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讀書筆記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現在你是否對讀書筆記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呼蘭河傳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

  《呼蘭河傳》是作家蕭紅寫的一篇長篇小說及散文,是一部經典的兒童生活叢書。蕭紅用不平凡的文字,描寫出一個平凡又普通的小鎮。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曾經這樣評價《呼蘭河傳》:“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圖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呼蘭河傳》主要敘述了由於蕭紅是個女孩子,母親又早逝,一直被父親低估。只有在外祖父那兒,才能找到家的溫暖感覺。文中的外祖父,被作者賦予了一種高大光輝的形象,讓讀者從中感受到了外祖父對蕭紅深沉的愛,讓我們對外祖父肅然起敬!其中,使我最刻骨銘心的是:“我我中麼樣,就怎麼樣。什麼,就做什麼‘普通的小鎮。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這段話。

  當我看完這部經典著作時,會對蕭紅多姿多彩的童年產生羨慕之情。那開朗的外祖父;那自由自在的院子;那稀奇古怪的事情……都讓我羨慕。現在的我們,思維完全被控制之中。那來勢洶洶的補習班;那排山倒海、無窮無盡的補習作業……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如果我也有像蕭紅那樣無憂無慮的生活,那該多好啊!每天做完作業吃些可口的點心,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鍛鍊一下身體;吃完晚飯與爸爸媽媽散散步、聊聊天;星期天, 起床慢慢品嚐一下早餐,做會兒作業,吃完午飯看會兒電視,做會兒作業,出去輕輕鬆鬆地玩上一兩個小時,或者玩一會兒電腦遊戲,那是多麼美好啊!

  呼蘭河這座小城中那愉快的生活和蕭紅那幼年的記憶卻是我難以忘懷!這正是我向往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2

  我小時候住的地方有個特別大的院子,說起院子必然不會少了院子裡那棵棗子樹,那是我最愛的地方。那棵棗子樹是外公的心血,他極愛那棵樹。我也是。

  小時候,外婆就要開始煮飯炒菜了,我總是屁顛屁顛的找個小板凳溜到廚房,非要站在小板凳上去幫忙,幫倒忙。我會搶著淘米,結果倒水時,倒得滿水池的米。我非要幫外婆洗菜,結果外婆鍋裡油都冒煙了,接過我的菜,全是泥。所以每當要做飯時,我外婆總會讓我去跟小夥伴玩,讓我去院子的棗子樹下撿點棗子,讓我擦桌子擺盤子,或者直接氣急敗壞的找我爸爸,讓我爸爸叮著我去寫作業。不過我還是喜歡去廚房幫忙,雖然外婆一直覺得我是去搗亂的。

  外婆會去河邊洗衣服,而我就可以趁著那個時候下河翻滾兩圈,即使是帶著游泳圈泡一泡水也覺得無比的有趣。然後我們大手牽著小手,在回家的時候繞道魚塘那邊喊外公打兩條魚回家吃。

  夏天的時候,一把椅子,一根小板凳,我在樹蔭下寫作業,外婆坐在旁邊搖椅上,一把大蒲扇晃來晃去的,我會時不時吆喝兩聲,我也要扇,我也要扇呀。外婆就會拿著蒲扇對我晃悠兩下。外公閒來無事的時候,也會坐在棗樹下,拿著大茶缸,邊喝茶,邊給我講過去的故事。

  有時候別人家的小孩子來我家偷偷打棗子吃,我看見了就會大叫:外婆外婆快來!有人偷棗子!每當這時候,外婆都會看似怒氣衝衝的出來教訓他們,我就在一邊得瑟的偷著樂。跟我關係好的小夥伴,是有福利的,我會跟她分享我家的棗子。

  在陽光明媚的清晨,外婆在棗子樹下襬個小桌子,弄些小菜,我就坐在旁邊的小板凳上一口一口的吃著稀飯。飯後,我會把頭靠在外婆的腿上,纏著外婆給我掏耳朵,外婆總是擺擺手說自己的眼神不好,不能再給我掏耳朵了,萬一戳到我的耳朵聾了怎麼辦,可我還是纏著外婆一個勁的撒嬌,最重外婆抵不住我的糾纏,帶起她的老花眼鏡,小心翼翼的給我挖耳屎。我抬眼一瞟,不出意外總能看見外婆無比專注的眼神,和滿臉的溫柔。那時還不懂,我總問她:“你怎麼跟看個什麼寶貝一樣看我的耳朵啊,耳屎還看得這麼專注。”她總會一巴掌拍到我的頭上,說:“就會亂說話,你可不就是我的寶貝嘛。”

  不寫了,不寫了,藏在心裡吧。

  太長了,回憶太長。真要這樣寫下去,我就要寫出一本“田家灣傳”了。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3

