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吸引力的心靈》讀書筆記

《有吸引力的心靈》讀書筆記

  作者簡介:瑪利亞·蒙臺梭利,義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於羅馬大學畢業後,在本校附屬精神 病院作臨床助手,致力於弱智兒童教育的研究,後成為弱智兒童學校的主任教師。沒過多久,蒙臺梭利又進入羅馬大學學習心理學、教育學、哲學,並創辦了第一所 “兒童之家”。她在實驗、觀察和研究基礎上形成的對世界教育帶來革命性變革的蒙氏早期教育法,贏得了各國同行的尊敬和崇高評價。

  本書是根據二戰期間,蒙臺梭利在印度艾哈邁德巴德授課時的義大利語講稿而完成的。

  第一章 兒童在世界重建中的作用

  兒童真正的創造力和潛能幾千年來一直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今天,我們開始發現這些未經採擷的果實的價值,它們比金子還要珍貴,因為它們屬於人類自己的精神世界。

  兒童似乎在忠實、準確地根據自然界已經設計好的嚴格時間表進行語言學習,猶如一個經過嚴密組織的老式學校。

  心理學家們肯定地說,與兒童相比,我們成年人需要60年的艱苦學習才能學會兒童用3年就學會的東西。我們為3歲之前的兒童提供的僅僅是一所房子而不是學 校,他們在這裡可以透過環境的薰陶來學習知識,不需要任何直接指導。教育不是老師教了什麼,而是人類自然而然發展的一個過程,是兒童從環境中獲取得來 的。

  如果一個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精神肯定未曾因受到壓制而感到情緒低落。因此,所有教育改革必須以人類個性為基矗

  如果遵循這一原則,兒童就不會是一個負擔,而是一個向我們展示自然的偉大和神奇的尤物。我們所面對的不再是一個僅僅需要幫助的人,他會透過自己的天賦喜好 不疲倦地進行學習,並且嚴格地遵守時間,最終長成了宇宙間最為神奇的作品——人。我們作為老師只能像奴僕伺候主人一樣協助這一程序順利進行。

  第二章 決定一生的教育

  教學體制與社會生活相當疏遠。教育界就像一個孤島,裡面人們的生活與世隔絕,並且準備終生這樣隔絕下去。

  兒童的內在力量在適當的幫助和關心之下會使兒童變得更加堅強,心理更加平衡,精力更加充沛。我們應該主動採取措施,對處於這一成長時期的兒童給予科學的關心和關注。就像保護他們使他們免受身體傷害一樣,我們也應當保護他們的心理,使他們的大腦和心靈免受傷害。

  兒童並不是一個處處需要我們幫助的被動個體,並不是一個等待填充的空瓶子。恰恰相反,沒有兒童就沒有成年人,沒有兒童就沒有人類。

  嬰兒的語言不是來自於母親,而來自於嬰兒自覺的學習,就像他從周圍的人身上學習各種習慣和傳統一樣。

  父母一旦能夠說服自己從這一過程的主角位置上退出來,甘當這一成長過程的配角,他們的職責就會履行得更好。

  兒童也是一個勞動者,他們勞動的目的是長大成人。父母要給他們的創造性勞動提供必要的保障。

  第三章 成長的不同階段

  第一階段:0—6歲 它雖完全不同於以後的階段,但在這一時期的心理型別基本保持不變。可分為兩個小的時期:0—3歲,成年人無法瞭解兒童的心理,我們無法直接對兒童施加任何影響。3—6歲,兒童開始變得容易受到成年人的影響。

  第二階段:6—12歲 這一階段兒童平靜而快樂,在精神和身體上,他都處於一個健康、強壯和非常穩定的時期。在這兩個心理階段之間,身體也有明顯變化,換牙就是一例。

  第三個階段: 12—18歲 這一階段人有相當大的變化,身體也在這一階段基本長成,18歲之後不會再發生顯著的變化。也可分為兩個小的階段:12—15歲,15—18歲。

