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讀書筆記(精選12篇)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精選12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現在你是否對讀書筆記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儒林外史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 篇1

  利用暑假的時間我去買了一本《儒林外史》來讀,以前我聽過這本書,是一本諷刺小說。書中描寫的是作者吳敬梓的所見所聞。反應了封建社會中人性被腐蝕的現象。

  書中我們最熟悉的人物,沒過嚴監生了。他在我們的課本中出現過他是一個膽小而有錢的人。他最令人深刻的那件事就是嚴監生在臨終前,還在看兩個竹心,反應出他的愛財如命的性格。不過,此人也有一點也令我十分反感,就是他追悼他妻子時,連一枝花也不肯買,更反應了他的視財如命的傢伙。

  小說在一開始就講王冕的故事,作者從這裡入手,是有很大的深意的。透過在後面的各位書生故事的閱讀,與王冕的一生對比就會顯示出作者的諷刺。這正好回應主題,諷刺封建社會。不過,王冕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一生苦讀,幹成了許多事情。

  在文中,有以為考生用錢買來監生,那就是周進。他在生活中不好好學習,在外頭風流瀟灑,專門靠父親的地位來欺負別人。我最看不起這種人了,這本書中,也有不少這樣的人物,無非是為了諷刺社會。

  其實,從辛辣的諷刺中,我還讀到了欣慰的一點,就是已經有人開始意識到危害,並且想要革命去改變現狀,這是思想的昇華。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 篇2

  剛開始看《儒林外史》的時候,不太懂裡面的意思,後來聽了爸爸的講解才明白。

  就拿范進中舉來說吧。古時後,人們好說百無一用,是書生。說的就是范進這一類的書生吧。你看他沒中舉人以前,除了死讀書,啥也不會,連賣個雞都不會,全靠他岳父接濟,一點生存的能力都沒有。

  其實讀書就是人在不斷汲取精神食糧的過程。其中最關鍵的在於吸收,然後再轉化為自身的力量。這與咱們的三頓飯是一樣的:吃飯,吸收營養,再促進自身生長。只可惜,儒林中的某些學子們只注重“食”,即數十年如一日地讀書,卻忽視了吸收。讀書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敲開榮華富貴之門的工具。一旦達到目的,這個工具也就毫無價值了。這些人,即使讀一輩子書,也不會有半點知識吸收轉化成自身力量。這些書,除了造成他們的“營養不良”,別無他用。

  從此可看出當時的書生為做官而不惜一切代價讀書,他們真正的目的是當官後貪汙受賄,剝削老百姓,只有極少部分是為了老百姓著想。現在社會這種情況已經大大改善,但還是有不法分子貪汙受賄,危害百姓,但他們最終將受到法律懲治。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 篇3

  今年寒假老師佈置寒假作業時,要求讀《儒林外史》,我興趣濃濃地讀了起來。這是古代有名的諷刺小說,我讀了兩三片後,發現果然名不虛傳,它讓我愛不釋手。

  書中的《范進中舉》一文深深的吸引了我。它主要講述了范進在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周進的幫助下,相繼中了相公和老爺的故事。54歲的范進在考相公時巧遇學識淵博並且富有同情心的學道周進。他一看范進的考卷非常生氣;二看,覺得還有玩味之處;三看,不禁拍案讚歎“真乃千古至文也”。於是周進將范進錄為第一名。後來,他又瞞著老丈人胡屠戶去考試,結果又高中舉人,可結果卻讓他喜極而瘋……

  《范進中舉》這篇故事深刻的揭露了八股科舉制度對古代文人的摧殘,《儒林外史》正是透過這樣一個個生動的藝術形象反映了封建社會末期,腐朽黑暗的社會現實,批判了八股科舉制度,揭露了當時殘酷的法律和統治者的腐敗無能與虛偽。

  文學是比鳥還飛的遠的夢想,比花開的還美的感情,比星閃的還亮的智慧,讓咱們多學文學,陶冶情操!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 篇4

  "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流花謝知何處。"這是《儒林外史》開頭的幾句。可以說,這也是整本書的靈魂所在。

