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的情與愛》優秀讀書筆記範文(通用6篇)

《中國式的情與愛》優秀讀書筆記範文(通用6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那要怎麼寫好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國式的情與愛》優秀讀書筆記範文(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國式的情與愛》優秀讀書筆記1

  曾經,我和妹妹聊到孩子的教育問題時,我信誓旦旦地說,一定要努力,把孩子們都送出去,送到資源優越的香港、美國、德國,讓他們接受最好的教育。

  我妹妹卻驚訝地說:“那怎麼可以?我的孩子絕對不可以獨自到那麼遠的地方,省內讀書就夠了,畢業後一定要回到我身邊工作、生活!”

  我一度陷入沉思,不知道該如何回應。我總覺得,把孩子“栓在身邊”的做法不妥,卻不知道該如何去反駁。我總覺得,“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卻從未意識到,我的深遠之計也存在諸多問題。

  直到我讀了《中國式的情與愛:把愛活出來》,我才知道,我的“為之計深遠”並不單純,我是把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強加在了孩子身上。

  《中國式的情與愛》是我讀的第一本與心理學有關的書籍,它讓我重新認識了親子關係、夫妻關係以及婆媳關係,我甚至開始重新思考如何去做一個獨立的人。這本書喚醒了我心底一直沉睡的聲音:我要做自己。

  說實話,從沒有一本書,讓我讀得如此膽戰心驚。捧著《中國式的情與愛》,我如坐針氈。因為書中很多地方,我情不自禁地就對號入座了。比如怕被傷害而不敢去愛,比如缺乏安全感而拘謹不敢說愛,又比如死要面子為難自己……

  《中國式的情與愛》優秀讀書筆記2

  其實,在讀到這本書的序言的時候,我是比較排斥的。因為武志紅老師很直白地提出各種“中國式”標籤。而我本身對“中國式”這個字眼並無好感,甚至有些排斥。但是,當我一點一點讀進去的時候,我才發現,這本書價值不菲。

  中國的獨生子女家庭,普遍都是421形式,四位老人加上父親母親,對家裡唯一的孩子寄予厚望,但又不可避免地會有溺愛存在,導致孩子出現“在家裡是中心,在社會很難適應”的問題,這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夫妻之間,一旦出現第三者插足的感情問題,不管出軌方是男人還是女人,第一個被譴責的總不是出軌者,而是第三者。這也是中國特色。因為中國人對於家庭,考慮的第一個因素總是道德,而不是愛情。

  戀人之間、夫妻之間吵架後,不管過錯在誰,認錯的也多是男人。中國女人普遍的強勢、脾氣大、不認錯,這也極具中國特色。中國家庭裡,灌輸給女性的思想多是“不管我怎樣鬧,愛我就要包容我。”

  好面子,難為自己,愉悅他人,這是“中國式好人”的鮮明特點。我們都希望被人敬仰、被人尊重,所以,我們總是製造一種假象,就是“我過得很好”。為了維持這種假象,我們不得不為難自己和家人。

  天敵似的婆媳關係,更是中國特色。不被愛、不會愛的婆婆,總是想無形中繼續控制兒子、獨佔兒子,在不知不覺中越了位,插足兒子和兒媳的小家庭。媳婦需要的是有力量的男人,需要的是定海神針般的夫妻關係。於是,悄無聲息地,婆婆和媳婦就站在了搶奪大戰的兩面。

  不得不說,《中國式的情與愛》把“中國式”的諸多問題分析得極為露骨。你不願意直視它們,但它們就那樣真真切切地存在,時不時地,還撩撥撩撥你平靜的生活。

  《中國式的情與愛》優秀讀書筆記3

  如果你是“多年媳婦熬成婆”的婆婆,我推薦你看看《中國式的情與愛》,它會清楚地告訴你,你的界限在哪,哪些是你不該做的,哪些是你急需做的。

  如果你是夾在母親和妻子之間,左右為難、不知所措的丈夫,我也希望你抽時間看看這本心理方面的書,它會告訴你,如何叫醒自身的意識,如何正確處理家庭裡的關係,如何從根源解決惡性的婆媳關係。