  令人驚異的是,官方教育已從經驗上認識到了這些不同的心理型別。大多數國家的兒童6—12歲上小學,12歲以後的中學又分成初中和高中,這並非偶然巧合。

  大學是學校教育的最高級別,與上面提到的學校教育沒有什麼實質性區別。這些已經長大成人的孩子卻被當作兒童來對待:他們必須坐在那兒聽講,服從教授的要求。年輕人花費了多年時間去聽講,而僅僅聽講並不能培養一個真正的人才。只有實際工作和經驗才能使年輕人成熟起來。

  今天同過去一樣,大學仍然被認為是教學的最高目標,因為在那裡讀書的都是人群中的佼佼者。像我一樣,許多人也認為,人生最重要的階段不在大學,而在0—6歲這一階段。因為人類的智慧就是在這一階段形成的,心理定型也是在這一階段完成的。

  兒童是如何學會語言的?我們說:“兒童記住了這些東西”。但是想要記住這些東西必須有記憶力,而兒童卻沒有。相反,他必須建立起記憶力。在人知道語序影響 語義之前,他必須先學會推理。這種能力也是兒童所缺乏的。成年人的大腦無法完成兒童大腦所完成的東西,從無到有地學習一種語言需要一種特殊的心理能力。

  成年人是透過大腦學習知識的,而兒童則是透過心理能力直接吸收知識。我們的學習過程僅僅是一個接受者而已,知識輸入了我們的大腦,我們又把它儲存起來,我 們與這些知識卻沒有建立直接的聯絡,就像一個花瓶與它裡面裝的水沒有直接聯絡一樣。相反兒童經歷了一個轉型的過程,知識不僅僅進入了他們的大腦而且促使了 大腦的形成,成了大腦的一部分。兒童透過他們周圍的環境建立了他們的精神世界。我們稱這種心理型別為“有吸收力的心靈”。

  教育成了向兒童心理發展提供幫助的手段,它不再是一個灌輸語言和觀點的過程了。

  第四章 新的途徑

  與成年人逐步走向死亡不同,兒童正在走向生命和輝煌。隨著年齡的增大,他變得愈加強壯和聰明。但年齡增長也有不好的一面,他無法像兒童時期那樣完善自己,簡單地說,再沒有人像以前那樣幫助他成長。

  我們可以發現成年人有兩種不同的心態,一種是作為父母的心態,一種是作為社會成員的心態。成年人作為父母的心態表現出了人類無私奉獻的.美好情感。

  如果生存僅僅依靠強壯的身體,那麼物種早就消失了。因此,生存和物種延續的主要原因就是成年個體對幼仔的愛。這種愛使父母為不能自衛的幼仔提供保護。

  第五章 造物的奇蹟

  每種動物,每種哺乳動物,包括人這個最為神奇的動物,都是從一個簡單的細胞發展而來的,就像許多原始的細胞一樣,沒有任何差別。

  本章主要講胚胎的發展過程,對理解後面的內容有所幫助,但聯絡不太密切。

  第六章 胚胎學與行為

  就好像人類的原始生殖細胞裡面沒有人一樣,新生嬰兒也似乎沒有形成固定的心理個性。人類的心理平臺最初僅僅是一個物質的堆砌,一個細胞的組合。這一過程是 由我所稱的“有吸收力的心靈”來完成的。在這一平臺上,在感覺中心點的周圍依次逐漸形成了心理器官。這一過程是如此精密,以至於我們無法重現。

  地球表面的自然和諧是由無數生命的共同努力得來的,每種生命都有它們各自的任務。生命不只是為了保持其物種的延續而存在於地球上,它要對所有其他物種負起應有的責任。

  因此,兒童不但有創造自我、追求完美的能力,他們的存在必定還有另一種目的,那就是創造和諧,為整個生物群體服務。

  兒童負有雙重責任,如果我們只考慮其中一個,也就是他們的成長問題,兒童的巨大潛力可能就發揮不出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