  一年一度的暑假又來了,在開頭這幾天,看了蕭紅姐姐的《呼蘭河傳》,這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全書共七章,描述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東北小城呼蘭的風土人情,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當地老百姓平凡、卑瑣、落後的生活現狀和平庸愚昧的精神狀態。第一章:一個既僻遠又熱鬧的小城,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著一個“大泥坑”。第二章:民俗民風: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等。第三章:寫與祖父的快樂生活。第四章:荒涼的家、荒涼的園子。第五章:胡家小團圓媳婦的悲慘之死。第六章:我家的一個親戚有二伯,他是一個光棍,他古怪的性格。第七章:鄰居“磨官馮歪嘴子”的苦難生活,卑微的活著。

  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描述童年時的愛玩的花園:花開了,就象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象飛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象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樣樣,就怎樣樣,都是自由的。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願意開一個謊花就開一個謊花,願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就是一個黃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他若願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我個性喜愛這一段,幾翻就翻到,快背得出來了,童話般的意境,詩意的語言,又簡單活潑,寫得多麼好!

  如果童年的花園和爺爺帶給了她許多的快樂,那麼和她差不多年齡的小團圓媳婦那一章節,讓人看得透但是氣來!讓人悲哀!12歲,一個天真爛漫的年齡,本該在父母面前撒嬌,卻千里迢迢到那裡當童養媳,正因活潑,不像媳婦,因此受到婆婆的打,叫她變得更懂事更聽話,這打持續一個冬天,不管白天黑夜,“一天打八頓,有幾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叫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幾回。我也用燒紅過的烙鐵烙她的腳心……”她婆婆這樣說,打她是為了讓她懂規矩!之後女孩子給他們折磨得快發瘋了,他們就聽跳大神的話請人給她洗熱水澡,滾水,昏過去用冷水澆醒再洗,洗了三回,就這樣活活把人折磨死了!愚昧,可悲!

  “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簡單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但是,仍然有美,即使這美有點病態,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推薦大家有空讀一讀。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4

  《呼蘭河傳》這本書把我帶到了二十世紀的小城呼蘭河。當我蓋上這本書時,心中久久不能平靜。小城中的人們的無知和封建迷信更引發了我對那個時代人們的思考。

  《呼蘭河傳》這本書描繪了二十世紀小城呼蘭河的種種人事事:不斷帶來災難的大泥坑;呼蘭河年中盛事:跳大神、放河燈、唱秧歌、野臺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小團圓媳婦的慘死;性情古怪的有二伯以及馮歪嘴子一家的艱辛生活。

  其中那不斷帶來災難的大泥坑和小團圓媳婦令我印象最深。書中,那個大泥坑不斷給人們帶來災難,人們說拆牆的有,說種樹的人也有,可是他們卻沒有想到一個最直接的方法——把坑填平。而那個可憐的小團圓媳婦生了病,人們又是給她跳大神,又是給她算命的,跳大神的時候甚至讓她用滾燙的熱水洗澡,她洗一次昏一次,昏了三次。

  最後,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活活弄死了。其實透過這兩件事反映出了那個時代人們的無知與封建迷信。大泥坑不斷地帶來麻煩,卻沒人想去把它填平;小團圓媳婦生了病,人們想了各種辦法,卻沒人去請醫生給她看病。那個時代人們的無知和迷信既讓人哭笑不得,又引發了我對她們的思考。

  現在,隨著時代在不斷進步,人們慢慢地去掉了那些無知與封建迷信。但是那個黑色的社會卻永久地留在了我的心中,因為它引發了我的思考,使我沉浸在了那個黑色的社會中。《呼蘭河傳》這本書形象生動,具有諷刺意味。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5

  我讀了蕭紅的《呼蘭河傳》,她把我帶到了20世紀的小城—呼蘭河。

  1、車伕趕著車子從大泥坑上邊過,結果卻翻了車。車伕從泥坑裡爬出來,弄得像個小鬼似的,滿臉泥汙,然後再從泥中往外挖掘他的馬,不料那馬已經倒在泥汙之中了,這時候有些過路的人也就走上前來幫忙施救。生活中是需要溫暖的,是需要人與人之間的真情互助的,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你的雙手,這個世界才會充滿愛。

  2、祖父教我《千家詩》,並沒有課本,全憑口頭傳誦,祖父念一句,我就唸一句。我念起詩來,我家的五間房都可以聽見,祖父怕我喊壞了喉嚨,常常警告著我說:“房蓋被你抬走了。”我們正值壯年,而親人卻行將老去,他們對我們的愛是最無私、最真誠的,是我們一生也無以為報的。

  3、王大姐用草把小孩蓋了起來,把小孩放到炕上去。其實也看不見什麼是炕,烏七八槽的都是草,地上是草,炕上也是草,草捆子堆到房樑上去了。那小炕本來不大,又都叫草捆子給佔滿了。那小孩也就在草中偎了個草窩,鋪著草蓋著草地就睡著了。生活的苦難並不會抹去我們生活的勇氣,面對挫折,時刻激勵自己堅強面對,就會迎來希望。(27號陳恩佑)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6

  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後,我覺得這篇文章非常的特別,跟別的小說明顯的不同,文中的人物都非常的愚昧、無知,對生活一點都不積極!我非常的不喜歡他們。

  此文圍繞著呼蘭河邊的小村莊來寫,開始寫了村莊裡的大泥坑,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好的家禽都死在了裡面,可是周圍的人們只是在想怎麼躲開它,而不是怎麼解決它,哎,真是替那時候的人們悲哀啊!思想簡直是太落後了,一點都不積極向上,好像天天就是為了活著才活著的!

