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經濟學》讀書筆記

《微觀經濟學》讀書筆記

  價格大戰是經濟走向市場化的重要一步,正在這種意義上,我認為爆發價格大戰是經濟市場化進步的表現。那種把價格競爭貶低為初級競爭,甚至卑劣競爭的看法實際上是不瞭解價格競爭在市場化中的重要作用。用行政手段限制甚至禁止價格競爭是有意無意地阻礙市場化程序,對市場經濟仍持一種葉公好龍式的支援,骨子裡總認為自己比市場高明。

  一.經濟學是研究什麼的?

  1、研究微觀經濟學的書很多,為什麼要推薦這一本呢?梁小民的《微觀經濟學縱橫談》的特點有三:

  1)特別通俗易懂。全書收了60篇文章,每篇一千字左右,讀起來不累。

  2)有乾貨。事例分析得精當,有理論的通俗解釋,有運用場景。

  3)以關鍵詞為寫作綱領。

  2、經濟學研究什麼內容?

  經濟學研究的是怎麼用,才能達到最最佳化。同樣是1000塊錢,怎麼用,能使效益最大。是投到股市裡,還是買理財?

  花1000塊錢,是個簡單目標。要說複雜目標,人這一輩子,怎麼能做到收入的最大化、享受的最大化,而成本的最小化、損失的最小化?企業怎麼用好有限的資金,投到最有前景的生意中,實現利潤的最大化?社會又怎麼使用資源,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二、成本

  1、第一個概念:機會成本

  什麼叫機會成本?資源有多種用途,當把它用於一種用途時就要放棄其他用途,這種所放棄的用途就是用於某種用途的機會成本。

  2、第二個概念:比較優勢

  由機會成本可以引出另一個概念——比較優勢。何為比較優勢?就是幹同一件工作,對不同的人來說,機會成本是不一樣的。還有一個重要經濟學原理:貿易有利於雙方。

  3、第三個概念:邊際成本

  邊際——我們通俗理解,可以理解為增加的意思。生產要素增加一個單位,那麼,產量就會跟這變化。比如,運輸公司多買一輛車,就能多掙200人的票錢。前頭叫邊際成本,後頭叫邊際收益。邊際效益遞減規律——讓我們決策時候清醒,不是投入越多越好。

  三、供給、需求和價格

  除了成本收益分析外,供給需求分析是經濟學的基本工具。說到供給和需求,就離不開價格,價格本身是供求關係的一個反映,又是調節供求的.風向標。供給不變,需求增加,那價格當然就漲上去了。如果需求量恆定不變,供給增加,那價格就要往下掉。價格大戰——市場經濟的活力在於競爭,競爭當中,價格競爭是首要的。經濟學家有個定義,叫競爭形成均衡價格。限制價格——不符合經濟學規律

  四、市場和政府

  1、第一個概念:市場的外部性

  某種經濟活動中,產生了某種成本,這個成本不由交易雙方產生,而是跟這事沒關的第三方產生,這是負外部性;產生了某種收益,收益也沒落到交易雙方頭上,這叫正外部性。

  市場失靈——燈塔——公共物品

  2、第二個概念:尋租理論

  租金原來是指地租,後來泛指各種生產要素的租金。當某種生產要素需求增加,但供給難以增加的時候,產生的差價就是租金。

  尋租就是用各種方法得到獲得租金的特權。一般來說,引起租金的供給限制來自政府的權力,所以,往往尋租是權力尋租。尋租是一種獲利最大的活動。因為尋租者是拿小錢換大錢,而掌握權力者是無本萬利,無本生意賣多少都是賺。

最近訪問