  如果你是一位被忽視的妻子,在你安全感缺失、慌不擇路的時候,與其抱怨、生氣、生孩子,不如靜下心來,去想想如何真正做自己。

  我就是那種安全感缺失的女人,我總是縮在自己的殼裡,不願意暴露出來。因為害怕讓父母失望、丟臉,所以我從不會和父母溝通我的真實想法;因為害怕失去家庭,所以我也從不會在先生面前解剖自我;因為害怕婆媳關係惡化,我更是採用躲避方式,拒絕走入新的'家庭氛圍裡……

  我無時無刻不想著做自己,可我發現我一步都邁不出去。

  讀過《中國式的情與愛》之後,我會刻意留意我、先生和孩子的相處模式。我一直說,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卻沒有意識到,不知不覺中,我替他規劃好了他的一生。我很擔心,我會扼殺孩子“做自己”的心。

  你是孩子生命的接引者、照料者,你也是孩子最初和一生的榜樣,孩子是比照著你的人生來活他自己的人生,所以你越過好自己的日子,越有個性,越活出自己的人生魅力,你的孩子才能活得越精彩,如你所期待的,成為一個成功、圓滿的人。

  啟用心底沉睡的思想,弱化為孩子籌謀一切的想法,先把自我的後半生過“好”,用榜樣的力量去指引孩子,和孩子一起做自己,家庭裡每個人都變成理想中的“好”樣子,這才是真正的“做自己”。

  《中國式的情與愛》優秀讀書筆記4

  對於中國女人,網路上流傳一句話:中國女人的四不幸: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

  中國家庭裡,很多婚姻都不是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之上的。本該是第一順位的妻子,被婆婆、被家族、被孩子一點一點擠到最末尾。缺位的丈夫、越位的婆婆,讓妻子感受不到愛,也逐漸失了愛的能力。安全感匱乏的妻子,只好將目光轉移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有些人由於沒有自己的人生,所以只好生孩子,然後把生的孩子的人生當做自己的人生來操控。

  媽媽和孩子之間嚴重的共生關係、爸爸的缺席,以及婆媳之間的爭執,都導致很多媽媽越活越沒有自我,她們的世界只剩下“孩子”,她們的希望全在“與我最親”的孩子身上。

  不被愛、不會愛、又帶有控制慾的媽媽,帶給孩子的教育、養育方式,勢必會有瑕疵。從未想過“做自己”的媽媽,也一定不會教會孩子去做自己。

  這樣長大的孩子,成長的過程不自覺地便被貼上了“中國式”的標籤。被逼著走入一段沒有準備好的婚姻,又造就一段不健康的夫妻關係、婆媳關係。一輩子活在母親的控制之下,越發地不能“做自己”。

  缺位的丈夫、缺席的爸爸、缺愛的孩子、越位的婆婆、控制慾強的媽媽,如此惡性迴圈,家庭永遠沒有幸福可言。

  《中國式的情與愛》優秀讀書筆記5

  《中國式的情與愛》是武志紅和青音的合著作品。武志紅畢業於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是知名的心理專欄作家、資深心理諮詢師,也是一位心理學暢銷書作家。

  青音是著名情感主播,是中國大陸唯一一位在心理諮詢和節目主持兩個領域跨界的自媒體人,是“綿羊熱線”的創始人,也是一位家庭治療學派心理專家。

  第一次聽說武志紅老師,是源於朋友圈裡免費分享課的宣傳海報,大致題目就是“跟北大名師學心理”。因為對心理學濃厚的興趣,我就加入了。只是,後來才知道,那是其他公眾號的宣傳方式,課程內容都是武志紅之前節目的錄製音訊。

