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的讀書筆記摘抄

蘇東坡傳的讀書筆記摘抄

  《蘇東坡傳》中講述蘇東坡是一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下面給大家整理了蘇東坡傳的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蘇東坡傳的讀書筆記1

  蘇東坡,一個世人皆知的名字,而在我看了林語堂寫的《蘇東坡傳》我才覺得我所瞭解的不過是蘇東坡的一些基本情況和簡單的生平罷了,而林語堂所瞭解的是蘇東坡的一生乃至他的思想靈魂,這麼說一點也不誇張。

  從第一次讀蘇東坡的詩詞開始,我便被這個謎一樣的大文豪給吸引了。他將至情融化為筆端流暢的華彩;他用豁達凝練成筆上灑脫的旋律;他將痛楚壓抑成意識奔湧的篇章。總之,他的作品裡總是飽含著情思,總是充溢著豁達,總是蘊藏著深沉。自此我便對這位樂天派大詩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查閱了一些他的資料,找來了一些他的作品閱讀,儘管有些我不明白,但這並不影響我對他的喜愛。

  讀了林語堂寫的《蘇東坡傳》後,我又瞭解到了一個不同的蘇東坡,對有著一身傳奇經歷的蘇東坡更是添了幾分喜愛與敬仰。

  我敬仰蘇東坡是因為他有著無可比擬的才華。一說起蘇東坡,就不能不提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詩才了。他的詩,有激昂豪邁的、有深情款款的、有清新雅緻的、有飽含人生哲理的……蘇東坡的作品能使歷代人人愛讀,而不為短暫的文學風尚掩沒,甚至歷久彌新,是因為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他寫作除了自得其樂外,別無理由。然而,如今人們愛讀他的詩文,也別無理由,只是因為他寫得美,寫得遒健朴茂,字字自心肺間流出。從蘇東坡的筆端我們能聽到人類情感之弦的振動,有喜悅,有愉快,有夢幻的覺醒,有順從的忍受。透過蘇東坡,我彷彿能夠觸碰到中國文人飄起的衣襟,我好像能夠聆聽到中國文化舒緩的脈動。

  我喜愛蘇東坡,是因為他有著豁達樂觀的胸襟和積極處世的態度。蘇東坡異常坎坷的一生,也是豁達樂觀的一生,縱然經歷“烏臺詩案”,宦海沉浮,然直面挫折,化解痛苦。在蘇東坡的一生中,似乎沒有什麼是可以真正使他止步不前,有所畏懼的,他不忮不求,隨時隨地吟詩作賦,批評臧否,純然表達心之所感,至於會招致何後果,與自己有何利害,則一概置之度外。如此積極樂觀之人,難怪林語堂會如此評價他:“他的一生載歌載舞,深得其樂,憂患來臨,一笑置之。”正是因為蘇東坡人格中那種豁達樂觀的一面,他的詩詞才會如此奔放靈動,豪邁不羈。他那種身處逆境卻始終保持“成固欣然,敗亦可喜”的超然態度,像他的詩詞文章一樣千載有餘情!經萬古流不盡!

  我讚美蘇東坡,是因為他有著至情至性的品格。蘇東坡一生交友無數,知己遍天下。兄弟對他情深厚重,妻子對他關愛有加。他對親人、朋友更是有著深厚的情義。我讚美蘇東坡,是因為他有著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僅在美食方面,就有軼事、傳說數樁。蘇東坡愛好遊山玩水,吟詩作文,還常飲酒作樂,生活十分愜意!

  誠如林語堂所言: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心靈的喜悅,是他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蘇東坡的一切精神和思想,都將如同他的詩詞一樣永垂千古!

  在《蘇東坡傳》中,作者林語堂為我們講述了一個不一樣的蘇東坡,一個與世人眼中不同的蘇東坡,一個政績卓著、愛民如子、文韜武略兼備的蘇東坡,一個雖累遭打擊而樂觀情懷不變的蘇東坡。歲月失於道路,命運困於黨爭,生活寄於風雨,襟懷奉於蒼生,正是他大江東去,波瀾壯闊的一生!

