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裡的守望者》讀書筆記最新(精選17篇)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書筆記最新(精選17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麥田裡的守望者》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書筆記最新 篇1

  一個讓我產生憧憬的書名,懷著這樣美好的期待,我去看了這本書,卻讓我感到一種消失已久卻又捲土重來的激動。

  從二戰結束到當代美國文學中,有兩部小說經過三十多年時間的考驗,已被認為是“現代經典”,而《麥田裡的守望者》就是其中之一。作者塞林格透過第一人稱以青少年的說話口吻敘述全書,充分探索了一個十幾歲少年的內心世界。憤怒與焦慮是此書的兩大主題。更重要的是因為作者用現實主義的筆觸,生動而細緻的描繪了一個男孩苦悶、彷徨的精神世界,真實地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精神文明的實質。

  本書篇幅不大,作者除發表過一些短篇小說外,迄今只寫過這一部長篇小說,卻在美國社會和文學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不同的青年、不同的家長和不同的評論家,往往從不同的角度對此書作出不同的評價。

  有過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一種意見頌揚此書,把它說得天花亂墜,認為成人透過本書可以增加對青少年的理解,青年人在閱讀本書後則能增加對生活的認識,使自己對醜惡的現實提高警惕,並促使自己去選擇一條自愛的道路;另一種意見嚴厲批評本書,把它看作洪水猛獸,說主人公張口閉口都是粗口,讀書不用功,還抽菸、酗酒、甚至喊小姐,完完全全就是一個不良學生。從而認為本書內容“猥褻”、“瀆神”,有些家長甚至要求學校禁止學生閱讀這類書籍,但經過時間的考驗後,大多數中學和高等學校已把本書列為必讀的課外讀物。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書筆記最新 篇2

  那天去書店,我從一大堆世界名著中挑了一本很薄的書,名字叫《麥田裡的守望者》,在我拿起這本書時,我沒有想到這麼薄的一本書會對我產生這麼大的影響,使我感觸很深,我覺得這本書的形式和內容都很出色。

  美國的五十年代是一個相當混亂的時期,二戰的陰雲尚未散去,冷戰硝煙又起。一方面科技發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們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無力改變的社會大背景下,過著混混噩噩的生活。於是,“垮掉的一代”出現了,霍爾頓就是其中的一員,他抽菸酗酒,不求上進,但是,他還不至於淪落到吸毒、群居的地步,因為在他心底,一直還存有美麗而遙遠的理想——做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我們生活的這個國度,這個時代正處於巨大的變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異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與50年代的美國確實有些相象。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很多人開始迷茫,消沉,他們逐漸遺忘自己的理想,沒有了最初的熱情,開始嚮往平庸。

  我們是一群生活在新時代的孩子,自然已經習慣了困惑和煩惱,但是我們應該集中精神看準我們的前方,我們的路,我們應該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假如霍爾頓沒有他純潔的理想,那他就會墮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讓他活下來。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燈,它帶著人走向未來,走向光明。我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縱然生活讓我們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過是暫時的,不就都會過去,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理想。

  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會更美好!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書筆記最新 篇3

  當我第一次拿起這本書時,那美麗的名字所吸引,可當我翻開書時,卻發現裡央的內容並沒有我想象中的美麗,而且還有很多骯髒的字眼。於是,我剛看沒幾頁便把書扔在了一邊。這一扔便是兩年。後來,我聽說這本書當時在美國同齡人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再次拿起了這本書。

  書中的主人公霍爾頓。考爾菲德在我看來簡直就是壞孩子的代表,抽菸、喝酒、說髒話、打架。讀完這一遍後這個男孩子並沒有給我留下什麼美好的夠印象。可我還是試圖從文字之間發現他那未泯的天性。終於,我看到了;霍爾頓被開除後,擔心母親受刺激,決定為妹妹買唱片,怕別人產生自卑感便將自己的箱子放到床底下以慷慨捐款。以上的種種都表明著霍爾頓的內心依然是善良的。

  讀完這本書後,我的心裡並沒有往常那樣心潮澎湃,僅僅是在思考一個問題,霍爾頓為什麼會變成那樣?書中說,霍爾頓只有十六歲,便開始抽菸喝酒,除了青春期的緣故外,難道就沒有其他的原因了嗎?我在書中努力地尋找,發現書中多次出現了一個詞——假模假式。我一下子都明白了,主人公生活在假模假式的社會,身邊都是些假模假式的人,他在假模假式中漸漸迷失了自己,成為了當時美國中的一員。

  書讀完了,可我好像並沒有懂得什麼大道理,只是暗暗地為像霍爾頓一樣的那些少年感到惋惜,希望這樣的情況不要重演,讓“陽光自信,天天向上”永遠成為青少年的代名詞!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書筆記最新 篇4

  《麥田裡的守望者》是由美國作家傑羅姆·大衛·塞林格所著,原名為《The Chacter in the Rye》,於1983引入中國,正式譯名為《麥田裡的守望者》。這是作家塞林格寫的唯一一部長篇小說,以一個青少年的角度深刻的揭示了資本主義的腐朽的社會狀態。