  還有一個跟我一樣大的小姑娘,本來是同樣的十一二歲,我還在上學,她卻早早的給人當了媳婦,而且被她的婆婆又打又罵,還被用熱水燙了三次,最後一次被活活的燙死了。好好的童年就這樣失去了,我真的開始痛恨那個社會了,要是我在那個年代,我不瘋了才怪呢!

  糊糊塗塗的年代,簡簡單單的歲月,一點色彩都沒有的日子,讓我有種喘不過氣來的感覺!為我們的現在慶幸、自豪吧,我們應該好好把握現在,擺脫那種年代的愚昧,為了我們自己的未來,加油努力!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7

  《呼蘭河傳》是一部回憶錄,關於故鄉,關於童年。如蕭紅所說,它沒有轟轟烈烈的故事,而有娓娓道來的敘述;沒有纏綿悱惻的情節,而有充滿童真的想象;沒有長篇大論的說理,而有細緻入微的描寫;沒有華麗辭藻的修飾,而有樸素情感的流露。讀來感覺像偶爾聽到的老人之間聊起家常,瑣碎而又生動;又像看了一部畫質極好的兒童動畫,每一幀都是那麼鮮活而富有色彩。起初,作者花了不小的篇幅介紹著呼蘭河的街道及街道上的一切,無所謂手法和構思,就那麼一一鋪排開來,好像長鏡頭緩緩地推進。後來,作者介紹著後園及後園的一切、家人及周邊的一切人,也無所謂手法和構思,就只是想到哪裡寫到哪裡,又好像短鏡頭根據需要隨時切換。就在長短鏡頭的交替中,我們得以走進這段回憶。

  關於平靜

  這回憶,關於平靜。小城並不大,只有兩條街、一個十字街口,街上的金銀首飾店、布莊、油鹽店、茶莊、藥店、扎彩鋪就可以滿足日常所需。人們“天黑了,就睡覺,天亮了就起來工作。一年四季,春暖花開,秋雨,冬雪,也不過是隨著季節穿起棉衣來,脫下單衣去的過著。生老病死也都是一生不響的默默的辦理。”他們的物質生活並不富足,豆腐和麻花不是天天都能吃得起,要是偶爾遇到掉進泥坑淹死的豬,就能吃到便宜豬肉,就會讓他們感到無比快樂和滿足。他們的精神生活也並不貧瘠,每年的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娘娘廟大會等,就是精神的盛舉。“他們生、老、病、死,都沒有什麼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長去;長大就長大,長不大也就算了。 老,老了也沒有什麼關係,眼花了,就不看;耳聾了,就不聽;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動了,就癱著。這有什麼辦法,誰老誰活該。 病,人吃五穀雜糧,誰不生病呢? 死,這回可是悲哀的事情了,父親死了兒子哭;兒子死了,母親哭;哥哥死了一家全哭;嫂子死了,她的孃家人來哭。 哭了一朝或者三日,就總得到城外去,挖一個坑就把這人埋起來。埋了之後,那活著的仍舊回家照舊地過日子。該吃飯,吃飯。該睡覺,睡覺。”“他們過的是既不向前,也不回頭的生活,是凡過去的,都算是忘記了,未來的他們也不怎樣積極的希望著,只是一天一天的平板的,無怨無尤的在他們祖先給他們準備好的口糧之中生活著。”這座城幾乎沒有時間和悲喜的痕跡,夜以繼日地重複平靜的往昔。

