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切葉蜂的讀書筆記
昆蟲記切葉蜂的讀書筆記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書筆記了。那麼如何寫讀書筆記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昆蟲記切葉蜂的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昆蟲記切葉蜂的讀書筆記1
我第一次看《昆蟲記》還是一年級的時候,那時,我還有點看不懂。媽媽鼓勵我說:“這本書是法國一個很名的昆蟲學家寫的,是世界名著呢!你只要多讀幾遍就會發現這本書很好看。”
於是,我用心地去看。果然跟媽媽說的一樣,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書。我深深地被它吸引住了,每看一遍都有新的收穫,真是百看不厭啊!
一開啟書,我首先被有趣的題目吸引住。《大自然的清潔工》、《窮兇極惡的劊子手》、《行為詭秘的隱士》……我接著往下看,發現它們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糞金龜、螳螂、蠍子。
看著看著,我似乎來到了昆蟲的世界。我看到了陰險的螢火蟲正在吃蝸牛;小小的菜青蟲在一片綠葉上吃著自己的卵殼;被管蟲正忙著做它那件三層的外衣。我聽見蟋蟀在青青的草叢中,放聲歌唱;金龜子正在說悄悄話;孔雀蛾為找物件而爭吵……
《昆蟲記》還讓我明白了觀察和耐心對學習來說是多麼重要。法布林為了觀察昆蟲,經常幾個小時一動不動,有時為了觀察昆蟲的一生變化,還會連續跟蹤觀察好幾年。可以說,沒有耐心觀察,法布林就不會成為昆蟲學家,也就沒有了這本世界名著—《昆蟲記》。
《昆蟲記》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昆蟲記切葉蜂的讀書筆記2
《昆蟲記》這本書是由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用一生精力編寫的一本昆蟲觀察日記,書中講述了三十五個法布林觀察昆蟲的故事這本書並不只是一本單純的科普讀物,而是一本生動有趣的科學著作。
法布林的這本《昆蟲記》讓我知道了法布林小時候學習條件不好,不能學習很多的昆蟲知識但是這些困難都沒有難得到法布林對昆蟲的喜愛,法布林很努力的去爭取,終於在他的努力下,他二十時得到了一塊在森林平坦地區的土地和一間木屋。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感動。在後來,我知道了法布林一天觀察昆蟲五至七個小時,甚至犧牲睡眠時間來觀察夜行性昆蟲,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法布林成為了著名的昆蟲學家。
《昆蟲記》這本書中最讓我受益的文章有三篇,分別是石蠶的潛水艇、大自然的清潔工和美麗的孔雀蛾。石蠶的潛水艇一文讓我明白了:石蠶不懂人類博大精深的物理學,可是憑著他們的本能,把一節蘆葦的斷莖,做成了一個潛水艇;大自然的清潔工讓我明白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昆蟲也能清理大自然;美麗的孔雀蛾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生命是珍貴的,我們要珍惜生命。
《昆蟲記》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它讓我懂得了只有為自己的目標努力拼搏,才會有好的結果。
昆蟲記切葉蜂的讀書筆記3
孰真孰假,孰是孰非?——題記
夏日的蟬鳴,枯燥而乏味,為炎熱的夏天更添一分熱度,直燒得人心頭火四竄。
我是討厭蟬的,向來討厭的,常常拿起家中晾衣的竹竿對蟬趕盡殺絕,或是帶上父親和兄長,在不那麼炎熱的傍晚,到林間捕蟬,捕到後放在盒子裡,或是搖晃或是用手去戳,極盡殘忍。
後來會認點字了,就更討厭,可不是麼,“如果你夏季唱歌,冬季便去跳舞吧。”書中便是如此說的,它大肆讚揚螞蟻的勤勞,貶低蟬的好逸惡勞和貪得無厭。
上了初中便搬家了,新家周圍少樹,自然少蟬,身居高層,聽不見蟬鳴,只有車輛的鳴笛聲和喇叭聲。一時間,竟無比地懷念,懷念那聒噪又貪婪的傢伙。
