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歇爾·盧森堡《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
馬歇爾·盧森堡《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寫一份讀書筆記,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馬歇爾·盧森堡《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非暴力溝通是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簡寫NVC)一詞的中譯,又稱愛的語言、長頸鹿語言等
作者透過該作品向我們闡述了語言的暴力,擴大了我們對語言暴力的認知範圍,同時作者發現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
第一章:讓愛融入生活
1.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2.非暴力溝通的目的是提醒我們藉助已有的知識,讓愛融入生活
非暴力溝通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式地反應,而是去明瞭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願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
我們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同時,它還促使我們仔細觀察,發現正影響我們的行為和事件並提出明確的請求
非暴力溝通培育彼此的尊重、關注與愛,使人樂於互助
3.非暴力溝通模式的要素:
①觀察,留意發生的事情
②感受,清楚地表達觀察結果而不判斷或評估——表達感受
③需要,說出哪些需要導致那樣的感受
④請求,明確告訴他人,我們期望他採取何種行動,來滿足我們
舉例:看到桌下的兩隻髒襪子和電視機旁的三隻,我不太高興,因為我看重整潔,你是否願意將襪子拿到房間或者放進洗衣機?
4.非暴力溝透過程
①什麼是我的觀察
②我的感受如何
③哪些需要(價值,願望等)導致那樣的感受
④為了改善生活,我的請求是什麼
5.非暴力溝通模式:
①誠實地表達自己,而不批評、指責
②關切地傾聽別人,而不解讀為批評或指責
第二章:是什麼矇蔽了愛
1.有些溝通方式使我們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
2.對他人的評價實際上反映了我們的需要和價值觀
3.暴力的根源在於人們忽視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將衝突歸咎於對方
分類和評判提倡的是暴力
比較也是一種評判
4.我們可以用負責任的語言代替迴避責任的語言
5.我們無法強迫他人按我們的.期待生活
第三章:區分觀察和評論
1.非暴力溝通並不要求我們保持完全的客觀而不作任何評論。
它只是強調區分觀察和評論的重要性,否則人們將傾向於聽到批評,甚至產生逆反心理
2.非暴力溝通是動態的語言,不鼓勵絕對化的評論,而主張評論要基於特定時間和環境中的觀察,並清楚地描述觀察結果
第四章:體會和表達感受
1.在表達感受時,示弱有助於解決衝突
2.非暴力溝通對錶達具體感受的詞語與陳述、想法、評論及觀點的詞語做了區分要區分
第五章:感受的根源
1.非暴力溝通強調,感受的根源在於我們自身,我們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對他人言行的看法,導致了我們的感受
2.聽到不中聽的話的四種選擇:
①責備自己
②指責他人
③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④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3.對他人的指責、批評、評論及分析反映了我們的需要和價值觀,如果我們透過批評來提出主張,人們的反應常常是申辯或反擊。反之如果我們直接說出自己的需要,他人可能積極回應
4.個人成長一般會經歷三個階段
①情感的奴隸:我們認為自己有義務使他人快樂
②面目可憎:拒絕考慮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③生活的主人:對自己的意願,感受和行動負完全責任
第六章:請求幫助
1.在發言時我們將自己想要的回應講得越清楚,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應
2.瞭解他人的反應:對方此時的感受,對方的想法,對方是否接受我們的請求
3.一旦人們認為不答應就會受到責罰,他們就會把我們的請求看作是命令
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他人來迎合我們,而是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絡
第七章:用全身心傾聽
1.分析妨礙了我們傾聽
為了傾聽他人,我們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全心全意地體會對方
2.有時我們可以主動表達我們的理解,來幫助對方瞭解我們在何種程度上明白了他的意思,在交流過程中保持持續關注,為對方的充分表達創造條件
3.當我們痛苦地無法傾聽他人時,需要:
①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②大聲地提出請求
③換一個環境
第九章:愛自己
1.非暴力溝通最重要的應用也許在於培育對自己的愛
2.主動根據需要和價值觀來選擇生活,深入理解我們行為的動機,並用選擇做代替不得不
第十章:充分表達憤怒
1.如果想充分表達憤怒,就不能歸咎於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直接說出我們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們的願望得到滿足
2.表達憤怒的步驟:
①停下來,除了呼吸什麼都別做
②想想是什麼想法使我們生氣了
③體會自己的需要
④表達感受和尚未滿足的需要
有時在第③和④之間,我們需要先傾聽別人
第十三章:表達感激
1.在讚揚他人時,我們很少揭示內心活動,而把自己放在了裁判的位置。讚揚也常常被人用來實現個人目的
2.非暴力溝通鼓勵我們充分表達感激:
①對我們有益的行為
②我們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滿足
③我們的需要得到滿足後,我們是什麼樣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