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範文(通用7篇)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範文(通用7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書筆記了。現在你是否對讀書筆記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範文(通用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1

  作者在書中提到:“兒童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才能實現和諧的全面的發展,就是兩個‘教育者’——學校和家庭,它們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無論在教育的目的上,過程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生分歧。”短短一段話,多次出現“一致”“同樣”的字眼,旨在向我們強調家校形成同步教育的重要性。學校和家庭只有思想同步,行動同步,教育效果才可能同步。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優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部分家長在家庭教育觀念和家教做法上存在偏差……家長們對家庭教育認識不到位,使學校教育異常艱難。如何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擺正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位置,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協同學校教育,共同促進學生健康發展,是當前最應該解決的問題。

  我覺得老師可透過多種多樣的形式來幫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學的教育方法。比如可以建立班級微信群、公眾號等,做好計劃,分為不同的板塊,專門設立家校溝通板塊,可在上面用心編輯或轉發一些教育經典語錄或案例故事,適時轉載一些優秀的育兒經,分享學生在學校的日常學習情景,這些做法無形中都會對家長起到引導作用。

  再就是做好家訪工作。教師利用課餘時間進行線上或線下的個別家訪,和家長交換意見,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對學生進行一致的教育,使家長積極配合教師搞好家庭教育。

  另外要定期召開家長培訓會或座談會。指導家長如何搞好家庭教育,樹立新的家庭教育理念,並配合學校搞好學校教育,以便更好地發揮教育功能和作用,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這些做法主要就是為了要增強家長的責任感,讓家長明白家庭教育對孩子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自身肩負的重大責任,其次要轉變家長陳舊的家庭教育觀念和家庭教育方法。

  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的配合,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只有家校經常聯絡,家長和學校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統一思想,教育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總之,學校與家長相互溝通、相互聯絡,保持學校與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才能共同促進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2

  曾經,總是聽到師父說起蘇霍姆林斯基,自己卻從未靜下心來去讀一讀他的著作,還總是振振有詞地說:“工作太忙,無心他顧。”其實現在看來,那時的自己真的太不成熟。在這一學期,學校給老師們每人發了一本蘇老的《給教師的建議》,相伴隨的,還有每日教師讀書群分享的《給教師的建議》音訊。這樣全方位的渲染模式很好地照顧到了老師們工作的特殊性。我們既可以在零碎的時間去聽音訊,也可以在閒暇的時間裡品味書中的味道。說實話,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和我想象中不大一樣。總以為像他這樣的大師,語言之中更多的應是給人一種高深的感覺。然而,看過之後才發現,他的語言簡單而平實,看似通俗卻又不乏深意,情理、事理絲絲入扣。內裡微妙的思考,加之恰到好處的文采,令人讀之無比受益。與其說它是一本大師的著作,倒不如說它就是一位擁有著博大胸懷、睿智思維的老師對自己教育生涯所思、所感的娓娓道來。記得有人曾經說過,教育上的這些個瑣事,只要你是有心人,能夠每天堅持去記錄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那麼很多年後,你也可能會成為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你的所有經典案例續編在一起,就能成為一本真正的教育學著作。或許蘇老就是這麼幾十年如一日地專注於教育之上,這才有瞭如今這樣的積澱。

  蘇老的書中,每一篇都能夠從一個教育論點出發,然後告訴教師,怎樣做能夠更好地愛學生,讓學生得到更全面的發展。今天,我在聽的是蘇老的第57章“帶孩子們做環球旅行”。好巧不巧的是,今天下午,剛好有個孩子問我:“老師,我們考完試,您可不可以帶我們全班去春遊啊?”聽完孩子一本正經的發問,我倒有些錯愕了。第一點:我是質疑的。在孩子的心裡,所有的學校舉行的外出遊玩,難道都不分季節呀?只要出去,就是春遊嗎?這一刻,我其實是覺得孩子們真是有意思。不過,很快我又意識到了第二點:孩子們那一種想要一起外出的心情是多麼迫切啊!他們想的不是和自己家人出去玩,而是和同學們一起,和自己的小夥伴們一起,去感受那一份真摯的快樂。