偶然路過一棵樹,樹下草叢中突然發出銳利的鳴叫,後勁不足似的轉瞬即逝。被好奇心指引著,蹲下身扒開草叢,卻被眼前景象嚇得一抖——一隻尚有半絲氣息的蟬,嘶嘶哀鳴著,周圍圍了一群螞蟻,它們井然有序地搬運著蟬的殘骸。算不得有多血腥,畢竟只有肢幹而並無血跡,但蟬的哀鳴卻聽得人心底一陣發涼,那是絕望的歌聲,是哀樂。
後來再去看時,蟬早已被螞蟻肢解運走了。樹還是原來的樹,泥土還是原來的泥土,好像沒什麼不同,又好像什麼都不同了,於是無奈地感慨一聲,再走遠,在長大些,便放棄了幼稚的動畫,拾起紀錄片,以上帝視角觀看動物世界,也著實有趣。影響最深的一次約摸也只是講蟬的那一集。它說,蟬在土下被掩埋數年之久,只為了幾個月的真情演唱和自由地翱翔。大約也是在那時,對蟬起了真正意義上的心態轉變。
這是蟬,真實的,鮮活的。它在地下陰暗的角落裡被遺忘,然後在盛夏陽光的照耀下,毅然爬出地穴,在痛苦的蛻皮後於陽光之下曬乾它的羽翅,驕矜地撲向藍天,接著開始放聲歌唱,嘹亮而真實。那是為了歌頌生命,為了歌頌愛情,歌頌陽光的火熱和月光的清冷,歌頌日出的'溫暖和黃昏的幽寂。
直到看了法布林的《昆蟲記》。當時老師說看出要做批註,那麼我在蟬的篇章中所寫的批註怕是最多的了。
蟬,它驕傲又不自滿,它歌唱,不論旁人如何猜忌,它大口喝它的瓊漿玉露,也不管旁人腆著臉上前求一口水喝。人們說,蟬凍死於冬天的厚雪裡,可最終,卻是死在了乞求水喝的螞蟻手上。它們踏著整齊的步伐,唱著我們聽不見的歌,回它們的洞穴裡。
人世又何嘗不是如此?孰真孰假,孰是孰非?真相往往藏在腐爛的屍首背後,但在烈日的照耀下,屍骨會化為灰燼,唯真相永存。
昆蟲記切葉蜂的讀書筆記4
我讀了一本有趣的書,叫《昆蟲記》,作者是法國科學家法布林。這本書介紹了很多昆蟲的生活習性,這些看上去枯燥乏味,有的甚至讓人望而生畏的昆蟲在作者的筆下是那麼真真切切、生動可愛。
每到炎炎夏日,我被蟬那沒完沒了高亢的歌聲吵得心煩意亂,所以心裡一直討厭它。看了這本書後,我才知道,原來蟬的一生非常“坎坷”。它的幼蟲在暗無天日的地下要挖掘著泥土,生活四年,接著爬出地面,脫去堅硬的外殼,然後在陽光下歡快地歌唱,只可惜這短暫的幸福還不到五個星期。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隨處可見的蜘蛛。這些可愛的傢伙在它們佈下的“天羅地網”上來去自如,我很好奇:“為什麼蜘蛛織的網能粘住獵物,而它自己卻不會被粘住呢?”原來,這些絲線是空心的,裡面有很多黏液,黏液滲出後,使絲線表面具有了很強的黏性。獵物一旦撞到了網上,馬上就會被網上的黏液粘住,一動也不能動。而蜘蛛在自己身上塗了一層特殊的“油”,這樣它就能在網上自由自在地走動而不會被粘住了。
透過《昆蟲記》這本書,我學到了很多有關昆蟲的知識。大自然因為有了這些小精靈而顯得更加異彩紛呈。
昆蟲記切葉蜂的讀書筆記5
暑假能做的事有很多,如開心的事、有意義的事、甚至還有後悔的事。而我在整個暑假讀了一本好書——《昆蟲記》。
《昆蟲記》是法國的亨利·法布林寫的,他是法國著名的科學家、科普作家。他出生於農村家庭,從小生活極其窮困,做過中學教師,花十二年時間先後取得業士、雙學士和博士學位。他超脫世事,將自己的一生光陰都花在對昆蟲世界的觀察研究中,並且為這些“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昆蟲記》,而且這些書一版再版,先後被翻譯成五十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後仍然在閱讀界引起一次又一次轟動,為世人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蹟,真是令我歎為觀止。
而這本書中的情節生動有趣讓我感到從未有過的美妙與樸實。它讓我增加了許多有關昆蟲方面的知識,也瞭解到了作者那種似散文詩般的語言的美好與從文字裡感受到作者的韌勁,那種孜孜不倦的求實精神,和對昆蟲的喜愛之情,這種情誼使人感動,使人難以忘懷。
就好像書中昆蟲們的一舉一動,無不被賦予了人的思想和感情,讓我們吃驚與神往。如我們熟知的昆蟲——蟬一樣,因為夏天盡情歌唱,而冬天向螞蟻乞求食物。其實真相卻恰恰相反,是螞蟻與其他昆蟲來搶奪蟬辛苦得來的糧食,蟬沒有辦法只好離開。還有蟬的地洞之精美、螳螂的捕食之迅速以及小闊條紋蝶的吸引力等等,使我的認知有了大大的改變
這本《昆蟲記》是一本非常好看有趣的書,內容新穎,讓我增加了不少關於昆蟲的知識,這就是我這個暑假讀的一本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