  源於那張宣傳海報,我開始在豆瓣搜武志紅的書籍。多達二十多本的書單,讓我有些眼花繚亂,我一度不知道先看哪一本。機緣巧合下,《中國式的情與愛》第一個走進我的視線。

  武志紅老師和青音老師將《中國式的情與愛》分為六個篇章,分別是:中國式家庭、解剖親密關係、如今的中國女人、如今的中國男人、不肯放手的父母和成為你自己。

  從“做自己”的宗旨出發,以心理學理論為基礎,梳理當今社會背景下中國家庭存在的諸多問題,為單身男女和已婚夫妻提供心理學建議。

  在我看來,這是按照一層一層遞進的方式進行的,也是按照每一箇中國人的思想軌跡來開展的。

  通常,當我們有覺醒意識的時候,我們已經活在“中國式”家庭裡,我們所經歷的親情、愛情、友情,都被刻以“中國式”的標籤。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的時候,我們的思想逐漸地意識到:這或許是“中國式”帶來的影響。

  《中國式的情與愛》優秀讀書筆記6

  婚姻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族的事。

  我沒有考證過這句名言是誰說的,但我好像在十幾前就聽說過。最初聽到這話的時候,我想的是:當事人還是不夠勇敢,於是才會有梁山伯與祝英臺,羅密歐與朱麗葉這類悲劇。

  我不認為婚姻是兩個家族的事情,婚姻和愛情一樣,都是兩個人的事情,懦夫才會無法抵擋家族的壓力。什麼門當戶對,什麼父母之命?都是藉口。只要兩個人真心相愛,一定可以過得很幸福。

  後來,我結婚了,我發現我太幼稚了。婚姻絕不只是兩個人的事情,兩個人再真心相愛,他們的婚姻,都還是不可避免要面對雙方家族所帶來的困擾。

  我說的雙方家族對婚姻的困擾,不僅有看得見的,比如什麼媽寶男、扶弟魔等小家庭和原生家庭的利益衝突等;更有無形的困擾,因為你面前站著的人,雖然擁有他獨立的一面,但他的性格、思維和習慣,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傳承自他的家族的。雙方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不可避免地會發生衝突。這些無形的障礙,才最為致命。

  因此,即便如我們這樣的夫妻二人都是彼此的初戀,婚後也單獨生活,遠離雙方的家人,但雙方身上也都還帶著無數的各自家族的烙印。

  所以,婚姻,不只是兩個人的融合,更是兩個家族的融合,衝突是難免的……

  資深心理諮詢師武志紅和青音的《中國式的情與愛:把愛活出來》這本書,對此有更深的解讀。

  讀完該書,我最大感慨就是:中國式的婚姻,真是先天不足,後天失養啊!想要把愛活出來,真是不容易,絕不是隻憑一個“真愛”就能逢凶化吉了。我們還需要注意很多東西。

  為什麼說中國式的婚姻,是先天不足呢?

  武志紅在書中剖析地淋漓盡致,他說:

  一個人對愛情的信心,就是對整個世界的信心。

  我覺得還可以續一句:一個人對愛情的信心,也是對自己的信心。

  我們對世界、對自己,有多少信心呢?

  從小,父母給的教育,大都是外界是靠不住的,外人是靠不住的,我們是無能的……我們對這些外界、對自己,都沒有多少信心,我們又能對愛情有多少信心?

  青音在序言開頭,列出了三句話:

  “如果不是為了讓你有個完整的家,我早就跟你爸離婚了!”

  “我和你媽現在只剩下親情了,婚姻到最後就是親情和責任,誰不是呢?”

  “所謂婚姻嘛,將錯就錯嘍!”

  這些就是我們父母輩的很普遍的婚姻的狀況。特別是第一句話,無數人都在小時候聽母親說過;一直到現在,都還有無數人常常聽到。

  我們每個人,都受家族,特別是父母的巨大影響,父母的愛情和婚姻都這麼乏善可陳,不是好的婚姻榜樣,因此,我們也不知道怎樣做個好妻子、怎樣做個好丈夫,耳濡目染的多是破壞性地爭吵和冷戰,這便是先天不足。

  更有無數婚姻,雖然不幸福,但並沒有解體,而是湊合著過;或者是名存實亡,徒留婚姻的形式,但就是不離婚。這樣的婚姻下的子女,又能夠對愛情和婚姻有多少正確的理解和信心呢?

