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師閱讀地圖》的讀書筆記範文(通用9篇)
關於《教師閱讀地圖》的讀書筆記範文(通用9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筆記,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如何寫讀書筆記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教師閱讀地圖》的讀書筆記範文(通用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閱讀地圖》的讀書筆記1
我從教24年了,讀書很少,甚至談不上讀書二字,也談不上感想,就算是粗線的學習摘錄吧!只是"入雲深處亦沾衣"於是,有幸參加了我們大牛店聯校第一次教師閱讀會,方有了專業閱讀下的第一次真實的,投入的閱讀行為。似乎有一種心跳的感覺……甚至莫名其妙!
專業閱讀是一場真誠而深入的戀愛,它需要以自己全部的生命熱烈地投入,以一顆誠懇而謙卑的心去聆聽對方,感受對方,去勇敢地經歷痛苦、懷疑、衝突、當然也包括令人戰慄的情愫,直到從對方身上認出自己並融為一體。
作為閱讀者,我再三反思自己的理解力度不夠,似懂非懂,它不是形而上(虛)的閱讀,要言行一致,仁慈善良。
讓閱讀透過讀者的生命來發揮作用,正如書中寫到:人要靠糧食而不能靠激素成長。教育需要"潤物細無聲"的安靜潤澤。
《教師閱讀地圖》就如一個構造得宜的頭腦,是一種智慧!它將知識組織起來具有最大限度地發揮解決實際問題功能的能力。它讓我們找到屬於自己的合理閱讀路徑和最適合自己的閱讀書籍。我反思了自己的閱讀習慣,嘗試無性閱讀,觸動很多,感悟有點,報以歸零心態,重新規劃自己的專業發展道路。我明白了困惑許久的師生關係,應是潤澤。我從教多年的課堂原來是功利性的,是建立在恐懼的基礎上的。而真正的課堂永遠是一種冒險,是一個包含教育學、心理學、倫理學、社會學、甚至生物學的複雜之場。而我的教學流程,不是用真實的聲音與老師交流,揣測老師的意圖,不是用真實的生命與文字對話。由此我想起了一副畫面,孔子游手緇帷之林,孔子師生坐在草地上,彈著瑟,聊理想,聊人生,其樂融融。在簡單中追求單純的快樂,在生活中體味平淡的真實。快樂不依靠物質的鬥盈,只依賴內心的富足,這一點我們今天還能做到嗎?我們今天的教育是否給學生留足了時間,讓他們停下來聽一聽心靈的呼聲。
教育是慢的藝術,閱讀也是!曾經的感性閱讀是愉快的順名,要達到之前步入的共性閱讀。透過摘錄、留存、咀嚼,是深刻的同化。是艱難的"爬山"前提有足夠好的"體力"(即教師本人的理解力,洞察力以及反應能力)雖耗體力卻又增強人的"體質"然後領略"無限風光在險峰"的變化美、動態美驚心動魄的美。非感性要共性,比如我們不要旅遊,要旅行,不要教步,要行走,閱讀與呼吸一樣重要,閱讀與行走一樣共性。
再有,作為一名一線教師。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的問題與自己捆綁在一起,自覺不自覺地進行自我辯護,只有透過共性閱讀,勇於透過閱讀不斷地對話,批判反思,自我更新,自我否定。由春風化雨的浪漫階段到庖丁解牛的精確階段遊刃有餘。閱讀之路是漫長的,艱辛的,需要長久的堅持。《教師閱讀地圖》是正確而分辨度高,方向感強的一副地圖,我們要利用好,滿懷信心的走下去……
《教師閱讀地圖》的讀書筆記2
