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讀書筆記(通用8篇)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通用8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書筆記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教師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篇1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為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一顆顆乾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著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為一名年輕教師,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製作教具、上課、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著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著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於“抱佛腳”。有時為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索著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為了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了,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天,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建議》後的一些感想,其實它裡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將享用不盡的財富!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篇2

  假期裡,我閱讀了《小學語文教師》六月刊的《“隨文練筆”研究專輯》,讓我在作文練筆教學這一塊中頓感明朗,讀著讀著,時而倍有同感,時而像被指引導航,時而靈感頓生,讓我對“隨文練筆”教學有了更寬廣的瞭解,更系統的認識。

  “隨文練筆”是伴隨著閱讀教學程序,隨文練筆選材角度小,內容簡短,貼近實際,緊隨閱讀教學,而且形式多樣,豐富學生的習作色彩,學生負擔少,因而在課堂中是頗受師生歡迎的一項習作訓練。但在實際教學中,隨文練筆設計的隨意性,練筆的時機、方法、難易度把握不當等,往往導致訓練低效甚至無效。如何實施有效的“隨文練筆”策略,是我們當前值得思考和探討的問題。而在文字教學中找準切入點,是隨文練筆練習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與保證。本人就學習前人的經驗以及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為找準隨文練筆的切入點整理及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一、與文字角色對話

  文字是一個召喚讀者參與的意義空間。文質兼美的文章大都有讓讀者自由想象的空間,只要我們善於挖掘,自有一片與文字交流的空間。如人教版十一冊《草蟲的村落》,課文的許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可以引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巧設練筆的空間。如,“它們意味深長地對視良久,然後一齊歡躍地走回洞穴裡去。”又如,“蜥蜴面前圍攏了一群黑甲蟲,對這龐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們友好地交流著,好像攀談得很投機似的。”如果你是蜥蜴,看著這群好奇的小甲蟲們,你會如何向它們講述外面的大千世界呢?它們會向你提出那些新奇有趣的問題?在這裡,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那奇異的想象得到馳騁,加上受到作者文中童心童語的感染,有了作者筆下草蟲的世界這個大環境的渲染,學生練筆的情感被激發了,必然又產生一幕幕生動、有趣的情景。

  二、為文字主角代言

  在教學人教版第九冊《地震中的父與子》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想象模擬被壓在廢墟底下的阿曼達在死神面前如何鼓勵同學與死神搏鬥,爭取時間最後獲救的情景,讓學生從身心參與中感受到了阿曼達的了不起,豐富了阿曼達的勇敢堅強的形象。又如人教版第十一冊《老人與海鷗》一文中,“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群海鷗突然飛來,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態和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著,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脫出身來。”老人生前視海鷗如親人,從他十年如一日般堅持給海鷗餵食中,從他對海鷗一聲聲熟悉而親切的呼喚中,可見他對海鷗的一片深情,然而海鷗們十多天找不到這位與它們相依相隨十多年的老人,它們心中是多麼的焦急、憂慮啊!當它們眼前出現老人的遺像時,它們“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它們當時可能說些什麼呢?當海鷗們意識到人們要把遺像帶走,它們要與老人永別了,“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再一次“大聲鳴叫著”,它們多麼希望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遺像能多留一會,它們的大聲鳴叫想對老人說什麼?想對人們說什麼?此情此景,海鷗們的傷痛、無奈、焦慮,千言萬語讓學生們流瀉於筆下,人鷗情深的一幕便永遠定格於學生的腦海中。

  三、實現語言的遷移運用

  曾看過一同行說過,“語文的學習說白了,其實就是對課文規範語言的吸納後融會貫通,為我所用。所以,讓語文走在回家的路上,切不可丟棄文字的語言示範作用。”遇到好的文章或精彩、典型的片段,我們就不應該錯失學習和模仿的機會。仿寫可以針對全篇進行,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片斷練習,可以是句式表達、開頭結尾、過渡照應、總分結構等模仿。仿寫時,首先找準具有鮮明特徵的典型或精彩文段。

  “隨文練筆”的切入點皆於文字中,我們要潛心會文,識于慧眼,找準落點,讓我們的學生妙筆生花。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篇3

  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有所提高。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受益匪淺,從中選出這幾個“建議”談談我的想法。