  關於溫暖

  這回憶,關於溫暖。這裡有給了作者最多愛的人——祖父,這裡有留下作者最多歡樂的地方——後園。在孩童口吻的生動敘述下,我們彷彿能看到後園的一草一木和四季氣象,彷彿能聽到歡聲笑語和祖孫倆有愛的日常對答,也彷彿能嗅得到滿園的花香、草香和泥土香。在一個小女孩一天都跟著祖父在後園裡邊,依樣學樣,裁花、拔草、種菜、鏟地、澆菜,但是搗亂比幫忙多的時候;在她給祖父插了一草帽的玫瑰花,澆水往天上潑,大叫下雨了、下雨了的時候;在她踢飛了祖父剛播下的種子,除掉了韭菜留下了雜草的時候.....很多個這樣的時候,都會令我感到無比動容,越是瞭解蕭紅後來的顛沛流離,越是感動她曾經擁有的短暫溫存。同時,我也總是會對號入座,換了時空與物件,看到自己童年的影子,然後又開始瘋狂地想起我和我的祖父、外祖父發生了怎樣溫暖的故事,然後不自覺的紅了眼眶。蕭紅後來說起,“祖父時時把多紋的兩手放在我的肩上,而後又放在我的頭上,我的耳邊便響著這樣的聲音:快快長大吧,長大就好了。二十歲那年,我就逃出了父親的家庭,到現在還過著流浪的生活。’長大’是’長大’了,而沒有’好’。可是從祖父那裡,我知道了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惡外,還有溫暖和愛。所以,我就向著這’溫暖’和’愛’的方面,懷著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關於悲涼

  這回憶,也關於悲涼。“滿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何如,為什麼這麼悲涼。”家裡寬房大屋,童年仍算圓滿,作者卻不止一次地說到“我家是荒涼的”,是因為周圍的人吧?租戶們的心很小,因為採到雨天屋頂長出的蘑菇就高興的不得了,他們的心又很大,眼看著房子逐漸傾倒,也能安然的在屋子裡睡覺。漏粉的喜歡唱歌,拉磨的夜裡通夜的打著梆子,養豬的常常聚在一起唱著秦腔、拉著胡琴,只是“那唱不是從工作所得到的的愉悅,好像含著眼淚在笑似的。”“雖然是拉胡琴,打梆子,嘆五更,但是並不是繁華的,並不是一往直前的,並不是他們看見了光明,或是希望這光明,這些都不是的。他們看不見什麼是光明的。”小團圓媳婦被跳大神的活活送了命,馮歪嘴子的女人在詆譭和飢寒中死去,有二伯脾氣怪,對人說怪話卻對地上的磚頭和天上的鳥說正經話......透過作者兒童的視角、懵懂的語言,就算寫的是有趣的事和熱鬧的場面,也讓我們感覺到一個個真實的人物,他們活的艱難,艱難的讓人心疼,似乎就是我們身邊的某某。“他們不知道光明在哪裡,可是他們實實在在的感到寒涼就在他們的身上,他們想擊退了寒涼,因此而來了悲哀。”“他們被父母生下來,沒有什麼希望,只希望吃飽了,穿暖了。但也吃不飽,也穿不暖。逆來的,順受了。順來的事情,卻一輩子也沒有。”“你說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卻不在乎。你看著很危險,我卻自己以為得意。不得意怎麼樣?人生是苦多樂少。

  回憶越是鮮活,越是反襯現實涼薄。蕭紅形容“那粉房裡的歌聲,就像一朵紅花開在了牆頭上。越鮮明,就越覺得荒涼。”恰如她的文字,越是生動,就越讓人感到她深入骨髓的寂寞。寂寞的人總是會用心的記住他生命中出現過的每一個人,於是蕭紅才會意猶未盡地想起呼蘭河的每一條街道,每一個節日,每一個與自己有過關聯的人,甚至蝴蝶、螞蚱、蜻蜓,甚至黃瓜、倭瓜、櫻桃。人們懷念過去的原因無非兩種,一是時間不夠久,二是現在不夠好。《呼蘭河傳》是蕭紅1940年於香港創作的,此時已接近她生命的最後時光,距離她的童年,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但是祖父死了,蕭紅的童年也隨之結束了,此後,她經歷了出逃、飢寒、戰爭、背叛,一直到孤單地在異鄉等死。她終其一生都在渴望溫暖和愛,可惜求而不得。在生命的最後,她心有不甘,卻只能憑著這回憶,在每個星光隕落的晚上,一遍一遍數著自己的寂寞,一遍一遍與曾經美好的時光道別。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8

  逛書店,在書架推薦的書目中,看見了一本我熟悉的書,那是蕭紅的《呼蘭河傳》,書的封面是綠的,加了很多精美的畫片。而我家中藏有的這本書的封面是白色的,只有一張作者的小照,憂鬱的眼晴看著前方。

  初次看這本書的時候,對於書中表達的深層次的悲哀無所體會,只覺得作者描繪的童年生涯是格外的生動有趣。蕭紅現代著名女作家於1911年6月2日出生1942年1月22日逝世,黑龍江省呼蘭縣人,原名張乃瑩。 呼蘭河傳裡最有趣的還屬第三章,作者說她家有個大花園,這花園裡蜂子、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黃蝴蝶。這種蝴蝶極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紅蝴蝶,滿身都是金粉。

  後來,她說她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摘個陰涼的地方睡著了。不用枕頭,不用席子,就把草帽遮在臉上就睡著了!多麼有趣啊!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9