中考過後,收到由聯校組織下發的《教師閱讀地圖》。帶著好奇心去閱讀了這本久聞其名,眾人推薦的有關教師專業成長的書。
經過兩次閱讀,我不敢說真正意義地理解。雖然讀到的只是個別章節,但是可以感受到這是一本有生命的書。因為有生命氣息,所以更需要我們去反覆閱讀,細細品味。相信多次的品讀後會為我們的教學生涯注入不一樣的力量。雖然解讀不深,但還是想分享一下我的一些心得。
這是一本適合於專業與非專業人士的書。專業人士憑藉此書可以找到自己專業閱讀的方向,非專業人士透過這本《教師閱讀地圖》也可選擇適合自己的書目。所以這本書的價值也在於此。"地圖"二字正很好地詮釋了它的價值。
新教育實驗概述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浪漫——精確——綜合"專業發展的有機過程,這是一個無法逃遁的節奏。於我而言,當下的問題就是從"浪漫期"向"精確期"的轉變。所以這也是一本在我職業發展中,最適合我,最能幫助我解決閱讀困惑的好書。相信也能幫助好多教師解決專業發展旅途中的困惑。
除此之外,對於這本書我認為它是一本永遠處於開啟狀態中的全息閱讀地圖。透過這張地圖,你更多找到的是屬於你自己的閱讀途徑。如果推薦給別人好書好比"授人以魚",那麼這本《教師閱讀地圖》的出現就好比"授人以漁"。
書中處處彰顯的是智慧和生命的氣息。許多地方很好地點到當下教師專業成長中閱讀方面的問題。其中"知性閱讀""根本書籍’等的解讀也恰到好處地為教師們指點迷津。
帶著這份敬畏,我將繼續認真研讀《教師閱讀地圖》,此程中,我會找到屬於我的那條"專屬"途徑。
《教師閱讀地圖》的讀書筆記3
作為一名中學教師,我深知,教師的成長需要不斷學習,不斷閱讀,如何閱讀一直以來是我最大的困擾。
《教師閱讀地圖》是一本讓我清醒的書,是一部燈塔似的書。在書中,我找到了答案:一個教師的閱讀,是由淺入深的專業發展的過程。雖已從教多年,但無論是教學水平還是教學管理都很欠缺。是它,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首先要解決我個人的思想意識問題,然後還應該對我的職業有更深的認同,最後針對遇到的問題,透過閱讀,不斷形成自己處理問題的獨特方法。
《教育閱讀地圖》對我也是一幅成長的地圖。從書中我學到了很多很多。它使我在不斷地修正和完善我的閱讀結構,讓我開始尋求我的教師職業生涯的意義,同時,它讓我認識到,教師的專業發展,不是強調我們必須掌握越來越多的知識來解決越來越多的問題,而是要透過閱讀,形成我自己的信仰、智慧等,這需要我們對根本書籍研讀,掌握根本概念。另外對於專業發展而言,更應該選擇知性閱讀。只有知性閱讀,才能真正提升思維水平,增強反思能力。我還了解到訓練自己知性閱讀能力的辦法:一大量摘抄,反覆應用。二用心揣摩書的整體結構和主要概念,並理清關係。三努力與書籍對話。四與好書進行生命交流。
新教育的倡導者朱永新曾說過,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精神發展史。閱讀是一個漫長的'旅程,只有堅持閱讀,提升閱讀質量,不斷將閱讀和實踐相結合,必然會形成我的閱讀史,最終在實踐中發展自己。我堅信,終有一日,我會成為真正高度專業化的教師。
《教師閱讀地圖》的讀書筆記4
《教師閱讀地圖》是一本具體指導教師如何讀書的書。其實,在知識老化速度不斷加快的21世紀,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讀最適合自己的書,是一直困擾我的難題。
