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史》讀書筆記(通用13篇)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通用13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寫一份讀書筆記,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國通史》讀書筆記(通用12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 篇1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歷史文明沒有中斷的古國,擁有著五千多年悠久的歷史。我為了進一步探求、瞭解中國的歷史文化,便翻開了《中國通史》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感慨萬千。

  這本書詳細記錄了中國五千年曆程的風風雨雨,上迄三皇五帝的荒古時期,下至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歷史皆有史,一以貫之,詳細的展現在了我們面前,讓讀者明白,中華民族這五千多年,是如何走過來的。這本書與我國另外一本偉大的史書——《二十五史》不同的是,《二十五史》是以宗史著舊式的觀念、晦澀的文字以及浩繁的卷帙,對我們來說無疑是一道與歷史隔絕的鴻溝。說句實在的,要想全看懂就要邊看文字註解,邊看《二十五史》。

  而《中國通史》則突破了古典模式,敘述內容的重點已由王朝轉向國家,在書中講述的不僅僅是政治、制度,而且擴充套件至文化、經濟、社會、宗教、美術。《中國通史》敘述內容不再是單純的褒貶人物、列舉事狀,而是逐級分編、分章、分節,有利於敘述內容自由剪裁、有機編織的靈活優勢,較之傳統分卷更容易表述作者的意向和內容敘述的內在邏輯聯絡。

  在它的故事裡我想起了那首朝代歌:“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懂得中國的歷史,才能使我們無愧為中國人,正所謂讀史明智,其義同上。說到秦始皇,無人不說他是一個暴君,但誰又能否認他不是一位英雄呢!是他,統一了我們中國,是他修築了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雄偉的萬里長城,是他,建築了呀是世界八大奇之一的兵馬俑,也是他建築了規模宏大的阿房宮。但部分史書卻未見其功,全間其過。這些對他的評價正對應了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楊慎的那首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在《中國通史》我感悟了:銳氣藏於胸,和氣浮於臉,才氣見於事,義氣見於人。才是明智的選擇。低調做人,你會一次比一次穩健;高調做事,你會一次比一次優秀。則是不變的法則!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 篇2

  中國的歷史漫長而悠遠,期間發生的事件,出現的歷史人物錯綜複雜,頭緒繁多,我很難找到入門之經。針對這種情況,有學者建立了“通史”這種題例,即在一定的歷史觀的指導下,透過通俗精練的文字對中國歷史進行現代的詮釋,是我在較短的時間裡理解中國歷史的理想書本。這本書力求在真實性、趣味性的啟發下等方面而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並透過科學的體例與創新的方式,全方位、新視角、多層面的闡釋歷史。

  全書共分華夏源頭、中原爭霸、九洲二統、離析與交融、乾坤與變幻、王朝與更迭、民主與新生七個章篇,同事輔以近兩百幅精美圖片和多個知識版塊,精彩扼要的勾勒出中國歷史演進的基本脈絡和中華民族的發展過程。精煉簡潔的文字,多元的視覺元素,全新的視角,科學的體例和創新的版式設計有機結合,幫助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和一個嶄新層面考察歷史,感受歷史,思考歷史。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 篇3

  這個暑假,我帶著對中華歷史的敬意,閱讀了《中國通史》一書,令我感觸頗深,受益匪淺。

  世界著名文學家塞萬提斯說過:“歷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時間抗衡,把遺聞舊事儲存下來;它是往古的跡象,當代的鑑戒,後世的教訓。”

  《中國通史》是一本雅俗共賞,老少咸宜的史書。它從華夏源頭,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到戰火紛飛、諸侯爭霸的春秋戰國;九州一統的秦漢;分分合合、離析和交融的三國兩晉;乾坤變幻的隋唐;宋元明清的王朝更迭……完整的勾勒出中華歷史演進的發展歷程,向我們描繪出一幅雄偉壯觀、璀璨精彩的歷史畫面,使我們從中睿見卓識。

  細細品味《中國通史》,讓我感覺它,猶如德高望重的老人,坐在它的膝下,聆聽它那意味深長的話語,王朝更迭,歷史動亂,盛世統一……其中,讓我終生難忘的還是離析與交融的時代——三國、兩晉、南北朝。