  蘇東坡傳的讀書筆記2

  這樣的題目的確有點類似中學生的課後作業,頗顯幼稚,名著讀後感三篇。但在看過《蘇東坡傳》之後再想以蘇軾本人為題材的話,要麼就是以自己的語言複述林語堂筆下的蘇軾,要麼就是另起爐灶,為林的蘇軾“翻案”了。前者不太有意思,而後者非自己能力所能為。所以只好以“讀後感”為題。已經自由成性自然又不會寫成中學時所寫的八股文式的讀書心得。文章可能寫得零散、鄙陋,沒有章法,望老師諒解。

  一直覺得傳記是個奇妙的東西,更奇妙的是那些有關年代遠久的人物的傳記。一個人寫自傳,如果寫出來的內容大大超出讀者的預期或他們先前對自傳作者的理解,是要造成轟動的。至於是會博得巨大的同情還是洶湧的指摘那就因人因事而異了。“書寫使人精確”,書寫的過程讓人反思,老練的作家知道如何將自己的想法傳達給讀者,他們所寫的也就是他們希望被大眾所瞭解的。那麼傳記內容的真實性也只有作者自己心知肚明。為他人作傳則不免加入了很多傳記作者的“私貨”。哪一件事,哪一個人是“主人公”命運的轉折,對其今後影響的權重有多大,都掌握在傳記作者手中了。可是一個人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了解另一個人呢?太多東西本來就是說不清的。總的來說我是個人的“不可知論者”。每個人都可以有一個私人版本的“蘇東坡”,一千個人就可以有一千個。

  林氏雖然不是史學家,但為了此書的創作一定也下了不少工夫做史據的考證。蘇軾的人生可謂波瀾壯闊,寫他的話不可避免地要帶出整個時代,要折射出同時代的許多人物。如果林氏考據正確的話,倒也不失為我們瞭解中國歷史,尤其是北宋的朝廷政治。其政策及後果對我現在的專業也算是有一點幫助的。最近開始看一本不厚的書《當知識分子遇上政治》,寫的都是二十世紀中葉前後的西方知識分子們。有老師提到的本雅明,有我自己喜歡的阿倫特和福柯。才剛開始看,沒有來得及與中國二十世紀的知識分子的政治命運作比照,倒是回想中國歷史上少有不遇上政治的“知識分子”。“學而優則仕”,讀書便是要輔佐君王的。當然,“知識分子”本來就是個舶來品。我們使用的概念是“文人”。

  再談談自己對林語堂的看法。林語堂1924年後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1934年創辦《人間世》;1935年創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閒適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後,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雲》、《風聲鶴唳》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大概是受意識形態的影響,林語堂是被“雪藏”了很多年的。記得在中學語文課本中一篇魯迅先生的文章裡提到了他,課文中的註釋便使用了一些貶義的詞語來描述。後來專門去找他的作品來看,僅僅找到了他的一本散文集,看了不甚喜歡,覺得他的文章真的是做到了他自己所提倡的“以自我為中心,以閒適為格凋”。若以宋詞的“婉約”與“豪放”的標準來評判其小品文,大概是介於兩者之間吧。我想或許是受意識形態荼毒太深,無法消受這類文章(但我卻是喜歡張愛玲的)。也不喜歡那類以《生活的藝術》為題的書,讓人感到庸俗淺薄。《蘇東坡傳》的寫作就與小品文的寫作相去甚遠。如果依舊以那種格局狹小的文字來描寫蘇軾這樣人物就會顯得不合時宜。不過這大概很與此書是英文翻譯過來有關。一種語言一個世界,說不定林語堂在使用英文時真的如蘇軾附身那般行文激盪,也有可能是翻譯者張振玉先生“妙手回春”,使這本傳記更為可讀、悅目——當然這都是根據我自己的喜好來評價的。沒有讀過林氏的《吾國與吾民》,讀過的是辜鴻銘的《中國人的精神》,不知是否有相似之處。用外文來寫國人的事,總有點在外人面前“作秀”的感覺。

  不過中國人看起這本寫給鬼子的書應該還是件蠻有意思的事。可以看看一件在我們看來稀鬆平常的事,或者如果是針對中國讀者則無須解釋的事是如何被詳細說明的。為了讓國外讀者有親切感和趣味性也加入了不少與英、法、美、德等國的比較。所使用的慣用語、比喻自然也是洋味十足。這些都讓中文讀者感覺更加輕鬆有趣。有點像看國人耍三角貓或者野狐禪的功夫表演給外國人看,絕對是眾樂樂的效果,當然大家所樂並不相同。不過這樣評價林先生的著作實在是刻薄過度了。《蘇東坡傳》還是給了我很多閱讀樂趣的。