  一、教師,珍惜兒童對你的信任

  “教師面對的是兒童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裡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裡裝進另一個頭腦裡,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其實,師生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師應該學會蹲下來看學生,使他們感覺到你對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可貴之處,在教師的眼裡學生沒有好壞之分。在學生做好的大時候,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鼓勵;在學生做的不好的時候,我們更要關心和指導他們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使他們在認識的道路上更進一步。不要加以指責,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樣。其實他們也很痛苦,作為教師就是要時刻給他們啟發和鼓舞,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使他們有自豪感和尊嚴感。

  二、教學相長,取長補短

  “如果你發現絕大多數兒童練習本的字跡端正秀麗,錯別字很少,那麼這就是個明顯的徵兆:在這個班級裡學生可以學到許多東西”

  想一想,我這幾個月的.教學其實真是這樣的,“練習本”就是學生習慣養成的一面鏡子,也反映著一名教師的教學效果。對於新教師而言,學生習慣的養成是今後有良好教學效果的基礎,我所缺乏的也就是這一點,要時刻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得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得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學習優秀經驗,並不是把個別的方法和方式機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

  三、教師的教育素養

  “關於學校教學大綱的知識對於教師來說,應當只是他的知識的事業中的起碼常識。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的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可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能手、藝術家和詩人。”其實,要想達到這樣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斷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於此”想想自己,在這方面做得確實不好,每天不停地忙於備課、上課、批改,管理班級,總是抱怨沒有時間讀書,但閒暇時又懶得動,而那些教育書籍卻安安靜靜地躺在書架上,早已落滿了灰塵。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想起找一點書來,看看有沒有可以借鑑的文章,有沒有可以參考的教案,此時,想一想實在是可悲!可憐!現在覺得自己還年輕,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還足以能“應付”小孩子,然而面對飛速發展的今天,可以說孩子們的視野更加開闊了,我們不得不時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麼惟有讀書才能武裝我們的頭腦,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的尷尬境地。而讀書的這種意識更應該是發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望。

  年輕的我對於教師這個行業還存在著比較稚嫩的想法,而學習對於我來說是補充自己,使自己成熟的一個最好的方法,我要不斷地學習,積累經驗,使自己能成為一名名師。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篇4

  閒暇時,我拜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受益匪淺。其中“教給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一建議給我印象深刻。

  盧梭的“寓教於樂”總讓 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呢?縱觀今天揹負著“升重點,考大學”沉重包袱。孩子們,他們哪還有心思去玩,哪裡還有 時間去樂呀!

  “一個人在求學時代最寶貴的財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時間”,雖然減負已不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我們仍能聽到許多學生埋怨的聲音,細問起來,原來,每天做完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回家還得完成家長的若干作業。鄰居家的小男孩,放學回家很少出門活動,就連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關在小房間裡做媽媽佈置的什麼《江蘇正卷》、《課外補充閱讀題》等習題集,碰到難題(特別是些聯絡生活談感受的題目)必過來問我,細看一下整本習題集,無非是些常見的題目,好些題目與學校統一的練習冊雷同,甚至一模一樣,而真正能開發智力的題目寥寥無幾,孩子就在這樣每天練了又練的習題中荒廢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時光。“最寶貴的財富”也在不知不覺中浪費了。

  每每想到這兒,初為人母的我都會發誓將來要讓自己的女兒從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來,我會和她做遊戲,看她畫畫,欣賞她唱歌跳舞,引導她讀書明理,帶著她去看路邊藝人奇妙的手藝……帶著她認識大自然,認識社會學習在學校中看不到學不到的知識。

  在社會要求學校給學生減負的同時,我們也呼籲各位家長給孩子減負。現在正是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紀,正是他們好動好玩的年紀,如果每一位家長都能正確對待他們稚嫩的問題,欣賞他們童趣十足的舉動,多給他們“最寶貴的財富”,我相信每個童年在記憶中都會是五彩繽紛的。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篇5

  十一月,秋天的寒冷蕭瑟開始席捲成都地區,而北星孩子的“春天”卻在悄然醞釀。在北星小學十一月全科教學活動中,我們第一次嘗試著把語文課搬到了室外。

  我想我們每個老師都曾留意到,孩子對教室的莫名的不喜歡。哪怕是上課的內容不夠精彩,但告訴他們“下節課,我們去操場上”,整個教室會被迅速點燃,喜悅的情緒伴隨著突如其來的噪音侵襲你的耳膜。這,就是教室外的世界獨特的魅力。

  為什麼孩子會無端地因為走出教室而感到興奮?

