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讀書筆記範文(通用10篇)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讀書筆記範文(通用10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書筆記了。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讀書筆記範文(通用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費爾巴哈的提綱讀書筆記1
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科學共產主義的創始人卡爾·馬克思留下了許多著作,其中,《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與《德意志意識形態》一起被公認為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別是唯物史觀創立的基本標誌。《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在1888年作為恩格斯的《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的附錄首次發表,它被恩格斯稱為“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檔案”,“歷史唯物主義的起源”。提綱的核心是唯物主義,而且是能動的唯物主義。同時馬克思強調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是以實踐為基礎的,他認為人類對於客觀世界的認識只能從實踐中來。“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導致神秘主義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提綱第八條)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一共有十一條,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前兩條是整個提綱的總論,主要指出了新舊唯物主義的區別;第三至九條為第二部分,在這一部分中馬克思把實踐的觀點應用於社會歷史的研究,批判了費爾巴哈的唯心史觀,提出了歷史唯物主義的最基本觀點;第十和第十一條則是提綱的最後一部分,作為提綱的總結,揭露了唯心史觀的階級根源,闡明瞭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特點、歷史使命與根本任務,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哲學領域裡所實現的偉大變革。
在第一部分中,馬克思對比了新舊唯物主義,指出舊唯物主義不懂得實踐對人類社會的意義,把客觀世界單純地看作認識物件,不當作實踐改造的物件,不懂得主觀對客觀的反作用。這也是舊的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的根本區別。費爾巴哈雖然也講實踐觀點,但他對實踐的理解是錯誤的。他在《基督教的本質》一書中,把理論和實踐對立起來,認為理論活動才是真正人的活動,而實踐則是“猶太人營商牟利的活動”。針對舊唯物主義的缺陷,馬克思指出:人們的思維歸根到底只能由實踐來檢驗。只有在實踐中,人們才能把主、客觀統一起來,確定人的思維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實際,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馬克思借用“思維的此岸性”概念,強調了人們能夠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而且可以透過實踐證明認識的真理性,世界上沒有什麼事物是不可認識的。
第二部分揭露舊唯物論的唯心史觀及其根源,論述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批判了舊唯物主義的唯心史觀,分析了其產生的根源。在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勾畫出了唯物史觀理論體系的綱要。馬克思指出舊唯物主義不瞭解革命實踐的偉大作用,因而不能正確地說明人和環境、人和教育的關係,並由此導致唯心史觀。馬克思所說的“環境”是指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物質關係,它包括生產力、經濟基礎和社會關係。人並不是消極被動地接受環境的影響。人是積極的、能動的實踐者。馬克思批判的不是環境對人的決定作用本身,而是片面機械地理解這種決定作用。馬克思分析了費爾巴哈的宗教觀,闡述宗教產生的社會根源和消滅宗教的正確途徑,揭露費爾巴哈對宗教批判的侷限性,揭示了宗教產生的社會根源和消滅宗教的正確途徑,從中引出在實踐中改造世俗社會的革命結論。指出了費爾巴哈批判宗教的出發點及其侷限性,揭示了宗教產生的社會根源,並且提出要消滅宗教,必須透過實踐對“世俗家庭”進行革命的改造。馬克思指出費爾巴哈陷入唯心史觀的認識論根源,進一步指出費爾巴哈從唯物主義出發,而又陷入了唯心史觀的認識論根源。費爾巴哈的理性直觀,沒有把認識與社會實踐、與改造現實聯絡起來。這就是馬克思所說的費爾巴哈不是把感性看作實踐的、人類感性的活動。結論正因為費爾巴哈不懂得實踐的意義,所以,這種直觀的唯物主義,就不能正確地說明環境和人的關係,更不能揭示宗教產生的階級根源和消滅宗教的途徑。和舊唯物主義有著基本區別的新唯物主義,既把物件、現實、感性理解為獨立存在於人的實踐活動之外的客觀物質世界,又把它們看作是人的感性活動的產物,並認為這種活動不斷改變著自己的面貌。這就是馬克思在哲學領域中實現的變革之所在,就是馬克思提出的新世界觀的基本內容。
作為總結的第三部分揭示了新舊唯物主義對立的社會基礎、階級根源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特點。對新舊唯物主義原則區別的階級基礎進行了歸納,闡明瞭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使命以及與以往哲學的根本區別。揭露了唯心史觀的階級根源,闡明瞭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特點、歷史使命與根本任務,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哲學領域裡所實現的偉大變革。
在提綱中馬克思緊緊圍繞著舊唯物主義的基本缺陷——直觀性和受動性,完成了對以費爾巴哈為代表的舊唯物主義的批判,確立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實踐觀點。《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成的重要標誌,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以往一切舊哲學的根本區別,就在於它不僅說明世界,更重要的還在於改造世界。馬克思創立新唯物主義,就是為了給無產階級提供一個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一次科學地解決了理論和實踐的統一,創立了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觀點,第一次明確提出“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從而創立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歷史觀相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費爾巴哈的提綱讀書筆記2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以下簡稱《提綱》)是馬克思為了改造舊唯物主義世界觀,為工人運動提供理論指導而撰寫的一份提綱,這份提綱後來由恩格斯整理出版後,才公開發表。恩格斯給予了這份提綱高度的評價,認為它是作為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檔案。這份提綱的發表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它徹底批判了費爾巴哈和一切舊唯物主義的直觀性和不徹底性,確定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的實踐觀。整篇提綱不足1500字,一共分為11條。