  古話說得好:“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個強盛的朝代,也會迎來毀滅的一天。那時,正值朝代末年,皇帝昏庸無能,朝廷宦官當權,國家四處戰亂……不少地方官員、鄉紳惡霸擁兵自立;許多外敵趁機侵略我們,在我們的土地上燒殺掠奪;土匪橫行,四處戰火紛飛,民不聊生。

  多少的無辜百姓因為這時代的動亂而家破人亡;多少的將士為了保衛祖國而喪失性命;老百姓吃不飽、穿不暖,莊稼顆粒無收,貧民四處逃亡、哀鴻遍野、流離失所……但是它又湧現出無數英雄豪傑,他們為中華統一,民族團結做出偉大貢獻——祖逖中流擊楫、恆溫北伐、謝安東山再起……

  今天,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衣食無憂,安居樂業,沒有戰火的紛飛;沒有硝煙的瀰漫;沒有時代的動亂,一切都能夠得到保障。這都是當年的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他們和祖逖、恆溫、謝安一樣,為了中國的統一而無私奉獻,付出代價,卻沒有一聲抱怨。

  看完《中國通史》這本書,讓我深深體會到了歷史長河的奧秘。作為祖國的花朵,民族的未來,我們更應該像他們一樣,聞雞起舞、頭懸梁錐刺股,從小事做起,努力學習,發奮圖強,長大後報效祖國,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 篇4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延綿不絕的歷史傳承,強大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中華民族歷劫不衰,是必將復興的肯定,並造就了每一箇中國人的精神氣質和生命底蘊。

  歷史蘊含著一個民族世代的興衰更替,以及透過事件表象所飽藏著的成敗之道與內在規律,以歷史作為審視現實的一個視角,從歷史中汲取智慧營養,是每一箇中國人所必須正視的課題,學習歷史具有極高的現實意義。我帶著對中華歷史的敬意,品讀了《中國通史》。

  顧名思義,《中國通史》講的就是中華源遠流長的歷史,中華的興衰,縱跨中華五千多年曆史,上起先秦,下到澳門迴歸。

  翻開第一頁,沉重而緩慢。凝視著它淡黃的書頁,讓那來自遠古的風,把我的心吹得透徹、空靈、沉重,讓那來自遠古的長嘯,震撼我的心靈。前言一開始就說道:“悠悠歲月,淵源流長;華夏文明,萬古相傳。古今風雲,變化莫測;葷葷學子,筆耕不輟。風雨歷程,驚濤駭浪;思接千載,浪裡淘沙。茫茫史海,以古鑑今;昭示未來,留芳百世。”每個人的生命就像樹上的葉子一樣,盡不相同。可為什麼有的人可以青史留名,垂芳百世,而有的人只能悲歷史的洪波湮沒,甚至悲自己忘卻?為什麼有的人可死得重於泰山,而有的人只能死得輕於鴻毛?

  岳飛的人生因為“忠”而風波亭的點點殘血未曾被洗去,項羽的人生因為“霸”而不朽,李白的人生因為“豪”而烏江前的悲壯未曾被江聲湮沒,魯迅的人生因為“鬥”而那冷竣的眼神未曾被遺忘。

  沉重,是圓明園那殘痕斷壁中殘留的血淚,是莫高窟中丟失的一卷卷經文,是七君子為革新而死的悲烈。一個泱泱大國,有過蒙古鐵騎的強悍,有過大唐盛世的輝煌,卻被幾個西方列強蹂躪著,踐踏著,欺凌著。五千年的詩酒文華,五千年的封鎖閉塞被一朝打破,五千年的藝術成就,五千年的珍貴文物在頃刻間瓜分殆盡。尊嚴,榮譽,文明被侵略者狠狠的踩在腳下,踐踏了一遍又一遍,末了,還重重的吐一口唾沫。

  現在,中華站起來了,東方睡獅甦醒了,我們中華少年將再次譜寫中華璀璨的'詩篇!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 篇5

