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理想國的讀書筆記(精選14篇)
柏拉圖理想國的讀書筆記(精選14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柏拉圖理想國的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柏拉圖理想國的讀書筆記 篇1
最近擺渡了柏拉圖的名作《理想國》。可能由於柏拉圖所處時代與現今大不相同,書中又大量使用近乎詭秘的言辭來描述一些虛幻的精神理念,所以看完後仍有一些茫然,只有一些零亂瑣碎的片段從腦海中閃過,零零總總拼湊後,也就這些印象。
有人說《理想國》通篇就是柏拉圖自言自語一些完全屬於想象的記錄。我認為這種想法不免有些過激,但從他那種神秘的說法中,還是讓人感到他是在瞎想。
《理想國》談及了道德、教育、專政、民主、獨裁、共產、文藝、宗教以及男女參軍、男女參政、男女平權等等問題。思想大師懷海特這樣評價:“兩千年的西方哲學史都是柏拉圖的註腳。”可見其涉面之廣、言論之深,叫人稱奇。如果說亞里士多德創造了學科的分支,那麼柏拉圖的思想體系便是學問的綜合,一切分支的源頭。
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柏拉圖對於正義的大量比劃。《理想國》開篇就提到的問題。第一卷裡,柏拉圖和格勞孔、西蒙尼德、玻勒馬霍斯、色拉敘馬霍斯等人先後討論了“欠債還債就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等觀點。他用此為我們對正義的理解先入為主地打下了一個基礎,有種充滿魅力的強勢。接著他從第二捲起,開始討論城邦的正義。柏拉圖認為正義是理想城邦的原則,好的城邦應當具備勇敢、智慧和節制。“每個人必須在國家裡執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職。就這樣他又構建了一座充滿正義的城邦。最終他覺得,正義的人是快樂的,不正義的人是痛苦的。
然而縱觀全書,他仍然沒有對正義下那麼一個定義。什麼是正義 ? 讀完了書,卻被他勾起的思考套牢。也許,因為他覺得沒有對正義的最終定義,正義是要根據具體環境,情況而定的。也許,他就是想讓讀者們不斷思考這一問題,眾人的力量總是最強大的,答案應該會比他一個人的更為全面正確。也許,他只是想保持人們對於正義這樣的重要卻幻空的概念的持之以恆的思考精神。也許……
理想國是一席高貴的謊言。這正如瘋子的自說自話,不能較真,卻也不全為假。“理想國”的理念甚至已超越了真假範疇,或者乾脆說,它存在的本身就是真假的依據。大概到這兒,我們略微能明白,什麼叫自說自話,自給自足了。藉由“正規化”理念,柏拉圖力圖透過蘇格拉底之口證明:不能因為無法找到一個與言辭中那種“善邦”一模一樣的城邦,就認為“我們”所說的東西 ( 理想國 ) 就是不好的。以“正規化”作為約束自身的理念,容易看見仁善的本質,如同心底處處潛藏著仁慈,雖時常杳渺飄忽不可尋跡,但也無需冥思苦想非要有某些不同尋常的作為才能勾畫出靈魂之燈的絢麗光輝。
正如理想國的結尾:讓我們永遠堅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 這樣我們才可以得到我們自己的和神的愛,無論是今世活在這裡還是在我們死後 得到報酬的時候。我們也才可以諸事順遂,無論今世在這裡還是將來在我們剛才所描述的那一千年的旅程中。
作為西方乃至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哲學家之一,柏拉圖一生立著無數,而《理想國》無疑是其中最能表現其政治思想的作品,其中哲學家與王的辯證關係也一直為後人稱道。
柏拉圖理想國的讀書筆記 篇2
先哲有言:“真理愈辯愈明”。我對此話雖存質疑,並對辯論本身所固有的偏執尚存戒心,但柏拉圖的《理想國》卻是我們所必讀的一本書。
我懷著畏懼的心理捧著《理想國》,一次次的啃下那晦澀的文字,終於把《理想國》讀完了,但此時我對辯論所固有的偏執的戒心不由的消失了,間或是《理想國》中那精彩的辯論與一般的辯論是不可同日而語的,蘇格拉底之論幾乎不存在偏執的問題,難道這是助產術所產生的效果?
讀經典的書猶若製作和品茗我們雲南的“功夫茶”,不經過一遍遍的“泡”是出不了“原味”的,《理想國》就是這樣的書。
經過三五遍的“泡”,我寫下了這一點讀書筆記,膚淺一讀而形成的井蛙之見,自然還是很不成熟,但我把它發上來,也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來品茗《理想國》。
一、作者與作品
先附上一則柏拉圖小傳:柏拉圖,男,出生於希臘,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臘三大哲學家之一。柏拉圖從師於蘇格拉底,一生至於鑽研哲學,並遊歷了埃及、西西里等地,一手創辦了“柏拉圖學院”。(西方最早的高等學府)他一生忙於研究、教學和著述工作,與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共同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哲學基礎。
柏拉圖一生著述頗豐,《理想國》是他的代表作,此書成書於他不惑之年,被稱為是哲學家的宣言書和哲人政治家所寫的治國計劃綱要,它以辯論對話體裁寫成,書中人物性格鮮明,場景生動有趣,語言流暢明晰,論證嚴實細緻,內容深刻豐富,達到了哲學、文學、政治學和邏輯修辭學的高度統一。在讀書時我選用了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版本,這個版本一是思想全面,二是語言簡單明瞭,雖不華麗,但意境表達到位。
同時,書中是蘇格拉底與辨友的辯論。蘇格拉底盛名已久,勿需介紹,但有一點必須說明,蘇格拉底一生未留著作,其思想精髓是透過柏拉圖之筆得以傳承,僅存19篇,《理想國》一書觀點是蘇格拉底或柏拉圖思想尚待考證,亦無從考證,但可以確定的是這本書應是兩者思想的融合,是蘇格拉底之語,又是柏拉圖之筆,但更多的人則傾向於是柏拉圖把自己的治國理想滲透於其中。下面就得品鑑這本“震古鑠今”之書的魅力了。
二、“論財產與老有所福”淺析及現實意義
書的開篇是論“財產與老有所福”。這一節概述了柏拉圖對財產的態度,特別的闡述了老人與財產的關係。正如最後那句話:“錢財固然能給人帶來許多好處,但對於一個有理智的人來說,明白事理才是最重要的。”柏拉圖集中的論證了老人除了財產以外,還要擁有一個和平的精神世界,同時每個人獲取財產的手段要是正義的。
正如中國那句古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一樣,柏拉圖認為一個人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富有了,身上卻充滿了邪惡,邪惡的富人老了是得不到安寧的,因為人老了就會反思自己一生所為,並對上天堂和下地獄產生想法,於是生前做了壞事的老人得不到安寧,“人老了,應該多一份寧靜與自由感。”因為一切慾望都消退了。說到老人問題,與中國恰恰相反,中國老人老了得到的是長者之尊,而西方老人卻相反的擁有迂腐之年的孤獨,瞭解了這一點,書中的“年老不是問題,真正會出現問題的是人的性格因素,一個樂觀的、心境淡泊的人是不會因為年歲的增長而增加壓力的,反之那些具有相反性格的人,即使年紀在輕,他活著也是負擔。”這段話就更加容易理解了,老了以後並不是什麼大問題,最關鍵的是在於你的態度