在《提綱》的第一條中,馬克思直言不諱的指出了費爾巴哈為代表的就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陷——缺乏實踐的和主體性的觀點。馬克思指出費爾巴哈“他不瞭解‘革命的’、‘實踐批判的’活動的意義”。他的唯物主義是直觀的,不徹底的。
在《提綱》的第二條中,馬克思闡述了實踐是檢驗思維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在馬克思看來,人的思維是否是客觀世界的正確反映,這一檢驗的標準不能在人的主觀範圍內尋找,用人的主觀的東西去檢驗人的思維是得不到正確的結果的。馬克思指出只有在人的主觀範圍之外的實踐能夠檢驗人的思維的真理性,這是由實踐的特性決定的,實踐是主觀見諸客觀的活動,它能夠把人的認識思維與客觀實際相結合起來加以比較,如果人的認識思維與客觀實際相符合,那麼人的思維就具有真理性,反之,則否。
在《提綱》的第三條中,馬克思批判舊唯物主義只看到環境對人的作用,而忽視了人的主觀能動性也能對環境起影響作用,也就是說,人不是被動和消極的被環境所影響。舊唯物主義認為“改變了的人是另一種環境和改變了的教育的產物”,然而這種所謂“另一種環境和改變了的教育”又是由什麼來改變的呢?他們沒有指出來,看來在這方面,他們只能尋求上帝的幫助了,這樣舊唯物主義者就陷入了唯心主義的泥潭。
在《提綱》的第四條中,馬克思承認了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積極方面,因為費爾巴哈把宗教世界從神學世界觀中剝離出來,把它歸結為產生它的世俗基礎。但是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剛走到這一步,就止步了,對宗教的批判僅僅停留在理論的批判,而沒有付諸實踐來改變宗教世界。
在《提綱》的第五條中,馬克思批判了費爾巴哈認識論的錯誤根源——人的感性知識單純的直觀,馬克思指出人的感性應該來源以人的實踐。
在《提綱》的第六條中,馬克思把人的本質歸結為“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批判了費爾巴哈把“人的本質理解為‘類’,理解為一種內在的、無聲的、把許多個人
純粹自然聯絡起來的普遍性”。既然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那人的本質必然是歷史的和變化的,也就是說,在人類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人的本質不同的,是變化的。因為,社會關係是歷史的和變化的。因此,人的本質必然不是固定的,那些所謂的人性自私論是必然錯誤的。同時,要指出一個問題就是,馬克思所指的人的本質是就人類區別與動物來說的,而不是單指具體每個的本質。弄清楚這個問題,就不會陷入所謂“既然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那麼是否可以說只要弄清楚一切社會關係,就能弄清楚人的本質呢?”的疑惑了。
在《提綱》的第七條中,馬克思接著第六條繼續批判費爾巴哈關於人的本質的錯誤,進一步闡述了人的本質在於它的社會性,只有從社會性的角度上,才能真正把握人所以為人的本質。
在《提綱》的第八條中,馬克思指出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因為實踐是社會關係的發源地,實踐構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實踐構成了社會發展的動力。在社會生活中的人是從事實踐的人,只有實踐才能揭開擋在人類歷史發展程序中的一切神秘面紗。
在《提綱》的第九條中,馬克思指出,舊的唯物主義只能做到把感性理解為“市民社會”的單個人的直觀,然而它不能理解市民社會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因而它不能把感性理解為實踐活動。
在《提綱》的第十條中,馬克思鮮明的指出了自己新唯物主義的階級基礎和立場,舊唯物主義是“市民”社會的唯物主義,而馬克思新唯物主義是人類社會的唯物主義,是為實現人類解放的唯物主義。
在《提綱》的第十一條中,馬克思指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鮮明的點明瞭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以往一切舊哲學的一個根本特徵在於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要說明世界,而且要改變世界。縱然,馬克思在向人說明了自己哲學的特徵在於改變世界,但是他並沒有說,改變世界與解釋世界相比誰更重要。在馬克思看來,這兩者是同樣重要的,因為改造世界必須以解釋世界為前提,從排除科學實驗之外的人類實踐活動來講,如果缺乏解釋世界的前提,那麼這種實踐活動也就是改造世界的活動必然是盲目的,就算取得了成功,那也是機會主義性質的。解釋世界和改造世界兩者的關係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解釋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前提,而改造世界反過來又能夠促進解釋世界。
總的來說,在《提綱》中,馬克思主要突出自己的唯物主義區別於以往舊哲學的根本特徵是實踐,因此,馬克思的唯物主義也被後人稱之為實踐唯物主義。實踐不僅
僅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特徵,同時也是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特性。當今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程序陷入了困境,有的人把根本原因歸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實踐的根本特性。這些人的基本觀點是,學而不能用即等於無用。他們認為馬克思主義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理論,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是為了去變革世界,改造現實社會中的不合理問題。然而,我們當前的社會現實並不能很好提供這種能夠讓我們去變革的條件,就目前來講,我們很多人都是在適應這種社會現實,儘管其中存在許多不合理,在他們眼裡,能夠適應社會現實已經是一種不易的成功了,至於變革社會現實不亞於痴人說夢。因此,他們認為對很多人來說,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當今社會是沒有任何吸引力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由於缺乏運用的現實基礎,是沒有用的,既然沒有用,也就沒有學習的必要。然後大家就都不願意學,那自然而然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就陷入了困境。