  這幾天我看了《中國通史》,這本連環畫版講了中國整整五千年的歷史,向我們介紹了大禹治水、周王伐紂、武丁求賢,及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等等生動有趣的故事。

  讀了這些故事,我懂得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統一的朝代過了不久還是要分裂,分裂的地區不久也要被統一起來。例如,這就好比秦國統一了七國,過了十五年又分成了楚漢相爭,不久又被劉邦統一,建立了漢朝。

  我還在這本書裡學習了不少知識,比如雞鳴狗盜這個典故。秦昭王想殺掉孟嘗君。孟嘗君向秦昭王的寵妃求救,寵妃卻說想要天下無雙的白狐狸皮衣。孟嘗君的一個門客,最善於裝狗偷東西,便幫他偷來了白狐狸皮衣,獻給寵妃,孟嘗君得救了。可是,怎麼才能在雞叫之前讓城門開啟得以逃走呢?有個門客會裝雞鳴,雞鳴聲響後,守城計程車兵以為日出了,便開了城門,孟嘗君於是成功逃走了。

  不過,我也發現這本《中國通史》裡面有些錯別字哦!

  這本書很好看,你們要去看哦!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 篇6

  我記得有句諺語說“書中自有酸甜苦辣,書中自有悲歡離合,書中自有喜怒哀樂”,而我假期的喜怒哀樂全都來自那本書——《中國通史》。

  這本書就是想讓讀者對中國歷史加深瞭解,因為寫的不同朝代的歷史,講述了當代歷史研究中的細化和碎片化現象,使讀者望而生畏,很難找到入門捷徑,對中國歷史的缺乏清晰認識,所以就有學者寫下了中國通史。這本書對中國歷史進行了現代詮釋,讓讀者乘上捷徑閱讀之門。所以這本書便叫《中國通史》。

  本書寫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本書以時間為順序,分為華夏源頭、中原爭霸、九州統一、離析與交融、朝代變化和王朝更迭六大篇章,精彩扼要勾勒出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風雲人物、輝煌成就、燦爛文化的內容。、

  如果不是這本書我便不會知道:堯的簡樸與仁慈、舜的孝順以及慷慨、周幽王竟用性命來博得美人一笑,楚莊王的一鳴驚人,紙上談兵的趙括,使用暴政的秦始皇、虞姬的忠心、呂后的狠毒,王昭君的正直。

  讀了這本書後,給我帶了很多感受:面對風雲變幻,迅速發展的當今世界。只有瞭解歷史,才能正好的把握現在,充實人生,創造未來;只有借鑑歷史,才能更好的完善自己充實人生;只有學會反思歷史,才能更好的認清未來。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 篇7

  中國,她是一個擁有五千多年曆史的古國,從古至今,中國發生過許多驚天動地的事,雖然舊中國已過,但那些震撼中國的歷史,讓我們這些炎黃子孫們,無法忘記。

  ——題記

  《中國通史》這一本書,生動描寫了舊中國的興衰,以及新中國的成立。我們就來說說清朝,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大清這200多年的統治中,也發生過許多大事。

  舊中國過去了,新中國到來了,但是這新中國的一切,還是和歷史有著大關係。

  在一次散步中,我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

  週末,我吃完晚飯,就去公園散步了。

  在公園裡,我邊走邊想:為什麼會有新中國,為什麼抗日會勝利?而清朝為什麼會覆滅?我走著走著,在一棵樹旁停了下來,並自言自語道:“為什麼會有新中國?那是因為抗日戰爭勝利了;為什麼抗日會勝利?那是因為我國有許多有氣節、寧死不屈的人;而清朝又為什麼會覆滅?那都是因為中國的黑歷史,實在黑得可怕!”

  那晚後,我有了深深的感悟:改變以前的歷史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可以創造歷史。

  《中國通史》雖然只講到了1949年,但在一百年後的《中國通史》中,我們一定能發現會有更多的人來創造歷史。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 篇8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中國通史》這本書就詳細地記載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歷史。

  公元前23世紀,中原地區發生了水災,帝堯派鯀去治水。鯀死後,他的兒子禹——即大禹成功地治好了水,還教會了百姓種植莊稼,深得民心。後來,禹又和其他幾個夏后氏的族人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朝代——夏朝。由此可以發現,中華人民在很早的時候就會抗洪救災,種植莊稼,還有了統一中國的野心。這一點,我引以為傲!