對於今天的中國而言,柏拉圖給予我們最大的啟示在於:對所有人而言,我們不要僅會把一生用來忙忙碌碌的追求錢財,而更要會構建一個自我的精神世界;對於老人而言,你應當處理好你和金錢的關係;又告誡每一個人,你應該對你的一切行為負責,到老來不要因為生平的錯誤而產生恐懼和自責,但這對中國人來說效果是不怎麼明顯的,因為中國人是徹徹底底的無神論者,由這一思中國也該是宗教精神迴歸的時候的了,天不怕地不怕的中國人不會有多少反思與畏懼,相對而言,財產於老人的關係,中國人做得不錯,早就傳承到下一代人手中,但現實中中國人又太經世致用了,太世俗化了。當我們每每看到那些女孩填寫“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的問卷時,她們會毫不猶豫的寫下“金錢”,我們的心就不由的寒了起來,中國人現在最需要的就是一個精神世界,中國人需要“真性情”,而不是“奴才樣”。
三、理想國與理想政治
柏拉圖構建了自己的理想國家模式,並宣稱理想的國家應該是有著學家萊領導的,在這一章節中他具體的論述了理想國家的模式,從尋求正義出發,來闡述了幸福國家的模型。
首先,談到了生產者應自覺的、全心全意為國家生產糧食服務;其次談到了商人的貿易;最後闡述了戰士應當勇敢的保衛自己的國家;同時也談到了每個人應該掌握好自己行業的技能。歸根到底,各個行業的人都應當為自己的國家做貢獻,從而使生活在這個國度的人感到幸福,運用各個行業與國家的關係及國家發展的角度來說明:國家大於每一個個人和家庭,為了國家和政治的建構,我們應該服從於國家的需要。
這一章節更多的是具有政治學意義,馬克思的國家觀也頗近似於柏拉圖,但時代不同,這種國家觀產生於城邦之間分散的時代,而今我們的國家過於膨大、強盛,對於個人的壓制太多,我們國家需要的是怎樣在當下尋找強大的國家下的解放人性,這就使得本章節對中國的現實具有了深刻的意義。
四、國家力量與法律、教育問題
上一章節僅僅是理想國的開始,這一章則繼承了上一章對理想國的論述。進一步的闡述了理想國家的幸福觀,這種國家的模型是全民性的,而不是零敲碎打的為極少數人打造幸福,正如書中寫到:“不要按照你自己的意思去接是受為我們稱幫的人的幸福觀,否則他們就不是什麼守衛者了?”我們應該勸導其他職業的人以國為榮,這樣一來,整個國家將得到有序且和諧的發展,並且整個國家各行業的人都將得到自然賦予他們的每一份幸福。正是:整整的幸福觀與國家幸福融為一體。
為了國家的發展,每個人應該加強本行業得技藝。有趣的是柏拉圖發現:貧窮和財富使人的技藝退化。“人因為財富而奢侈,卻因為貧困而懶惰”。同時就以衛士為例,說了軍事科學和素質方面的問題,並從政治學的角度說明了國家的本質,即:國家施工民的集合體。
柏拉圖理想國的讀書筆記 篇3
《理想國》是一部政治學經典,但在讀這本書時,我的思維常常在字裡行間悄悄的遠行,所以有時候不得不停下來想想自己的思維跑到了哪裡,是怎樣跑的。這本書不是很容易讀懂的,在細讀起來總是覺得在和先哲對話時少了那份開闊與氣度,多了些唯唯諾諾,人云亦云,很想用自己的話去理解去探索可那畢竟是一道很漫長且艱辛的路,所以我將慢慢的前行,那樣收穫的也許才更多。
在《理想國》裡蘇格拉底剛開始討論的話題就是“正義”問題。正義真的是一個很難解答的問題,有時想與其長期的在屋裡思索理念上的正義還不如做一件正義的事,為一些不公發發自己的聲音來的更為實際。也許這是浮躁也許這也是心虛,因為正義千百年來許多人都未明白,彷彿自己能恍然若悟的機率也很小。但我卻相信自己和柏拉圖一樣,對正義有著強烈的憧憬與嚮往!可他認為絕對的正義在神那裡,作為一個唯心主義者這是一個很好的答案。而對於自己甚至對於整代中國人來說缺乏信仰總是讓我們有時候焦慮、孤寂、無所適從,不知未來、過去,甚至不明白現在。柏拉圖最後說“讓我們永遠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我很喜歡,也許理解不同但真的很喜歡因為有了自己別樣的感觸。
柏拉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學家也是一位哲學家,其哲學智慧儘管沒有專門的哲學專著,但卻幾乎體現在他的每部著作當中。不論是從早期的《理想國》,過渡階段的《政治家》還是思想有了較大轉變的《法律篇》,都閃耀著西方哲人的智慧之光。
在哲學上,柏拉圖繼承了蘇格拉底的唯心主義,成為西方客觀唯心主義哲學的始祖。他建立了以理念論為核心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在閱讀《理想國》這本書時,柏拉圖的一個主導的觀念及其對話的起點就是:理念本身是實在的,感知、具象與經驗的都是虛幻的。比如說,在書中就柏拉圖與大家辯論的緣起正義而言,什麼是正義?蘇格拉底的對手給出了正義的多種解答,諸如傳統的仰或當時流行的:正義是有話實說、欠債還錢、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幫助朋友,傷害敵人等,這些都是正義的具體事例,正如現在問我們一樣我們總會回答成正義的人或正義的事。因為他認為真正的知識是理念,不是存在於客觀可見的物體之中的。而其哲學觀點可以簡單的總結為認為理念是事物的永恆不變的“範型”,是獨立於個別事物和人類意識之外的實體。感性的具體事物是不真實的,它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這些都在《理想國》的正義論與洞穴理論部分得到了很好的闡釋。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他的理論是典型的唯心主義,但作為一個智者與先驅他建立了以理念論為核心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
一個人的`哲學觀對其理論有著很大的影響,其理論也隨處可以看到其哲學觀。在《理想國》裡柏拉圖的這種理念說對其在辯論中思維的展開、發展都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是這本書對話的起點也是其中的一個主導觀念。在看這本書時我常想起中國的哲學問題,想起另一位的哲學大師王 陽明,也許他們觀點什麼的相關的真的很少,也許唯一的關聯就是他們都被稱作唯心主義,而唯心主義在過去思維裡,在我們從小被教導或明或暗的教導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與辯證法時,我們對唯心主義也許不是厭惡反對但至少也退而遠之,不敢親近,就如王 陽明大家很多人也許只知道“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這句話。這句話充滿了詩意與人生很難理解的韻味,可這句話也是我們在哲學上所批判的。而真正的進一步知道王 陽明是餘秋雨的書裡提到了這位老鄉,這位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人專門派人為其守墓,有個日本將軍甚至有個腰牌上寫道“一生俯首拜陽明”,讀到後我深深的觸動了,覺得如此對一個厲害的人物在我們厚厚的課本里竟然沒有提過,自己也知之甚少。後來也大概瞭解了一下王 陽明,明白了其偉大,儘管我自認為自己是一個唯物主義者,但這不能阻止我們去欣賞他的偉大。