踏上工作崗位後,我一直希望透過閱讀來提高自己作為一名教師的綜合能力。可是一度非常迷茫,我該讀什麼書來提高自己。教育類的書籍有好多,什麼書才是當下最對我有幫助的。快節奏的生活,讓人的思想似乎只能接受一些快餐式的閱讀,才能彌補自己大腦的空洞。可惜,膚淺的快餐文化,讓人看了就忘,沒有留下點什麼。透過閱讀,我很希望在閱讀後能在內心蓄積一些力量,轉化成一種智慧。曾經也讀了一些書,但是對照閱讀地圖,我的讀書處於浪漫階段,涉獵太少,視野太窄,書本的選擇也比較單一。隨著時間的飛逝,今天想來,自己讀的書真是太少了。有時也會從圖書館借些有關教育的書,可是自己的腦袋好像不聽指揮,會感到書本枯燥,有時感到無法理解其中的一些道理,無法讓書本知識進入自己的記憶庫,文字感覺拗口難記,要逐字逐句的反覆讀才能體會其中的意思。
讀了《教師閱讀地圖》,魏教授在書中指導教師要選擇什麼書進行閱讀,如何進行閱讀。為我的閱讀指明瞭方向,傳遞了方法,強調了閱讀的重要性,同時提到了一些閱讀的誤區。這些誤區是在以後的閱讀中我要克服的。
閱讀使人奮進,使人積極思考,使人解開心中的困惑,讀專業書籍可以使人提高專業素養,提供專業引導,進而發展為一種智慧。在閱讀地圖的指引下,我要發生閱讀階段的轉變,逐漸從浪漫期過渡到精確期,最後到達綜合期。
《教師閱讀地圖》的讀書筆記5
大約臨近暑假的前十天,我翻了翻《教師閱讀地圖》一書,翻到《教師專業閱讀的誤區》一章,越看越有閱讀慾望。直到今天,精讀加略讀,我才把它讀完。這是一本好書,細看附件中的目錄,你便能知曉一二。好書總讓人覺得相見恨晚,讀《教師閱讀地圖》讓我遺憾又振奮。
這本書有四大亮點。一是理性地分析了當前教師專業閱讀的誤區;二是教教師如何進行專業閱讀;三是推介根本書籍與研讀策略;四是提供具有結構性和階梯性的教師專業閱讀地圖。
有位網友以“一二三四”總結了它的優點,與筆者的讀後感相符。“一張地圖: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開放式全息閱讀;兩大目標:幫你找到屬於自己的合理閱讀路徑,最適合自己的書;三大幫助:近200本參考書+使用方法+書籍評述;四大亮點:讀什麼+怎麼讀+例項+誤區。結論:一本對教師專業發展極有幫助的書!”
我遺憾,為什麼不早個七八年遇見它,哪怕早個五年也好。我深信,如果能早點讀它,必定能更有效地促進自身專業發展。步入教師職業的十多年來,我陸陸續續讀了不少書,有語文學科知識類如《漢字的魅力》、《現代漢字學綱要(增訂本)》、《朗讀學》和《趣味語文》等等,有語文教學類如《語文課如何是好》、《聽王榮生教授評課》、《薛法根教學思想與經典課堂》、文字解讀主題系列及名師課堂實錄書籍等,有教育心理學類如《給教師一件“新武器”——教育診療》、《社會心理學》和《教育中的心理效應》等等,有文學類如王小波雜文系列,歷史類如《大秦帝國》(尤其喜愛春秋戰國時期),還有些其他類別的書籍。但是這些書都是隨興而讀,這本書書與那本書之間沒有“結構性”“階梯性”可言,有的書是出版商拼湊而成,浪費了本讀者寶貴的閱讀時間。再者,在閱讀《教師閱讀地圖》之前,我以為讀點與教育教學和學科知識有關的書籍,就算是很“專業”了,很少去思考什麼是專業閱讀,以及專業閱讀的“結構性”“階梯性”問題,如此懵懵懂懂了十餘年,殊為憾也。
我還遺憾,近幾年的新教師業務培訓會,我常常鄭重地推薦那書這書,推薦的原因是認為某一本書好,至於好在哪裡,適不適合教師閱讀,適合教師在哪個階段讀,加之上述的“結構性”“階梯性”問題,根本沒有考慮過。這是不太負責任的推薦,不專業的推薦,沒能提供似《教師閱讀地圖》這樣的專業地圖,為近幾屆新教師進行閱讀“導航”,使他們踏上專業閱讀之旅,更為憾事。