  我不少朋友,就是因為父母的極度不幸福的婚姻,而導致對婚姻恐懼和厭惡,才不願進入任何親密關係。

  後天失養,是指我們在婚姻裡都如同巨嬰,無法給出滋養對方的愛,反而是在索愛,抱怨對方不給我們愛。婚姻如同牢獄,彼此痛苦。

  記得我和老婆結婚的前三年,我們經常發生爭吵,彼此都非常痛苦,都覺得我付出了這麼多,你為何不愛我?後來,老婆說:

  我覺得我們倆就像兩個嗷嗷待哺的嬰兒,都在渴望對方給我們愛。但是我們倆都沒有能力給對方愛。

  這話讓我非常震驚,因為我一直認為,是老婆不能給我愛,而我一直在給老婆愛啊。但聽了老婆那句話,我才明白,我給出的,並不是老婆想要的愛。

  因為我愛老婆的方式,是從我父母那裡學來的;但我老婆認可的愛,是從她父母那裡學來的。同樣的事情,我認為是愛,她認為不是。反之,她認為是愛的表現,我可能會認為這根本就不算。

  如果不能理解和接納對方對愛的設定,我們就會陷入混亂,陷入徒勞無功的付出和索取中。

  武志紅認為,婚姻裡,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很重要。

  但是,這個太難了。《無問西東》裡有句話很經典:

  你怪她不對你真實,那你給她對你真實的力量了嗎?

  這句反問非常好。反思我的婚姻,起初階段,我們都沒有給對方這種表達真實的力量。

  比如,曾經有一段時間,老婆工作不順,常向我傾訴她在工作中的負面感受。我每次都會喋喋不休地讓她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讓她積極樂觀一點,讓她大不了換個工作,或者給她講個笑話,試圖讓她變得開心一點……漸漸的,她就不在我面前抱怨了,但神情更落寞了。她不再向我傾訴,因為她認為,說出來也沒用,我無法給她她想要的安慰……

  老婆同樣也無法給我讓我對她真實的力量。比如,如果她的某些言行讓我感到難過或憤怒,我表達出來,她就會直接說:

  你覺得我不好,那我們離婚吧!

  就是這樣,她對我發脾氣沒關係,但是我不能說她一點“不好”。雖然我說她的缺點,是提醒,但她卻根本聽不得一點,但凡我露出一點對她的不滿,她就會乾脆地說出讓我非常憋屈的話:“你覺得我不好,那我們就離婚吧。……”我還得忍辱負重去哄她。

  武志紅在書中強調:

  真實的活力,是帶有一點兒攻擊性的,這個活力在親密關係這個容器裡流動的時候,我們希望容器是穩定的,它能夠承受的住情緒在這兒流動,不會有破裂的危險。一旦情緒流動過了,彼此都好感覺很親密,被信賴、被包容,連結也就更緊密了。

  武志紅所說的包容,不是指你來攻擊我,我不生氣。而是指,雖然我因你的攻擊很生氣,但是我不會因此就宣佈我們的關係破裂了,就要離婚了。

  很可惜,我無法包容老婆的負面的情緒,總是試圖讓情緒低落的她開心起來。她也無法包容我的攻擊,會因為一點批評就開口要離婚。我們倆的負面情緒,都卡在自己的身體裡,無法流動,很傷感情和身體。

  如果我們能早點看到這些理論,就可以避免很多無謂的痛苦,我也不用久病成良醫,硬生生把自己熬成心理諮詢師了。

  武志紅也強調,表達攻擊性很重要。但表達攻擊性,不是指拐著彎對對方進行人格上的攻擊,而是要勇敢直接地表達自己的憤怒和不滿等感受。這也是《非暴力溝通》的作者所著力強調的溝通觀念。

  如果雙方都可以這樣直抒胸臆,表達自己的感受,並且可以被對方包容,那麼雙方的感情就會越來越好!彼此都活在真實中,不需要壓抑自己,想想就覺得這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啊!