不可否認,這種觀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不能把它歸結為當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困境的根本原因。因為,這種觀點是十分片面的,它片面性在於他們把“改造世界”片面化的理解了,認為改造世界就只是過去的變革不合理的一種革命性的社會現象的活動,而沒有看到,技術的革新也是在改造世界。從這一點上講,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就已經什麼有用了。至於,如何解決當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這種困境,如何有效的提高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有效性,還有待學術界的進一步探索,在這裡就不討論了。
費爾巴哈的提綱讀書筆記3
《費爾巴哈提綱》是馬克思生前所著。它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綱領性檔案之一,標誌著馬克思的哲學的基本思想的形成。
《費爾巴哈提綱》以實踐作為其基本觀點。馬克思運用實踐的觀點批判了費爾巴哈和一切舊唯物主義的直觀性,指出實踐是檢驗觀點的標準。馬克思又運用實踐觀點費爾巴哈和一切舊唯物主義的唯心史觀,指出環境的改變和人們活動的一致的基礎就是革命的實踐,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的總和。馬克思還運用實踐的觀點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宗旨和任務就是改造世界。總之,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觀點,是同以前舊哲學的根本區別。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馬克思在《提綱》中提到“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並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維的此岸性。關於離開實踐的思維是否具有現實性的爭論,是一個純粹經院哲學的問題。”人的思維是否具有真理性?如何證明這種真理性?這是舊哲學一直爭論不休的問題,馬克思在這裡給予回答。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是一個實踐問題,只有透過實踐的檢驗才能證明自己的認識是否是真理,除此別無它途。只有那些能夠經得起時間檢驗的認識才是真理,否則就不能稱之為真理。這裡,馬克思並沒有將“真理性”簡單地理解為現在哲學教科書中的。“符合論”,而是將其理解為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維的此岸性。“真理性”也就是思維的實踐力量,指人類完全可以透過現象認清客觀規律,即透過實踐力量跨越康德所稱的現象和本質之間“此岸”和“彼岸”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思維與真理、現象與本質統一於實踐。是否是真理,只能透過實踐來檢驗。在告訴人們檢驗真理的標準問題的同時,馬克思又對傳統上的哲學研究方式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以前的哲學家都遠離實踐,在思想的空中研究哲學。馬克思認為這是一種純粹經院式的哲學研究方式,脫離人的實踐活動來研究哲學問題沒有任何意義。這樣就把哲學從“空中”拉到了“人間”,實現了人們思想方式的巨大轉變,即從實踐的角度出發來分析一切問題,來檢驗認識和思維是否具有真理性。實踐具有改造現實的功能,《提綱》中說:“有一種唯物主義學說,認為人是環境和教育的產物。因而認為改變了的人是另一種環境和改變了的教育的產物,——這種學說忘記了:環境正是由人來改變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這種學說必然會把社會分成兩部分,其中一部分高出於社會之上。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併合理地理解為革命的實踐。”在這裡馬克思首先批判舊唯物主義的代表——法國唯物主義者所持有的環境決定論或教育決定論。這種觀點認為。“人是環境和教育的產物”,因而認為環境和教育的改變致使人發生了改變,人的變化和發展取決於環境和教育。“因此必然會把社會分成兩部分,其中—部分高於社會之上”,即把整個社會分成兩部分——環境和人,環境高於人之上,決定人的生活。”
“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這句話首先批判了以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西方傳統哲學的“解釋世界”的傾向。如亞里±多德《工具論》的理性超越者姿態;黑格爾“存在就是合理”的辯護者姿態;費爾巴哈“最高的實踐是感性直觀”的旁觀者姿態。馬克思提出,新哲學的一般功能是“改變世界”。“改變世界”的活動就是馬克思所說的“革命的實踐”。由於之前的“哲學家們”不知道實踐在人類活動中的重大意義,不懂得人類實踐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改造世界。所以,他們只能透過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角度來對現存世界進行解釋,而不能透過實踐對現存世界進行改造。哲學的主要功能就是去改造世界,而不是解釋世界,這是所有的哲學家和哲學所應承擔的歷史責任。馬克思說:“對實踐的唯物主義者,即共產主義者說來,全部問題都在於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實際地反對和改變事物的現狀。”也就是說,人類的自身的實踐活動拓展了人們的視野,擴大了人化世界的深度、廣度和寬度,改變了原有的自在世界向人化世界轉化。人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造世界,使人化世界服從於人的意志,使人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地發揮。也就是說,哲學上升到人的頭腦中,可以用來指揮人的實踐活動,使之對客觀世界進行符合人們意志的改造。而不是隻在頭腦中對現存世界進行解釋、說明,這才是哲學的功能。
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是一個實踐的問題;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是一致的,都是實踐;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社會生活本質上是實踐的。從中,我們看到了“實踐”的重要性,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馬克思批判了費爾巴哈的宗教觀,指出了他的抽象人性論以及由此導致的抽象的宗教觀。在肯定了宗教的本質是人的本質的同時,批判了其只能把人類理解成一種內在的,無聲的,將人從肉體和精神的狀態中主觀剝離,批判其否定了人可以改變世界的可能。馬克思指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實踐是革命的,實踐是人能動地改造世界的活動。實踐把居於能動與主導方面的主體和居於依據與基礎方面的客體聯結起來,形成了改造與被改造關係。而人類的不斷進步,恰恰反應了這樣一個觀點。實踐觀點構成了《關於費爾巴哈提綱》的中心線索和核心思想。透過學習《提綱》使我認識到將唯心主義觀點和唯物主義觀點相結合起來分析問題的必要性以及實踐的重要意義。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全面分析問題,做到一分為二;並且要注重實踐,牢記實踐出真理,只有實踐才知對錯,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
《提綱》中強調的實踐觀點的原理,要求我們在一切工作中必須堅持實踐的觀點,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黨的基本知道下,一切從實際出發,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適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中解放出來,用改革開放的偉大社會實踐去發展、完善和檢驗真理。同時,社會主義也要在社會實踐中不斷髮展和壯大。