遺憾的同時我又倍感振奮。我阿Q地告訴自己:31週歲時能讀到它不算憾事,40或50歲時才可能追悔莫及,總之路還很長。
我振奮自己因為讀了《教師閱讀地圖》,對31週歲之後的專業閱讀豁然開朗。
一是知道“讀什麼”。透過比對,我發現自己早些的閱讀雖然雜七雜八,但大部分也不白讀,世間萬物彼此聯絡,相信書籍也不例外,讀過的那些書籍算是為我打了個不差的專業閱讀底子。透過比對,我大致知道自己今後該補讀哪些書,又該續讀哪些書,尤其是根本書籍。
二是知道“怎麼讀”。《教師閱讀地圖》教讀者如何閱讀一本書(注:其中部分閱讀策略摘自艾德勒的《如何閱讀一本書》),關於怎樣研讀根本書籍,怎樣訓練知性閱讀能力,怎樣開展教師讀書會,它都有例項可資借鑑。
三是知道今後該向教師推薦什麼書,怎麼推薦書,至少不能僅僅給個書名。
當然,也許可以考慮只推薦《教師閱讀地圖》,因為書裡有你想要的答案。
《教師閱讀地圖》的讀書筆記6
初次讀《教師閱讀地圖》時,腦海裡就生出一種疑問:地圖?讓我首先想到的是我們平時常見的地圖。“地圖”給人最深的印象是清晰明瞭準確地標明地點的具體位置,那麼“閱讀地圖”一定會很明確地指明教師閱讀的方向和範疇。沒幾天,手裡就多了一本這樣的書,這本書的前幾頁衝擊了我的閱讀觀念。我平時最喜歡讀的教育故事,營養成分似乎並沒有我想象的那麼高。於是,我開始審視我的閱讀觀念。
這讓我想到“教育是什麼?”。作為教師,我們喜歡看一些教育轉化成功的典範,然後照本宣科地模仿。其實,是我們簡化了教育。“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不僅需要教育者耐心地指導,更需要有足夠的智慧和堅定的毅力。面對不同的學生,用同一種方法顯然是不合適的,就像藥不對症無法根去病根一樣。就在我盲目崇拜教育家們的“好法子”時,這本書提醒我要“警惕流行書籍與庸俗成功學”。現在,跟著作者再來細細分析這份清單,讓我找到了自己“專業閱讀的誤區”。
市面上,一些所謂的成功學矇蔽了我們的雙眼,認為成功有捷徑可走,教育有妙招可尋。這樣的書籍吸引了好多急於求成人的心,就這樣,我們往往太看重目標而忽略了事物已有的發展規律。我們常言:“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必須承認教育是個慢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痛苦。
對於我個人來說,我開始閱讀專業書籍的時間並不是很長。我把自己定位在閱讀的“浪漫時期”,憑著自己對教育的熱愛,一腔追求教育的赤誠之心,對教育充滿著理想和期待。儘管還缺乏專業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但是還是對學生真心以待,關懷每一個機靈的小鬼。我儘可能在課堂上追求課堂的生動,讓學生愛上我的課堂,將自己對知識的熱愛傾盡教材中。
而在《教師閱讀地圖》這本書中,我找到了方向。這本書有四個特點:
第一、本書解答了我要讀什麼書。
第二、對今後我怎麼怎樣讀書進行了詳細的指導。
第三、介紹了一些優秀圖書和優秀電影。
第四、對閱讀誤區和閱讀失衡舉例說明。
這張“地圖”讓我從中探尋出自己的合理閱讀路徑,找到適合自己閱讀的書。秋日裡的陽光透過玻璃灑在屋子裡,不由捧起《教師閱讀地圖》來細細咀嚼。這裡談到的是對教育深刻的認識,讓我感觸不已。我不可能和名人比肩,但是我可以和名著為伴。這樣的感覺在秋日裡是多麼的可遇而不可求。冬天快要來了,而我絲毫察覺不到冬的寒涼,因為我準備好了!