  呼蘭河城,一個不繁華、不富裕的地方。這裡的人們過著平淡無奇的生活,讀著讀著,總覺得十分安靜,他們為了活著而活著,像木頭人一樣。

  這本書似乎把我們帶到了過去,那個灰色的世界。人們的無知與愚昧,活生生地害死了一個12歲活潑可愛的女孩。就因為太大方不符合這裡的規矩,所以婆婆狠狠地打了小團圓媳婦,

  生病後婆婆又想了很多辦法讓小團圓媳婦好過來。我都不知道這個婆婆到底是討厭小團圓媳婦還是可憐小團圓媳婦了。越往後讀心情就越沉重,十分同情她的遭遇,為她憤憤不平。為什麼要打她?生病了為什麼不去醫院?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當時的迷信與待人的冷漠形成的。他們的迷信害得小團圓媳婦生不如死,最後還是被燙死了。作者寫出了對當時社會上迷信做法的諷刺。

  透過這些,也反映出了我們現在的幸福,好好地珍惜它們吧!這些來這不易。

  再說說馮歪嘴子吧!他雖然是個普通的下等人,但生性樂觀,他一生肯定都是快樂的。他雖然受到別人的嘲笑,但並不把它放在心上,而且生活得更勇敢。如果當時的人們都是這樣,那再也不會有像小團圓媳婦那樣的悲劇了。

  當作者寫到結尾時,讀著讀著總覺得很淒涼。隨著時間的變化,這些東西似乎已經不在了,似乎又在回憶她和祖父的快樂時光,似乎又在懷念在這兒的種種時光,這裡的歡樂,這裡的悲傷。

  《呼蘭河傳》記載了蕭紅童年時的歡樂與悲傷,感觸與同情。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0

  《呼蘭河傳》的作者是蕭紅。這是一部充滿童心、詩趣的“回憶”式小說。全書共七章。裡面的故事、人物描寫得鮮活、靈動。雖然每一章都獨立成篇,並無太多的聯絡,卻渾然一體。將呼蘭河小城的生活,娓娓道來,讓我讀得津津有味,這也許就是這本書的妙處所在吧。

  第一章東二道街。西二道街。十字街。小衚衕。

  “呼蘭河”在哪?那裡真的有一座“呼蘭河城”嗎?不知道。只知道那是一個冬天裡“大地會裂開口”的地方,是“結滿冰溜子”的地方,是“能把人的手凍裂” 的地方,是在東北很冷很冷的地方,是一座再小不過的小城。只有兩條小街,一條從南到北,一條從東到西。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街上有染房、牙醫店、藥店……掛著各樣的幌子。除了街道,就是些個小衚衕。沒有繁華和熱鬧的街景,但蕭紅卻用生動的文筆描繪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

  我最喜歡在衚衕裡 “賣麻花”的那一節,以前東北賣麻花的都是提個小籃子,上面蓋張白布,從衚衕這頭吆喝到衚衕那頭,每一家都好像要買似的,全部出來摸一下,挑個好的,等摸得手上油光光,卻又放下不買了。有一群小孩子“他們的手黑得厲害,完全是黑的灰的,深的淺的,各色的雲層。”把籃子裡的麻花都翻遍了,才買了幾個,後來又退了一個。而退的那個又被一個老太太買了去,還招呼著小孫女“快來吃!”誇讚道:“這麻花真乾淨,還油亮亮的。”可見以前的人真是太不講衛生了。

  我還發現,那時候的人,思想很古怪,做事更古怪。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人們“常常抬車抬馬,淹雞淹鴨”,甚至小孩子也掉下去。那泥坑足有五六尺深, “下了雨泥漿好像粥一樣”,是造就無數蚊子的地方。可是,“若說用土把泥坑填平時,卻一個也沒有。”要是現代的人,東邊蓋樓嫌吵,西邊公廁嫌髒,稍有不滿,便要投訴。而那個時代的人,好像只有自顧自,不管條件多麼惡劣,只要能活著就行了。就好像“冬天來了穿棉衣裳,夏天來了,穿單衣裳。太陽出來了就起床,太陽落了就睡覺”。是這樣嗎?那又是為什麼呢?

  還有,文中提到了一種東北的豆腐。“用筷子觸了一點點豆腐,就能吃下半碗飯,再到豆腐上去觸一下,一碗飯就吃完了。”我吃過北方的紅豆腐、南方的廣式豆腐、四川的辣豆腐、更有湖南的臭豆腐,就是不知道這東北的豆腐,是啥樣?咋這麼香?真有那麼好吃嗎?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1

  這篇課文來自蕭紅的《呼蘭河傳》,本文敘述了作者兒時的家有一個花園,作者和她的祖父整天都在那裡轉,祖父鏟地,作者不會鏟,就趴在地上用鋤頭亂搗一通。作者把水灑上天,裝做下雨……還有許多事,字裡行間無不透露著作者童年時代的天真和活潑。

