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智慧的教師》讀書筆記

《做有智慧的教師》讀書筆記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筆記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做有智慧的教師》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做有智慧的教師》讀書筆記1

  教育呼喚教育智慧。那麼如何才能成為一個有智慧的教師呢?讀罷《做有智慧的教師》一書,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法:

  一、智慧來自健康陽光的心態。

  做一個智慧型的教師,好的心態是關鍵。有了平和的心態,才能有冷靜的大腦;有了積極的心態,才能調動大腦創造的活力;有了辯證的心態,才能避免自己的思維陷入極端主義的陷阱。有了健康的心態,才能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大家都知道,我們教師每天在進行著“備、教、批、輔、考”的工程,平凡與繁瑣的日常事務讓我們的工作更細微化,更具體化,也更程式化。

  在每天重複的勞動中,我們在感受著平凡者的平凡事。要想把平凡的事做得很出色,我覺得教師要有三顆心:寬和的平常心,幼稚的兒童心,純樸的博愛心。平常心是留給自己的,兒童心是給孩子們的,博愛心則是參與社會的。

  作為一名教師,無論身在何處,只要擁有一顆健康陽光的心態,都能感受到生活的五彩繽紛,在平凡中顯露出智慧。

  二、智慧來自知識的日積月累。

  雖有佳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做一個有智慧的老師,成功沒有捷徑,成功來自於學習,成功更來自於實踐。

  我覺得經常瀏覽有益的網頁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如:教育線上、中國知網、特級教師家園的網頁等,裡面都有很多浪裡淘沙得來的精粹。經常閱讀名家教育部落格,如同跟許多高尚的人在談話,無疑是一種蓬勃向上的享受;倘佯於大師的教育博文,如同走進無窮無盡的教育寶庫,思想意識會得到潛移默化的提高。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勞動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教師要時常讀書,平時積累的知識越多,上課就越輕鬆。”我們只有閱讀、閱讀、再閱讀,暢遊在知識的海洋裡,才有深厚的底蘊。走到課堂上才會駕輕就熟,遊刃有餘。

  三、智慧來自對教育行為的不斷反思。

  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曾經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為:教師成長=經驗+反思。這個教師成長的公式揭示了教師專業發展的本質。教師要獲得教育智慧,需要有探究的思想和習慣。遇事要先問“為什麼”,研究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學習、實踐、反思、寫作。這是教師成長的必由路徑。學習的最重要途徑是讀書。要使閱讀變成習慣和享受,不斷積累,不斷豐富知識結構。踐行是關鍵,做了才有發言權。要在課程開發、課題研究、課堂教學、指導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等方面積極實踐,並視為鍛鍊和提高的機會。

  反思是智慧型教師最關鍵的思維特質之一,同樣的事件中,智慧型教師的反思更為深刻和持久。寫作不為張揚,而是為了盤點和內斂,為了更清醒的前行。所以堅持記筆記、寫教育日記、教學反思等對於我們的專業成長是非常好的。因為,堅持反思是智慧生成的重要階梯。

  四、智慧來自與他人的精誠協作。

  常言道:兩人智慧勝一人,眾人拾柴火焰高。佐滕學教授認為:“21世紀的學校是學習共同體”的學校。所謂學習共同體的學校是指不僅學生們相互學習、成長,作為教育專家的教師也相互學習、提高,家長和市民也參與學習,共同發展。許多研究發現,教師一起密切溝通,休息時的相互交談、備課時的疑難問題商討、公開課的觀摩與評價,都是教師面對面交流互動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中,老師們共同探討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探討教學的藝術,交流彼此的經驗,共享成功的喜悅,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教育呼喚智慧,智慧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不斷超越自我。擁有智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只要我們心懷夢想,不懈追求,每天進步一點點,積少成多,就能不斷提高教育藝術,逐漸成為一名有智慧的教師!

  《做有智慧的教師》讀書筆記2

  假期中讀了《做有智慧的教師》一書,這本書是廈門外國語學校附屬小學7位教師共同的著作,這七位優秀教師在繁重瑣碎的教育教學及學校管理工作之餘,把自己對教育教學的理念、方法,對教師人生、家庭、學習等諸方面的思考,透過一個個真實生動、耐人尋味、啟迪思考的教育小故事,反映各自成長的心路歷程。這些小故事蘊涵著他們細膩的`情感,凝聚著教育實踐的智慧,折射出他們積累的經驗,是他們教育實踐與智慧的寶貴財富,是他們教育人生道路上的一塊厚重的鋪路石。

  讀完以後,越來越感覺到自己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的不足,同時也感覺到自己需要學習改變的東西很多很多。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作為一名有智慧的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更需要機敏豁達的智慧,要用智慧的心靈去點燃學生智慧的頭腦;還要有完善的人格魅力,要有人情味,能夠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用愛心與責任心對待學生。

  反思自己的教學生涯,確實差距太大。上課時對學生往往是照本宣科,完成教學任務就萬事大吉,沒有真正用心分析學生,真正瞭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學生因材施教,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以前總是感覺要讓學生尊重你,你就必須維護教師的威嚴,要說一不二,這樣才能得到學生的尊重,學生才會無條件地服從你的命令。於是我在課堂教學中也就經常失去了笑容,板著面孔,漸漸地學生對我也就“敬而遠之”了。

  現在想來,我的這種做法是一個多麼嚴重的錯誤!每個學生都是生動活潑的人、發展的人、有尊嚴的人、有個性的人。作為教師,就要有一種平和的心態,蹲下身子,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交流溝通,還要有包容之心,寬容之度。要有完善的人格魅力,要有人情味,能夠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用愛心與責任心對待學生。這樣才能使學生樂於接近你,樂於學習你所任教的學科。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學習做一名智慧的老師,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不斷超越自我。要有教學智慧,要有較高的教學機智,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能在課堂教學中隨機應變,遊刃有餘。在教學中還應該和其他老師一起共同探討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探討教學的藝術,交流彼此的經驗,共享成功的喜悅,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堅持記筆記、寫教育日記、教學反思等。讀完這本書,感覺名師們深刻的教育思想、淵博與睿智的大家風範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和啟發,仔細回味每一個小故事,處處精彩,在充滿智慧的字裡行間,點點滴滴無不引領著我們做一名有智慧的教育者。

  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師,還應該以學習者的身份積極主動參與和體驗課堂的多元化學習活動過程,更重要的是還要學會課後反思。每一次教學設計、課堂教學,都有不完美的環節,之後需要我們不斷的反思、實踐、創新。反思是人對獲得知識的反觀自照,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保鮮劑”。

  實際上我們在教學中往往喜歡圖省事,照搬照抄別人的教案,甚至課後案、教後案。其實,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教學風格,設計的教案各不相同,我們不可能通用的,還是需要學習創新,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設計教案。這就需要我們透過閱讀教育名著、課改叢書、聽名家報告等,與課改為友,研究教育教學和新課改。學然後知不足,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感悟中提高。只有充分為自己“充電”、“蓄能”、“補鈣”,落實教學新理念,順應教育新形勢,設計出自己的個性教案,然後經過不斷的實踐、補充、修改、反思,教師才能逐步成長!反思是一種思考,是一種習慣。

  優秀的教師需要在不斷的學習、實踐、反思中,體驗成長,感悟成長,獲取教育的真諦。我們只有不斷的探索,具有創新的觀念,創新的思維,創新的評價,學會反思,才能培養學生學會創新學習、自主學習、終生學習,才能成長為一名真正的有智慧的教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