《教師閱讀地圖》的讀書筆記7
在《教師閱讀地圖》的導讀中有這樣一席話:一張地圖,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開放式全息閱讀。《教師閱讀地圖》(舊版名為《構築合宜的大腦》)是新教育實驗教師專業發展專案實驗用書,是專業閱讀子專案指導手冊。全書分為兩大部分:上編“構築合宜的大腦——新教育教師專業閱讀理念與實踐”,集中闡釋新教育教師專業閱讀的基本理念,致力於清除最近數十年來教師專業閱讀方面存在的種種誤區;下編“海拔五千——新教育教師專業閱讀地圖”,主要提供了專業閱讀書目以及對其中部分書籍的評述,也簡略介紹了書目的使用方法。事實上,讀什麼比怎麼讀更重要。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讀最適合自己的書籍,是一直困擾著我們的難題。在浩瀚無垠的書海中,我們需要一部燈塔,它能夠為我們指明前行的方向,這本書——《教師閱讀地圖》,就是一座燈塔。
逼著自己看一些書,看一些有關於教育的書。可是自己的腦袋好像不聽意志的指揮,有時感覺枯燥,有時感到無法參透其中的一些道理,有時感到似曾相識,有時卻感到文字總在眼前徘迴,沒法進入到記憶庫中去,文字感覺上去拗口難記,要酌字酌句的反覆讀才能體會其中的意思。
《教師的閱讀地圖》確實是一本好書,指導教師如何進行閱讀,適應和改善這個快餐式閱讀的時代,讓人可以帶著枷鎖跳舞。書中給出了略讀、精讀的一些書目,給出了一些閱讀的技巧,細細品味這本書,不光發現的是閱讀的一些技巧,還有一些教師閱讀的經典書籍的核心思想。閱讀地圖,為教師在短時間內學會閱讀,愛上閱讀,以及有效的閱讀創造了好的條件。讓大家有了吃快餐的經濟快捷,也也有了體驗細細品位茶點的高雅內涵。
細細品一本書,讓書的餘味在心中留得多一點,久一點,滲透到血液中去,生命中去,再次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教師閱讀地圖》的讀書筆記8
《教師閱讀地圖》一書融閱讀結構、閱讀路徑、書目評價、閱讀方法、使用案例等於一體,對教師專業成長有極大幫助,是一本很實用的教師閱讀指南。
掩卷回味,本書對學科教師,班主任,教科研工作者,教育理論家等都提供了系統的、有針對性的閱讀地圖,書中有大量詳實的分析材料和實踐案例可供學習借鑑,許多中外卓越教師的寶貴教育經驗,既讓人耳目一新,又大獲裨益。
我最大的感受有三點。
教師專業能力提升,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他閱讀專業書籍的型別和數量質量。俗話說:"取法於上,得乎其中;取法於中,得乎其下",閱讀不同層次的書籍,能決定問題解決能力的高下。閱讀經典書籍能影響思維方式,提升思維水平。同時,作為教師閱讀書籍的型別還應該科學。一名教師理想的閱讀規劃是:本體性知識佔50%,專業知識佔30%,人類基本知識20%。如果是班主任則是:教育管理知識佔50%,專業知識佔30%,人類基本知識20%。書中既有各類優秀書目推薦,也有名著好書的評價,方便按圖索驥,讓讀者一目瞭然。如語文學科知識推薦書目孫紹剛的《名作細讀》一段話讓我感觸很深:"語文教師一定要講出學生感覺到又講不出來,或者認為是一望而知,其實是一無所知的東西來"。許多語文教師(包括我)確實在課堂上沒有發掘出知識點魅力,缺乏文字解讀的能力,只重複教參上的結論。而在課堂上,除了不厭其煩地介紹作者、寫作背景、背誦默寫以及修辭分析,內容主旨歸納外,教學究竟離文字有多遠?一是對課文進行微觀分析不見功力,內涵分析蜻蜓點水,二是教材價值沒有得到挖掘,造成教學資源的極大浪費。由此可見,教師如果缺少好書引導,只會迷失在職業領域的誤區中,越陷越深,喪失反思力和改進工作的自覺。