沒有實踐就不會有認識,不理解實踐也不能正確理解認識。認識產生於實踐的需要,實踐的目的在於改變世界以滿足人的需要。要改變世界必須認識世界。實踐及其發展的需要是認識、知識產生的根源和發展的動力。在現代,實踐的發展促使科學成果層出不窮,以至促成新科學的誕生。人類實踐發展的無止境,決定了認識發展的無止境。同時,實踐是認識的目的。認識必須滿足實踐的需要,為實踐服務。實踐提供了認識的可能。只有實踐才能提供認識所必需的資訊。同時,也只有實踐才使人們獲得並不斷髮展對資訊加工的能力即思維的能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凡是符合客觀的真理性認識,透過實踐必然會成功地轉化為客觀的現實。反之,凡是錯誤的認識,在實踐中必然遭到失敗。
費爾巴哈的提綱讀書筆記4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綱領性檔案之一,標誌著馬克思的哲學的基本思想的形成。馬克思早年曾經深受黑格爾哲學的影響,後來又在費爾巴哈的影響下轉向唯物主義,但又對費爾巴哈的人本學唯物主義無視社會實踐,抽象談論人的本質和愛的說教等不滿。該文是為了深入批判費爾巴哈哲學並與其劃清界限而寫的提綱。該提綱簡明扼要,思想深刻,被恩格斯稱為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檔案。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主要是為了批判費爾巴哈以及其他舊唯物主義的直觀性和不徹底性而寫的。馬克思在該提綱中首先指出了舊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即對事物、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觀方面去理解,沒有把人的活動本身理解為客觀的活動。在此馬克思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意義,強調了實踐在檢驗認識真理性中的決定作用,以及實踐對環境的改造作用、對宗教世界的世俗基礎的改造作用。
在該提綱中,馬克思還進一步批判了費爾巴哈的抽象的人性論,特別是其關於人的本質的看法;並給出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本質的經典界說,即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馬克思在此強調了人的本質在於其社會性,人總是處在一定的社會關係中的,故人的本質也是具體的、歷史的。他認為應從社會的、實踐的角度來理解人及人的本質;不僅如此,對社會生活本身也應從社會實踐的角度來理解,因為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馬克思在該提綱的最後一節進一步強調了他的哲學與以往的哲學的根本的不同,指出包括費爾巴哈在內的以往的哲學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成的重要標誌,從中可以看出,社會實踐的觀點和唯物辯證法思想是貫穿其中的主線。馬克思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全文只有1400多字,閱讀該提綱對於我們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和發展具有很大的幫助。
費爾巴哈的提綱讀書筆記5
馬克思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這篇文章很簡短,與想象中的長篇大論相差甚遠,閱讀提綱,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清思緒去理解馬克思的思想。眾所周知,馬克思是近代最先進的哲學家、思想家,他彌補了過去的哲學家的不足之處,使哲學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
在高中的課本上曾介紹過費爾巴哈,他曾經是“青年黑格爾派的成員”,但是在1839年,他發表《黑格爾哲學的批判》,對黑格爾的唯心論作了分析批判。其實在某些方面,費爾巴哈的思想中也包含著唯心論的思想,他並不是一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早年的唯物主義哲學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他們都不能將自然與社會都列入唯物主義的隊伍中,總是把自然認為是上帝創造的,因此陷入了唯心主義的困局。
唯物主義的發展階段分為: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機械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黑格爾和費爾巴哈都生活在18、19世紀,那個時候正是處在工業革命時期,物理和化學領域發展迅速,機械唯物主義取代了古人摸索出來的古代樸素唯物主義,這是哲學史上的一個進步,可是它的歷史觀是唯心主義的,因此,處於這個時代的哲學家們不可避免地在歷史觀上會陷入唯心主義。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是馬克思哲學綱領性的檔案之一,馬克思早年曾信仰黑格爾哲學,深受其思想的影響,後來又在費爾巴哈的影響下轉向唯物主義,但是由於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並不是完全的唯物主義,他沒有認識到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並沒有從社會實踐出發去看待事物,抽象地談人的本質,把它認為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把人的本質理解為“類”。因此,這個提綱是馬克思為批判費爾巴哈以及處於與他同時代的哲學家的舊唯物主義的不徹底性和主觀性而寫的,批判他們的唯心思想。在提綱的開篇,馬克思指出了過去的唯物主義的缺點是:對事物、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只管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做人的感性活動,當做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觀方面去理解,所以唯心主義得以抽象地發展了能動的方面。馬克思說費爾巴哈沒有把人的活動本身理解為客觀的活動,僅僅把理論的活動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動,而對於實踐卻沒有準確的把握住,他不瞭解“革命的、實踐批判”的活動意義。馬克思主要強調實踐的重要意義,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一切認識活動都要在實踐中才能得出結論。馬克思糾正了費爾巴哈在社會實踐問題上的和在宗教世界的世俗基礎問題上的錯誤理解。
在這個提綱中,馬克思反覆強調社會實踐的重要性和人的本質,馬克思提出: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體,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馬克思在此強調人的社會性,人總是處在一定的社會關係中的,所以人的本質也是具體的歷史的。他認為人的本質和社會生活都應該從社會實踐的角度來理解。馬克思在最後強調哲學家不僅是要解釋世界,更重要的是要改變世界。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成的重要標誌,從中可以看出,社會實踐的觀點和唯物辯證法思想是貫穿全文的主旋律,反覆強調社會實踐的重要性。