  關於溝通,武志紅有個說法很新穎有趣,他說:

  男人要培養跟自己溝通的能力,而女性剛好相反,女性要好好培養與對方溝通的能力。

  我想這句話是說,男人太忽視自己的內心感受;而女人又太忽視對方的邏輯吧。一個太理性的人和一個太感性的人,溝通起來,會是雞同鴨講一般。

  溝通困難,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也是武志紅在後面提到的,我們和自己的父母溝通就很困難,很難流暢地表達我們的情感,所以,我們就習慣性地壓抑自己的情感,自然也很難和別人表達。

  想要夫妻之間表達順暢,就必須要包容對方,給對方表達真實的力量,允許對方表達攻擊和憤怒,這樣溝通渠道才會暢通,愛才會暢通無阻。

  武志紅認為:

  真正健康的愛,是努力去做,給自己愛,然後把內心豐富的滋養分享給對方,而不是讓內心空空洞洞的,非常努力地為對方“付出”。“你欠我的”和犧牲感,都不是愛。

  這與被譽為我們這個時代最傑出的心理醫生、《少有人走的路》的作者斯科特·派克對愛的定義也非常一致,派克認為:愛是行動,是做出有助於對方和自己擴充套件自我界限的行動。

  美好的婚姻裡的妻子,絕不是劉慧芳式的賢妻良母,而是活出攻擊性的真實的女人。丈夫同樣如此。美好的婚姻,也都是能維護自己小家的界限。雖然我們小時候受到的教育都是“娶了媳婦,不要忘了娘”,但武志紅強調:好的婚姻,夫妻關係必須是家庭第一順位的,如果母子關係是第一位,這個家庭的關係就錯亂了,誰也無法好過。

  中國式的婚姻,往往都是先天不足,後天失養。先天不足已經是過去的事實,我們沒有辦法逆轉時空,但我們可以透過修行,經營好婚姻,給孩子做個好榜樣,避免我們的子女在愛情和婚姻裡先天不足。

  後天失養的問題,是可以透過用心學習,去逐漸深入瞭解、接納和理解自己與愛人,去了解雙方的家族給我們帶來的影響(有好的影響,也有負面影響,也有無關好壞但給人獨特做事風格的影響)。

  如果我們不先了解這些,只單純盯在愛人身上,對愛人的言行的背後的含義進行猜測,或者試圖去改造愛人的言談舉止的習慣,讓愛人變成我們希望的樣子,我們就會做很多無用功。因為愛人呈現到我們面前的狀態只是長期以來受到的家庭薰陶的結果,只有先了解前因,才好認識後果,才好真正理解愛人。

  同樣,如果我們不先了解我們的家族給我們的影響,不瞭解我們自己的思維模式、感情基調、行為習慣和溝通模式,那我們也會無法真正理解自己,也就難以改善自己。我的自傳寫作群的一大作用,就是這個。

  做到這些,我們才能做到真正地愛對方、愛自己,從而把愛活出來,並分享給對方,互相促進,生活會越來越美好!

  該書探討了婚姻裡會面臨的各種問題,比如婚姻與愛情的關係、媽寶男、曬娃現象、獨生子女、真實與包容、第三者、面子、公主病、剩女、性、中國式好人、婆媳關係、催婚等各種現象,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活出真自我!

  十二年前,透過天涯的帖子開始關注武志紅,我和很多人一樣,從武志紅這裡(書、微博、影片、專欄),學到了很多心理學方面的東西,甚至可以說,影響了整個人生。

  如果你是一個準備進入戀愛狀態的年輕人,或者是一個在婚姻中有苦惱的人,如果你還沒看過這本書,強烈推薦給你。相信該書有很多地方會讓你共鳴,你能從中發現很多你曾迷惑不解的問題的答案,並具備活出真實的自己的勇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