  我想,兒童階段是人類第一次走出家庭、走向社會、認識世界的階段,然而學校的誕生規範化了這個過程,讓學校成為了學生走出家庭、走向社會、認識世界的固定場所。當我們必須在這樣一個固定的場合裡一成不變地完成一下三件大事的時候,我想大機率,我們是會失敗的。因此,兒童會本能地抗拒,這是一種先天的條件反射。

  所以,我們的教學需要走出教室,需要尊重人類認知世界的規律,需要活起來。而推動這些“需要”發展的,就是教育智慧。

  北星的活動育人就是一種教育智慧,讓學校不再只是傳授枯燥知識的場所而是一個有滋有味、有聲有色, 被學生愛上的地方。在這裡,他才能夠安心地、有效地、樂意地去進行腦力勞動。

  如果有機會,學校應該是一個類似於“家”或者“世界”的開闊無邊界的地方。帶孩子們“逃離”教室,嘗試打破教育的場所化、書本化,把課堂搬進森林、搬進田野、搬進童話世界,我相信不會有人拒絕。

  讀罷三節,我覺得老蘇不僅是在提醒我要研究孩子的思維、心理,更是在提醒著我,教育是一種成全。不要忘記自己曾是一個沒有反抗能力的一年級孩子時坐在教室裡渴望過的事情,用心思考地思考它,用智慧成全它。

  當然,怎樣成全一定是最重要的,我們必然不可能真的帶著孩子們來到大森林野營扎帳,但我們可以用豐富多彩的活動和引人入勝的情景,讓知識迴歸純真。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篇6

  “讓學生記住基本知識”,偶讀蘇先生的這一論點,讓我想起了一本適合家長閱讀的繪本《安的種子》。從一年級開始孩子們就在各個培訓班裡瘋狂的汲取知識,小小的人像大人工作一般奔襲忙碌,在小小臉上看不到孩子的活潑與靈動。現在班上的家長也會疑問:“老師,學校搞這麼多活動有什麼用?還耽誤學習成績。”在與家長多次的交談中,我發現家長總是在抱怨自己孩子的成績不好、書寫不好、作文不好······而且還會提出在家也會讓他每天一頁字,可根本沒有效果。

  不經意間我也在反思,小學的孩子們,他們的成功真的可以與成績畫上等號嗎?那一頁頁的紙真的是是孩子們進步的內驅力嗎?家長們的策動,孩子們奔忙卻也無所獲。

  再看蘇先生“讓學生記住基礎知識”,讓孩子們從初入學時開始逐步的積累基礎的知識,而且並不需要過多的數量。每天讓孩子學會寫好3個字,每天讓孩子記住三個詞語的意思,讓孩子們每天會熟練地朗誦一段話。點滴的積累難道不是孩子們前行路上的積累嗎?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千里馬也是從小時的一點點成長而積累得來,沒有任何一匹千里馬可以一出生便奔襲 千里。也沒有任何一個孩子在出生之時便學會了學習。除了學校的引導,家長們的引導也至關重要。如何讓一個牙牙學語的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需要有安的智慧,做我們能做的事,然後將時間留下靜待那一池蓮花靜靜開放。

  也不是說我們什麼都不做就只想收穫,而是選擇適合孩子年齡段的方式去學習,一到三年級的過程,更多的應該是學習習慣的逐步培養,知識的牢固,而不是倒水一般的強迫孩子接受。這樣對於他們來說,不止把原本該有的東西摒棄還會讓孩子厭倦去學習,將孩子主動的內驅力變為孩子的被動接受,這不僅是對孩子的學習激情的磨滅,也會使孩子們從心底裡去厭惡學習。不管沒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適得其反,成長與學習同樣的需要等待,需要時間去接受。只是在這個過程更多的給孩子們一種持續性較強的學習方式。不斷地積累、不斷地反思。做到“溫故而知新”,迴圈往復之間更容易生成孩子們的學習能力,千里馬的奔跑是對遠方的眷念,而不是因為背後皮鞭的抽打。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篇7