透過閱讀這個提綱,我回憶起了許多高中時學過的哲學知識,生活中處處都有哲學,今天學校組織大一學生去義賣報紙幫助殘疾人和留守兒童,這不僅是人的主觀活動,更是客觀的社會性的實踐活動,透過實踐,我們檢驗出了它的客觀真理性。馬克思的哲學對社會主義國家來說是一盞指路明燈,它為無產階級指明瞭奮鬥目標和努力方向,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必然滅亡的秘密,提出了我們的最高目標是建設共產主義社會。中國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思想基本原則,以經濟建設為重心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最後,衷心地希望我們的祖國發展得越來越好,自立自強地屹立於世界名族之林。
費爾巴哈的提綱讀書筆記6
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相統一的無產階級世界觀和方法論,即關於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的最一般規律的科學。它是唯物主義的高階形式。
辯證唯物主義這一術語最早出現在J。狄慈根1886年出版的《一個社會主義者在哲學領域中的漫遊》一書中,狄慈根用這一概念表述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後來G。V。普列漢諾夫也是這樣表述的。列寧、斯大林、毛澤東在講到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時,還用過完備的唯物主義、唯物辯證法等概念。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中,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是互相滲透密不可分的,它們的有機統一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的哲學理論基礎。辯證唯物主義是徹底的唯物主義,是客觀世界的最一般規律的自覺反映。它看到物質的原因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一切現象的基礎,世界的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它認為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人腦這一高度組織的物質的機能,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能動的反映。辯證唯物主義又是徹底的辯證法,是最完整深刻而無片面性弊病的關於發展的學說。它揭示了事物內部矛盾雙方的相互聯絡和相互鬥爭是事物發展的內在原因,是一切現象自我運動的根據的客觀真理。
辯證唯物主義是人類認識發展史的科學總結,它建立在現代科學和先進社會實踐的基礎上,並隨著科學和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豐富發展。辯證唯物主義的產生,是人類認識史和哲學史上的偉大革命,它把偉大的認識工具給了人類,特別是給了工人階級。它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銳利武器。
產生和發展在哲學發展的歷史中貫串著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鬥爭,同時也交織著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鬥爭,辯證唯物主義是對哲學發展中積極方面,即唯物主義因素和辯證法因素的吸取、發展和昇華。
辯證唯物主義的直接思想來源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德國古典哲學。馬克思和恩格斯打破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的保守的哲學體系,吸取了黑格爾辯證法中革命的因素,即聯絡和發展的思想,矛盾是發展的內在動力的思想,批判地繼承了費爾巴哈哲學的唯物主義的基本核心,摒棄了它的社會歷史觀、宗教、倫理的唯心主義雜質,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同時,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繼承了英國的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成功地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原理科學地分析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特別是詳盡地分析了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的發展,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秘密,發現了社會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趨勢,指出了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是通向社會主義的唯一正確道路,由此創立了科學的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的社會主義學說。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的社會主義學說是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它們的形成是一個相互促進相互論證的統一過程。
19世紀40年代初,馬克思、恩格斯在由唯心主義向唯物主義、由革命民主主義向共產主義轉變的過程中,特別是透過對黑格爾的《法哲學原理》和《精神現象學》的批判,已經提出了一些重要觀點,但它同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影響交織在一起。真正作為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檔案,是馬克思寫於1845年春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在其中,馬克思對實踐作了科學的解釋,批判了否認實踐能動性的直觀唯物主義,也批判了抽象地發展能動性的唯心主義;用革命的實踐觀點解決了舊唯物主義者難以解決的二律背反——“環境決定人”和“人改變環境”,揭示了產生宗教神秘主義的秘密;指明人的本質實際上就是社會關係的總和;指出以往的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1847年《哲學的貧困》的出版和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出版則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的正式問世。馬克思沒有寫過專門論述唯物辯證法的著作,但是,他寫的《資本論》是成功地運用唯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剖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範例,具有普遍的哲學意義。恩格斯在《反杜林論》和《自然辯證法》中系統地論述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內容,特別是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對馬克思主義產生40年來的哲學鬥爭作了科學的總結。