柏拉圖理想國的讀書筆記 篇4
記得在上西方哲學史的課時,講到柏拉圖時老師的幻燈片上有懷特海的這麼一句話:全部西方哲學史不過是對柏拉圖的註解。由這句話可見柏拉圖在西哲學乃到整個人類的精明文明中的崇高地位。而柏拉圖最著名的著作,或者說他的代表作,則是人盡皆知的《理想國》。所以當我捧起這本代代人推崇備至的偉大著作時,不期望能一下子讀懂它,只希望能夠從這本凝結著柏拉圖和希臘智慧的結晶的書中,得到那麼一點點的啟示和認識罷了。
《理想國》一書乃柏拉圖壯年時期的力作,也可以說是其巔峰之作。柏拉圖的著作多以蘇格拉底為主角的對話體的形式以示讀者,此書也不例外。自知僅讀一遍是無法體會其精髓,因此在閱讀過程中有不解之處便匆匆帶過,只期能稍知其意而已。譯者在引言中的介紹已經能令我大體瞭解到本書的博大精深,談到書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由於我的無知和欲速則不達,實在無法領略到本書的真意,因此僅在此回憶下本書的主體內容和所帶給我的一點幫助和啟發。
譯者在介紹中談到本書討論到優生學問題,節育問題,婚姻自由問題,專政問題,獨裁問題,共產問題,民主問題,宗教問題,道德問題,文藝問題,教育問題等一系列的問題。不過這是學者在多次研究此書所總結歸納出來的結論,而對於我這種沒有一點學術功底和走馬觀花似的閱讀方式,實在無法得出如此繁多和細緻的結論。只能就此簡易回憶下本書的大概內容了。
第一卷在蘇格拉底和幾個書中的人物開始對話之後,很快便引入本書所探討的一大主線——關於正義的定義。色拉敘馬霍斯首先表達了他的觀點,他要蘇格拉底不要光提問題,而是要直接對正義下定義。而他對正義的定義則是: 正義是強者的利益,是當時政府的利益。而蘇格拉底則對此定義予駁斥。
第二捲到第四捲開始以從城邦來看正義比從一個人來看更加容易,由此探討一個城邦的正義。接著在第三講到城邦需要培養什麼樣的護衛者以及如何來培養的問題。接著談到全體公民應當按天賦各就各業,城邦的正義在於智慧、勇敢和節制,城邦的三種人各自做自己的事就是正義的。再由城邦的正義引到人的靈魂裡有三種品質:理智、激情、慾望。
第五卷蘇格拉底又談到關於婚姻的問題,提出一個觀點:最好的男人必須與最好的女人結合,而最壞的要盡少結合,以使品種保持最高的質量。
接著一系列的論述談到什麼樣的人才是最優秀的哲學家,並且提出哲學家是最完善的護衛者,也就是哲學家是最好的國王這個著名的論點。
第七卷接著談到囚犯看陰影的比喻,講到了靈魂要觀看所有實在中最明亮者,即我們所說的善者。
在第八卷中總結了一個理想的國家應該具備的條件。並且談到了四種不好的政制:斯巴達和克里特政制;寡頭政制,民主政制,僭主政制。
五種政制所對應的五種人。
理想的政制——善者,正義者。
斯巴達政制——好勝爭強,領略榮名。
寡頭政制——愛財,寸利必得,省儉。
民主政制——快樂間的平等,生活沒有秩序,沒有節制,平等主義,集合最多習性於一身的多樣的人。
僭主政制——被惡所充滿,醒著時能夠幹出睡夢中的那種事的人。
第九卷談到人的基本型別:哲學家或愛智者、愛勝者、愛利者。
三種人的快樂對比:哲學家能體驗另兩種快樂和學習事物本質的快樂。靈魂中用以學習的部分的快樂是最真實的快樂。
快樂和痛苦之間的中間狀態,痛苦時想要平靜為快樂,快樂時停止為痛苦。這是快樂和痛苦的影像,是一種欺騙。透過身體傳到心靈的那些所謂最大的快樂,其實是某種意義上的脫離痛苦。
第十卷談到理念的模仿。畫家,造床匠和神誰是真正的模仿者。事物都有三種技術,使用者的技術,製造者的技術,模仿者的技術。
以上就是在看書時所記的一些主要的觀點,自己看都有點對不起柏拉圖這偉大的著作。本書的主線主要是圍繞正義這一主線展開,對理想的國度的一系列規劃,以及對應的人所應當具有的正義。在看的過程中有很多的啟發,不過現在想總結卻不知從何說起了。柏拉圖對正義的一系列闡述使我認識到在人生中應當使嚴格的要求自己,控制自己不該有的慾望,讓理性來引導自己,遠離一切的惡,進入那真正的善。並且要一生追求真理,追求知識,追求智慧,不斷的充實自我,成為真正有智慧的人。
而柏拉圖關於哲學王的論述,在透過閱讀了本書之後,才明白以前所認為的哲學家為王的觀念是很片面的。柏拉圖對於哲學家的定義是非常之嚴格的,並不是隨便一個哲學家都能夠成為一個理想國的國王,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哲學家才能夠成為理想國的國王。
書中關於婚姻及生育的問題在我看我是不合乎人類的倫理的,如子女公有等提法根本不可能在現實生活中實現。而關於優生優育的問題也是如此,將那些素質不好的後代棄之更是有悖於眾生皆平等的法則。
書中對政制的描述也讓我對以前民主政制的一昧推崇的看法得到改變,發現民主政制並不是想象中的完美,而是確實存在著許多的問題。過份的自由和寬容,民主制的多面性和複雜性確實是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
柏拉圖對快樂的論述也給我很大的啟發。原來我們原本所認為理所當然的快樂與痛苦其實並不像我們所想象的那麼簡單和單純,而常常是快樂與痛苦的假象。有時候快樂只是痛苦的停止,而有時痛苦也恰恰是快樂的停止。這讓我們在生活中,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夠以更寬廣的心態,更高瞻遠矚的眼光去看待我們所面對的一切。
而柏當圖的理念論也帶給我很多看見。讓我更懂得去尋找事物的本質,而不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當然柏當圖的理念論是非常博大精深的,僅一點點的接觸是不足以完全的認識它,但也已經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終於很勉強的將這本書看完,雖然過程挺辛苦挺糾結,但是收穫頗豐。有人說,二十歲讀柏拉圖和四十歲柏拉圖的感覺是不一樣的。相信以後的歲月時,還需要不但的從柏拉圖的書裡來尋求智慧,因為柏拉圖的智慧實是幾千年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葩,是哲學這個皇冠上的明珠。
柏拉圖理想國的讀書筆記 篇5
初識柏拉圖,源於那句著名的“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當時只是粗淺的覺得此人勇氣可嘉,而這麼有勇氣又有道理的話用在作文中堪稱完美;再次“邂逅”柏拉圖是因為那句風靡一時的“柏拉圖式愛情”,那種在圖書館百度過其原始含義後的微妙情緒令我至今難忘;今時品讀柏拉圖的《理想國》,應該是我至今為止距離柏拉圖思想最近的一次。不經意間,柏拉圖的思想悄然滲透進我的學生時代,又漸漸浸染了我的成年時光。我用10餘年的時間,終於穿越他思想的風牆,艱難地在《理想國》中留下幾點感想。
閱讀《理想國》,我體會到了學術爭辯的魅力。
閱讀本書,在最初的時間裡我常常迷失在蘇格拉底和眾人對話、爭辯的強大邏輯中,尤其是第一卷的各種追問,讓我備受困擾,正義與非正義孰是孰非的辯題更是讓我幾度眩暈,卻又不自覺地被吸引。而這種吸引力隨著閱讀的不斷深入也在不斷增強。究其原因,是蘇格拉底在不斷地推演、比喻、類比、設想與追問中,展現出了他無與倫比的智慧。他讓人深陷他的邏輯之中,又尊重對手的觀點。他的每一次發問都是在認真傾聽對方觀點後進行的,有理有據,條理清晰,讓人無奈又不得不歎服。我想,這是我們每個人在與他人辯論時都想要達到的效果。然而事實卻是我們更多的時候如色拉敘馬霍斯,如“澡堂裡的夥計講話滔滔不絕”,讓人們的耳朵“灌滿了他的話,他還想立刻走開”。