  當然,"世人皆醉我獨醒,舉世渾濁我獨清"的人在儒林中也不是沒有。王冕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從小就因為家境貧寒而為鄰人放牛。在牛背上,他仍舊博覽群書,更自學成為了畫沒骨花卉的名筆。此後,下到平民百姓,上到知縣財主都來索畫。但王冕性情不同,不求官爵。朝廷行文到浙江政司,要徵聘王冕出來做官,他卻隱居在會稽山。後人提到王冕時,常常稱其為王參軍。但王冕何曾做過一日官,能在功名面前,心如止水,不為所動,也只有王冕這些儒林中的鳳毛鱗角了。

  幾百年後的今天,捧起《儒林外史》細細品讀。時而為當時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而嘆息,時而又為貪的官汙吏的卑鄙醜惡而憤怒。吳敬梓以其幽默詼諧的語言,把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畫的入木三分。難怪後人有"慎勿讀《儒林外史》,讀竟乃覺日用酬酢之間,無往而非《儒林外史》"之嘆。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 篇5

  我懷著好奇的心情讀完了《儒林外史》。這部長篇諷刺小說透過生動的故事情節,把眾多人物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反映了封建社會的腐朽,揭露了統治者的虛偽。

  書中讓我油生敬佩之心的是孝敬母親的王冕。王冕7歲時父親去世,家境一貧如洗,與母親相依為命。10歲時給秦家放牛,有時候秦家煮些醃魚、醃肉給他吃,他就拿荷葉包了帶回家,留給母親吃。14歲賣畫得了錢,就買各種好食物來孝敬母親。在春光明媚的時節,他用牛車載著母親到處玩。後來,母親年老生病,臥床不起,王冕遍尋良醫,為母親治病。母親去世,他守孝三年。

  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王冕的愛母之心,孝母之情讓我深受感動。父母不僅給了我們生命,百般呵護養育我們,而且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方法,所以我們也要好好報答父母。《弟子規》中的“入則孝”篇也講述了孝敬父母的道理:教導我們要虛心聽話,照顧父母,為人做事不要讓父母擔心,與父母交流要態度誠懇,一生一世都要記住父母的恩情。

  想想自己遇到不開心的事,就任性地對媽媽發火,全然不顧她的感受,把孝敬父母的道理全忘了。我要對媽媽真誠地說句對不起。以後我一定要孝敬父母,幫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 篇6

  《儒林外史》這本書是吳敬梓爺爺寫的,吳敬梓爺爺是安徽全椒人。

  這本書是一本長篇諷刺小說,裡面的人物都很吝嗇,小氣,所以大家讀起來肯定都皺著眉頭的吧!

  其中,我最喜歡看《王秀才議立偏房嚴監生疾終正寢》這篇文章裡面的人物很生動。

  文章主要講了,嚴貢生親弟嚴監生的大妻子王氏臥病不起,次妻趙氏精心待侍奉。一日王氏對趙氏說:"我若死了,就把你扶正做個填房",趙氏聽了忙把嚴監生請來,把奶奶的話說了。

  第二天嚴監生叫二位舅爺來說定了,並要趁王氏眼見讓他倆"同拜天地"。嚴監生積勞成疾,中秋以後,一連三天不能說話,晚間擠一屋人,桌上點盞燈,嚴監生慢慢的把手從被子裡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這是什麼意思呢?大侄子上前猜沒猜中,二侄子上去猜,也沒猜中,最後被趙氏猜中了,正因為那燈盞裡點的是兩莖燈火,不放心,恐費是不是費油,我如今挑掉一莖,就是了。”

  這就是一位吝嗇的嚴監生。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 篇7

  他描寫了許許多多的人物,並透過用生動的形象,去反映了末期社會上的不好風氣,同時也揭露了當時反動統治的罪惡,還揭露了一些讀書人的卑鄙手段和作為,可以說是可笑,可鄙,甚至於惡急的地步。

  雖然《儒林外史》是一部諷刺小說,講了一些腐朽之士,但是文中也講了一些文雅令人佩服之士,如王冕,蕭雲仙等等,其中我最佩服王冕,因為因為他小時候家裡窮,上不起學,母親只得讓他去給鄰家放牛。