在19世紀末,德國工人哲學家狄慈根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憑著自己的獨立思考也發現了唯物辯證法。狄慈根和德國的F。梅林、K。考茨基,法國的P。拉法格,義大利的A。拉布里奧拉,俄國的普列漢諾夫等人積極地學習和宣傳馬克思主義哲學,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批判了庸俗唯物主義、新康德主義、馬赫主義以及種種修正主義、機會主義哲學,捍衛了馬克思主義的哲學。雖然,他們中間某些人的某些著作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錯誤,但他們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早期傳播和發展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貢獻。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資本主義的內部矛盾日益激化,進入了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社會發生了急劇動盪。已得到廣泛傳播的馬克思主義面臨著許多新的課題,這時第二國際內部出現了一股修正主義思潮。列寧和他的戰友堅持和捍衛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批判了第二國際修正主義理論和形形色色資產階級思潮,從哲學上對這些理論和思潮進行了清算,從而使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列寧十分重視總結自然科學的新成就,他揭示了物理學危機產生的原因,徹底地批判了與物理學唯心主義緊密相關聯的馬赫主義及其修正主義理論,指出克服危機的途徑就是以辯證唯物主義去代替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列寧制定了本體論和認識論相統一的物質定義,指出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這個定義不受人們對物質結構的具體的歷史的認識所侷限,它反映無限豐富多樣的物質表現形式的共同的深刻的本質,在現代科學的發展中不斷得到證實。
列寧深刻地具體地分析了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各種錯綜複雜的矛盾,批判了修正主義的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觀點,捍衛和發展了唯物主義的辯證法。他提出了兩種發展觀的重要原理,批判了否認事物內部矛盾,把事物的運動看作是由外力推動的純粹量變過程的形而上學發展觀,指出辯證的發展觀把對立統一規律看作是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看作是客觀世界和認識發展的基本規律,認為發展是一個充滿豐富內容的事物自己運動的過程。列寧批判了把辯證法當作例項的總和,把辯證法和認識論割裂開的錯誤,指出辯證法就是認識論,辯證法的科學性要靠人類全部認識發展史來驗證。他強調了生活實踐的觀點是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觀點,指出認識是在實踐基礎上不斷髮展的辯證過程,是從現象到本質、從第一本質到更深本質的無限發展的辯證過程,是從相對到絕對的辯證過程。列寧提出了辯證邏輯的基本原則,強調真理的具體性,指出具體分析具體問題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他還發揮了辯證法、邏輯與認識論的統一的思想,對馬克思《資本論》中的辯證法作了透徹的論述。列寧在他的著作中,對辯證唯物主義的許多原理和範疇都作了深刻的論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
各國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政黨和馬克思主義者透過結合本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總結科學發展的新成就,對發展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都做出了各自的貢獻。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特別重視普遍真理和具體實踐的結合,特別強調理論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批判了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創立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毛澤東在他的著作中,深刻地論述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和辯證法。他著重地闡明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是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強調社會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發展的動力,同時是認識的目的以及檢驗真理的標準,指出正確認識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往往需要經過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覆。毛澤東闡述和發揮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核心——對立統一規律。他著重研究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關係,強調了研究矛盾特殊性的極端重要性。他指出不能把辯證法當作死背硬套的公式,而必須把它同實踐、同調查研究密切結合起來,靈活運用;對不同性質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毛澤東在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中使哲學進一步成為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銳利武器。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沿著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絡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這條思想路線前進,不斷地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得到豐富和發展。
費爾巴哈的提綱讀書筆記7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是馬克思於1845年春天在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寫在1844—1847年筆記裡的。整個《提綱》非常精煉,一共十一條,總共不過千餘字,但是它所揭示的社會思想和哲學觀點卻豐富而深刻。恩格斯對《提綱》給予了高度的評價,稱之為包含著新世界觀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檔案。
《提綱》強調了實踐的觀點以及人類的本質和真理與感性的區別和聯絡。在《提綱》的第二條中,馬克思指出: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並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即是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不能離開實踐的思維去爭論人是否具有現實性。《提綱》的第六條明確說明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否定了費爾巴哈把宗教的本質歸結於人的本質的思想。《提綱》帶有鮮明的馬克思唯物主義辯證思想,馬克思辯證地看待人與環境和教育的關係,一方面,人的成長是受環境和教育影響的,另一方面,環境也是由人來改變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馬克思還指出社會生活的本質也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導致神秘主義方面去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