  這時候,我的思緒也被拉回到了自己小時候,我曾經也是那麼地期盼著學校組織集體活動。至今我都清清楚楚地記得,我在小學時一共春遊過兩次,秋遊過一次。我也還記得初中時候的那一次令人至今難以忘懷的野炊。當時老師讓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商量本組的菜譜,然後由組長分配每位成員的任務。我負責帶土豆絲,一路上,我提著那沉甸甸的,裝著一半土豆絲、一半水的塑膠袋,心情無比愉悅。這是屬於孩童時代的回憶,至今想起仍會彎了嘴角。而現在,考慮到多方安全因素,孩子們的這種願望,怕是很難實現吧。思緒至此停滯,而後豁然開朗。我想到了:我要帶著孩子們這樣去旅行啦!上午複習《場景歌》時,我就在想,文中給我們提供的四個場景,完全可以作為孩子們遊樂的場地啊。讓孩子們閉著眼睛,去尋找置身其中的感覺,似乎還有些困難。那怎麼辦呢?不如讓孩子們自己去創造,不侷限於書中的海鷗、沙灘、軍艦,孩子儘可以去具體描述這些場景,哪怕是被螃蟹夾了腳、在鯨噴出的水柱上跳芭蕾,又有何不可呢?帶孩子去“旅行”吧,帶孩子去領略極光和深海吧!那裡會有全新的世界,擁抱著我們,擁抱著這些充滿渴望的孩子們。

  平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卻編纂出了不平凡的人生。蘇老用他的堅持與博愛,創作出的文字,值得我們每一位在教育一線上的老師細細品味。懷揣夢想,必得其彰!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3

  初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時就被驚豔了。書中沒有過多理論性知識的灌輸,都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辦法,實用性很強。讀完常常有種“這個問題總算找到原因了”,“這辦法真好,我怎麼沒想到呢”的感覺。

  作為新教師的我,教學中時常有一種力不從心、知識匱乏的感覺,想要使課堂更加精彩,想要像老教師那樣對課堂的把控遊刃有餘,想要自帶氣場讓學生信服。一開始,我花了很大的力氣在備課上,反覆看教材,生怕上課漏講、錯講,但卻獲得不了滿意的效果。一直很苦惱,也對自己的方法產生過懷疑。

  當我看到書中“終生備課”這幾個字時,一種醍醐灌頂,恍然大悟的感覺悄然而至。作為老師,不要著急輸出,而要不斷輸入。突然明白了什麼叫做“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教師這個角色,就是這樣冰山只露一角,要想教好孩子,我們得有龐大而充沛的知識儲備,得有深入而精細的思考研究,得首先成為一個廣闊淵博的人。這些都從何而來呢?作者給我們指引了一條明確的道路“讀書”,每天不間斷的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讀教科書、讀學術著作、讀相關書籍,讓書籍這潺潺小溪注入我們思想的大海,使我們所教授的知識只是我們知識海洋裡的滄海一粟。

  當我們有了自己的知識體系後,對自己所教學科的知識理解就會十分的透徹,以至於在課堂上,在學習的過程中,處於我們的注意的中心的,就不再是所學東西的內容本身,而是學生。這時我們就可以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到知識中,使知識觸動學生的精神世界,變成他們自己的觀點,成為他們的信念。在講述教材時就不是在宣講真理,而是在跟青少年們娓娓談心。

  回憶起自己最初的教學過程:總是被事先寫好的教案、做好的課件牽著走,上課的時候,一直在想著下一段該講目的了,再下面該講意義了,這裡可不能講錯了,不能被學生取笑。有時離開了課本和課件,就會忐忑不安。一節課下來,看到學生們長呼一口氣,終於解脫了的表情,一種挫敗感使我不斷懷疑自己。那時,我沒有知識的海洋作為基石,我的講述和語言裡沒有自己的情感,學生聽起來也是枯燥乏味的。