  我也有我的快樂,那是我童年記憶中在老屋的一段回憶。我的老屋坐落在學宮旁邊,每天早晨我都去學宮裡的眼鏡池餵魚,那裡老婆婆也很歡迎我,直到現在那老婆婆見到我還是問寒問暖的,其關心程度決不比以前少一點點。現在回想起來那個時候真的.很美。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2

  《呼蘭河傳》是蕭紅極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讀完之後,大致給我以下幾點的印象和感悟,在此,向各位作以下簡要分享:

  一、呼蘭河城裡的風俗畫

  在小說的第六章中,作者詳細介紹了呼蘭河城舉行的一些活動,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等等。風俗是一個地方自然、社會的產物,代表著一個地方的獨特性,反映著人們對於生活的態度,對於世界的認識。

  閱讀這些文字,首先,我們可以領略到這裡豐富的民俗活動,給當地枯燥無味的生活增添樂趣,在娛神娛鬼的過程中,其實更是娛人。在跳大神的時候,請跳大神的這家就會被圍得水洩不通,四周的村鄰街坊們都來看熱鬧,湊紅火,並且以此作為自己開眼界的談資,認為誰要是沒有看到哪家的跳大神,那可以說的巨大的遺憾。

  再比如唱秧歌和看戲的時候,那更是人山人海的,大家聚集在一起,東家長西家短談個沒完,甚至有時候還會吵鬧起來,為我們展示出了一幅幅極富有鄉村生活氣的場景。

  其次,仔細閱讀這些文字,觀看這些民情風俗,我們不難發現,當時人們日常生活的單調,也就僅僅憑藉這些活動給瑣碎的生活增添了一絲歡樂。人們在物質、精神生活貧乏的環境中,就只能憑藉一些代表性的精神活動來聊以慰藉。在長期因襲重負,與外在現代文明隔絕的狀態下,形成他們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鬼神觀。假如有人生病,寧願寄託於神靈,透過跳大神的方式來給患者治病也不是在第一時間去寄希望於大夫。

  他們重視生,也重視死,例如在盂蘭盆節要在河裡放河燈,希望那些無主孤魂可以託著河燈去早日投胎,當然這也流露出人們的善良之處。對於死後,人們都寄託祝福於逝者,希望他們在陰間可以過上在陽世難以享有的富裕生活,於是不惜財力地大肆為死者購置紙折用品。(對於這些,筆者在上一篇文章談談生活中的喪葬風俗中具體談到,這裡不做過多分析。)對於生活,他們寄託於神靈,不相信自己掌握著自己的命運,於是要在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上祈祥納福,將自己的命運寄予神靈,殊不知,假如自己不努力,那麼神靈也將束手無策。

  這些描寫都很具有典型性,不僅僅是這裡的一個呼蘭河城,更是中國大地上千千萬萬個“呼蘭河城”的真實寫照。

  二、呼蘭河城裡的愚民們

  在《呼蘭河傳》裡為我們刻畫出這麼一幫人,他愚昧、無知,可笑又可氣。最為突出的就是寫小團圓媳婦的一節,我認為把這些特徵寫得最為集中和具體,當我看到這一節的時候,可以說是不忍卒讀,最後滿懷著氣憤與同情讀到了最後。

  團圓媳婦即是童養媳,童養媳在過去的習俗中很是流行,這也算是一種不人道的行為,團圓媳婦們大多數都是落得個悲慘的命運,而真正獲得幸福的畢竟是極少數。本來還是孩子的年齡就要承擔起生活的重擔,吃的少乾的多,時不時地還會被打被罵。在作品中,小團圓媳婦的婆婆對她的殘害則更是令人咬牙切齒,為此,筆者向大家展示原文中的一小段:

  大孫子媳婦還沒有說完,大娘婆婆就接著說:

  “她來到我家,我沒給她氣受,哪家的團圓媳婦不受氣,一天打八頓,罵三場。可是我也打過她,那是我要給她一個下馬威。我只打了她一個多月,雖然說我打得狠了一點,可是不狠哪能夠規矩出一個好人來。我也是不願意狠打她的,打得連喊帶叫的,我是為她著想,不打得狠一點,她是不能夠中用的。有幾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讓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幾回,打得是狠著點了,打昏過去了。可是隻昏了一袋煙的工夫,就用冷水把她澆過來了。是打狠了一點,全身也都打青了,也還出了點血。可是立刻就打了雞蛋青子給她擦上了。也沒有腫得怎樣高,也就是十天半月地就好了。這孩子,嘴也是特別硬,我一打她,她就說她要回家。

  “我就問她:‘哪兒是你的家?這兒不就是你的家嗎?’她可就偏不這樣說。她說回她的家。我一聽就更生氣。人在氣頭上還管得了這個那個,因此我也用燒紅過的烙鐵烙過她的腳心。

