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吸引力的心靈》讀書筆記範文

《有吸引力的心靈》讀書筆記範文

  《有吸引力的心靈》是蒙臺梭利的後期作品,作者基於幾十年對兒童的科學觀察,對她的教育理論作了最有深度的探討,下面給大家分享《有吸引力的心靈》讀書筆記,歡迎閱讀!

  《有吸引力的心靈》讀書筆記1

  假期翻開了早已買下的著名教育家瑪利亞蒙臺梭利的《有吸引力的心靈》一書,早就想靜心研讀一下,一直沒有合適的時間,終於可以靜靜地坐下來不受任何紛擾的和教育家思想家“面對面”了,真好!

  說到蒙臺梭利人們一定不會感到陌生了,因為蒙臺梭利的教育思想已經席捲了我國城鄉的教育領域,早在讀師範的時候就已經聽老師講到了蒙臺梭利,只是那時對她沒有做深度的研究,蒙氏教育好像也沒有這麼熱門,時隔十幾年後,我已經是從教十幾年的“老”教師了,也已經身為人母,在與孩子打了這麼多年交道以後,再重新走近蒙臺梭利,不得不被她超前的教育眼光和細膩的教育情懷所感動。

  蒙臺梭利出生於義大利,她是第一位女醫學博士,第一所“兒童之家”的創辦者。她在實驗、觀察和研究基礎上形成的《發現孩子》《蒙臺梭利早期教育法》《蒙臺梭利兒童教育守冊》《童年的秘密》《有吸引力的心靈》等著作,被譯成37種語言文字,許多國家設立了蒙臺梭利協會和培訓機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學校遍及110個國家,特別是在日益重視素質教育的中國,以她的思想為基礎創立的蒙臺梭利嬰幼兒早期教育班也越來越受到家長的青睞。為什麼蒙臺梭利讓人如此熱捧?她究竟有何高人之處,開啟那散發著墨香的書本,我走了進去,乍看沒有什麼過人之處,細細品讀,發現她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的確對我們這些做家長和老師的有潤物細無聲的影響。

  《有吸引力的心靈》是蒙臺梭利博士的封筆之作,是集她思想和方法大成之作。在本書中,我們處處能見到她那至今仍顯得超前有十分重要的思想。如,教育並非“老師做什麼”,而是人類自身自然發展的結果;孩子的知識不是透過教育得到的,而是透過兒童在他們特定的環境中汲取經驗而得來的;教育不應該再停留在課程和時間表上,他必須符合人類自身的實際,等等。

  整本書從如何培養孩子能力和習慣說起,用獨特的視角觀察著孩子的心靈世界,對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過程的分析和做法,不知不覺中把我帶進了兒童的心靈世界,我的呼吸彷彿已經和孩子同步了,每一個觀點都對我有很大的啟示。我就從《紀律性和老師》這一章來說說吧!很多教師總是為培養學生的紀律性大傷腦筋,看來紀律性不但是中國也是世界上各國教育工作者一個共同的話題,蒙臺梭利沒有交給我們怎麼去培養學生紀律的養成,而是舉例從瞭解孩子心理開始曲線完成紀律性的養成。作者提到:我們永遠都應該記住,內心深處的紀律性是後天形成的,而非先天具有的。我們的任務就是為這種紀律性的形成指明方向。兒童能夠注意力集中於對他們來說具有吸引力的事物時,就說明他們已經具有了紀律性。老師的工作就是給他們指明一條通向完美之路,教授他們方法、幫助他們排除障礙等,因為老師也可能成為最大的障礙。書中教給我們的方法就是讓我們發現孩子感興趣的東西或者是幫他們找到感興趣的東西和內心需求,幫他們建立對自己工作和學習的足夠信心,這時再讓他們去完成這些東西時就不必在為如何控制他們的`自由散漫而費心了。

  這篇文章給我今後的工作和培養孩子的紀律性提供了很大的參考價值,這讓我想到了一句話“站在名師的肩膀上可以讓我們看的更遠”!

  《有吸引力的心靈》讀書筆記2

  讀了瑪利亞·蒙臺梭利的《有吸引力的心靈》一書後,讓我深有感觸,幼兒教育並不像自己原來想象的如此簡單,對於每一個孩子,從心靈開始接觸、瞭解他們,對此我有以下幾點感想:

  一、幼兒教育是決定孩子一生的教育

  蒙臺梭利女士認為“教育是開始於降生地終生教育”。著名的世界領袖甘地認為,教育應該延伸至整個生命。科學不僅認為終生接受教育是必要的,而且事實也證明,終身接受教育會使人獲得成功。作為幼兒教師,學前教育地實施者,是為幼兒養成良好習慣地先驅者,要將人類已有地文明,利用幼兒能接受的形式,幫助他們積累、掌握,同時也為人類文明地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以人為本地教育理念也逐漸在幼兒教育中形成。教育不應該以僅停留在時間表、活動安排表上,而是應該與人的具體情況相適應的。以往我在進行活動,只是單純的考慮了,我的活動過程只要依次實施就可以了,而沒有顧及幼兒的反應、是否達到了各個環節地目標。

  幼兒的內在力量,在適當地幫助和關心之下會使幼兒變得更加堅強,心理更加平衡,精力更加充沛。作為教師應該主動採取措施,對處於成長期的兒童給予科學地關心和關注。並不是單純的只給與兒童物質上的幫助。就像保護他們使他們免受身體傷害一樣,我們也應該保護他們的心理,使他們的大腦和心靈免受傷害。因此教師的威嚴並不來自嚴肅的面孔,而是來自於他們能夠給以孩子的幫助。教師真正地權威呵護尊嚴就在於此。

  二、重視兒童成長的不同階段

  蒙臺梭利女士認為:成年人的大腦無法完成兒童大腦所完成的東西,從無到有地學習一種語言需要一種特殊地心理能力。兒童就具有這種心理能力,他們地智慧與成年人地不同。

  在我們人成長地不同階段存在著不同的心理型別,這些階段之間的界限是非常明確的。在0—3歲這個階段,成年人是無法瞭解兒童的心理地,無法直接對兒童施加任何影響。在3—6歲階段,心理型別沒有發生多大地變化,但這一階段,兒童開始變得容易受到成年人的影響。

  我們作為教育6歲之前的兒童的教育者,是兒童進行第一個轉折期的影響者,兒童已經有了自主能力,可以自己思考、解決不同地問題。從0—6歲這一階段,人類的智慧就在這一階段形成,不僅是智慧,人的心理定性也是在這一階段完成地。

  語言就是最明顯的例證。兒童學習說話地時候,不但學習不同單詞和單詞地意思,事實上也學習了句子和句子地結構。成年人是透過大腦學習地,而兒童則是透過心理能力直接吸收知識。知識輸入了我們地大腦,我們有把它儲存起來,我們與這些知識沒有建立直接的練習,就像一個花瓶與它裡面裝的水沒有直接練習。相反兒童經歷了一個轉型的過程,知識不僅僅進入了他們地大腦而且促進了大腦的形成,成了大腦的一個部分。

  作為學前教育者,我們需要正確對待每一個階段的兒童,理解他們地需要,進而延長他們具有這種吸收知識能力的階段。教育新地發展方向——向兒童地心理發展提供幫助,向兒童地這種能力提供幫助,並提高兒童的這種潛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