  教師越是能夠運用自如地掌握教材,他的講述越是情感鮮明,學生聽課後花在摳教科書上的時間就越少,真正優秀的教師,必有真正豐富的情感。

  這使我想起自己曾經的一位歷史老師,五十多歲的他總是穿著一身中山裝,黑皮鞋,頭髮梳理的一絲不苟,整個人看上去幹淨利落。進入課堂從不帶著課本,卻總是對教材中歷史故事如數家珍,講起課來慷慨激昂、激情澎湃,抑揚頓挫。上課時,我們總是被帶入他用語言和情感創設的歷史情境之中,被他思想的潮流帶著走,聽他的課總感覺意猶未盡。也是這位老師,使我對歷史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對教師工作產生了憧憬。

  我有幸遇到了這樣擁有知識大海、有血有肉的老師,有幸閱讀了這些書,使自己不斷成長。不斷構築自己知識的海洋,將充沛的情感注入教學中,我想,有一天,我也能影響一個或者一些人。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4

  作為新入編的教師,只憑教育熱情是不行的,還有很多需要學,為此我買了幾本書,《給教師的建議》《一線帶班》《低年級這樣教》等,首先我先看了《給教師的建議》,分享一下自己感觸深的句子。

  教育者應當深刻了解正在成長的人的心靈。

  教育是事業,而教師是職業。我們從事的是教師這一職業,擔負的卻是教育的責任。師與生之間,維繫在一起的是愛,因而愛也就成為了教育永恆的主題。“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跡的愛,我希望自己能夠達到這個境界。”多麼樸實的一句話。正是這樣樸實的一句話,道出了張思明對教育的理解,表明了他對教育工作的態度——用心去做。

  用心做教育,就要擁有一份童心。

  教師與學生構成了教育的主體,教師是施教者,學生是受教者,而兩者並不是對立的,教師與學生間的和諧成為了教育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保障。在教育活動中,由於學生的年齡因素決定了學生的思想,他們有自己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視角,作為與學生有一定年齡差距的老師,則必須要擁有一顆學生一樣的童心才能與學生走得更近,才能走進學生內心深處,使教育活動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

  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獻一片愛心。

  “愛孩子是連母雞都會做的事”。學生在老師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們就得用我們的愛來教育他們。我們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麼,上課、批改作業?不是,那只是我們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們主要的工作是把我們的愛給學生,並且,要把我們的愛給每一個學生,不要有所遺漏,因為,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原來每個孩子都是那麼可愛。

  用心做教育,就要豎立一顆恆心。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個週期性較長的工作,也許作為我們來說,體會到的只是重複:上課、作業、輔導……,然而,正是在這單調的重複中,學生卻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變化:年齡在漸漸長大,知識在逐步增多,思想越來越成熟,與人交往的能力越來越強……當然,這些不會展現在我們面前,但是我們可以透過學生的一言一行體會得到。這是我們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地教育的結果。我們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經過多次思想工作,頑固不化的調皮學生愛上了學習;經過耐心輔導,成績落後的學生迎頭趕上……這些都是我們長期教育的結果。

  我們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從事著教育這一事業,我們應該用童心、愛心、恆心去撐起這一工作,我們應該用心地去做好我們的工作。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5

  我們常說“真理經得起時間和實踐的考驗”,在時間的悠悠長河中,表面的事物會慢慢消散,錯誤的事物也會被逐漸推翻,只有堅定的真理才能經得住時間的打磨,慢慢沉澱下來。我覺得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杜殿坤編譯版)這本書就是這樣一本經得住時間和實踐考驗的好書,作為一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以自己多年的教育工作為基礎,為中小學教師們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例項,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他把自己的思維、思索、建議和見解全部傾注在他的著作中。幾十年過去了,他的教育思想影響了一代代的教師朋友,他的教育實踐鼓舞了千百萬的教師朋友。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更多的是把它作為一本解決疑難困惑的工具書和教育研究的靈感來源。翻開書本,我發現我正在面臨的很多問題和困惑蘇霍姆林斯基也經歷過,他還在自己的工作中探究和摸索並提出了可行的意見或建議,讓我瞬間感受到教師之間的共鳴,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書。書中有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短時間的淺讀並不能都將它們完全消化,但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閱讀”。以前,我侷限地認為語文老師和語文學科才需要大量的閱讀,看了這本書才發現大家都需要“閱讀”,它在各方面的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教師需要閱讀