  書中的主人公霍爾頓是個叛逆,對身邊人和事都極其不滿的16歲男孩。他對於身邊發生的是感到迷惑,他心中找不到屬於自己的真實存在感。對於他來說,在他的世界裡,善與惡,好與壞,好像總是找不到一個固定的支點,使其平衡。因此,他內心極其痛苦,精神以及心靈都飽受摧殘。在這種痛苦達到一種飽和狀態時,他對自己最信賴的人,他妹妹說出了內心最真實想法:我要做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對於主人公霍爾頓來說,就是在一片金燦燦一望無際的麥田裡,那裡有著成千上萬的孩子在奔跑,而麥田的另一頭是懸崖,孩子們不停地奔跑,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危險……於是,主人公霍爾頓想當麥田裡的守望者,這樣就可以在孩子們遇到危險時及時守住孩子,把他們帶到安全的地方。不論在什麼時代,怎樣的背景下,我們青少年都會經歷一段精神上的困惑時期。而這部小說就是描述青年人的心理狀態,並提出了一個關於“麥田裡的守望者”的美好的暢想!就讓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永存一個這樣的“守望者”並且努力成為一個“守望者”,成為能真正能淨化他人心靈的人吧!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書筆記最新 篇5

  讀完了《麥田裡的守望者》心中有著一股莫名的情緒。還記得小說作家塞林格說的一句話:“我雖生活在這個世界,卻不屬於這個世界。”這句話似乎寫出了他內心的孤寂。

  小說的主人翁霍爾頓是個善良、敏感的少年,雖然有時候他的行為的確有點放縱,但這並不影響他對理想生活的嚮往。他是那麼的粗魯,滿口的汙言穢語給我的觸動很大,但是這並不影響他在我心中的形象。霍爾頓的行為在常人看來都是下流與不文明的表現,但是在我看來,他這種沒有教養的表現的另一面卻是不為人所知的。

  他為妹妹買她最喜歡的唱片,呵護妹妹的成長,這足以說明在他心中的仍有著關愛、善良的存在。也許他被潘西學校開除是正確的,因為在這個學校裡充斥的都是虛情假意,人們的表面是一套內心又是一套,他忍無可忍,已經完全膩煩了學校生活,他愛打架,愛說髒話,但是他的內心深處卻仍是善良的。

  霍爾頓的叛逆是青春期少年共特徵,他自己也說過:“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但他的理想卻在現實生活中被無情地擊破,這個孤立無援,內心孤獨的霍爾頓,就像是一個被世界拋棄的人,但是他心中的良知卻告訴他,如何正確地做事。

  霍爾頓的理想指引他不墮落,而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也更要有像他這樣的理想,有理想就是有希望,希望就是美好的明天,我們應把握理想的方向,像霍爾頓一樣,去尋找真正的閃光的美好的東西。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書筆記最新 篇6

  初次看到賽格林的《麥田的守望者》時,就很好奇,守望麥田的人會是什麼樣子。我想一定是描寫有一大片一大片的麥田,然後在那兒蹲著那麼一個人兒,謂之守望。然而讀過此書,我才知道,賽格林所描繪的世界裡,沒有麥田,但麥田在理想裡,一直都在,而主人公也一直在他的理想裡守望著。

  剛開始,我和大多數人一樣,覺得霍爾頓只是一個玩世不恭的少年。但漸漸地,我發現,他還是一個擁有理想的少年,他的理想讓我感動。因為霍爾頓的理想不論及錢財和地位,也不能說偉大,他只是希望擁有一片緊臨深淵的麥田,看一群天真的兒童在共同玩耍,做一名麥田的守望者,隨時準備救起將要滑落深淵的孩子。簡單的很,簡單到足以被世俗的慾望所吞噬,卻讓我的心為之一振。如此樸素的理想,在當今物質世界中顯得那麼不現實,令人不禁要嘲笑一番,卻也令人肅然起敬。

  理想是目的。我們以人的目的來判斷人的活動。目的偉大,活動才可以說是偉大的。契訶夫這樣說。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書筆記最新 篇7

  《麥田裡的守望者》講述的是一位出身富裕中產階級的十六歲少年——霍爾頓在第四次被學校開除之後,不敢貿然回家,隻身在美國最繁華的紐約城遊蕩了一天兩夜,住小客店,逛夜總會,濫交女友,酗酒……

  這本書出版後,在社會和文學界產生巨大的影響,也受到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有人認為小說主人公完全是一個反面人物,滿口髒話,書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就是“混賬”,而且他抽菸,酗酒,讀書不用功,在世俗的眼裡,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壞孩子。但也有一些人,尤其是青少年,認為這本書寫出了他們的心聲,同時一些成年人也認為這本書是很好的瞭解青少年的途徑。

  個人更贊同後者的觀點。霍爾頓外表看起來是一個不良少年,但他的內心十分敏感也很善良,他對假模假式的人深惡痛絕。他會關心公園裡湖水結冰了,原來湖面上的鴨子去哪了,湖裡的魚怎麼辦。他會注意到一個女孩子下棋時總把國王放在最後一排,而且把這件事一直放在心上。一部優秀的作品總能在細節處將人物特定的性格展現的淋漓盡致。

  霍爾頓小時候有一個非常要好的小夥伴,叫做琴·迦拉格,就是那個下棋時老是把國王放在最後一排的女孩,他們倆多年未見。當霍爾頓聽說自己的室友斯特拉德萊塔和她約會時,他想見見琴,卻有不敢去,而且他對這件事耿耿於懷。這正刻畫出一個青少年特有的心態。

  書名《麥田裡的守望者》出自霍爾頓的一個白日夢:他幻想著懸崖邊有一塊麥田,裡面有很多小孩子在四處奔跑,而他的職責就是在懸崖邊守望,一旦有小孩在向懸崖邊奔來,他就上前把他抱住。他就是想做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多麼美好卻是幼稚而可笑的理想!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書筆記最新 篇8