  懂事的王冕瞭解家裡的情況,便答應下來。

  他每天都去放牛,一直到長大之後,他學會了畫荷花,才靠畫畫維持家庭生活,但他一直在為窮人作畫。

  後來,有一位官府的人請他作畫,他猶豫再三,才勉強答應。

  就是他這種孝順,懂事,潔身自好,不畏權貴的精神,就如他在《墨梅》中所說:“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他這幾種品德不正是我們給學習的嗎?從小體諒母親和家庭的難處和細想,遇到困難時,應該堅強起來,不應該貪圖富貴,對那些無恥的人,應該敢於去職責教導。

  面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去幫助他們給予鼓勵和愛心給他們。

  正所說“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這本書十分精彩,我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希望大家也來讀讀這本書。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 篇8

  《范進中舉》講述的是一個叫范進的老書生在他五十四歲那年考上了舉人,周圍的人包括他的親人,由先前的冷嘲熱諷到對他熱情恭維起來,就連平時動不動打罵他的丈人也對范進獻起殷勤來。

  當我看到,范進對他的老師說,他年齡五十四,已經考了二十次科舉時,我不禁嚇了一跳,怎麼考到這麼老,難道沒有別的出路了嗎?如果是我,兩考不過就幹別的`活了,不可能考幾十年還這麼固執。媽媽告訴我:“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封建時期的大家都認為只有讀書才能功成名就。考過了,就能當官,當官就有了權,有錢人再和有權人進行錢權交易,名和利就雙豐收了。所以,范進張進李進王進等書生才拼命地考試。

  果然,范進考過沒多久,就有地主鄉紳給他送錢送物,不久他就過上了人上人的好生活,很快就融入了官場,學著別的官員借視察的名到處打秋風了。

  這就是諷刺,《儒林外史》的作者用這本書諷刺了當時的社會現狀,向大家展現了一個病態的社會。

  《儒林外史》這本書我還了解的不多,但我知道里面一定有更多有趣的知識。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 篇9

  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中國小說史上成就最高的長篇諷刺小說。魯迅認為,至《儒林外史》問世,“說部中乃始有足稱諷刺之書”。而且,“是後亦鮮有以公心諷世之書如《儒林外史》者。”

  《儒林外史》所寫內容,假託明季,實為清朝,而且十之八九的人物都實有其人。它真實地描繪了康雍乾時期知識分子生活的沉浮,境遇的順逆,功名的得失,仕途的升降,情操的高尚與卑劣,理想的倡導與破滅,出路的探索與追尋,從而揭露和諷刺了科舉制度的腐朽和整個封建道德的虛偽。

  《儒林外史》最主要的成就是描寫了封建社會中不同型別的知識分子。

  《儒林外史》作為一部長篇小說,其結構也很有特色。魯迅說它“雖雲長篇,頗同短制”,即指整個作品是由很多個可以獨立的短篇連環而成。全書沒有貫穿始終的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而是以一回或數回寫一個或幾個人物的故事,自成一環;然後,這些人物退居次要地位,新的人物又登場成為主要人物,於是,又構成新的一環。,環環相扣,連成長篇。這種結構形式,使作品兼具短篇與長篇的特點,既顯示著傳奇與話本的傳統,又體現著作者的整體構思的創新。當然,文木先生是大手筆,大作家,他的藝術造詣使他能夠駕馭這種結構形式,而對於別人而言,也許這並不是一種值得提倡的結構。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 篇10

  暑假讀書篇之四讀了《儒林外史》的第四回,我又看見了一個腐敗的湯奉。張師陸是南海縣人,也是高要縣縣令湯奉的世侄,一次,他和湯奉的門生范進相約去高要看望湯奉,剛剛互相問候坐下,忽然有一個老人在門口求見,老人說:“當今天子不允許吃牛肉,但我們家剛好是以賣牛肉為生的,如果我家不能賣牛肉,那還怎麼活啊?