  什麼叫樸素的教育?湯勇以為,樸素的教育就是體現質樸、本色、寧靜,不浮誇,不浮華、不浮躁,帶著對孩子、對教育一種真實情感的教育。教育本來是很樸素的事,但現在一些教育者不是腳踏實地、認認真真地做教育,而是一門心思,絞盡腦汁,提一些不切實際的口號,描繪一些不著邊的宏偉藍圖,制訂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目標。

  生成有效課堂,這是一個不動聲色,不斷探索的過程,然而有多少校長、多少教師能真真靜下心來,從自己的學校、硬體、裝置等實際情況出發,從自己的學生實情出發,利用現有的已知條件來認真論證、確立目標、研究學生、研究教材,研究課堂。針對上述種種情況,我校提出了“本色課堂”教學理念:就是返樸歸真,追求課堂教學本來的性質和應有的價值。即教師依據學科特點、教材特色、學生實際,結合自身的特質,創造性地引領學生在課堂中開展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

  對於那些走上講臺的青年教師來講,這執教的第一步邁得堅實與否,對他今後的成長有著深刻的影響,我們採用“幫一把,扶一下”,讓這些剛跨出師範學校大門的年輕人,能夠儘快地適應教育教學的需要,邁出堅實的執教第一步。對於學校中的骨幹教師來說,我們強化教師互動活動,無形中給他們增加了許多壓力,備課、聽課、評課、檢查評比。每一次課堂展示活動往往就是一次次壓擔子的過程,迫使他們不斷地挑戰自我、超越自我,從而不斷地向更高的目標攀登。教師的能力、水平、素養的提升和展示也主要在課堂,教師互動的實效也只有在課堂中得以檢驗,因此,我們將“課堂”作為教師互動的抓手,以轉變課堂教學的理念,改進課堂教學的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作為教師互動的主要立足點,在“本色課堂”教學理念引領下開展了“三地六校”的同課異構活動。組織開展了校際間的隨堂聽課觀課活動、示範觀摩活動、檢查評比活動,讓“課堂”成為教師互動中最熱門的話題。

  樸素教育從課堂開始,潛下心來,沉穩地做教育,探尋教育科學的規律,追尋教育藝術的真諦,將有力地拓展出教育的寬度與厚度。

  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篇8

  我讀完了《做一個聰明的教師》。這本書透過點評一個個教育案例,傳達著王曉春老師的思想,傳播著他的理念,我有機會讀到他的書的真是受益匪淺,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原有的思維方式。我邊讀邊思考,有很多句子印象深刻。

  “要做一個聰明的老師。”——這是我讀後感觸最深的一點!王曉春老師的《做一個聰明的老師》給我們這些在教育一線苦苦摸索的教師們送來了一劑沁人心脾的良藥。這句話看似簡單。其實要做到不容易。有時候,我們老師常會好心辦壞事,造成這種狀況其實還是我們工作的不細緻,想的不周全。鼓勵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種,尤其是對行為偏差生上的鼓勵老師更就應多想想辦法,多從這些孩子的角度來思考,帶著一些寬容的心態去應對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動動腦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讓孩子、家長都能理解的好辦法。

  聰明的人其實就是善於思考的人,他們往往有良好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對於一個教師太重要了。由於教師應對的是學生,是孩子。老師在孩子們面前有年齡優勢、經驗優勢、知識優勢、權力優勢,應對很多問題時省卻了思考,所以,思維定勢的影響了教師的創造性思維。所以,我們應先改變自己的思維,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改變積澱在頭腦中的陳舊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為聰明的教師。

  書中一個個案例解開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為學生的問題而煩惱,我也曾因為學生的調皮而頭疼,然而這一切都是教育過程中務必面臨的正常問題,不要讓自己的煩惱擴大,讓我們坦然去應對,因為學生的生命存在著差異,我們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長得一樣高、一樣強壯、一樣美麗,而是與學生的原有基礎相比,讓每個學生的生命有所發展,而老師就應引領著我們的孩子體會自我的發展,教會學生懂得生活,擁有健康的心理和體魄,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擁有生活、求知的潛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