  中國的歷史就這樣浩浩蕩蕩的開始了,皇帝換了一個又一個,大臣換了一批又一批。中國歷史就在這腥風血雨,強盛輝煌中不斷成長:夏朝商朝,東周西周,春秋戰國,楚漢秦朝,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西夏,元明清民國。其中,王道霸業和文治武功等榮華記錄令我驕傲振奮;陰霾敗落和悲涼殺戳等殘酷烙印讓我汗顏痛惜。就這樣中國王朝在歷史的檢驗下變得更加繁榮昌盛!到了民國晚期,中國人民終於忍受不了其他國家的壓迫和羞辱,總算停止了內鬥,開始一致對外。

  《中國通史》這本書詳細的解讀了中國歷史的點點滴滴,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必須看這本書,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看完《中國通史》,我認識了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治水有功,拯救黎民,開創夏朝,統一中國,是夏后氏族人的驕傲;戰功赫赫的驃騎將軍霍去病,英勇善戰,以一抵百,殺敵無數,立下赫赫戰功,打得匈奴聞風喪膽,解除了北部邊境的威脅;直言敢諫的魏徵,他不畏強權,敢於當眾挑戰權威,是唐朝貞觀年間難能可貴的一個好官……這些英雄是中華人民的驕傲!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不畏強權,敢於挑戰權威,為國犧牲,報效國家,為民造福,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讓中國變得更加繁榮昌盛!

  《中國通史》這本書是由歷史上最精彩的故事編成的,雖然不是面面俱到,但也詳細的記錄了中國的歷史,值得中國人一看!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 篇9

  在暑假裡,我看了一本名叫《中國通史》的課外書,書裡面講的都是關於歷史方面的知識。我被書裡面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住了。

  人類歷史上,已經經歷了史前史、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西夏、元、明、清、民國時期。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的是司馬遷忍辱寫《史記》這個內容。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是漢朝專門掌管修史的官員,受父親的影響,司馬遷積累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司馬談死後,司馬遷繼任了司馬談的官職,並且牢記父親囑託,一定要完成史書。一次,因為司馬遷為一位將軍辯護,所以得罪了漢武帝。入獄受了酷刑。他幾次想血濺牆頭,了此殘生,但史記還沒完成,便打消了這個念頭。就這樣,他忍辱負重,發憤寫作,整整用了13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前無古人的著作《史記》。

  讀到這裡,我被這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所感動。又想到了國家體操隊的隊員們,她們一個個在賽場做出優美、輕快、高難度的動作,可又有誰知道在這成功的背後,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跌倒了多少次,摔倒了多少次。用一句諺語來說最合適不過了,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

  在讀完了司馬遷忍辱寫《史記》這篇文章,同時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在漫長的人生途中,難免會有崎嶇和坎坷,但只要有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的精神,希望之光就會驅生途中雲。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 篇10

  這幾天我讀了《中國通史》,這本書是由中國近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呂思勉先生編著的。在這本書中,呂思勉先生以豐富的史實記錄了上起遠古時代、下至民國十一年期間的中華泱泱大國史,筆力酣暢,氣勢磅礴。認真拜讀這本書之後,我的內心有了許多感觸。

  這部《呂著中國通史》沒有采用一般通史的體例。全書分上下兩冊,上冊分門別類地、有系統地敘述了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學術的發展情況;下冊分章按時代順序有條理地敘述了政治歷史的變革。它對幫助讀者初步掌握中國歷史的各個方面,特別是社會經濟、政治制度以及學術文化等系統的歷史知識有很大的好處。

  當時作者編寫此書,不僅是為了大學教學上的需要,還有個明顯的目標,就是想從中總結出一些歷史的經驗,用來指導我們今後的行動。他說:“頗希望讀了的人對於中國歷史上重要文化現象,略有所知,因而知現狀的所以然,對於前途可以預加推測,因而對於我們的行為可以有所啟示。”

  這本書詳細的解讀了中國歷史的點點滴滴。在書中,我認識了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治水有功,拯救黎民,開創夏朝,統一中國,是夏后氏族人的驕傲;戰功赫赫的驃騎將軍霍去病,英勇善戰,以一抵百,殺敵無數,立下赫赫戰功,打得匈奴聞風喪膽,解除了北部邊境的威脅;直言敢諫的魏徵,他不畏強權,敢於當眾挑戰權威,是唐朝貞觀年間難能可貴的一個好官……這些英雄是中華人民的驕傲!