閱讀《理想國》,我看到了古仁人之心。
柏拉圖關於理想城邦的構想,關於人性的“正義”與“善”的追求,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儒家所提倡的仁、義、禮、智、信的思想,讓我看到了我們至今依然崇尚的古仁人之心,為了啟發民智,為了國家振興而不懈努力、孜孜以求的人間大愛。而書中反覆的對話、辯論,也和幾千年前先秦諸子們為構建理想社會激烈爭鳴有異曲同工之妙。無論是王朝還是城邦,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都需要先賢智慧的引領,需要思想的無數次碰撞,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自我否定,自我更新,自我救贖。雖然柏拉圖在書中的某些觀點我認為在當下看來有一定的侷限,譬如英雄人物不能哭泣等。但是對於當時的古希臘而言,要求城邦的守衛者不能哭泣,要勇敢無畏卻無可厚非。“我們的立法不為任何一個階級的幸福,而是為了造福這個整體。”這種崇高而理性的認知無論世事如何變遷都不能減其風采,無論何時品讀都能振聾發聵。
閱讀《理想國》,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初心。
刪減詩歌中諸神的醜陋行徑,讓諸神具有善良的模型,強調正義、善良、勇敢、節制等詞語的意義等等,不僅是柏拉圖為了建設理想國度所做出的設想,更是體現了教育的初心。
“我們是不是不應該毫不在意地讓孩子們聽一些無關緊要的故事,使那些他們長大才應該有的想法過早出現在他們頭腦中呢。”閱讀本書後,這句話始終在我的頭腦中回想。最近一段時間,我經常和學生說“到什麼時候做什麼事”,很直白樸素的一句話。以前,我的父母、師長也對我說過這句話,但很遺憾,我沒有在意,反而把它當成長輩教育自己要好好學習的眾多理論當中的一個。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卻越發體會到了這句話背後的意蘊。超前不代表優秀,滯後也不代表可以減輕壓力。在特定的時間做特定的事才是大智慧。在教育教學中,我們總是想要讓學生贏在起跑線上,從而過度渲染失敗的惡果和成人世界的殘酷,並以此來激勵他們不斷向上。但是,我們能保證我們所教的所有的孩子都能成才嗎?那些輸了的孩子在我們多年不經意“恐嚇”後又該如何面對今後的生活呢?
我們教育的初心,就是讓學生在追求真善美的旅途中不斷地擁抱真理,進而認識自我,認識世界。我們既然不能代替他們生活,那麼便不要過早地強行代替他們感受世界。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為我們勾勒了一個宏闊的理想世界,結滿了思想的累累碩果。芥豆之微的我徜徉其中,只期待再次穿越思想的風牆時能獲得更多的啟迪。
柏拉圖理想國的讀書筆記 篇6
公元前5世紀,雅典哲人柏拉圖以蘇格拉底的名義、以對話體的方式著述《理想國》,這是人類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統地探尋人類正義問題的著作。柏拉圖不僅是古希臘哲學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所謂理想國,是柏拉圖推理出的一個充滿正義和美德的國家,這個國家由立法統治者,國家護衛軍,普通勞動民三個階級組成。該書的核心思想是哲學家應該為政治家,政治家應該為哲學家。
哲學家不應該是躲在象牙塔裡死讀書而百無一用的書呆子,應該學以致用,去努力實踐,去奪取政權。政治家應該對哲學充滿嚮往,並不斷的追求自己在哲學上的進步,並用哲學思想來管理民眾。理想國的宗旨是締造一個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義國家,圍繞這個宗旨,柏拉圖開篇不久就開始討論什麼是正義的國家,究竟什麼是正義?
柏拉圖首先詢問了他周圍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人說:正義就是欠債要還。還有的人說: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柏拉圖對正義的討論,是從區分城邦正義、個人正義開始的。古希臘討論正義,都是把它視為個人的德行,屬當時普遍重視的四主德(正義、智慧、勇敢、節制)之一。柏拉圖感到個人的德行屬於微觀世界,較為抽象,不易說明,需要藉助於一種顯明的、宏觀的事物來說明。柏拉圖採取的論證方法是,以城邦來比方個人,藉助於闡明城邦正義來闡明個人正義。他認為真實的正義不是表現為外部城邦的“各做各的事”,而是在人的自身內部“各做各的事”。
這就是說,正義的人不許可自己靈魂裡的各個部分相互干涉,起別的部分的作用。他應當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達到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內秩序井然,對自己友善。不正義應該就是三種部分之間的爭鬥不和、相互間管閒事和相互干涉,靈魂的一個部分起而反對整個靈魂,企圖在內部取得領導地位。
柏拉圖理想國的讀書筆記 篇7
今年的上課老師讓讀柏拉圖《理想國》,對於這樣的有著幾千年的歷史的名著,似乎在我們今天的人看來是不怎麼樣的,因為在我們今天的理解中我們看到書中的一些對話是十分的荒唐甚至是幼稚的,但是其實在這樣的理解中我們有一個先入為主的視角,我們忽視了我們應該關注的東西,我們只是知道在我們今天看來這樣的東西或許是不怎麼樣的,在我的老師組織的課堂的討論上邊,很多人都在從這樣的理解上誤解柏拉圖的著作思想,所以在我自己的理解中或許在我們閱讀的首先應該更加的關注柏拉圖的寫作才背景和他自己的很多的背景,這樣的理解是十分的必要的,我們必須在理解著作的首先知道了作者的自己的背景,或許我們的瞭解會更加的寬容一點,我們或許在我們理解中更加的清楚如何來面對自己的閱讀的困難。
我們知道,柏拉圖的《理想國》寫作於古希臘的時代,這樣的時代的背景讓我們知道柏拉圖的思想是屬於那個時代的,當然我這樣說的目的不是說他的思想不可以啟迪我們今天的人們,相反的是,柏拉圖的著作啟發了後世的很多的思想家去開發他們自己的思想的領地,柏拉圖的《理想國》在古希臘的文字的理解中是“政治學”的意思,這和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政治學》是一個名字,在某一種程度上也是說的一個內容,在後來人們的翻譯的過程中西方人將希臘文翻譯為拉丁文時是翻譯為了今天的英文“The Republic”拉丁文詞根,所以英文的翻譯自然就是“The Republic”,我們的國人在翻譯英文的時候翻譯為了"共和國","國家篇"或者是我們今天在理解的過程中展現出來的一種關於自己的制度的建設的一種期待,你是否理解這樣的目的,就是說我們在閱讀或者理解那樣的文字的知識的時候我們無法迴避的想到我們自己的環境和我們自己的制度是否可以適合於我們自己的生存,於是我們翻譯的理想國也就在這樣的瞭解中定了下來,其實在我自己的理解中柏拉圖的是一個十分的現實的政治的東西,所以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在理想的環境中想象的東西,可是我們曲解了柏拉圖的理解,從題目的翻譯上我們就可以看的出來,所以我們更多的是相信理想國是空想的,卻不知道那是一個經過當時現實的思考而做出的一個高於我們的實際的制度建制的一個政治的東西。