  (一)閱讀能幫助教師成長

  在《給剛參加學校工作的教師的幾點建議》中,蘇霍姆林斯基希望新教師的個人藏書中有三類書,分別是學科專業方面的、人物傳記類的和心理學方面的書。專業書籍能豐富學科知識,是上好一門課的基礎,傑出人物的傳記能在精神和道德上做出正確的指引,心理學的書籍能幫助瞭解自己和學生的內心。教育是一門觸及心靈的藝術,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將成為幫助你掌握這門藝術的工具。堅持閱讀這些書,能讓一個新教師更全面、更快速地成長起來。

  (二)閱讀能提升教師素養

  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有一桶水”,教師知識淵博和眼界開闊的程度直接影響到他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效果。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教育素養取決於讀書,讀書,再讀書!書籍裡蘊藏著豐富的知識,教師們能透過對各類書籍的閱讀、思考和研究,找到適合的教育理念,學到深刻的學科知識,懂得各種研究兒童的方法,從而提升自己的教育素養。

  二、學生需要閱讀

  (一)閱讀能促進學生智力發展

  閱讀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閱讀好的書籍能給人帶來巨大的精神力量,好的閱讀能力還能促進智力的.發展。特別是對於學習困難的學生,有效地閱讀竟有能讓某些學生免於考試不及格的功效。“學習困難的學生讀書越多,他的思維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躍。”蘇霍姆林斯基說,必須教會學生閱讀!

  (二)閱讀能幫助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一堂高效的課需要保證學生們在課上有高漲的學習興趣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這對於學生和老師都是一個很大考驗。怎樣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呢?仍然可以透過“閱讀”來達成。課前可讓學生先閱讀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課外書籍,使學生在課前就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和相關的問題疑惑,在授課時,學生就能從老師的講授中找到與自己的知識儲備的連線點,在自己的意識深處搜尋某些事實和真相,實現有效思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提高學習興趣。

  (三)閱讀能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

  學習是一種勞動,而且是並不輕鬆的勞動。學生們常常會在從早到晚死啃教科書的過程中感到越學越難,越學越累。現在的教育也一直在倡導給學生“減負”,很多學校和教師往往只是從減少作業量來達到這個目的。但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要想真正減輕學生的腦力勞動,就應該讓他們多閱讀,讓學生們在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中放鬆自己。他還認為“如果少年學生除了教科書以外什麼都不閱讀,那他就連教科書也讀不好”。

  總之,沒有閱讀的精神生活是空虛的、狹窄的。讓我們一起閱讀,閱讀,再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6

  每一位教師都在努力創設輕鬆、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並希望在自己的課堂上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怎樣才能把課上得有趣?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的秘密何在?對於這一連串的問題,我花費了十幾年的時間也沒能把它研究透徹。然而,當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之後,給了我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書中共有100條建議,內容充實,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書中的100條建議,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文字深入淺出,通順流暢,極便閱讀。每條建議像一場甘雨般化解著我在教學中的苦惱與困惑,給了我很多新的收穫與體驗。而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第21條建議“興趣的秘密何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他的眾多建議中,不止一次提到關於激發學生興趣的途徑,他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興趣的秘密何在?他說,認識本身就是一個激發生動的、不可熄滅的興趣的最令人讚歎、驚奇的奇異的過程。自然界的萬物,他們的關係和相互聯絡,運動和變化,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創造的一切,這些都是興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同時,你應當努力使學生自己去發現興趣的源泉,讓他們在這個發現過程中體驗到自己的勞動和成就,這件事本身就是興趣的最終的源泉之一。因此,蘇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視學生學習知識的動腦探索過程,他認為,離開了腦力勞動,就既談不上學生的興趣,也談不上他們的注意力。