概括而言,《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的重要意義在於:第一,從總體上批判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直觀性的缺陷,即不是把感性理解為實踐活動的唯物主義,第一次明確提出新唯物主義就是實踐的唯物主義;第二,批判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以及從這種觀點出發對宗教所作的批判,提出: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第三,揭露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和歷史是彼此脫離、互相對立的,並深刻分析了費爾巴哈半截子唯物主義的根源;第四,批判費爾巴哈唯物主義消極的`直觀反映論,把實踐作為新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馬克思提出的實踐唯物主義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它給出了現實批判的合法性,從理論上解決了改變世界的要求,這一點將唯物主義發展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費爾巴哈的提綱讀書筆記8
馬克思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科學共產主義的創始人,偉大的政治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理論家,主要著作有《資本論》、《共產黨宣言》等。
費爾巴哈是馬克思以前德國最傑出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德國古典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馬克思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主要是為了批判費爾巴哈以及其他舊唯物主義的直觀性和不徹底性而寫的。
《關於費爾巴哈的題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綱領性檔案之一,標誌著馬克思的哲學的基本思想的形成。它被恩格斯稱為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檔案歷史唯物主義的起源,可見其內容的深刻價值。
社會實踐的觀點和唯物辯證法思想是貫穿《關於費爾巴哈的題綱》的主線。
馬克思在該提綱中首先指出了舊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即對事物、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觀方面去理解,一語中的。馬克思用敏銳的眼光和鋒利的刀筆直指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問題所在,為更深一步的解析奠定了基礎。
馬克思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意義,強調了實踐在檢驗認識真理性中的決定作用,以及實踐對環境的改造作用、對宗教世界的世俗基礎的改造作用。提綱鮮明的提出: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並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併合理地理解為革命的實踐,對於世俗基礎本身首先應當從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後用排除這種矛盾的方法在實踐中使之革命化,‘宗教感情’本身是社會的產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個人,實際上是屬於一定的社會形式的等十分具有針對的觀點。馬克思從每個點入手展現自己的觀點。道理雖大,但卻講得絲絲入扣,極為平實。
但《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終究是高深的,如果沒有一定的社會經歷是很難理解、很難融會貫通的。該提綱沒用華麗的詞藻,沒有刻意的雕琢,沒用冗長的篇幅,而是簡明扼要、思想深刻。所以作為學生的我的認識是膚淺的,不能詳盡理解其中的真諦。如果幾年後再重讀,肯定會有更清晰的認識,受益更多。
費爾巴哈的提綱讀書筆記9
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相關作品就是掌握馬克思主義精髓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也是最值得學習和拜讀的文章之一,根據學習推薦精讀了這篇文章。
一、時代背景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由馬克思寫於1845年春,馬克思生前未發表過。最早發表於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的序言中稱這個檔案為“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並作為該書的附錄首次發表。它被恩格斯稱為“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檔案”、“歷史唯物主義的起源”。《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和《德意志意識形態》一起被公認為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別是唯物史觀創立的基本標誌。
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首次系統地論述了科學的實踐觀,並以此為基礎,對包括費爾巴哈在內的舊唯物主義以及以往的一切舊哲學進行了批判,同時制定了“新唯物主義”(即馬克思主義哲學)這一科學世界觀的要點。
二、主要內容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計11條,近1500字,各條在形式上相互獨立,內容彼此關聯,構成一個有機整體。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第二和第三點內容),是馬克思對包括費爾巴哈哲學在內的舊唯
物主義的批判,第二部分(第四點至第七點)是馬克思結合費爾巴哈的人本學及其宗教觀點,對費爾巴哈的歷史唯心主義的批判,第三部分(第八點至第十一點)是馬克思闡明新唯物主義同包括費爾巴哈哲學在內的舊唯物主義的對立觀點。
三、現實意義
透過對《提綱》的學習,使我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什麼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馬克思早在1845年已經寫下了答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提綱》第二條中馬克思寫到:“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並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維的此岸性。”第三條中馬克思寫到:“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或自我改變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併合理地理解為革命的實踐。”第八條中馬克思寫到:“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實踐觀點構成了《關於費爾巴哈提綱》的中心線索和核心思想,透過學習《提綱》使我認識到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一定要注重實踐,牢記實踐出真理、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