關於柏拉圖,蘇各拉底的學生,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一個出生在雅典的貴族的後裔,在當時雅典和斯巴達交戰的時候出生,那個時候雅典的民主的代表人物伯里克利已經去世,其實當時的人從荷馬世界降落到了民主的世界中,同時,人們開始思考一些東西,在柏拉圖成長後,那個著名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戰爭的結果驗證了斯巴達人在聖廟中乞求的預言,雅典戰敗了,於是,外受到斯巴達人的壓迫,內受到自己的統治者的壓迫,人民的生活可以想象,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柏拉圖開始在進行了自己的考察結束後開始建立自己的理論體系,所以柏拉圖的理想國也就展現在我們自己的面前。
關於正義的一種理解,或者是一種另類的想法。《理想國》在討論到城邦的建設的時候,首先說的就是人的正義問題,在柏拉圖的理解中,他認為我們如何去理解正義首先需要理解的是一個城邦的正義,如果我們理解了城邦的正義那麼也就理解了個人的正義,所以,理解就是一個從大到小的過程,但是在我們的課堂的討論中有的人的言論讓我有這樣的想法,在我們一個直白的理解中,我們認為一個人的正義是最重要的,就是說,有個人才有國家的一切,在一個認同個人主義的時代中,在自由主義的思想的指導下,這樣的想法是沒有什麼不對的,但是我想強調的是,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中我們需要從我在上一次的筆記中說的,我們要知道柏拉圖寫作的背景和寫作的意圖,所以從一個城邦的建設意圖出發,城邦的正義是最重要的,一個人在任何時候都要服從城邦的正義的,在城邦的需要的時候,個人正義往往應該讓位給城邦的正義的,所以,我們在理解柏拉圖所說的“先寫大字,再寫小字”的言論是從城邦的理念出發的,因為他認為城邦才是最重要的,那個時代也只有在城邦的完善的情況下,個人的一切才是有保障的,那麼在哲學王的統治下或許是這個樣子的,所以我們在理解的時候就需要分的清楚城邦的正義和個人的正義,如果我們僅僅是從個人正義的角度來理解柏拉圖的正義的話,那樣的話,我們的理解難免要走向偏激,或者說我們那樣的理解是一個狹窄的理解,那樣的話就很容易誤解柏拉圖的意思,所以,嚴格的區分的理解城邦正義和個人正義是我們在今天這樣的時代中正確的理解柏拉圖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同樣的原因我們在分清了這樣的正義的劃分後,我們就要來理解柏拉圖的正義觀念了,在《理想國》中柏拉圖明顯的提出正義的概念是“個人做自己分內的事情”在我的理解中或許和古羅馬的烏爾比安說的法律的追求:使人各得其所。或許是我們這樣的理解,在柏拉圖的意思中或許認為,人本來就是有區別的,等級的劃分並不一定意味著一定是一個級別的劃分,或許還有一個秩序的要求,這一點是我在課堂的討論中從同學的言論中得到的啟發,在博登海默的《法理學、法哲學與法律方法》一書中說到的法律的理解的時候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關於秩序的理解,秩序在法律的要求中是很重要的,所以柏拉圖要建立自己的城邦的時候,他不能不考慮到一個城邦對於秩序的要求,所以,柏拉圖的關於人應該各做個的事情是基於人本身的內在的素質,或許換個說法是每個人在他生來就有自己屬於自己的稟賦,所以他的稟賦決定了他所應該從事的事業,那是正義的。這是柏拉圖的正義,當然這些是柏拉圖從他的城邦的正義推倒出個人的正義,但是在我自己的理解中這樣的理解或許適合於當時的城邦的正義的,在我們今天的時代,關於正義的描述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對於這些,在我們今天討論的更多的或許是個人的正義了,所以對於這樣的問題對於今天的時代是個艱難,所以在這裡不做更多的論述。
柏拉圖理想國的讀書筆記 篇8
《理想國》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創作的哲學對話體著作。全書主要論述了柏拉圖心中理想國的構建、治理和正義,主題是關於國家的管理。《理想國》一書是柏拉圖的代表作,涉及到了政治學、教育學、倫理學、哲學等多個領域,思想博大精深,幾乎代表了整個希臘的文化。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以故事為題材,敘述蘇格拉底到貝爾斯禱神,歸途被派拉麥克邀往家中,賓主滔滔談論起來。兩人的辯論從各個角度暴露奴隸主階級的哲學思想、政治思想、藝術思想及教育思想。故事中的蘇格拉底是虛擬的、假託的,實際上就是柏拉圖的代言人。文中借蘇格拉底之口和人討論正義,分析個人正義與城邦正義之間的互通性,系統地闡述了正義的概念。柏拉圖設計並展望著心目中理想國度的藍圖,提出在“理想國”中才能真正實現正義。
對於《理想國》,它的內容十分符合它的名字,理想中的國度。《理想國》中作者為了實現真正的現實正義,做了很多假設。什麼是理想,百度釋義是對未來事物的美好想像和希望;對某事物臻於最完善境界的觀念。而“理想國”中的“理想”即是對一個正義的城邦臻於最完善境界。所以這也就決定了在現實中我們是不可能出現這樣的國度。
理想國是怎樣一個國度?它是一個強大的國度。它強大是因為它有著一個所向披靡的軍隊。這個軍隊有著這樣的形容詞:兵強馬壯,堅甲利兵,而讓這個軍隊有著這樣的形容詞的原因是它的背後有著一批專門生產糧食的農民,專門打造武器鎧甲的工匠,這些“專人”他們一生中只專一件事,他們不做除自己職業以外的任何職業。因此他們能生產出富足的糧食、鋒利的兵器。而這個軍隊的組成人員,也同樣只專一件事。這群軍人或者說是勇士,他們從出生開始,所接觸的所有事都是為一件事做準備——為城邦而戰。這種專門為戰爭培養出來的軍隊,如何不會所向披靡?當然,這個國度的強大不僅僅只是因為有著強大的軍事實力,我覺得它的強大還在其國民的思想的純粹性。它的國民只專與自己職業有關的事,他們都各得其所。這樣的國家如何不令人羨慕。
但是,就像我前文所說的那樣,這個國家是理想中的,現實中不可能存在的。因為在理想國中的假設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實現的。首先,其國民思想的純粹性就是最不可能實現的一件事,人的思想是最不可琢磨的,就算開始時可以設定人的思維定式,但這個思維定式可能因為一個小小的事件,就發生改變。以及我前文所說的軍隊,你不會知道什麼樣的孩子適合做一個軍人,就算這個孩子有著強於其他孩子的體魄,但他不一定會有一個軍人的思想,他可能會貪生怕死,而這個思想他從來不曾展示於人。天生適合當軍人的人不是沒有,後天培養成功的人也不是沒有,但其尋找以及培養所耗費的資源不可計數。而且,理想國雖然是以“國”命名,但嚴格來算這只是一個城邦,所以其結構相較於現在的國家來說過於簡單,而且這是幾千年前的根據當時社會條件所設想的“國”,就算它再超前,也不可能跨越幾千年的歷史,適用於現在。雖然“理想國”不能成為現實,但這個理想國的構建過程,卻值得我們參考學習。在理想國的構建過程中所涉及教育學政治學等,值得我們借鑑。