  俄國文學泰斗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對於學生來說,興趣就像是一條潺潺的小溪,能夠激發他們學習的求知慾,讓他們想學、願學、樂學。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對知識的興趣的第一個源泉就在於教師對上課時要講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實所抱的態度。因此,他在備課的時候,總是努力思考和理解教材中那些結合點和線索。他認為,只有抓住這些思想的交接點,才能在認識周圍世界的真理和規律性中解釋出某種新穎的、出人意料的東西,也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對知識的興趣還在於把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體驗到一種理智高於事實和現象的“權利感”。讓學生在知識運用過程中體驗到知識是一種那個使人變得崇高起來的力量,這是比任何東西都更強有力的一種那個激發求知興趣的刺激物。蘇霍姆林斯基的這些觀點對於我們正在積極推進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學生學習和創造、實踐的興趣,有著直接的指導作用。

  對於激發學生的興趣,作為教師,我曾做過許多嘗試:精彩的課件設計、動聽的激勵語言、形式多樣的課堂遊戲、競爭激勵等。我自認為做得不錯,可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中的——興趣的秘密何在後,我曾經的努力就顯得黯然失色了。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你所追求的知識那種表面的、顯而易見的刺激,以引起學生對學習和上課的興趣,那你就永遠不能培養起學生對腦力勞動的真正的熱愛。可見,我以前的努力都停留在了對學生表面的興趣刺激上。

  讀完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興趣的秘密何在這一節,我的觸動很大,我捫心自問:現在的我又該從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蘇霍姆林斯基的這一建議又該怎樣落實在我的實際教學當中呢?

  首先,教師要熟悉教材,充分備課。真理的知識在學生意識中產生,來源於學生認識到各種事實和現象之間的那些結合點,認識到把各種事實和現象串聯起來的那些線索。那麼我們在備課的時候,就要努力抓住並思考和理解那些結合點和線索。例如,在備jqx三個字母的教學時,考慮到大部分學生在幼兒園已經學習了這三個字母,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另一個結合點上:jqx這三個聲母寶寶太孤獨了,你們能給他找些韻母朋友來陪陪它們嗎?從聲母的教學到jqx與v相拼的教學中找到恰當的結合點,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的教學中來,激發起他們的求知慾。

  其次,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對於兒童來說,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都渴望獲得成功。在教學中,教師要創造合適的機會,鼓勵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加以運用,讓學生在運用中感受學習知識的力量,並能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例如,在教學完五年級上冊的《桂花雨》一文後,就可以讓學生走到室外,親自去觀察一下桂花。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真正的發現。這種發現鼓舞了孩子們,他們也會變得好奇和活躍。

  再次,多彩的課外活動,興趣盎然。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只停留在課堂中。多彩的課外活動,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也就是課內與課外的有機結合。例如:辦手抄板展,讓學生體驗學習知識的喜悅;詩歌朗誦會,讓學生體會古詩學習的韻味;歇後語比賽,讓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等。

  每次捧起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總會得到許許多多新的啟迪。當我們感到內力不夠需要充電時,馬上開啟這本教育名著,回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文字裡,你一定會有所收穫,不虛此行。教育工作的道路任重而道遠,我將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在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的陪伴下,不斷學習,充實自我,全身心呵護孩子幸福的童年。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7

  當我再次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獲益匪淺。在100條建議中,說得最多的就是讀書,這一點給我的觸動也最深。