  我,是一個平凡的麥田守望者。我的身子深深地紮根於大地。我一直佇立在道路邊的田野之中,對過往的人群報以微笑。

  我想,我是幸福的。我喜歡田野中泥土混合著野花的芳香。我喜歡鳥兒停駐在肩頭的那份安詳。我喜歡溪水叮叮咚咚流過身旁的喜悅,我更喜歡麥子成熟時,一片金黃色的大地。而被壓彎了腰的麥子也是幸福的,它們沐浴在春夏秋冬中,感受著身體的蛻變。享受著秋天碩果累累的滿足感。世間的一都是那麼和諧。

  每天的清晨黃昏,我都不曾睡去,我永遠以微笑的姿態,出現在每一個路人的眼前,我見證著世間的每一天。從日出到日落,從天空萌亮到世間萬家通明。這一切都印在我的眼裡。而我,依舊報以微笑。我喜歡觀察每一個行人的表情和動作。然後,在心裡默默寫下祝福。當我看到別人樂施好善時,我的心會跟著明亮起來,祈禱好人獲得幸福。而看到別人恃強凌弱時,我也會憤慨,但我依舊相信,性本善的人類終會迴歸本性。

  但是,我也有失落的時候。當我聽見人們讚美天氣晴朗,藍天白雲和諧存在的時候,我便會獨自悲傷。因為,我無緣見到這一切。我只是一個稻草人,一個麥田守望者。所以,我只能平視遠方。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抬起頭,可以從45度角仰望天空,那將會是一幅美麗的畫面吧!但是,我卻深知,我沒有仰頭的權利。所以,我不抱怨。只是更加珍視平視世界的機會,望著我的麥子從稚嫩走到成熟,看著我的世界從黑夜轉到白天。這,是我的資本。也是,我的幸福。

  時光慢慢流走,而我佇立在這裡,也不知道有多少個年年歲歲。我從沒仔細算過日子。因為,每一天的我都是幸福的,即使,生活中總會有一些不如意的插曲,但是,我仍珍惜它們。每一件事發生在我的身邊,我都將銘記。

  我是幸福的。我的幸福源於每一個角落,即使我的天空不再是藍色的,那麼至少它還可以是麥色的。麥色天空,也是我的幸福。

  幸福路過我時,會停下腳步。而我,也會緊緊抓住他。所以我的幸福不曾溜走。

  所有見過我的人都說,那是一個會微笑的稻草人,也是一個幸福的麥田守望者。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書筆記最新 篇9

  看哪!那金黃的麥田,隨風起伏,閃爍搖曳。如金燦燦的流蘇,似一片黃澄澄的大海,更恍若一個永恆的微笑。

  ——題記

  嘹亮的雞鳴將我從沉沉的夢中喚醒。

  驀然回想起,兒時曾住在鄉間的奶奶家。那時候,我總是喜歡睡在麥田裡,讓濃濃的麥香和清新的泥土芬芳伴我睡去,更喜歡醒在一陣歡樂而嘹亮的雞鳴聲中。在麥田裡站起,望遠處藍藍的天、蒼翠的樹以及星羅棋佈點綴在麥田邊的農居。那一刻,我覺得自己的渺小——我只是一個在藍天之下,麥田之中的守望者,守著一個悠遠綿長的夢。

  奶奶對我說:“孩子,你長大了要做一個有出息的人”。

  我卻看著寂寞的稻草人,心裡想,它願為守護這一片麥田而努力,它的心,是多麼的執著。

  後來,我隨著爸媽來到了城市。每每在筆尖觸碰稿紙之際,我發現自己總有滿滿充盈的詞彙,總會有意想不到的頓悟。彷彿總有一股浪漫的情懷溢滿心頭且久久不散。我還常常會在觀摩一件靜默的物體時頓生感動,我摸摸自己的胸口,感覺到一顆柔軟的,熾熱的又散發著麥香的心在沉穩地跳動。

  也許,守望的道路是艱難的,就好像是明明知道目標就在前方的不遠處,眼前卻始終籠罩著一層薄霧,無論如何,我不會放棄,守望的目標則越來越清晰。

  漸漸地,我開始把自己創作的小文向一些報刊投稿。雖然這其中經歷過許多的艱辛與挫折,一次又一次的退稿,曾讓我產生放棄的念頭,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曾讓我失去前進的動力。但是,我最終堅持了下來,孤獨地前行著,我在心裡默記著,我的哪些小文一一找到了它應有的歸宿,我也漸漸地被人熟知——這個固執的、寂寥的,從不張揚的麥田裡的守望者。

  如今,我依然在守望著——心中的那一片金黃的麥田。

  經過風塵僕僕的奔波,我回到了久違的鄉間。終於撲進了這片麥田,盡情擁抱那不變的風,不變的陽光,不變的稻草人。

  小麥們笑著,鬧著,擠擠挨挨,靠近我。我嗅到她們的芳香一如往昔。我找到那個稻草人,他也還是熟悉的樣子,我走上前,輕輕拉正他殘破的蓑衣,我問他:“依然在守望嗎?”