  我認為每一箇中國人都要認真地讀一讀這本書,瞭解中華文明的發展史,弘揚民族文化,振興偉大祖國!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 篇11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中國通史》。

  一開啟《中國通史》這本書,就見到這麼一段話:在中華民族歷盡風霜的蒼茫大地上,燃燒著五千年來傳承不息的文明之火。它點燃了千千萬萬個炎黃子孫的奮鬥之夢,照亮了中國歷史的前進之路。泱泱中華,滾滾逝水……當我看到這句話時,心靈有了極大的震撼,心想:在古時候,多少文人墨客留下膾炙人口的鴻篇鉅著,都等著我們後人去一一品讀,把這文明傳承下來,俗話說的好: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我們現在一定要好好學習,千萬不可以把中華民族的千年文明在我們這一代的手中斷了代呀!

  《中國通史》這本書主要講了從華夏起源文明開始——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漢統一——三國亂爭——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兩朝的大概的歷史過程。我認為《中國通史》這本書很好,它幫助我們在先賢哲人的睿智和哲思中汲取智慧精華;它可以幫助我們探求無盡的知識寶藏;它可以讓我們看到從盤古開天闢地——明清兩朝這段距離的整個歷史過程;它還可以幫助我們……

  總之一句話《中國通史》這本書是一個歷史的匯演!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 篇12

  著名史學家嚴耕望曾推崇呂思勉先生為前輩史學四大家之一“論方面廣闊,述作宏富,且能深入為文者,我常推重呂思勉誠之先生、陳垣援庵先生、陳寅恪先生與錢穆賓四先生為前輩史學四大家。”呂氏之書“博通周贍但不夠深密”。這些特點在《呂著中國通史》一書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在這裡,我就《呂著中國通史》一書的優點做一個簡要的探討。首先,呂先生在寫本書時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及學者的社會關懷意識。在上冊文化部分,涉及到的內容是與一般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包括:婚姻、族制、財產、賦稅、實業、衣食、貨幣、住行、教育和宗教等,精心發掘史籍中社會各項制度的變遷情節,在研究中重視文化、社會結構的變遷而不是像過往的帝王將相史研究一樣,把視野集中在上層,尤其是上層的政治領域,這點在同時代的史學家來說是十分罕見的。

  書中能自覺地運用唯物史觀,而不為其所限,較為全面的研究社會各個層面、諸多領域,具有自己的特點。在關於階級的論述中,既看見了階級剝削的殘酷,上下層之間的不可變動性,又看到了盲動的階級鬥爭的危險性,對社會的分析極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可謂“成一家之言”。

  其次,呂先生在本書中有很鮮明的進化史觀立場,彌補了傳統史學對於社會變革的不足認識。梁啟超說“吾中國所以數千年無良史者,以其於進化之現象,見之未明也。”呂先生在《白話本國史》一書中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歷史者,研究人類社會之沿革,而認識其變遷進化之因果關係者也”,因而“研究社會進化現象的一部分,就換做歷史學”,“現在研究史學,是把所存的材料,用種種科學的眼光,去研究他,以便說明社會進化的現象”。

  顧頡剛在《當代中國史學》中稱《呂著中國通史》“純從社會科學的立場,批評中國的文化和制度,極多石破天驚之新理論”。先生以中國從傳統向現代的轉變的社會現實為關懷,言論多有創造性。在論及婚姻家庭制度時,縱觀歷史全貌,語言家庭制度必將改革,男女終將平等:論及政體時推崇民主原理,但感慨中國無代議政體的歷史條件,急轉而下,“而成為現在的黨治”等等,都是本土性與時代性相沖撞而產生的火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