  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是一種真正的備課。蘇氏認為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裡,使學校教科書裡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是滄海之一粟。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教師要建立起自己的藏書,使之成為自己的老師,每天去向它們請教。那麼,“每過一年,你的科學知識都變得更豐富”。工作若干年以後,“教科書在你眼裡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給教師的建議》P96)。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教師的每一節課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以傳授知識為己任。不管是在日常生活或者教學過程中,都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沒有豐富的知識,就不可能有詳細深刻的講解;沒有豐富的知識,就不可能教書育人;沒有豐富的知識,就不可能讓民族文化知識得到延續;沒有豐富的知識,就不可能“桃李滿天下”。肩負園丁的使命,我們就會感到汗顏。所以,職業的責任感促使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成為人們擁戴的楷模。“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句千古名言是教師的真實寫照,也是我們一生的追求和信念。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應當成為書籍的王國。”“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籍為友,這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的江河。”愛好讀書應該是教師的職業素養和習慣。如同軍人喜愛武器、孩子喜愛玩具一樣,教師的第一至愛應該是書籍。教師的讀書風氣能影響和帶動學生的愛好和社會的風尚。“如果你的學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斷地豐富著,如果學生深信你今天所講的不是重複昨天講過的話,那麼,閱讀就會成為你的學生的精神需要。”(蘇霍姆林斯基)當書籍成為教師的第一至愛的時候,喜愛讀書便會成為學生的第一愛好。

  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偉大著作中還精闢地揭示出一個讀書的真理:學生智力的發展取決於閱讀能力。“30年的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如果閱讀對於學生成為通往知識世界的一個最重要的視窗,那就沒有必要花費許多時間給學生補課了。”他認為,學習發生困難和形成差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一天到晚死啃教科書,“拼命使用他的記憶機器”。正因為“學生除了教科書以外什麼都不閱讀,那他就連教教科書也讀不好”。如果我們真的想減輕學生的腦力勞動,那就要“讓他們走到學校圖書館的書架跟前去,讓書籍從沉睡的巨人變成青年時代的摯友”!

  閱讀優秀書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為我們提供的又一重要教誨。他說:“我堅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從讀一本好書開始的。”“自己對自己談話,訴諸自己的良心,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從人類的道德財富中給自己找到榜樣的人,只有那希望從這些財富中為自己的心靈吸取最寶貴的東西的人,才能達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為,只有當每一個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跡的書時,才算達到了教育目的。”在他看來,一個人在少年時代和青少年時期讀過哪些書,會影響甚至決定人的一生。

  學生——祖國的花朵,二十一世紀的生力軍,國家建設的接班人,首先要有勇於進取的精神,而這種精神的力量就來自於書本。讓“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成為他們人生的軌跡;勇於探索、不斷創新成為他們追求的目標;“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成為他們人生的方向,這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職責。

  請看看我們身邊的學生,那些學習落後,討厭上學,那些不思進取、不肯用功,那些品性不好、行為不良的,儘管生活背景各不相同,個性、缺點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這就是沒有閱讀的愛好和習慣。

  縱觀全世界,凡喜歡讀書的民族,往往都是十分優秀的民族。在猶太民族,小孩稍微懂事時,母親會在《聖經》上滴一點蜂蜜,讓孩子去吻,讓孩子在心靈上知道書本是甜蜜的。在那種書香社會里,我們知道,他至少誕生了像馬克思、愛因斯坦、弗洛伊德這樣一些人類的天才。俄羅斯每20人擁有一套《普希金全集》;韓國以書櫃代替酒櫃,著力建設書香社會;美國的大學入學人數在中國的十五期間可以達到佔總人口數的80%的比例……我們呢?看看我們周圍,越來越多的人不愛讀書,浮躁之風盛行,長此下去,怎麼得了?

  在全社會大力倡導讀書的今天,讓我們從現在開始,認真讀書,多讀書,讀好書,讓讀書成為教師職業素養的必修課,讓讀書成為學生知識來源的“助氧劑”,讓讀書成為孩子成才的知識窗。這樣,我們的民族才會更加興旺發達,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加繁榮富強,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豐富多彩。

  讀書啟迪智慧,讀書激發生機,讀書讓人充實和幸福,讀書使人充滿力量,去開拓光輝的未來。記得一位名人曾說過:“一日不讀書,則語言無味,面目可憎。”讓我們牢記這句話,讀書,讀書,再讀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