費爾巴哈的提綱讀書筆記10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是馬克思於1845年春在布魯塞爾寫成的批判費爾巴哈的11條提綱,馬克思生前未曾發表,原題為《關於費爾巴哈》,論述的中心是實踐問題,馬克思在批判費爾巴哈和一切舊唯物主義的基礎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觀。最早發表於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的序言中稱這個檔案為“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並作為該書的附錄首次發表。它被恩格斯稱為“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檔案”,“歷史唯物主義的起源”,《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和《德意志意識形態》一起被公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別是唯物史觀創立的基本標誌。
精疲力竭地讀完《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卻無奈地發現沒有任何的思路,大概這是第一次讀到如此抽象、生澀和難解的文章吧。或許是有些不服氣,當我鼓足勇氣讀過第二遍的時候,卻發現和初讀這篇文章的感覺略有不同,好像有那麼一點似懂非懂的感覺縈繞在心間。欣喜若狂的我而後又重複閱讀了幾遍,再加上老師的解讀和引導,終於,我對《關於費爾巴哈提綱》有了深一層的理解。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全文由11條大綱構成,全都緊緊地圍繞著“實踐”這個中心,強調實踐的決定性作用。費爾巴哈由於不理解實踐的概念和意義,因此他的人本主義唯物主義思想是直觀的、非實踐的,這導致他在社會歷史領域無法擺脫唯心論的巢臼。馬克思正是對費爾巴哈進行了揚棄,在提綱中主要提到這樣幾個觀點:舊唯物主義是沒有把事物、現實等當作感性活動當作實踐;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是一個實踐的問題;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是一致的,都是實踐;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社會生活本質上是實踐的。從中我們可以看得到現在大量被引用的關於實踐的理論的雛形。
簡明扼要的提綱勾畫出這樣一個有異於先前哲學家所確立的“人”:這個人與其周圍的一切的聯絡都是一種東西——即是實踐。這個實踐是最廣義的,它涵蓋了“社會化了的人類”的一切活動,包括自然人體對周圍環境的作用以及環境對人的作用,以及人的思維。我們從這裡可以看到:實踐本身就代表了一個辯證唯物主義的觀念:人的一切活動是一個客觀的存在,可以作為一個外在因素而作用於他人,而同時又是具有主觀能動性,有特殊的感性和情感,因此,人的客觀真理性仍然需要透過來實踐證明。馬克思很明確地寫到:“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真理作為人的思維的經驗性的東西是要靠實踐來證明的。
《關於費爾巴哈提綱》論述的中心是實踐問題,馬克思在批判費爾巴哈和一切舊唯物主義的基礎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觀。
首先,馬克思指出舊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陷,即“從前的一切的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事物、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感性的人的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所以,結果竟是這樣,和唯物主義相反,唯心主義卻發展了能動的方面,但只是抽象的發展了,因為唯心主義當然不知道真正現實的,感性的活動本身的。”馬克思確立了科學的實踐觀,他指出要正確理解實踐的意義,從而正確的解決主體與客體的關係。馬克思反覆強調指出實踐是“人的感性活動”,是能動性與受動性,主觀與客觀的統一。即我們並不能單單從唯心主義來理解人的單純能動性,也不能單單從唯物主義的角度來看人的單純受動性,而是要結合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人既受自然性的支配,同時又能以自己的能動性來改變自然,從而實現人與環境的辯證統一。
其次,馬克思在“提綱”中還提到這樣幾個觀點: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是一個實踐的問題;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是一致的,都是實踐;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社會生活本質上是實踐的。從中,我們看到了“實踐”的重要性,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然後,馬克思批判了費爾巴哈的宗教觀,指出了他的抽象人性論以及由此導致的抽象的宗教觀。在肯定了宗教的本質是人的本質的同時,批判了其只能把人類理解成一種內在的,無聲的,將人從肉體和精神的狀態中主觀剝離,批判其否定了人可以改變世界的可能。
最後,馬克思指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實踐是革命的,實踐是人能動地改造世界的活動。實踐把居於能動與主導方面的主體和居於依據與基礎方面的客體聯結起來,形成了改造與被改造關係。而人類的不斷進步,恰恰反應了這樣一個觀點。
總之,實踐觀點構成了《關於費爾巴哈提綱》的中心線索和核心思想。透過學習《提綱》使我認識到將唯心主義觀點和唯物主義觀點相結合起來分析問題的必要性以及實踐的重要意義。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全面分析問題,做到一分為二;並且要注重實踐,牢記實踐出真理,實踐出真知,只有實踐才知對錯,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
馬克思的全部思考既是圍繞“改變世界”——即“實踐”而展開,而不是對思想史上某種問題作純學理的邏輯推演,因此,一切認識與思考都必須圍繞實現目標所需要的實踐而展開。“關於離開實踐的思維是否具有現實性的爭論,是一個純粹經院哲學的問題”。馬克思很早就用這句話明確地表示了他對“離開實踐的思維”不感興趣。這是一個肩負“改變世界”使命的人自然而必然的思維傾向。
我認為我們的實踐應該以“致用”為終極目標和最後歸宿,即必須以能作用於原有的實踐結果為目標,對現實的人生和全人類從物質或精神兩個方面有益處為衡量標準,“生活的理想是為了理想的生活”,在改造世界的實踐過程中,必然要發生主體對客體的認識關係。認識關係在改造關係的基礎上產生,又作用於改造關係。我們從外界擇取種種資訊,先把它們內化為自己的認識、思維甚至理論,然後知道我們自身的行為實踐,反饋、反作用於活生生的現實環境中。前者是自身思維、精神部分的革命,也就是“解釋世界”,後者是非自身思維方面的現實行動,我把它理解為改變世界;只有把“主觀能動性”和“現實操作性”兩者結合,實踐才可以說是完整的,具有真正改變現實的革命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