  這一小段中,我們可以看到這麼一位令人可恨的舊社會婆婆,將對小媳婦的暴力殘害認為是為她好,否則是不中用的。閱讀文字,我們可以看出,之所以被打,竟然是僅僅因為小團圓媳婦笑呵呵不害羞,頭一天到家吃飯吃三碗這種本應該合乎人性本能的小事。於是在周圍那些假仁假義的、充滿人心腸的村人的“幫助”下,小團圓媳婦飽受摧殘,吃盡各種偏方苦頭,最後竟然被開水活活燙死。而那些麻木不仁的看客們除了在那裡唏噓哀嘆之外,並沒有做出任何實質性地回應。

  就像魯迅先生《故鄉》中的閏土,真正令人嘆息不僅僅是物質上的貧困,精神上的貧乏、不覺醒則更令人感到恐懼。呼蘭河城裡麻木不仁的看客們,他們也僅僅把小團圓媳婦的經歷看做是一場表演,表演過去了也就過去了,相當於什麼也沒有發生過一樣,他們懶得去想,也不會去想,只會等著下一次迴圈回來的這種表演。

  小團圓媳婦的婆婆是個典型的“精細”的愚人。生活本來清苦,省吃儉用,秋天裡撿那旁人遺漏的豆子換點小錢,捨不得多養雞鴨,平日裡端塊豆腐都捨不得。但是在為媳婦治病方面,卻花了自己的大把積蓄,然而到最後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白白花費一堆冤枉錢。

  但是這隻能怪她自己,更主要的怪那個荒唐的社會,荒唐社會下風行的荒唐做法。一個活生生的鮮活生命非得治出毛病,以致最後迫害致死。雖然是出於“善意”,但是在蒙著善意羊皮下的其實是一隻兇殘無比的狼,它吃人不吐骨頭,並且似乎永遠沒有吃飽的一天,而那些愚昧的看客們正是這匹惡狼的鋒利爪牙,他們幫助著這匹惡狼來獵取食物。

  作者在最後寫道“呼蘭河城裡凡是一有跳井投河的,或是上吊的,那看熱鬧的人就特別多,我不知道中國別的地方是否這樣,但在我的家鄉確實是這樣的。”其實,這些麻木不仁的愚昧看客們不僅是呼蘭河的特產,而更是整個中國的共產。

  三、呼蘭河城裡的強勁生命力

  在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底層人們生活的一股強勁生命力。其實中華民族幾千年生生不息地向前發展,憑藉和依靠的也就是這股強勁的生命力,指引人們不屈服困難,不放棄生活的信心。

  呼蘭河裡生活的人們,多數還是處在艱難的生活裡,但是他們憑藉著對於生活的熱情仍在負重前行,生活雖然清苦但是並不放棄生的希望。對於那些買不起的東西,但是似乎看一看,摸一摸也就滿意了。馮歪嘴子的生活艱苦,住在簡陋的草房,給剛出生的孩子蓋著面袋子,老婆死後仍盡心盡力地照顧好兩個兒子,看著逐漸長大但是也逐漸瘦弱的孩子,也還是會露出對生活滿意的笑容。這是一種生活強勁力量的展示,代表著一股堅韌向上的生命的態度。

  四、《呼蘭河傳》中的寫作

  拋開文字內容,談談這部小說的寫作。蕭紅不愧是一位優秀、出眾的女作家,在她筆下,我們感受到文字之美、文章之妙,對於一些場景的描寫真是細緻、細膩,立體感、視覺感十足。對於過去的書寫,勾起讀者對於自己過去生活的回憶,讓人在腦海裡回想起一幕幕生動、有趣的畫面。

  她的這種描寫,不像小說而就像評論家們所稱的呈現出詩化的效果,沒有大起大落的情節,而一切舒捲自如,極富有生活氣息,勾勒出一幅幅美妙的畫面,讓人覺得讀起來像是散文一樣。

  這種描寫尤以寫“我”和祖父在後花園一節最為突出,最後,就請大家在幾個精彩片段的欣賞中收束文章。

  我家有一個大花園,這花園裡蜂子、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黃蝴蝶。這種蝴蝶極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紅蝴蝶,滿身帶著金粉。

  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蜂子則嗡嗡地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圓圓地就和一個小毛球似的不動了。

  花園裡邊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

  ……

  “下雨了,下雨了。”

  太陽在園子裡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別高的,太陽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睜不開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鑽出地面來,蝙蝠不敢從什麼黑暗的地方飛出來。是凡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連大樹都會發響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對面的土牆都會回答似的。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黃瓜願意開一個謊花,就開一個謊花,願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若都不願意,就是一個黃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願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從牆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又從牆頭上飛走了一個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這個。

  只是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

  ……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3

  逛書店,在書架推薦的書目中,看見了一本我熟悉的書,那是蕭紅的《呼蘭河傳》,書的封面是綠的,加了很多精美的畫片。而我家中藏有的這本書的封面是白色的,只有一張作者的小照,憂鬱的眼晴看著前方。