柏拉圖理想國的讀書筆記 篇9
《理想國》傳達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柏拉圖心目中的理想國實質應該是封建貴族專制的奴隸制國家。這個國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節制的和正義的。在這個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為三等:掌握哲學思想的貴族統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階層,還有奴隸身份的廣大平民。柏拉圖認為國家權力應掌握在哲學家的手中,哲學家必須是有護衛國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時也是一些真正關心國家利益的人,只有這樣才有利於城邦的正義。
而代表勇敢的武士應努力維護城邦的安全,並維護統治者的任何決定。同時,他認為掌權者和被統治者間應保持和諧、團結的關係,被統治者要服從統治者的所有政策,這樣,才做到了節制和正義。柏拉圖描繪的這一理想藍圖,滿懷著憧憬,被後來的空想主義者所向往。
而讀到這部分,我卻覺得很多說法都似曾相識,早在中國的夏商周時期,就有用系統的禮制來約束臣民的做法,分封制要求奴隸服從統治,諸侯享有封地上一切努力的勞動所有,但有義務向君主定期朝貢、納稅,君王號召時要集合軍隊保護君主。而在中國傳承了千年的儒家文化,也與柏拉圖的許多主張有著相似之處。君主對全國的思想專制、用道德和禮儀約束人民行為、武力全部收歸中央掌權者所有……透過一系列的比較和思考,我明白了:這一切,都是為了維護封建的專制統治的需要,這一系列的教育灌輸、道德約束、假借神意,最終目的都只有一個,那就是維護封建統治,愚弄人民。
所以,透過書中的政治辯論,我發現了很多我並不認同的柏拉圖的觀點。例如:為維護統治,掌權者可以用假話欺騙民眾,甚至編造所謂的“腓尼基人的傳說”,假借神意來證明人生來就有貴賤之分,“老天鑄造他們的時候,在有些人的身上加入了黃金,這些人因而是最可寶貴的,是統治者。
在輔助者(軍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銀。在農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鐵和銅。”這些都體現了柏拉圖所倡導的“理想國”的實質——封建貴族專職的奴隸制國家,特權橫行、等級森嚴,壓迫沉重,人與人之間嚴重不平等。我認為,柏拉圖生在那樣一個時代,他已經是具有創新意識、目光深遠、有改革思考的智者。但是,因為時代的侷限性以及階級的侷限性,柏拉圖代表的是封建貴族的利益,這決定了他的政策主張都是為封建貴族服務的,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客觀性和公正性,有很多的主張都不見得是正確的,他的主張也不見得是真正正義的。
柏拉圖理想國的讀書筆記 篇10
知道柏拉圖的人幾乎都知道《理想國》這本書,這本書不僅詳細記載了古希臘的經濟、政治、文化,更以對話體完整的表達了柏拉圖的哲學見解和政治理想,在世界哲學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瑰寶。這個學期,我用心的讀完了電子雜誌版的《理想國》,感覺既有啟發又有異議。
看這本書,會被蘇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考所折服,他的詭辯不僅教對手難以招架,也讓讀書的人難以跟上他飛快、機智的思維。柏拉圖借蘇格拉底的辯論一步步將自己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完整表達出來,同時透過對城邦的哲學、道德、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爭論,設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規定,並在辯論中不斷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國”的藍圖,向世人展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理想國》傳達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柏拉圖心目中的理想國實質應該是封建貴族專制的奴隸制國家。這個國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節制的和正義的。在這個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為三等:掌握哲學思想的貴族統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階層,還有奴隸身份的廣大平民。柏拉圖認為國家權力應掌握在哲學家的手中,哲學家必須是有護衛國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時也是一些真正關心國家利益的人,只有這樣才有利於城邦的正義。而代表勇敢的武士應努力維護城邦的安全,並維護統治者的任何決定。同時,他認為掌權者和被統治者間應保持和諧、團結的關係,被統治者要服從統治者的所有政策,這樣,才做到了節制和正義。柏拉圖描繪的這一理想藍圖,滿懷著憧憬,被後來的空想主義者所向往。
與前面一樣,讀到這裡,我又有了一些和柏拉圖相左的見解。柏拉圖覺得:為加強思想統治,應該不惜控制所有藝人,阻止他們不論在繪畫或雕刻作品裡,還是建築或任何藝術作品裡描繪邪惡、放蕩、卑鄙、齷齪的壞精神,“哪個藝人不肯服從,就不讓他在城邦中存在下去”。但是,我認為:世界上善與惡、美與醜、正義與邪惡,都是相對應而存在的。因為有惡,人們才可以感受到善;因為有醜,人們才能體會到美;因為邪惡的存在,人們才追求正義。摒棄一切反面的食物只保留正面是不可能做到的,追求極端只會適得其反。無論是藝術還是思想,都只有豐富、全面、博大精深時才是最有利於人才培養、有利於社會發展的。所以,或許不應該過分去追求社會思想的統一和單調,人的思想是不可能長期永遠的被壓制的。