  他沉默著,嘴角漾起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

  他會不會就是我?沒有人能知道。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書筆記最新 篇10

  “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題記

  讀到這裡時,思緒早已遠離了書本,彷彿置身於金色的海洋中,密密匝匝的麥浪明朗如洗的蒼穹下湧動著,空氣中盈滿了麥穗豐收的氣息,一個個孩童的身影在陽光下肆意奔跑,明淨稚嫩的臉頰上漾起純真的笑容。不必擔憂,也不必恐慌,因為他們知道,在墜進深不見底的懸崖前,總有一位守望者給予你溫暖的懷抱。

  剛翻閱這本薄薄的小書時,止不住的震驚。書中的人物滿嘴髒話,滿口謊言,酗酒,逃學等現象屢見不鮮,故事情節也冗長無味。不禁懷疑:這樣的故事適合我們閱讀嗎?它是否被人們過譽?直到這裡,種種疑惑都豁然明朗。一本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具有刻畫真實的勇氣。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50年代的美國,經濟繁榮。荒蕪的精神世界使人們戴上虛偽的面具,將利益放在第一位,漠視他人的感受。中學生霍爾頓嚮往自由,渴求擺脫約束。世人眼中的問題少年,卻有一顆金子般閃閃發光的心靈,他不希望任何不美好的事情發生在涉世未深的孩子上,守護孩子們不掉入世俗的懸崖,擁抱他們,防止他們誤入歧途。

  青春期的我們與霍爾頓年紀相仿,在看書時的我甚至跨越了書本的界限,與霍爾頓的種種想法不謀而合。理想與現實之間有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當事與願違,周遭的事物使我們不滿,一次次的跌倒讓我們失望,我們便陷入了苦惱,開始迷惘,想逃避現實,打破那些禁錮我們的桎梏。

  但是,身邊的誘惑太多,隱藏在虛偽面具下的骯髒我們並不能輕易察覺。於是,一些正值美好年華的少年少女,選擇沉淪與墮落,染上世俗之塵,戴上假面。如今,青少年吸毒,因不堪重負而放棄生命的新聞接連不斷地出現在大眾的視野裡,整個社會都在為我們擔憂:這是祖國的未來嗎?這難道是即將綻放的花朵嗎?每當我瀏覽到此類資訊,總是免不了嘆息遺憾。我想,他們缺少的或許只是一片可以無邊無際,任由自己徜徉的麥田。

  那麼,誰來成為我們的守望者呢?答案只有一個——自己。生命中令人不悅的時刻常有,也逃不掉尷尬窘迫的瞬間,甘如蜜糖澀如黃連的感受交織存在著。或許生活中埋伏著我們不能抵抗的惡勢力,但至少我們只要還能擁有一種勇氣,一種審視自我,堅守自我的勇氣。人生苦短,就沒有渾渾噩噩白活一場。蠶是被自己吐的絲裹住的,只有一步步解開困惑,經歷掙扎,才能破繭成蝶;人也同樣,如果你戴上虛偽的面具,將自己禁錮,束縛在其中,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在你眼中就只是一個巨大的繭,你根本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生活。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願我們都不會被眼前的燈紅酒綠所迷惑,不會被喧鬧塵囂紛擾,有著堅守自我的決心,卸下偽裝,找到屬於自己的麥田,倘若無人來擁抱自己,那就成為自己的守望者,亦可成為他人的守望者!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書筆記最新 篇11

  如何讓我夢到你 ,在甜蜜的這一刻,或許,冥冥之中已然註定,讓我們此刻相遇,我似一株會時正放的花木,穿越時光的甬道,長在你必經的路旁,千年、百年,陽光下,麥田裡奪目的金黃在湧動,我明瞭,你已走近,而這株喬木,不顧顫抖的紛葉,傾身細聽……

  那個冬天, 我15歲。霍爾頓,穿風大衣倒帶鴨舌帽的男孩,不知何時,已悄然埋進我心裡,那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也不住油然而生。

  第一次來到麥田,我如那飛天袖間的花朵,即便陶醉,卻要我如何能釋懷於地面。霍爾頓,一個痛恨電影的人,卻經常望著電影螢幕消磨時光,一個厭惡繁華世界的人,卻還要獨自在人海漂泊流蕩,一個看不慣資本主義醜惡世界的人,卻沉湎於其中,無可自拔,一個經歷過風雨的人,卻一次又一次的墜入深淵,也許吧,或許時間的沉澱長久了,默然的夾縫也會產生,爆發聲終究響徹,如是,當他下定決心遠離繁華,致遠與寧靜之時,卻又屈服的再一次,再一次等待重複命運的到來,說實話,霍爾頓,我弄不懂,也猜不透。

  帶著好奇,第二次踏入這片麥田,此情此景,已不生疏。“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歇”,天氣如是,況亦為劇情矣!就這樣,在悲歡與喜悅交織融繞的破曉時刻,《麥田》我瞭解你了,霍爾頓,我也懂你了,你這個不求上進、抽菸、喝酒、早戀的“壞孩子”,卻在無意之中成了資產階級時代的偉岸的巨人,你手中的筆該是那魯迅先生所說的武器,刺殺了一個又一個資產階級黑暗者的心靈,你的批判正帶著強烈的諷刺色彩滲透人類靈魂中最貪婪、醜陋的死角,老實說,霍爾頓,我敬佩你,崇拜你,更是讚揚你。

  而後,我像一支一發不可收拾的令箭,攜著深深的迷戀,再一次投入麥田的懷抱,此時,已不再湧現出小女孩稚氣的崇拜,因為我知道,他已播入我心靈深處,那道藤蔓似的麥穗在我內心狂熱處不停地滋長、蔓延。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書筆記最新 篇12