教育教學需要"潤物細無聲"的安靜潤澤,真實的成就感來自將教室裡的事情做到儘可能卓越。教學活動是一種複雜艱辛的過程,需要教師認真的經歷課前備課、課堂教學、課後反思,潛心體會過程之中的收穫與挫敗,是師生生命的一天天交匯,溝通,沒有勵志性口號的賞識,沒有一夜間的成功,沒有灰姑娘"愛"的魔法棒,喊一聲"變",教室裡便會井井有條,教學的秘密不在戲劇性逆轉的一剎那,而是隱藏在靜靜的探索與體驗之中。真正的思考,是專注於內的安靜,外在的光環只是額外的獎賞,不應該成為教師成長追逐的目標。一個學科教師的成功,來自讓自己的學科在教室裡散發出迷人的魅力;一個班主任的成功,來自建成真正優秀甚至卓越的班集體;一個校長的成功,來自打造出真正優秀的學校。過多閱讀脫離真實的教育教學的勵志型書籍,會讓人始終處於亢奮與幻覺之中,從而更加浮躁,而教育,更需要"潤物細無聲"的安靜潤澤,只有在安靜潤澤的狀態下,才會有真正的思考,也才會有真正的教育,並獲得真正的幸福完整。《教師閱讀地圖》推薦的《愛心與教育》、《教學勇氣》等書籍,或細緻呈現教育全過程,讓人看到一個優秀的教師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長的,或直面教師職業乃至於心靈中的諸多真實問題並進行梳理,這樣的書才是真正值得推薦閱讀的。
我們習慣討論"怎麼教",反覆琢磨考慮的是教學技巧、教學藝術、教學理念等,教學方法等,強調學生主體性,重視課堂雙邊活動,課堂氣氛、教學效果,強調精心的匯入、精妙的過渡、精練的板書、精彩的討論、精緻的課件,語文課越來越強調錶演性、可觀賞性,公開課成為四十五分鐘的舞臺藝術。這些外在的形式,喧囂的評課追求,都不如讓執教者安靜的深思:對語文教學而言,第一位的是教什麼,而不是怎麼教。教什麼甚至決定了怎麼教。語文課的特殊性,需要教師充分利用並挖掘課文的原生資訊和教學價值,考驗的是教師思考複雜問題的能力,而進行深思熟慮,授人以漁,唯有去浮躁,保持安靜心態,產生潤澤的課堂。
教育不是"管","哄",是"幫",注重一生的德行發展。教育的目的是發展學生,是著眼於學生一生的德行養成,不是著眼於班級的`"太平無事"。作為班主任,我們平時用得最常見的辦法是"管治","官治""控制",其基本手段是批評,呵斥,懲罰,請家長等,班主任高高在上,控制班級;學生順從屈就,口服心不服。或者採取"哄"的辦法,語重心長激勵讚賞的談話,寄予良好的願望期待,學生當面感動亢奮,背後一笑了之,兩天變樣。這種"香蕉加大棒"的教育方法,帶來的只是學生情緒上的變化,難以持久,容易反覆。本書推薦的王春曉老師的《做一個專業的班主任》中,王老師認為:"幫"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幫"問題學生時,教師是研究者,希望學生冷靜、清醒,動力是智慧。往往具體事件的解決只是教育的起點,透過分析原因,找到解決辦法,真心幫助問題學生,教育效果最好。另外,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應制定預防性措施,由紀律管理逐漸過渡到個別問題學生的管理,進而實現因材施教。
"對課堂秩序的需求不應超過對有意義的教學的需要","不同課堂條件下課堂管理的任務各不相同"等名師的名言,也真正體現了教育的目的是著眼學生長遠發展,教育措施不是千篇一律。佐藤學的《靜悄悄的革命》中描述的"潤澤的教室"裡,輕鬆自如的師生關係,每個人都得到大家自覺的尊重,每個人的呼吸和節律都那麼柔和,體現了對學生真正的愛與尊重。好的課堂,還有美國卓越教師克拉克和雷夫的"55條班規"和《第56號教室》,都給我啟示良多。
《教師閱讀地圖》一書,值得終身為伴。
《教師閱讀地圖》的讀書筆記9
從小關於讀書聽到最多的便是高爾基先生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長大一點又聽餘秋雨先生說:生命的質量需要用閱讀來鍛造。而在蘇大師眼中:“如果你的學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斷地豐富著,如果學生深信你今天所講的不是重複昨天講過的話,那麼,閱讀就會成為你的學生的精神需要。”。大師們說了這麼多,可見讀書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而我們教師,作為一群靠著“知識”的教書人,首先就得是一個讀書人。而從小我便喜歡讀書,各種各樣的書都喜歡。