《理想國》詮釋了柏拉圖的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柏拉圖認為理念社會和現實社會構成我們生存的世界,理念的社會真實存在而且處於永恆不變的狀態之中,但人類所感受到的世界只是理念社會的影子,微弱而不真實。人們感受到的世界由現象組成,時刻在時間、空間的作用下不斷變化。以這個理論為基礎,柏拉圖提出了與眾不同的一種認識論,囊括理念論和認識論,以此來指導他的哲學教程。柏拉圖作為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創始人,書寫並流傳了豐富的哲學著作,創造了博大精深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對後世哲學影響尤甚。《理想國》幾乎是一部“哲學大全”,大部分由對話體寫成,文體之優美,思維縝密。柏拉圖認為我們我們生活的世界分為可感世界與理念世界,只有有知識的人才能將具體事物與理念事物準確區分開,因為他們能真正認識到美。柏拉圖覺得善是理念世界中一切理念的存在原因,它是最高的理念。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我始終覺得世界是唯物的,一切都互相聯絡的處於發展變化之中,人能主觀能動的認識世界上的事物,但人的認識會受立場、知識、世界觀等不同因素的影響。雖然我和柏拉圖的世界觀有著很大的不同,但是對於善、對於美,我們都是心懷感恩並敏銳感受著的,對於它們的歌頌我們有一顆同樣的心。
看這本書,不僅能瞭解古希臘的政治制度、經濟狀況、風俗人文等,還能跟著蘇格拉底的辯論培養一些哲學思維,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哲學家思考問題的方式和對待生命的態度,同時也能學到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這些對我來說都是不小的啟迪。讀這本書,我收穫良多。
柏拉圖理想國的讀書筆記 篇11
2021年的暑假期間,我讀了柏拉圖的《理想國》。這本書是柏拉圖的遺世著作,不僅是古希臘哲學的重要代表作,也是我們接觸哲學必不可少的營養之作。書中內容豐富,涉及政治、哲學、倫理學等多領域問題,很多學者比喻說這是一部一輩子都可以研讀的書。書中每個章節都充斥著柏拉圖的哲學智慧,同時表達了他理想的政治王國。每個人讀《理想國》都有自己的感想,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初讀本書,對文中正義、城邦建設及政治體制等概念和論述印象深刻。
《理想國》開篇以正義爭辯入題,藉助其他人的悖論引出柏拉圖自己的看法。何謂“正義”?每個人對正義都有自己的看法。有堅持各自的分工,堅守崗位是正義;也有說智慧勇敢是正義;有說全面的善意的城邦就是正義。而柏拉圖一一予以反駁,不斷地疑問,引出了相悖的論點。其實這也暗藏了辯證法和歸謬論。這種爐火純青的辯論手法在整個理想國中貫穿。
究竟什麼是正義?柏拉圖並沒有直接告訴大家,而是層層深入之後找到自己的論據,再提出自己的論點。在《理想國》中,正義不僅是個人的問題,還是一個城邦的問題。城邦跟個人的靈魂是相互聯絡的。一個正義的城邦是理性的,個人分工明確,婦女兒童共產,而最重要的是需要一個哲學王。哲學王以哲學治城邦,讓整個城邦能在哲學探究中成就正義。
而整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婦女兒童的問題,不可不說,柏拉圖儘管是一個非常有前瞻性的哲學大家,但是身在古希臘還是有其侷限性的。而這本書的侷限性就在於其對待婦女兒童的問題上。柏拉圖式非常看重兒童的公平和教育的。他提出婦女兒童共有,可以共同享有城邦的資源。眾所周知,柏拉圖式一個落魄貴族。
而最能體現其對貴族生活的嚮往的,就在於他提出的哲學王的理論。其實,一個擁有哲學思想的王者,就是他自己的化身,他渴望能夠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去治理這個城邦,治理自己理想中的城邦。
《理想國》被譽為西方第一部政治學著作,柏拉圖詳細論述了正義,城邦,政體等主要政治主題,並描繪了一張理想的政治國王畫像,帶有烏托邦的色彩,又有了階級國家的味道,對西方政治具有巨大影響。
我透過研讀該著作,初步瞭解了柏拉圖思想,日後將繼續研讀柏拉圖相關著作,深入學習西方政治思想。雖然已經過去了兩千多年,但是柏拉圖和他的《理想國》仍然散發著光芒,為現代政治指點迷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理想國將不再是理想,而是真正的能夠讓全世界人民生活其中的美好國度。
柏拉圖理想國的讀書筆記 篇12
美國著名思想家愛默生曾說:“柏拉圖就是哲學,哲學就是柏拉圖燒掉所有的圖書館吧,因為它的價值都在這本書裡(《理想國》)。”或許,愛默生的這句話多少存在一些誇張的成分,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理想國》在我們人類歷史上的分量確實舉足輕重,正如一句話所說,“柏拉圖因《理想國》而名垂千古,《理想國》因其思想而震古爍今。”
書中,柏拉圖將國家分為三個階層:受過嚴格哲學教育的統治階層、保衛國家的武士階層、平民階層。他認為,理想國中統領者必須是哲學家,而哲學家的本質是具有知識,具有智慧、正義、善的美德。因而,“正義”這一概念便在整部書中顯得尤為重要。此外,正義一直以來在人類哲學史上也同樣是極其重要的一部分。例如,20世紀美國乃至西方思想界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羅爾斯,便也撰寫過《正義論》一書,以闡述羅爾斯有關正義的相關思想精髓。因而,我選擇在論文中分析,《理想國》中有關“正義”的這一部分。
書中從討論正義開始,先後辯駁了“欠債還債就是正義”,“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正義的本質就是最好的和最壞的折衷”等意見,提出了“正義是心靈的德行”、“正義者是快樂的”等知識。但這些並未使眾人達到完全認同。之後,格勞孔等人央求蘇格拉底窮根究底,弄清楚正義和不正義二者的本質究竟是什麼,二者真正的利益又是什麼。於是柏拉圖撇開單純地從個人身上尋找正義的方法,而期望能從國家這個“大寫的人”身上找到正義,從而“由大見小”。
而我所要主要分析的便是,柏拉圖以辯論的形式引出貫穿全書的“正義“這一主題的這一部分。即,“正義之辯”。總的來講,這一部分柏拉圖借用他的老師蘇格拉底和他人的談話,自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到人生的問題,逐步引出全文的主題“正義“。
文首,蘇格拉底向我們引出一個問題:“究竟什麼樣的人生才是幸福的,有意義的?”這似乎看起來與全文沒什麼關係,但卻恰恰是柏拉圖的巧妙設計。他透過科法洛斯老人對人生的看法,引出人們對生活和人生的思考。並非是讀者單純的接受作者的思想觀念,而是在全文的一開篇,便引導著讀者自主思考,或者講是與作者共同思考。之後,蘇格拉底與科法洛斯開始討論有關金錢的問題。他們最終得出一致看法,即有錢不一定幸福。這一道理,現今的我們也很清楚。常有人強調金錢與幸福感並不成正比。金錢並非萬能的,許多東西購買不來。但其實往往有時現實中的許多人慢慢的淡忘了這一真理。
蘇格拉底與科法洛斯老人從老年生活談到人生,財富,似乎只是禮節性的談話,但卻包含許多深層含義。行文至此,蘇格拉底卻將話題轉移到了全文的主線——“正義”上。這種輕鬆而又委婉的轉移,恰恰顯出作者柏拉圖的高明之處。智者的智慧往往是彰顯在每一個細節之處的。初次閱讀《理想國》時,我對全書卓爾不群的對話體形式,感到驚詫。但現在我想,這種寫作格式,或許是柏拉圖的又一高明之處。不得不說,對話使我們有種親身經歷的感覺,對於理解作者的觀點,或許這種方式也更為生動簡便。
柏拉圖理想國的讀書筆記 篇13
