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師的學習讀書筆記

小學語文教師的學習讀書筆記

  寫,對於深入理解、牢固掌握所學到的知識,對於積累學習資料,以備不時之需,很有必要。下面是關於小學語文教師的學習讀書筆記的內容,歡迎閱讀!

  小學語文教師的學習讀書筆記1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為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一顆顆乾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著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為一名年輕教師,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製作教具、上課、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著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著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於“抱佛腳”。有時為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索著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為了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了,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天,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建議》後的.一些感想,其實它裡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將享用不盡的財富!

  小學語文教師的學習讀書筆記2

  假期裡,閒來無事時,我喜歡拿《小學語文教師》雜誌細細品讀。其中有一篇《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效指導》給我流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收益非淺。開展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於學生開拓視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學生積累語言,豐富知識的有效方法。

  當前,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大多由老師自行組織安排,由於缺乏統一組織規劃,難免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學生在閱讀的質和量上都難以得到保證。

  一、 開展活動,創造良好的讀書環境。

  有書才可讀,環境可育人。基於這種認識,我們首先因地制宜,千方百計地創造條件,在班上營造一個適合讀書的環境。

  (一)在班級建圖書角。

  俗話說::“人多力量大”。舉全班之力,集小流成大渠,建成班級圖書角。有了這個圖書角,大家也就有了一個資源共享、自由閱讀、討論交流的平臺,課外閱讀也就有了保障。

  (二)擠時間博覽群書。

  時間是課外閱讀的保證。其次是按排讀書時間,午飯後的30分鐘設定為讀課外書時間。另外,我們還把每週五的最後一節課定為自由讀書課,學生從班級書角中選擇自己喜愛的書籍,不出班級自由閱讀,看不完也可以帶回家繼續讀;也可以到學校網路教室,去暢遊學校網上“書庫”。至於閱讀方式,不做特別要求,他們可以一個人靜靜地讀,也可以幾個人一塊讀;可以邊讀邊議,也可以邊讀邊記。】

  (三)創設良好的讀書氛圍。

  讀書是需要一種環境氛圍的。為了讓孩子愛上讀書,學校在每個教室裡貼幾句關於讀書的名人,引發的是學生的理性思考;我也常組織講故事比賽,讀書徵文競賽等活動所激起的是學生的讀書興趣;在教室的花架上放幾盆別有情致的花卉和盆景,營造一個美的環境,讓學生在欣賞時,不覺中捨棄頑皮和浮躁,使內心迴歸平靜與閒適。透過班級環境的渲染和氛圍的營造,對同學們而言,潛移默化中使之產生“我要讀書”的內在驅動力。

  二、課外閱讀需要正確的閱讀方法來指導。

  針對有些同學讀書時走馬觀花,讀多少、忘多少、丟多少,就像竹籃打水,結果一場空,不得長進。有些同學雖然讀書很認真,當時憑腦子也記得一些東西,要用時,則什麼都捕捉不到了。    那麼,怎樣指導學生掌握課外閱讀的方法呢?我採取了以下幾步措施。

  1、學習老前輩的閱讀方法

  ①  毛澤東的“三複四溫”式閱讀和“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法

  ②  王梓坤的抄讀法

  ③蘇步青的多讀、精讀法。

  2、指導幾種課外閱讀的方法。

  1.三讀法

  (1)瀏覽性的泛讀。對大部分淺顯易懂的書或閱讀價值不高的書籍報刊,可採取瀏覽法,即“隨便翻翻”,以大致瞭解其主要內容,或透過看標題、目錄、內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更多有價值的資訊。

  (2)探求性的速讀。有時讀書是為了達到某個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項任務,如尋求某個問題的答案,專門蒐集某方面的知識等,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閱讀的奧秘在於讓大腦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閱讀的孩子每分鐘能讀200多個字,未受訓練的每分鐘只能讀八九十字。速讀能求得新知識新資訊成倍成倍增長,趕上時代發展的需要。

  (3)品味性的精讀。對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需要靜心細讀,立意構思,揣摩佈局謀篇,欣賞妙詞佳句,像人吃東西那樣,經過細嚼慢嚥,才能把書中的精華變為自己的知識營養。有的好文章要反覆地讀幾遍,甚至熟讀成誦。

  (4)圈點勾畫。即用相關的符號在書或文章上記錄下自己閱讀時的見解、感受,分別用各種符號做下標註。

  (5)寫讀書筆記。可作摘抄、編提綱、寫體會。

  (6)作卡片。為了便於記憶和積累,鼓勵學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斷、佳詞妙句等寫在卡片上,以隨身攜帶,隨時翻閱、背誦。