遺憾的是上了大學後,數學生的我們並未開設大學語文的課程,讀書的機會少了不少,每天圍繞數學公式、幾何圖形的我離讀書越來越遠了。等到了工作崗位,才發現,書對於我們教師多麼地重要,這才開始瘋狂地讀書,喜歡上了買書,喜歡上了看書,喜歡上了做一些屬於自己的筆記。因為我想成為一個最像語文老師的數學老師。
在入職的這一年裡,我很感謝《教師閱讀地圖》這本書,校長推薦給我們新老師這本書後,第二天我便買來了它。因為這本書,我開始慢慢學會如何去閱讀一本書,何為略讀,何為精讀細讀。因為這本書,我認識到了更多優秀的書。出於自己教一年級的緣故,結識了薛老師的《心平氣和的一年級》這本書,這本書差不多陪伴了我這一年的時光。看著薛老師每天記錄下的點點滴滴,就彷彿我也在他們班級中,我也是他們班的一個成員。薛老師的一些話,一些舉措都讓我這個新手在辛苦的一年級中顯得不這麼手足無措。遇到懲罰孩子,家長要求狠抓時,薛老師會說:“這樣的小事情,教師已經即時懲戒過了,你最好裝作不知道。
被嚴密看管和雙重監視的感覺,是很讓孩子沮喪的”。遇到孩子調換座位不習慣時,薛老師會這樣和家長說“對周圍環境過分挑剔是一種能力差的表現,不經歷調換座位的糾紛,哪來成長的機會”。觀察到孩子答不出來,氣餒懊惱時,薛老師的一句話“孩子,彆氣餒,不著急,老師和你在一起呢”鼓勵著孩子。碰上孩子吵架互相指責時,薛老師笑容可掬的“現在,我不想追查是誰先扔的。現在,我只想聽見有人主動跟對方說對不起——誰先?”一句話化解了孩子之間的爭吵。還有許許多多這樣那樣的情景,在每個情景中,總能感覺薛老師的“淡定”,也怪不得班中的孩子總能心平氣和。
在《教師閱讀地圖》的推薦下,我還去看了《孩子們,你們好!》,《特別的女孩薩哈拉》等。阿莫納什維利的《孩子們,你們好!》以極其親切,平易近人的寫作風格,和我們這些讀者分享著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我被作者所感染,作為教師,我們要去接近孩子,接納孩子,喜歡孩子。開學的第一天,他把學生們的資料全部拿回家,他去了解了每個兒童的情況,希望第一次與孩子見面就能叫出他們的名字。讀的時候也時常反思自己,開學後一個星期,我才記住了孩子的名字。這前後時間上的差別,其實在日後的教學管理中產生了很大的差別。
有人曾說過:認真去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對;用心去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能不能記住,其實是在於你是否用心。還特別感動於阿莫納什維利與孩子見面時的問候語“孩子們,你們好!”,不是叫“同學”,不是叫“學生”,而是“孩子們”,這是愛的表現,我相信孩子們也肯定能體會到老師的愛。後來當讀到《特別的女孩薩哈拉》,又一次心都化了,再一次相信了一個老師,用心的老師對孩子的重要性。校長說過一句話,永遠不要給孩子下定義,定義他不好,從此一無所成。每個孩子的發展都不一樣,而我們需要耐心地等待,教育是慢的藝術,靜待花開,也許下一秒她將綻放出特別與眾不同的花朵。
每一次讀書都能安撫我躁動的心靈,能讓我安靜下來轉身去看看身邊的孩子,去想想自己的行為,希望自己也能心平氣和地完成一年級的教學,也能每天對學生說一聲“孩子們,你們好”,也能做一個對於這些孩子而言重要的老師,用心的老師。
英國作家培根在《談讀書》中提到:“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即陶冶情操,給言辭增添光彩,增長才學!此為讀書循序漸進之關係,順序顛倒不得。”而教師讀書的腳步不能停止,又想到我們班的讀書口號:多讀書、樂讀書、會讀書、讀好書。我應該和孩子一起行動,充實自己,活到老,學到老,讀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