  麥田裡的守望者》透過第一人稱以一個青少年的說話口吻,生動而細緻地描繪了一箇中產階級子弟的苦悶,彷徨的精神世界,從主人公這一個側面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追求物質生活精神生活荒蕪的社會風氣,道出了資本主義的實質。

  主人公霍兒頓是我讀過的文學作品中為數不多的反面形象之一。他的性格深受資本主義社會的耳濡目染,既有醜惡的一面,也有反抗現實,追求自己的理想的純潔的一面。書中,霍爾頓是一個不肯用功讀書,整天鬼混的沉淪少年,他為什麼不肯用功讀書?難道是資本主義社會物質極大豐富,不需要讀書嗎?看一看霍爾頓所處的環境,便不難明瞭。學校裡的老師和他的家長強迫他讀書,只是為了讓他"出人頭地,以便將來可以買輛混帳卡迪拉克",學校裡的老師大部分是勢利的偽君子,連他起初所唯一敬佩的一位老師後來發現也可能是個搞同性戀的,而這位老師對他說:"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英勇的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原為某種事業卑賤的活著。"老師的諄諄教導卻是一條滲透著濃厚利己主義和功利主色彩的資本主義信條,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霍爾頓又怎能找到可貴的精神寄託或崇高理想呢?他不願意與他們同流合汙,自然也就無法好好讀書,他的不用功表面是頹廢,沉淪,實質上是對資本主義的價值觀的最無情的揭露。

  作者把霍爾頓身邊的人,全都描繪成"假模假式"的人,他看不慣周圍的一切,想逃離這個噩夢般的現實世界,到偏遠的小山村去遁世,但要真正這樣做是不可能的。他最討厭看電影,但百無聊賴中又不得不在電影院中消磨時間;他討厭愛慕虛榮而又毫無主見的女友去又迷戀她的美色,;他看不慣這個世道,卻無法改變;他甚至痛恨自己,卻沒有參照的標準來改正自身缺點(亦或是說沒有毅力),這樣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註定了他只能生活在矛盾中,霍爾頓只能用幻想解脫自己,自欺欺人,最後仍妥協於他所深惡痛絕的社會,繼續陷入矛盾的漩渦,無法自拔。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書筆記最新 篇13

  《麥田裡的守望者》,對這本書你一定不陌生,讀過它的人會極其願意去分享和推薦,因為它是一本極富盛名的著作。多年前初識這本書時,本以為書中應該呈現的是一個像麥田一樣金黃燦爛的世界的世界:孩子與麥浪,歡聲與笑雨,陽光藍天與田野,自由祥和……

  然而,開篇便是一個富家頑劣學生的第四次被退學的故事。這個滿嘴髒話謊言的中學生,對學校十分厭惡,叛逆逃避生活。薄薄的一本書,原本想著三四天的時間就可以讀完,卻在開篇時遇到叛逆、孤獨的主人公霍爾頓而壓抑了情緒,越讀越慢,當再次看到主人公的單純和善良時,便對這本書更喜愛了。我以教育者的身份嘗試去解讀霍爾頓,我對他的認知可能還很淺顯,他帶給我的觸動卻很深刻。

  一、叛逆,是對成長的拒絕

  青春,是人生最敏感也最叛逆的歲月。十多歲的年紀最是厭惡現實的年紀,懷疑著一切,總希望著打破這世界。主人公霍爾頓·考爾菲德就是如此,他最常說的詞是混賬,最常用的評語是假模假式。他討厭校長每週五給學生吃牛排,認為這是為了在家長面前刷取好感。他討厭室友斯特拉德萊塔,認為他和琴的約會只是在胡搞,玷汙了自己喜歡的女孩。他厭惡酒吧裡尋歡作樂的男女,忸怩作態和假裝大佬。他鄙視約會物件薩莉,認為她只是輕浮地追逐明星,卻並不瞭解戲劇真正的意義。他痛恨著這個假模假式的世界,他以為這是叛逆。然而,他的妹妹菲芘道破霍爾頓叛逆的真相:你只是討厭正在發生的一切。菲芘以孩子的清醒和直接指出:你必須找到真正喜歡的東西。這讓霍爾頓十分緊張,因為他並不知道他真正喜歡什麼。他對琴有好感,可是他明知琴在和風流的室友約會,卻不阻止,想給琴打一通電話,卻在文章結束時也沒有撥通。在他的妹妹指出他真實的心境後,他痛恨自己的怯懦,討厭自己的迷茫。原來,他所有叛逆的背後其實是對成長的焦慮和無能為力,是對成長的一種拒絕。

  二、孤獨,是對成長的瀰漫

  “遇到深夜有人在街上大笑,紐約的確是個可怕的地方。你在好幾英里外都能聽到這笑聲。你會覺得孤獨,那麼沮喪。”這是被退學後某個晚上,霍爾頓獨自一人走在紐約街頭的心理所想,帶著一份頹廢、一份悲涼,他四處遊蕩,沒有陪伴的人,像一隻空瓶。霍爾頓認為擺脫孤獨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走到人群中去,多和別人說說話,他也是這麼做的,他頻繁進出酒吧、戲院、電影院等等人多的地方,和不認識的人交談,但他依舊是孤獨的。他很努力的融入這個社會,但總有一堵牆讓他與這個社會隔開,霍爾頓找不到知心朋友,他因此變得敏感,變得寂寞,變得孤獨。孤獨瀰漫了成長中的青春,但孤獨的人心中也有自己的麥田,霍爾頓的心中藏著一個有艾裡、菲芘、兩個修女等人的純潔、真誠的快樂世界。