《理想國》的對話體寫作方式讓我自然而然想起了我們中國的孔子。雖然《理想國》裡思想都是柏拉圖本人的,但是我們不可否認,他作為蘇格拉底的弟子,其思想觀念受蘇格拉底之深,而且以蘇格拉底的口吻來寫,書中一直把正義作為討論的物件,並透過歸謬的方法,先提出正義的不確切定義,而後歸納抽象來尋找正義的真正含義,遵循著蘇格拉底“助產術”的尋求智慧之路,所以我們讀來常常感覺就是蘇格拉底本人在辯論。同樣是生活在差不多時代的偉大哲學家,一先一後,經歷竟也是如此相似,孔子有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撰寫的、記錄其言行的《論語》,蘇格拉底有其弟子借其口而使早期對古希臘哲學最初探索得以流傳的《理想國》。
初中時就透過一些簡單渠道聽說過《理想國》,心中對“理想國”的定位如莫爾的“烏托邦”,如陶淵明的“桃花源”,真正拿到這本書才知道“Republic”的真正來源。比起充滿幻想的描繪一個理想社會,這本書更是向我們展現了古希臘那個充滿魅力的辯論時代。由於讀的不夠精細,所以不敢說真正讀懂領會了多少東西,但是卻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哲學家們最初一直倡導和崇拜的理性的玄冥、邏輯之曲折、言辭之詭秘。曾經中學時代在歷史課上看到那些類似於智者學派的古希臘人熱衷於辯論,在田間街頭、小巷集市運用各種辯論法則,或談笑風生,或面紅耳赤,或洋洋得意,或灰頭土臉的你說我論時,總會對那個誕生最早文明的古國之一,產生無限遐想,所以慶幸在年輕時代還能真正有機會走進書裡,走進那個神秘世界。
“什麼是正義,”這是柏拉圖和格勞孔、玻勒馬霍斯、色拉敘馬霍斯、西蒙尼德在第一卷一直討論圍繞的中心,“欠債還錢就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分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而後開始討論城邦的正義,認為一個好的城邦應該具備勇敢、智慧和節制等美德,每個人都是在國家裡執行適合他天性的職務,如孔子的“性相近也”觀點一樣,蘇格拉底認為教育可以激發人性裡潛在的能力和知識,而柏拉圖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沿襲。當城邦裡的統治者、守衛者、勞動者各守其責、互不僭越,和諧分工時,這個城邦就具有了“正義的美德”,然後從城邦類比到個人,認為那是“大”“小”“內”外‘的關係,正義的個人就是安排好自己的事情,自己主宰自己,對自己友善,同時在某些政治事務、私人事務上,保持和諧的狀態的行為,就是正義的好行為。
正義永遠是快樂的,而不正義反之,王政最好,寡頭政治、民主政體、僭主政體都不如以哲學王做統治者更符合正義的定義。針對社會,討論還涉及了女子教育、兒童的生育與培養等問題,並且含有男女平等的民主輝光,一個國家裡也能夠造就出類拔萃的女人,他們也可以去守衛城邦。“理念”說也是柏拉圖思想的一個重要支撐部分,他認為哲學王應該成為正義城邦的統治者,因為他可以“把握永恆不變的事物”,“永遠酷愛那種能讓他們看到永恆的不受產生與滅亡過程影響的實體的知識”“天賦具有良好的記性,敏於理解,豁達大度,溫文爾雅,愛好和親近真理、正義、勇敢和節制。”文中“蘇格拉底”用船長的譬喻說明一個真正哲學家在城邦的處境。
讀到中後部分,我的腦海裡似乎才開始勾畫出“蘇格拉底”所描繪的“理想國,”可是就他自己來看,“只有在某種必然性碰巧迫使當前被稱為無用的那些極少數的未腐敗的哲學家,出來主管城邦,並使得公民服從他們管理時,或者,只有噹噹權的那些人的兒子、國王的兒子或當權者本人、國王本人受到神的感化,真正愛上了真哲學的時候,”城市、國家才能完善,才能成為理想國。同時柏拉圖還用一系列的比喻來論證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這似乎也成為柏拉圖哲學的出發點和堅持的原則。於是我也深刻的體會了所謂的“日喻”“線喻”和“洞喻,”柏拉圖建構起了他的理念世界。
關於國家,非得有哲學王不可,於是柏拉圖也極力探討幾何學的重要性,也包括天文學、音樂、體操和辯證法,並且論述了這些的重要程度,他有關這些課程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對我們有很大的借鑑作用。“哲學家應該為政治家,政治家應該為哲學家,”是他心目中建立理想國的思想核心。柏拉圖為我們這些後來人描繪的理想藍圖,為19世紀的空想主義者提供了藍本。
一本《理想國》,涉及到了道德、民主、教育、文藝、平等等諸多問題,一系列看似平常的談話,範疇廣泛,資訊量大,卻又毫無間隙,娓娓道來,整合而連貫。我想,哲學應該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學科,不僅是因為先哲們對它的孜孜以求,也不僅僅是因為後來的許多學科就是從哲學分支而來,而是因為它是先人們智慧的結晶,理論與實踐的精華。深邃的思考、對美好的追求,看待事物的態度、縝密的思維方式等等都與哲學息息相關,我們想要更好的生活,想要看待學術問題的不同眼光,無一不需要我們的哲學功底,需要我們與哲人對話,採擷他們思想的豐碩花朵。
柏拉圖理想國的讀書筆記 篇14
讀《理想國》,我認為最重要的,乃是不自滿於眼下所有,唯有不斷地融入新的環境與集體,才能啟發思考從而瞭解自我、社會、國家政治、世界歷史的變遷,體察到宇宙永恆的真理。最終有所獲益。
《理想國》以複雜邏輯架構起來的精緻的語言論證背後,乃是透視了古希臘雅典城邦盛極而衰的政治亂象和在如此背景下體現的自由人的各種病態面貌。透過歸納對比奴隸制社會現存的六種政制以及聯絡互生的狀態,對應六種人格,如畫家一般將這些表現勾勒出來,暴露其弊端。“王者政治”,才是當時奴隸制社會的理想體制,才是正義的政治,統治者才是正義的統治者。理想國的理想統治者當是哲學家無疑。學習哲學,隨時隨地擴充套件眼界,靈魂始終被善的光芒照耀,以見識豐富認知才能更接近正確,對當下我們完善自身修養有很強的借鑑意義。
穴喻最讓人印象深刻:一群人坐在洞穴中,背面連通光源,因為背對光源,頭頸無法轉動,因為有限的活動空間導致他們必然會把人走過的影像當成真實,沾沾自喜於摸透了影像運動的規律。假如此時有人幫助一個人解脫了枷鎖,此人身體能夠自由轉動而看到真實的光源時,他的眼睛因習慣黑暗而感覺痛苦,假如有人鐵了心要將其拉出深淵,進一步認識外面的世界時,他仍需要一段時間改變自己既已形成的思維習慣,從近觀事物的影像直到能夠直接看到地球的最直接的光源,才有了對世界的基礎認知,而那些安於洞穴環境的人則因為不願掙脫束縛的“虛假自由”而陷入無知的深淵。人尋求智慧的過程正是背過影像直接運用理性瞭解實體背後的實在的過程。擺脫原有的有限視野,直達無限的旅程,建立理性,就是哲學的發展目標。辯證法就是透過分析矛盾直達本質的過程。
以見識豐富認知,豐富哲學的抽象思維能力,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進而改變社會的風貌。以為古希臘有限的經濟基礎以及風俗習慣使得《理想國》趨近正確卻依然殘留有唯心主義的問題,不能更加正確科學的看待世界觀,但透過進一步認識客觀世界,開拓眼界,透過思考深化認知,就可以更加了解實在,趨向正確,這應當是本書最能夠給我們啟發的部分。
希望《理想國》的精神時刻引領我識得更多,見得更廣,過理性的,趨向正確的正義的生活,學正義的知識,做正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