  在這裡,課外閱讀不是將學習內容以定論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而是透過活動的促進和引導,從而擺脫種種禁錮和牽制,放飛學生的心靈,讓閱讀迴歸語文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本來面目。學生的學習習慣及學習方式也同樣在這裡有了轉變——啟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機制。大量地閱讀,自由地閱讀,放鬆地閱讀,課外閱讀成為真實的閱讀,他們從而真正體會到閱讀過程所產生的酣暢淋漓的心理感受以及由此引發的愉悅感,在閱讀中自然而然地獲取文意,品味作品的原汁原味。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發現,在發現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把閱讀過程由單純的語言學習過程擴充套件為思考、創造過程,從而提高語感水平、認識思維水平,將觸角延伸至比課本廣闊得多、豐富得多的大千世界。

  小學語文教師的學習讀書筆記3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在關注課堂的同時,對課外閱讀一直都十分有興趣。在我看來,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要依靠大量的課外閱讀。從教多年來,我也一直致力於探索對我們學校孩子來說行之有效的課外閱讀方式。但遺憾的是,在課外閱讀這條道路上,雖然我學習了很多大家、小家的經驗,併力求自己進行創新改革,但每每總是以失敗告終。在我印象當中,只有一次讓我覺得課外閱讀成效特別大的,是我從一年級開始,一直帶了四年的一個班,四年的大量閱讀、堅持閱讀,那時候剛上班,其實並沒有什麼方法可言,但卻使得孩子們的閱讀能力和習作能力都達到了一定水平,在期末當中,成績也是不斷向第一名衝擊。而剩下帶的班級,只帶一年,最多兩年,總是感覺不到課外閱讀對孩子帶來的太大的進步。

  開學伊始,我毅然決然地繼續在讓我不停摔跤的課外閱讀的道路上前行。由於網上購書無法翻看書籍內容,我利用開學前的時間,特意到新華書店,瀏覽了書店中的各種教育書籍,而其中一本《書語者》,讓我特別感興趣。《書語者》,美國的一位普通教師米勒老師所出的書,副標題是《如何激發孩子的閱讀潛能》,這真的是一個極其吸引人的標題,尤其對於我這樣渴求課外閱讀的老師來說,宛如閃爍著耀眼光芒的寶藏,不用翻看我就決定要買這本書。

  利用閒暇時間,我已經和《書語者》二分之一的內容進行了充分交流,淺顯易懂的文字,貼近現實的例項,再次讓我感受到,選這本書沒錯。在書的前半部分,米勒老師給我們了這樣一個概念:“無時不能讀,無處不能讀,無書不能讀。”其實歸根結底,就是自由的閱讀。在米勒老師的書裡面,課堂時間、等車時間、等拍照的時間,所有的時間都可以閱讀;教室裡、操場上、甚至馬桶上洗澡間,所有的地方都可以閱讀;文學書、科學書、還有漫畫書,所有的書籍都可以閱讀。這,就是閱讀的自由。而我現在所缺的,恰恰就是給學生閱讀的自由。

  現在回想起來,很多學生愛讀的書,都被我列入黑名單,像是漫畫,《查理九世》等等,我總是認為這種書沒有什麼營養價值,學生讀了沒有什麼好處,然後按照自己的想法,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精挑細選為學生制定一份閱讀清單,而這些圖書學生究竟喜歡不喜歡,真的不好說。我想,我這種行為,會不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呢?學生愛看的書,在我看來是雜書,但是對學生一點用處都沒有嗎?是否可以以此為契機,激發學生真正喜歡課外閱讀的興趣呢?

  我記得我小時候,是一個特別愛看書的人,每學期訂報紙,家長都特別支援,我總是訂好多份,《小學生學習報》、《小學生故事報》、《故事大王》等等。《小學生故事報》《故事大王》每次都能被我翻爛,不厭其煩一遍又一遍地看,而《小學生學習報》,往往是草草翻過就算完事,只恨當時能訂的故事類報紙太少。想想為什麼,當然是故事比學習有意思多了,換做任何一人,恐怕都會和我一樣。故事開啟了我對課外閱讀的興趣,課外閱讀成就了我對文學的喜愛,而這種喜愛,是我最終選擇中文系的一個重要因素。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我在學校喜歡看跟教育有關的書籍,但是休息時間,說實話,我是真的不願意再費心費腦,往往會選擇一些休閒類的小說、散文來看,但這並不影響我的審美水平。即使是休閒類的小說,文筆不好的我是一定看不下去的,長久“正經的”“不正經的”閱讀加起來,造就的不僅僅是我文學素養的提高,也是我對所觀賞文學水平要求的提高。

  由己及人,我現在對待學生課外閱讀的方式,是不是有點苛刻呢?也許我可以像米勒老師那樣,再多給學生一些自由,和學生一起看一些《查理九世》之類的書,說不定我也會沉迷其中呢!以此為起點,慢慢地使學生愛上這樣自由的閱讀,我再逐步地推薦一些我認為好的書給他們,也許他們更容易接受,也才能更高質量地閱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