  初次看這本書的時候,對於書中表達的深層次的悲哀無所體會,只覺得作者描繪的童年生涯是格外的生動搞笑。蕭紅現代著名女作家於1920xx年6月2日出生1942年1月22日逝世,黑龍江省呼蘭縣人,原名張乃瑩。呼蘭河傳裡最搞笑的還屬第三章,作者說她家有個大花園,這花園裡蜂子、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黃蝴蝶。這種蝴蝶極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紅蝴蝶,滿身都是金粉。

  之後,她說她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摘個陰涼的地方睡著了。不用枕頭,不用席子,就把草帽遮在臉上就睡著了!多麼搞笑啊!

  《呼蘭河傳》這本書真的十分好看也十分搞笑,我推薦大家去看《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4

  在這個暑假我閱讀了一本名為《呼蘭河傳》的書。“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是茅盾對這本佳作最美麗的評價。它是被譽為“30年代的文學洛神”的蕭紅的文學作品。這篇作品將蕭紅的藝術追求“人類的愚昧”和“改造民國的靈魂”完美的展現出來。

  小說寫了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東北呼蘭河畔一個小縣城裡的故事。文中的我是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女孩,充滿著對廣闊世界的追求和好奇。用一雙善良明淨的眼睛打量著周圍的一切。文章一開始就描繪了東北農村小鎮的晨景,大地的嚴寒,凍裂的房屋……一股子北方強烈而粗獷的鄉土氣味撲面而來。在這個小鎮裡面生活著一群平凡無知的人,他們根據傳統的思想而生活。跳大神,唱大戲,放河燈……可見呼蘭河城是一座沒有自己思想和精神的死城。作者輕鬆的諷刺中蘊含著淡淡的幽默和調侃。

  文中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極其幸福的。祖父是一個慈祥溫和的老人。作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秘密基地”後花園。在後花園中,作者和爺爺度過了童話般的時光。爺爺會教自己拔草,教自己生活知識,帶給自己快樂,呵護自己成長。作者在文中是這樣描寫花園的風景的: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飛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作者這一段描寫的特別美,詩意的語言,簡單活潑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讓我心情沉重的就是小團圓的死。她年齡尚小,卻為人妻,為人媳,她該多麼難以接受和無奈啊!在新家裡面,受盡了屈辱,自己孤零零一個人,需要多麼大的勇氣才能承受得了啊!她的婆家愚昧,封建,狠心。我難以想象,在那個可怕的時代,當我身處那樣的處境,我又能做出什麼?小團圓來的時候是那樣的蹦蹦跳跳,卻走的那麼心酸。她一生受盡了折磨,先是被婆婆打出了毛病,接著被庸醫,雲遊真人,跳大神等不斷折磨,摧殘……在那個年代,她的遭遇是司空見慣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沒有人可以挽救的。讓我不由得心揪,為她心疼……

  書中還有很多鮮明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有二伯是一個心地善良卻性格古怪的老人。他可憐又可笑,地位低下卻擁有著主人的思想。馮嘴歪子是一個抗爭者。他不顧社會的黑暗勇敢的和王大姑娘自由戀愛結婚使人佩服。在他身上閃耀著一種堅韌勇敢的精神。

  ……

  讀完了《呼蘭河傳》,一陣陰霾隴上心頭,這本書讓我沉思,也讓我學會珍惜現在的生活,感觸良多啊……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5

  團圓媳婦的例子又何嘗不是一這樣個血淋淋的例子呢,團圓媳婦身邊的所有人包括她的婆婆,都認為她是不對的,合該管教,最後害得團圓媳婦被折磨死了。這個悲劇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普遍的,這種情況不僅古代有,近代有,現代還是有。眾人現代提倡自由,提倡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句話,但堅決捍衛你說話的自由。但這種意識,除了小部分開明人士,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呢?

  我們現在大部分人依舊歧視殘疾人,農民工,同性戀等弱勢群體。就拿同性戀來說,我國20xx年才把同性戀者從精神病患者的名單上刪除,現在如果看見了,依舊會有人說變態。20xx年的時候,我們班有個小組在市中心做以同性戀為主題的社會調查,接受錄音調查的人中還有一小部分人覺得那是變態,有一部分覺得那是自己生活之外的事,還有部分人覺得我們同學會問這種問題也是變態。這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

  其實,我們反省一下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思想行為,就會發現我們的確有這樣一些不太友好的觀點,也許這些並沒有對某個人造成明確的傷害行為,但我們的思想,我們的某些行為卻會彙總起來造成一種社會價值取向,給一些特殊群體龐大的精神壓力,甚至導致一些人走上絕路,這樣看來,我們難道不是類似於那些在不自覺地迫害團圓媳婦而不自知的“熱心人”一樣的人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