  三、單純,是對成長的守護

  “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象,有那麼一群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幾千幾萬的小孩子——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是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這是全書中我認為最精彩的地方,作者所呈現出的一個彷徨、焦慮、憤怒孩子的純淨內心。作為教育者,我們不禁聯想到,無論一位學生外表表現的多麼放蕩不羈,多麼叛逆,多麼冷酷,其內心總有一片淨土,那裡花兒含苞待放,那裡鳥兒歡聲笑語。我是麥田裡的守望者,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願望,不是一種超能力,不是對物質生活的要求,也不是僅僅是暢想,這樣虛無縹緲又讓人浮想聯翩,這樣直擊靈魂,引人重新思考自己內心真正所想。

  四、教育者,我又該守望著什麼

  在文中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了安多里尼先生——“這輩子有過的最好的老師”。在霍爾頓憤世、迷茫的內心依然對這位教師心懷崇高尊敬,這是一位怎麼樣的教師呢?“你可以跟他一起開玩笑,卻不至於失去對他的尊敬。”當學生從視窗跳出去摔死的時候,是安多里尼教師摸了摸孩子的脈搏,脫掉自己的大衣蓋在學生的身上,不在乎身上是否沾滿了血,把學生一直抱到校醫室。事隔多年,但對霍爾頓來說,仍然記憶猶新。這就是教師的人格魅力所在吧。

  讀完這本書,我思索了許久,作者不僅僅塑造一位找回自己本真的“問題學生”,更是給教育者以啟發,我又該守望者什麼呢?是學生的成績、學生的品德、還是學生習慣等等?這些固然重要,但是,我們真正應該守護的是學生純真又稚嫩的靈魂,讓他們的內心有所信仰、有所寄託、有對事情衡量的標尺,這樣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才不會迷失。“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是對教育者提出的要求,教育者應當守望著學生的靈魂,在他走向“懸崖”時及時拉回。

  我想,我願意成為麥田裡的守望者,守望著所有學生的成長!(吳芸)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書筆記最新 篇14

  《麥田裡的守望者》是美國作家傑羅姆·大衛·塞林格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 95 年,是中學生必讀的名著。塞林格將故事侷限於 6歲的中學生霍爾頓·考爾菲德,從離開學校到紐約遊蕩的三天時間內,借鑑了意識流天馬行空的寫作方法,有些像馬爾斯的文章,充分探索了一個十幾歲少年的內心世界。

  此書的兩大主題是憤怒與焦慮,主人公霍爾頓的經歷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強烈共鳴,受到讀者,特別是廣大中學生的熱烈歡迎。

  剛開始讀的時候,文中的汙言穢語,讓你感到很不舒服。整本書中,大罵著髒話。為什麼會這樣?原來,作者要表現的社會是一個異化的社會,是一個道德墮落的社會。

  本書的主人公霍爾頓是個中學生,出生於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他雖只有 6歲,但比常人高一頭,整日穿著風衣,戴著獵帽,遊遊蕩蕩,不願讀書。他對學校裡的一切——老師、同學、功課、球賽等等,全都膩煩透了,曾是學校擊劍隊隊長,3次被學校開除。

  又一個學期結束了,他又一次因5門功課中4門不及格被校方開除。他絲毫不感到難受。在和同房間的同學打了一架後,他自己深夜離開學校,回到紐約城。他最喜歡他的妹妹,曾經在遊蕩時偷偷跑到家中找妹妹,和妹妹聊著自己的現狀,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告訴妹妹。霍爾頓喜歡誠實、純真,他最討厭假模假式的生活。後來霍爾頓告訴妹妹他要離家出走,結果,妹妹也拖著行李箱要和他在一起。這讓霍爾頓改變了想法,留了下來,到一所醫院接受治療。

  在文章的開頭寫到,在潘西,那副了不起的小夥子,騎著馬,在跳柵欄的跑馬圖的底下,是這樣寫著,"自從一八八八年起,我們就把孩子栽培成優秀的、有腦子的年輕人"。在霍爾頓看來"完全是騙人的鬼話"。作者用兒童的眼光,對社會的虛偽事件進行了批判。

  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剛剛贏得了二戰的勝利,成為了一個政治、經濟和軍事大國。在這樣的時期,"紐約"就是美國實利主義社會的一個代表。它象徵著最"假模假式"的一切,人們的精神生活是一片荒原,沒有人在意別人的感受。

  霍爾頓卻是一個正在接受精神分析治療的的 6歲的青少年,是一個對歲周圍世界沒有正常判斷能力的人。書中第一章,他面臨失學的危險,可他照樣觀看橄欖球比賽,甚至想到"我還是擊劍隊的領隊,真了不起"。他離開學校在外遊蕩,沒有任何目標和方向,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

  可是,霍爾頓在紐約遊蕩時,聽到一個小孩唱的一首歌詞,"你要是到麥田裡遇到我",於是霍爾頓有了夢想。他和妹妹說,"我老是在想象,有那麼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除了我,我站在那混賬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們捉住,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他要拯救那些處於危險之境的純真者—孩子們,使他們免受精神的傷害,使他們永遠純真,使他們堅守道德的陣地,不受墮落之苦。在這裡,霍爾頓他不"假模假式",將自己定位為一位道德上的'救世者。

  在文中,可以讓我們感受到美國的讀書生活。比如霍爾頓不愛讀書,但他讀了很多的書,涉及多個方面,有史詩、民謠、國家見聞、古典作品、名人小說、偵探故事等等,他們不是功利性的讀書。他們開展多種體育和遊戲,有馬球、高爾夫球、橄欖球、籃球、擊劍等專案。而想一想我們的教育似乎沒有他們那樣豐富。