  以前也曾與人討論過為何名人之後大都沒落了,譬如都少有聽說李白、蘇軾、杜甫的子孫如何如何,作文素材《名著讀後感三篇》。有人戲稱這些詩人都太愛酒,所生子嗣大概天生愚鈍。讀了《蘇東坡傳》至少可以對本段開頭所述的“現象”給予解釋。能否成名得看天資。也有父母不願意子女出名的可能,譬如像魯迅先生家。蘇軾這位思想行為上“儒釋道”合一的父親對子女的未來看得還是很淡的,大有“兒孫自有兒孫福”的意思,採取順其自然的態度。當然,蘇軾與朝廷的恩怨也直接影響而後代的仕途。

  書中引起我興趣的還有蘇軾的宗教信仰與迷信。他可真是個“拿來主義”的體行者,參禪,打坐,練瑜伽,煉丹。他也拜龍王,也企雨……中國文人向來是“進則孔孟,退則老莊”,其實只是具體到個人的具體時期而言“儒”“道”的比例分配不同而已。蘇軾倒好,退路可多了。

  讀傳記總是件有意思的事,生活是單調的,我們總想看看傳奇。人們往往喜歡與和自己類似的人交朋友,但卻可能欣賞與自己全然不同的人。這些欣賞與崇拜的物件就是在有可能的情況下自己希望成為的人。蘇軾可謂將自己人生的體驗極大化了,其寬闊的人生格局大概是為林語堂所羨慕不已的,世人相與同。

  蘇東坡傳的讀書筆記3

  “在蘇東坡的青年時期,朝廷之上有一批淳儒賢臣。到北宋將亡之際,此等賢臣已悉數凋零,或是丟官去位。在朝廷第一次迫害儒臣,排除御史臺的守正不阿之士,而由新法

  宰相王安石位置的若於小人取而代之,此時至少尚有二十餘位純良儒臣,寧願遭受奸究之毒手,不肯背棄忠貞正義。等到第二次黨爭禍起,在愚痴的童子帝王統治之下,忠良之臣大多已經死亡,其餘則在流謫中棄世。宋朝國力之消弱,始自實行新法以防“私人資本之剝削”,藉此以謀“人民”之利益,而由一個狂妄自信的大臣任其事。對國運為害之烈,再沒有如庸妄之輩大權在握,獨斷獨行時之甚的了。身為詩人哲人之蘇東坡,拼命將自己個人之平實常識,向經濟學家王安石的邏輯對抗。王安石鼓吹的那套道理與中國當時所付出的代價,至今我們還沒有弄個清楚。”這便是《蘇東坡傳》的作者林語堂先生對蘇東坡一生的總體概括評價。

  《蘇東坡傳》是林語堂先生眾多作品中其中一篇,我自認為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作品,而他的所有的作品都是需要我們細細品味的,只有這樣才能知道其中的精華。就如同一壺好茶,需要我們坐下來好好的去品嚐,才能讀出其人生的哲理,如同一瓶好酒,甘甜純美,讓人留連忘返。蘇東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所寫的詩一樣的豪邁、大氣凜然,每每讀到他的作品總是讓我印象深刻。

  中國古代幾千年,很難找到一個人比蘇東坡活得更精彩、抗壓力更強。蘇東坡遠不止是文豪和藝術巨匠,他是生活大師,是熱血智者,是官員楷模,是生命豐富性的最佳闡釋者。這個歷史長河中的龐然大物,一生波瀾壯闊,正劇、喜劇與悲劇犬牙二交錯,命運的曲線優美而悲愴。

  蘇東坡所處的時代與現在已有千年之隔,而他的美名依然歷代為人們所稱頌,可謂家喻戶曉。他之所以如此,我想也與他的人格魅力不無關係。蘇東坡的人格雖然複雜多面,然而我認為也可以用“浩然之氣”四個字來概括。所謂浩然正氣,就是正大剛直之氣,也就是人世間的正氣。蘇東坡即具有此種“浩然之氣”,它致大致剛,激烈衝動,不可抑制,這種力量若輔以正義和真理,便在天地之間無所畏懼。

