯給人以夢幻的遐想,這是真實的俄羅斯,屠格涅夫如有神助,三言兩語,一幅俄羅斯鄉村油畫就這樣映入我們眼簾。醜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著優美,醜怪藏在崇高背後,美與醜並存,光明與黑暗相共。
真實的不僅僅是美景,美景下掩映的農奴制的罪惡才是讓人觸目驚心。19世紀中葉的俄羅斯仍舊實行著封建農奴制。一旦為奴隸,子孫世代幾乎都逃脫不了奴隸的身份。沒有自由,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地主。而這些地主則極盡所能地剝削壓迫著勞動者們。文中刻畫了各種型別的地主,如蠻橫地搶佔他人土地的地主;精神空虛、變著法子折磨莊稼人和家僕的科莫夫;有穿著像馬車伕,表面上對農民客客氣氣,可又使他們心裡害怕的'柳菲沃諾夫;專門設立莊園“辦事處”,透過一批爪牙進行管理的女地主洛斯尼亞科娃等等。透過對這些地主乖僻行為和習性地描寫,自然使讀者聯想到,在他們主宰下的黑暗王國裡,廣大的農民會有什麼樣的命運。僕人菲多爾忘了把酒燙熱就受到嚴厲懲罰,而地主斯捷古若夫待人熱情卻因為近鄰的農家有幾隻雞跑進了他的花園,他便大喊大叫,不僅把雞加以沒收,還要抓住那個進來趕雞回去的小姑娘鞭打一頓。更可悲的是,這些奴僕不僅僅收到身體上的鞭撻,更重要的是心靈上的徹底奴役,以至於《兩地主》的僕役瓦夏在被打以後還在為自己的主人辯護,說“主人不會無緣無故地打人的”,認為自己該打。
悲慘的境遇與如畫的自然風光結合在一起,更顯其淒涼。無奈風景如畫卻掩蓋不了農奴制的罪惡。這部書飽含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環境下,廣大勞動人民的同情和對那些自以為高尚的上層人物的批判以及作者對於農奴制的反對和厭惡。美與醜的交融,震撼人心。作者如此淋漓盡致的描述,造就了“一部點燃火種的書”,造就了射向俄國社會生活的災難——農奴制度的“一陣猛烈的炮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