  霍爾頓的老師勸說他時,把讀書用騎馬的方式表達出來,並告訴他要有目標,要好好學習。老師的良苦用心,正如我們的教育一樣。

  作為教師,我們雖然不能力挽狂瀾,做出什麼豐功偉績,但我們依然可以,保持童心,不假模假式,做麥田裡的守望者,和孩子們一起堅守純真。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書筆記最新 篇15

  我不止一遍地讀過這本書。

  但說來慚愧,第一遍讀的時候,我放棄了,即便是第二遍,也是勉強把它讀完,但是所收穫的,也只能是較為適應賽林格的寫作方式而已。

  確實,小說竟然可以這樣寫。雖然叫做小說,但是真的沒有什麼吸引人的情節。它不過是用第一人稱的視角去展現了一個迷惘少年幾天的生活。同時,敘述口吻還是那麼的直白、露骨,將主人公所有的牢騷、不滿、怨恨及迷惘混合著種種髒話一併灑在了紙上。

  而我真正對這本書有所體會,是在讀完第三遍的時候。

  讀完這一遍時,我所感受到的是一種陰鬱的氣息,就好像小說中所有的故事都是發生在冷冰冰的陰天。而那種陰雨綿綿的感受,不只產生於書中環境,更產生於主人公霍爾頓這一形象。塞林格幾乎把所有的筆墨,都用在了這個叫做霍爾頓的少年身上。他多次被學校開除,對身邊的幾乎一切人和事,都有著懷疑與厭惡。他叛逆浪蕩、頑劣不堪,對生活充滿了迷惘與不解,他的內心滿是傷感與憂鬱。就像他常常說的一句話:我沮喪極了。可我萬萬沒想到,就是這個少年,竟會在我的腦海中徘徊那麼久。

  當自己與書中的霍爾頓處於一個較為接近的年齡段時,自己也開始質問、懷疑很多東西。但是,所有的這些都只能是所謂的感受。我沒有知識,也沒有思想,無法給自己答疑解惑。問題得不到解決,就會陷入一種自我懷疑之中,我的內心世界,也變得灰濛濛一片,甚至是有幾分失望與憂鬱的。就是從那時起,《麥田》以及《麥田》中的霍爾頓,一遍遍地在我的腦海中浮現。他不是和我一模一樣嗎?他的不成型的頭腦,但卻未被同化的頭腦,在這個未被自己理解的世界裡撞來撞去,我不也是這樣的狀態嗎?於是,自己的孤獨感頓減大半,這本書也就這樣常常被自己想起,也會在許多時候隨手翻閱,給自己尋求安慰與鼓勵。

  喜歡上這本書,就是從這樣的一遍遍翻閱中開始的。

  在自己很憂鬱的時候,就去看看霍爾頓在做什麼,在他的情感中發現了同樣的憂鬱時,內心會升起一種溫暖。看到他有那麼幾次想哭、差點哭、甚至大哭起來的時候,我會嘗試著去理解他的內心,發現那種想哭卻不能明確地知道為什麼哭的感覺,自己也是似曾相識。

  當看到霍爾頓和小妹妹菲比去玩旋轉木馬時,天空下起了雨,身旁所有的大人們都跑去躲雨,只有霍爾頓留在原地,淋著雨幸福地看著菲比在那裡玩耍。在小說中從頭到尾鬱積的陰雲此刻終於凝結成雨水落下,但是陰鬱的少年霍爾頓,卻在此時此刻品嚐到了難得的真心的快樂。這種快樂,也深深感染了在另一個時空外的我。

  同時,還有那麼幾句話,深得人心:

  他們在一生的這一時期或那一時期,想要尋找某種他們自己的環境無法提供的東西,或者尋找只是他們認為自己的環境無法提供的東西。於是他們停止尋找。他們甚至在還未真正開始尋找之前就已經停止尋找。

  歷史上有許許多多的人都像你現在這樣,在道德和精神上都有過彷徨的時期。幸而,他們中間有幾個將自己彷徨的經過記錄了下來。你可以向他們學習……這不是教育。這是歷史。這是詩。

  這些話語並不是一種說教式的指引,而是一種啟發與鼓舞,讓人不要陷入死路,讓人保持感官的真實,滿懷希望。

  再回想一下霍爾頓為什麼會走入人的內心,我想是因為在這個少年身上,存在著人性裡的真實、以及內心深處的陽光。在當時戰後美國的社會情況下,他真的很無知,但是還有自己真實的感受在,誠懇地觀察著自己的靈魂,以及社會的狀況,從不麻木。他雖然迷惘叛逆,但是卻在心裡真正渴望著一種至美的東西,並誠懇地為之做一個守望者。

  守望者們有很多,霍爾頓也只是守望者們中的一個。我們每一個感受著生活的人,其實都是各自麥田中的守望者。在各自的麥田中,並肩守望各自的希望。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書筆記最新 篇16

  "你看吶,煙囪在等風,郵箱在等信。你承諾過的月亮還是沒有出現,而我無眠。或者,我只是替你多愛了一夜人間。"

  對於"麥田裡的守望者",我想到了稻草人,無慾無求,只是默默地佇立,接納小鳥歇息,眼裡只有他要守護的麥田。他沒有光鮮的外表,只是破爛的舊衣服或裸露的稻草,但他的內在人人都能體會:誠懇,盡職,真實。