  所謂浩然之氣,按照孟子的解釋是: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但我認為,浩然之氣在不同遭遇下自有多種表現形態。蘇軾蘇轍昆仲當年出川進京,歎賞太史公等浩然之氣,充滿何等高昂的“入世”豪情;宦海遇挫後不免嚮往“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這“出世”之心又顯得多麼無奈;而東坡的`這兩句議論,借宋玉《風賦》“快哉”立意,抒發的則是“超世”的情懷,真可稱推倒一世豪傑,開拓萬古心胸!此詞與同樣作於元豐六年的《記承天寺夜遊》中“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蘇東坡今生的浩然之氣用盡。人的生活也就是心靈的生活,這種力量形成人的事業人品,與生命俱來,由生活中之遭遇而顯示其形態。正如蘇東坡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中所說:“浩然之氣、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矣,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獄,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為人。此理之常,無足怪者。”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在蘇軾的《水調歌頭·快哉亭作》中,這種豪邁的浩然更是讓人感嘆!

  要說蘇東坡除了浩然正氣外還有什麼突出的特點,那我認為就是堅執。有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一天飯後,蘇東坡捧著肚子踱步,問道:“我肚子裡藏些什麼?”侍兒們分別

  說,滿腹都是文章,都是識見。唯獨他那個聰明美麗的侍妾朝雲說:“學士一肚子不合時宜。”蘇東坡捧腹大笑,連勝稱是。“不合時宜”正是蘇東坡那堅執性格的體現。

  蘇東坡堅執的性格集中表現在了他的宦海生涯之中,那是他性格中最堅硬的一部分,正如暴風雨中的海燕,暴風雨越是猛烈,他就越是要激越地怒吼,高傲地飛翔。

  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中寫道:“蘇東坡和王安石的衝突決定了他的一生,也決定了宋朝帝國的命運。”

  蘇東坡傳的讀書筆記4

  提起多面才子蘇東坡,大家會冒出很多標籤“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工程師”……而我最欣賞的就是他處事的態度,他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對於一切無所無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快樂的一生。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這首詩便是他為人處世的真實寫照。

  少年的蘇東坡,文章是如同野馬脫韁般的豪邁,像長江三峽那勢如奔馬的狂波,水花飛濺,年紀輕輕,便聞名天下。他本來有順暢的官途,可以名利雙收,可是,他因為與當權者不和,受他人迫害,遭遇四次流放。

  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一蹶不振,貶到那玩到哪裡。他洋洋灑灑的寫詩,熱衷於釀酒、品酒,“酒勿嫌濁,人當取醇”,“湛若秋露,穆如春風”。對朝政的失望漸漸融入酒香之中,他並無遺憾,而是十分樂觀的寫詩,恍若還是當年那個文思泉湧的少年。

  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像蘇東坡那樣,面對人生的艱難困苦,依然樂觀。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先生,年紀輕輕便很有才華,對於數學和物理更是極具天賦,考上了牛津大學,研究宇宙學。可惜,意外總是潛伏於生活中。在研學途中,不幸染上了一種運動神經細胞病,名叫盧伽雷氏症,這種使霍金行動十分笨拙,並漸漸惡化,最終被禁錮在輪椅上,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疾病已經使他的身體嚴重變形,頭只能朝右邊傾斜,肩膀左低右高,雙手緊緊並在當中,在經過一場手術後,他徹底的失去了說話的功能,只能依靠語言合成器演講。

  但是,他沒有因為疾病躊躇不前,而是樂觀的面對自己的疾病。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霍金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卻有一個聰明的大腦。他創立了宇宙之始是“無限密度的一點”的著名學說。霍金並沒有止步於人生的不幸,而是克服了困難,創造了人類史上不朽的奇蹟。

  人在遇到困難時,不能一味的逃避現實,要學會樂觀的面對問題的根本,才能克服它,戰勝它,將困難作為人生中的墊腳石,才可以一步步的登上人生的巔峰!一蓑煙雨任平生,微笑面對人生的沉浮。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