  我為此懇求知縣能夠網開一面,不追究我賣牛肉的事情,我願意準備五十斤牛肉贈與大人。”湯奉想張師陸以前做過幾日小官,於是叫那個送牛肉的人先下去,然後對張師陸說:“,小侄,你以前曾經做過小官,你一定知道怎麼處理這件事情。”“依小人愚見,應該這樣做……才能證明你的為官清廉。”

  張師陸說道。湯奉聽了,連聲讚道:“妙!實在是妙!”第二天上堂,那老人為了請求縣官老爺同意他上街賣牛肉,以維持生計,咬咬牙,提來了五十斤牛肉送與湯奉,沒想到湯奉不僅沒有接受,還大喊一聲:“大膽!竟敢賄賂於我們!”後又命令手下人把老人用大枷鎖住,將牛肉放在枷上,沿街示眾,因時值夏天,天氣特別悶熱,時間一長,牛肉開始變臭,到了第三天,那老人經不住這烈日暴曬,活活地被湯奉折磨而死。

  湯奉為了在百姓面前假裝自己的清廉,竟然以老人的一條性命作為代價。想不到,後來這個偽君子居然落了一個為官清廉的好名聲,被提升為了知府,看了《儒林外史》第四回,我為這世道不公而深感憤憤然,更想在湯奉之類的偽君子身上吐他一臉的唾沫星子!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 篇11

  這個寒假,老師讓我們讀一本書——《儒林外史》,並且要寫讀書筆記,我讀了那本書後深受啟發。

  《儒林外史》是我國一部著名的古典長篇諷刺小說,它透過生動的藝術形象,反映了封建社會末期腐朽黑暗的社會現實,批判了八股科舉制度,揭露了反動統治的罪惡和虛偽。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王冕的故事》,它主要講了在元朝末年,有一個王冕和他的母親日子過得很艱難,於是他母親讓他去鄰居家放牛,鄰居很同情王冕,讓他一日二餐在他家吃。在一天,王冕在放牛看到了雨後美麗的荷花,想把荷花畫下來,於是他託人去城裡買紙和胭脂鉛粉之類學畫荷花。開始的時候畫得不好,畫到三個月之後,王冕畫荷花畫得栩栩如生,然後靠畫畫賺點錢過日子,後來一位王爺請王冕到他家去,他不肯去,王冕怕那位王爺對他不利,就到外面躲避一陣子。母親見他性情高傲,當官可能會闖禍,叫他千萬不要去做官。後來,時常有人傳說,朝廷要徵召王冕出來做官,王冕聽說後,急忙收拾好行李,連夜逃往會稽山中,最後,王冕因病而死。

  讀了這篇課文,讓我想到了自己的生活,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有書讀,每天好吃好喝,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而王冕小時候卻不能這樣,只能從小給別人幹活、做事情來掙錢養活自己與家人。所以,我要好好讀書,將來能為社會做出貢獻。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 篇12

  最近剛讀完《儒林外史》我深深感到了清王朝的腐朽與虛偽。

  《儒林外史》是我國一部著名的古典長篇諷刺小說,他透過生動的藝術形象,反映了封建社會末期腐朽黑暗的社會現實,批判了八股科舉制度,揭露了反動統治的罪惡和虛偽。

  這部小說的作者是吳敬梓,他出生於清代,他從四十歲左右開始用了近十年時間,創作了《儒林外史》,用這部小說表達了他對科舉制度舊理學的憎惡而當時一場農民革命的風暴正在醞釀之中,本小說有多個小故事組成而每個故事之間又有一些聯絡,其中較有名的有《周進撞號板》、《范進中舉》、《打秋風》等。

  讀完這本書我發現有些情節或事件有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至於可惡。如:在《范進中舉》中周進有這樣一句話:像你做童生的人,本該用心研讀八股文章,學那些雜學有何用處?這段話中說應研讀八股文,而八股文起源於明朝是為了選拔能聽命於皇帝的官吏,明政府規定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範圍內命題,考生只能根據指定的觀點答題,不準發揮自己的見解,答卷的文體,必須分成八個部分,稱為八股文,而八股文束縛了人們的思想扼殺了人們的聰明才智危害極大,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顧炎武評擊八股文說:八股之害等於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於咸陽之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