  主人公霍爾頓?考爾菲德僅:16歲,在被輟學回家的途中經歷了許多事。他雖然是16歲,但已經形成了成熟的世界觀,他認為世界是"假模假式"的。

  他對問題的看法是透徹的:"有一種長得十分漂亮的傢伙,或者一種自以為了不起的人物,他們老是要求別人大大地幫他一個忙。他們瘋狂地愛著自己,也就以為人人都瘋狂地愛著自己,人人都渴望著替他們當差。"他對問題的看法也是獨特的:"世界上沒有一個夜總會可以讓你長久坐下去,除非你至少可以買點酒痛飲一醉,或者除非你是跟一個讓你神魂顛倒的姑娘在一起。"

  世界其實是虛偽的,在很多方面,你不遵從大多數人的看法,便會被視為異類。在應試教育下,你不去學一些你也許不喜歡的東西,就無法取得好成績;不斷嘗試的機會常常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世界形成的秩序其實也是必然的,優勝劣汰也是大自然的規律,還有許多未知等著我們發現。你無法改變一些既定的規則,我們作為普通人是無力的。我們不能改變世界,但我們能讓自己不去改變,樂觀往往好於悲觀。霍爾頓選擇的生活放蕩不羈,看起來就像好吃懶做的街頭混混,但不得不承認他的成熟。這樣的生活自由自在,同樣也是種生活方式,他能明白該做的事和不能做的事,追求自由又何有不妥?

  其實霍爾頓深沉地愛著他的家人,他不願自己的任性傷害到父母,選擇了遲些歸家,同時他也時刻惦記著自己的手足。在外流浪的日子裡,他經歷了許多人和事,也讓讀者看到了那時社會的"假模假式"。他自己也更為成熟了,並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成為一名"麥田裡的守望者"。去守望著孩子們,幫他們遠離虛偽,守護一份純真。

  黃執中說:"對善良最大的考驗,是相信別人和我們一樣善良,相信別人和我們一樣,明知有那麼多不善良的選項,卻依然選擇了善良"。

  從樂觀來看,世界上依然有許多值得的人或事物能給我們力量。霍爾頓也許是為了家人,為了不枉這一生,為了守護一份純真而選擇守望,這樣的結果已是皆大歡喜。堅持本心,才能活出自己。

  霍爾頓沒有等到心中期盼的月亮,但他依舊愛著人間,無論幾晚,依舊等待心中的月亮。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書筆記最新 篇17

  歲月匆匆而過,走出校門踏進工作崗位,作為一名老師,由於角色的轉換,開始漸漸模糊了年少時自己經歷過的彷徨、掙扎與矛盾,開始無法感同身受的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重新品讀《麥田裡的守望者》,一個16歲男孩的孤傲與守望,也許是他,也許是我們,能夠從故事中找到一些熟悉片段。

  16歲的霍爾頓·考爾德出生於一箇中產階級家庭,和所有的父母一樣,逼迫他好好學習,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但是霍爾頓卻並不這麼想,成年人的世界在這個男孩的眼裡是充滿虛偽與欺騙的,他的善良、真誠讓他變得格格不入。無力改變現狀,卻又不得不對現實妥協,他的性格複雜而又矛盾,在學校第四次開除他時,不敢回家的霍爾頓來到了紐約,漫無目的遊蕩了一天兩夜,與理想相差甚遠的現實世界讓他充滿失望,最終他選擇走進精神病院,故事也就此結束。

  “我將來要當麥田裡的守望者,有那麼的一群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玩,我呢,就在那懸崖邊,我的職務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來,我就把他捉住。”霍爾頓想守護的,是孩子們的天真與單純,避免他們落入成人世界的懸崖。閱讀《麥田裡的守望者》是一個漸入佳境的過程,值得讀完之後認真的回味。和書中的世界一樣,現實社會的贓汙不堪會磨損掉少年的心性,一次次被現實擊潰的心理防線,也許會成為在前行路上的鎧甲,但是也會成為沉重的負擔。我們可以看到,霍爾頓渴望純淨的世界,離開喧譁浮躁的地方,找尋生命中的麥田,過簡單的生活,但是最後卻不遂人願,他無力與現實抗爭,難以實現自己的願望。

  16歲,一個充滿未知與驚喜的年紀,主人公霍爾頓的形象成為青春期孩子們的代表,樸實、善良卻又離經叛道。從他的經歷中可以看到他與世界的代溝,也可以看到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曾經的我們也許和他一樣,對世界充滿想象和好奇,最後他走進了精神病院,而我們走入了“懸崖”。一場成熟和理想的博弈,一段孩子與成人的代溝。作為一名教師,以成年人的視角閱讀此書,收穫的另一份心得感悟。我們是不是該守護孩子心中的那片“麥田”?還是要將他們推入“懸崖”?霍爾頓的故事是文學作品中將心理活動進行誇張的處理,但是回到現實生活,比和世界抗衡更重要的是建立內心的信念理想,在物慾橫流的世界中尋找一片能夠讓心靈棲息的地方,幫助孩子們建立信心,也要給予他們闖蕩世界的勇氣。從書中透視孩子的內心世界,更應該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與思想維度,及時引導,及時排解心理問題,在成長中一點一滴的變化,保護他們純真的想法,也要讓他們看到世界的真相。《麥田裡的守望者》這本書,帶給我更多關於自身職業與生活的揭示和反思,也可以透過書中的世界,審視人生,尋求生命的真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